一种应急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3375发布日期:2018-12-14 21:4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急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急轮胎。



背景技术:

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爆胎漏气,就不能正常的行驶,然后就需要骑车人推动电动车行驶,一方面需要耗费骑车人大量力气,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在推动电动车的过程中,会对电动车轮胎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完全损坏轮胎,而只能进行更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轮胎,能够在轮胎漏气后,快速安装于车轮毂上,使得电动车能够正常继续行驶,避免了爆胎轮胎受二次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急轮胎,包括多段轮胎模块;每段所述轮胎模块均包括可固定于车轮毂的支撑件和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弧状轮胎段;多段所述轮胎模块的所述弧状轮胎段相互配合形成用于支撑所述车轮毂的环状轮胎;所述弧状轮胎段具有与所述环状轮胎周向垂直的第一连接面和与第一连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设置有卡凸,所述第二连接面凹设有与所述卡凸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相配合以使相邻的所述弧状轮胎段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所述车轮毂一侧面贴合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车轮毂另一侧面贴合的第二固定部和用于安装所述弧状轮胎段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面和与所述安装面相对设置的固定面;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连接于所述固定面,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具有预定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均设置有可与所述车轮毂贴合的第一防滑层和用于保护所述车轮毂上已损坏轮胎的缓冲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层设置有用防止所述支撑件沿所述车轮毂周向滑动的防滑波纹。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可与所述车轮毂内圈贴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车轮毂内圈贴合的第二防滑层;所述第二防滑层设置有防止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车轮毂内圈周向滑动的防滑波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通过锁紧螺钉固定于所述车轮毂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弧状轮胎段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凸起;所述弧状轮胎段还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弧状轮胎段具有多个弧长以使可用于不同车轮毂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卡凸呈和所述卡槽均呈C字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轮胎采用多段轮胎模块,并且每段轮胎模块均通过其支撑件固定于车轮毂上,方便拆卸,并且相邻轮胎模块通过弧状轮胎段的卡凸和卡槽连接,使得多个弧状轮胎段连成环状轮胎,并且轮胎模块便于安装和拆卸,使得电动在轮胎爆胎后仍然可以通过安装应急轮胎进行行驶,同时避免了对已爆胎的轮胎产生二次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急轮胎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轮胎模块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轮胎模块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轮胎模块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轮胎模块的A-A向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轮胎模块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轮胎模块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轮胎模块的侧视图;

图标:1-轮胎模块,2-支撑件,20-安装部,21-第一固定部,22-第二固定部,24-第一防滑层,25-缓冲层,3-弧状轮胎段,30-卡凸,31-卡槽,32-定位凸起,4-连接部,40-第二防滑层,5-车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竖直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此外,“大致”、“基本”等用语旨在说明相关内容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精确,而是可以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大致相等”并不仅仅表示绝对的相等,由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的“相等”,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除了绝对相等之外,“大致等于”还包括上述的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以此为例,其他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说明,“大致”、“基本”等用语均为与上述类似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提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应急轮胎,包括多段轮胎模块1;每段所述轮胎模块1均包括可固定于车轮毂5的支撑件2和设于所述支撑件2的弧状轮胎段3;支撑件2在本实例中由钢板卷曲而成C字形,且在应急车轮使用的过程中起到减震和支撑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2可为其他具有弹性作用和支撑作用的材料,如合金或者高分子材料等;支撑件2可以通过锁紧螺栓、胶粘等固定方式固定于车轮毂5的侧面;多段所述轮胎模块1的所述弧状轮胎段3相互配合形成用于支撑所述车轮毂5的环状轮胎,也就是支撑件2安装于车轮毂5时,相邻的弧状轮胎段3相互连接形成环状轮胎,便于电动车正常行驶;所述弧状轮胎段3具有与所述环状轮胎周向垂直的第一连接面和与第一连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设置有卡凸30,所述第二连接面凹设有与所述卡凸30相匹配的卡槽31;所述卡凸30与所述卡槽31相配合以使相邻的所述弧状轮胎段3连为一体。相邻的弧状轮胎段3的卡凸30和卡槽31相配合,使得两个相邻弧状轮胎段3连接。

所述支撑件2设置有定位槽,也就是支撑件2用于安装弧状轮胎段3的一侧面凹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可为1个,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为多个,定位槽的形状可呈长方体、圆柱状或者漏斗状等;所述弧状轮胎段3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凸起32;所述弧状轮胎段3还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支撑件2。

所述弧状轮胎段3具有多个弧长以使可用于不同车轮毂5尺寸。将支撑件2安装于车轮毂5上时,根据车轮毂5尺寸的大小,选择多个不同弧长的弧状轮胎以构成应急轮胎,便于在电动车正常行驶。

所述卡凸30呈和所述卡槽31均呈C字形。

实施例2

如图1、图4、图5、图6所示,提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应急轮胎,包括多段轮胎模块1;每段所述轮胎模块1均包括可固定于车轮毂5的支撑件2和设于所述支撑件2的弧状轮胎段3;支撑件2可以通过锁紧螺栓、胶粘等固定方式固定于车轮毂5的侧面;多段所述轮胎模块1的所述弧状轮胎段3相互配合形成用于支撑所述车轮毂5的环状轮胎;所述弧状轮胎段3具有与所述环状轮胎周向垂直的第一连接面和与第一连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设置有卡凸30,所述第二连接面凹设有与所述卡凸30相匹配的卡槽31;所述卡凸30与所述卡槽31相配合以使相邻的所述弧状轮胎段3连为一体。

所述支撑件2包括与所述车轮毂5一侧面贴合的第一固定部21、与所述车轮毂5另一侧面贴合的第二固定部22和用于安装所述弧状轮胎段3的安装部20;所述安装部20具有安装面和与所述安装面相对设置的固定面;弧状轮胎段3安装于安装部20的安装面;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2均连接于所述固定面,且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2之间具有预定间距。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的相邻侧面均为弧形状,便于与车轮毂5侧面和轮胎贴合;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均可通过锁紧螺栓、胶粘等固定方式固定于车轮毂5的侧面。

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固定均设置有可与所述车轮毂5贴合的第一防滑层24和用于保护所述车轮毂5上已损坏轮胎的缓冲层25。第一防滑层24为橡胶等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缓存层也可为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第一防滑层24和缓存层均可以通过胶粘或者螺钉等固定方式固定于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

所述第一防滑层24设置有用防止所述支撑件2沿所述车轮毂5周向滑动的防滑波纹。也就是第一防滑层24沿车轮毂5转动方向的截面具有波浪形,增大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与车轮毂5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沿车轮毂5周向滑动。

所述连接部4设置有与所述车轮毂5内圈贴合的第二防滑层40;所述第二防滑层40设置有防止所述连接部4沿所述车轮毂5内圈周向滑动的防滑波纹。

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2均通过锁紧螺钉固定于所述车轮毂5的侧面。

所述支撑件2设置有定位槽,也就是安装部20的安装面凹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可为1个,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为多个,定位槽的形状可呈长方体、圆柱状或者漏斗状等;所述弧状轮胎段3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凸起32;所述弧状轮胎段3还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支撑件2。

所述弧状轮胎段3具有多个弧长以使可用于不同车轮毂5尺寸。将支撑件2安装于车轮毂5上时,根据车轮毂5尺寸的大小,选择多个不同弧长的弧状轮胎以构成应急轮胎,便于在电动车正常行驶。

所述卡凸30呈和所述卡槽31均呈C字形。

实施例3

如图7-图8所示,提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应急轮胎,其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了连接部4,应急轮胎包括多段轮胎模块1;每段所述轮胎模块1均包括可固定于车轮毂5的支撑件2和设于所述支撑件2的弧状轮胎段3;支撑件2可以通过锁紧螺栓、胶粘等固定方式固定于车轮毂5的侧面;多段所述轮胎模块1的所述弧状轮胎段3相互配合形成用于支撑所述车轮毂5的环状轮胎;所述弧状轮胎段3具有与所述环状轮胎周向垂直的第一连接面和与第一连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设置有卡凸30,所述第二连接面凹设有与所述卡凸30相匹配的卡槽31;所述卡凸30与所述卡槽31相配合以使相邻的所述弧状轮胎段3连为一体。

所述支撑件2包括与所述车轮毂5一侧面贴合的第一固定部21、与所述车轮毂5另一侧面贴合的第二固定部22和用于安装所述弧状轮胎段3的安装部20;所述安装部20具有安装面和与所述安装面相对设置的固定面;弧状轮胎段3安装于安装部20的安装面;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2均连接于所述固定面,且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2之间具有预定间距。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的相邻侧面均为弧形状,便于与车轮毂5侧面和轮胎贴合;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均可通过锁紧螺栓、胶粘等固定方式固定于车轮毂5的侧面。

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固定均设置有可与所述车轮毂5贴合的第一防滑层24和用于保护所述车轮毂5上已损坏轮胎的缓冲层25。第一防滑层24为橡胶等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缓存层也可为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第一防滑层24和缓存层均可以通过胶粘或者螺钉等固定方式固定于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

所述第一防滑层24设置有用防止所述支撑件2沿所述车轮毂5周向滑动的防滑波纹。也就是第一防滑层24沿车轮毂5转动方向的截面具有波浪形,增大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与车轮毂5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沿车轮毂5周向滑动。

所述支撑件2还包括可与所述车轮毂5内圈贴合的连接部4,支撑件2起到进一步起到固定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的固定作用,并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连接;所述连接部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连接。

所述连接部4设置有与所述车轮毂5内圈贴合的第二防滑层40;所述第二防滑层40设置有防止所述连接部4沿所述车轮毂5内圈周向滑动的防滑波纹。

所述第一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2均通过锁紧螺钉固定于所述车轮毂5的侧面。

所述支撑件2设置有定位槽,也就是安装部20的安装面凹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可为1个,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为多个,定位槽的形状可呈长方体、圆柱状或者漏斗状等;所述弧状轮胎段3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凸起32;所述弧状轮胎段3还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支撑件2。

所述弧状轮胎段3具有多个弧长以使可用于不同车轮毂5尺寸。将支撑件2安装于车轮毂5上时,根据车轮毂5尺寸的大小,选择多个不同弧长的弧状轮胎以构成应急轮胎,便于在电动车正常行驶。

所述卡凸30呈和所述卡槽31均呈C字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