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平70以下系列的载重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6600发布日期:2018-12-28 18:47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平70以下系列的载重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平70以下系列的载重充气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正在快速地实现着扁平化。而在载重用扁平率70以下子午线轮胎的发展中,能够开发出良好的耐久性能、合理的接地形状的低扁平轮胎,一直是轮胎企业技术攻关的难点之一。这使得大多数经受过欧美市场考验的技术在中国国内却容易出现耐久性不足和易磨的重大问题。传统的低扁平轮胎,尤其是重载用的低扁平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结构常用的是零度结构,胎体外侧至少有两层交叉贴合的耐张力层组成的带束层结构,但其接地形状容易出现“哑铃型”形状,影响轮胎的耐偏磨和耐久等性能。最新报道的带束层结构,通过是至少有2层以上交叉的耐张力带束层,以及覆盖2层耐张力带束层端部区域的零度带束层组成的充气子午线轮胎。且冠部中心至少有一层以上的零度带束层结构组合而成。申请人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CN201710827551.9)公开了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该轮胎包括胎体层、胎面层和带束层,所述的带束层包括至少有两层以上交叉的耐张力带束层,耐张力带束层的两个端部区域分别覆盖设置有两层第一零度带束层,耐张力带束层在冠部中部覆盖设置有两组一层以上的第二零度带束层。通过上述结构,解决了现有零度带束层结构的冠部中间扩张大、带束层位移量变化大等问题,造成轮胎使用寿命不良的影响。有效的控制了轮胎接地轮廓变形和带束层位移量变化,即解决了行驶后磨耗性能下降问题,又实现了提高耐久性能的载重充气子午线轮胎。申请人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CN201710828704.1)公开了一种耐久性优良的充气子午线轮胎,该轮胎包括胎体层、胎面层和带束层,所述的带束层包括至少有两层以上交叉的耐张力带束层,耐张力带束层的两个端部区域分别覆盖设置有两层第一零度带束层,耐张力带束层在冠部中部覆盖设置有一组一层以上的第二零度带束层。通过上述结构,解决了现有零度带束层结构的冠部中间扩张大、带束层位移量变化大等问题,造成轮胎使用寿命不良的影响。有效的控制了轮胎接地轮廓变形和带束层位移量变化,即解决了行驶后磨耗性能下降问题,又实现了提高耐久性能的载重充气子午线轮胎。而对扁平比位于70以下的重载轮胎,在使用上述零度带束层结构,除应具有良好的、合理的接地形状外,还应有效的防止行驶中后期易出现反弧问题、易磨问题,进而提升耐久性能和磨耗性能下降,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如图3所示,在行驶后接地形状出现的反弧形状和耐久性能下降等问题,主要是由于轮胎硫化后模具内轮胎的带束层所受的伸张率不同,冠部的肩部和中心所受的张力不均衡导致的。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70以下系列的载重充气子午线轮胎,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冠部的肩部和中心0度带束层钢丝的张力-伸张特性,在肩部和冠中心选用不同张力-伸张特性的钢丝材料,就能有效的保证轮胎在行驶中后期仍然能够实现较大的伸张平衡,从而均衡(或减小)冠部带束层的膨胀和张力,提高轮胎耐久性和磨耗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扁平70以下系列的载重充气子午线轮胎,该轮胎的带束层包括至少有2层以上交叉的耐张力带束层、第一零度带束层和第二零度带束层,所述的第一零度带束层覆盖在耐张力带束层的两个端部区域,第二零度带束层覆盖在耐张力带束层的冠部中心;其特征在于,第一零度带束层和第二零度带束层的钢丝均由复数根按照一定捻距捻成的钢丝股组成,每一股钢丝由复数根按照一定捻距和一定角度捻成的细钢丝组成,钢丝的断裂拉伸率均在3%以上;第一零度带束层钢丝帘布的无结构性伸张为0.8%-1.2%之间,第二零度带束层钢丝帘布的结构性伸张为2.0%。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零度带束层钢丝帘布的无结构性伸张为1.0%。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零度带束层钢丝的材料为1×6×0.265HE;第二零度带束层钢丝的材料为3×4×0.22HE。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零度带束层为一组且至少有一层。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零度带束层为两组且至少有一层。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零度带束层和第二零度带束层的钢丝直径在0.8mm~1.40mm范围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整冠部的肩部和中心0度带束层钢丝的张力-伸张特性,在肩部和冠中心选用不同张力-伸张特性的钢丝材料,就能能有效的保证轮胎在行驶中后期仍然能够实现较大的伸张平衡,从而均衡(或减小)冠部带束层的膨胀和张力,提高轮胎耐久性和磨耗性能。附图说明图1: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实施案例1胎面部附近的放大剖面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实施案例1胎面部附近的放大剖面图。图3:0度带束层钢丝的张力-伸张特性曲线图。图4:室内耐久测试标准(企业内部使用)。图5:对比充气轮胎行驶前及行驶8000km后接地印痕轮廓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充气轮胎行驶前及行驶8000km后接地印痕轮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充气子午线轮胎;2--胎体层;3--交叉耐张力带束层;4--第一零度带束层;5--第二零度带束层;6--带束层;7--胎面层;8--冠部区域;A--行驶前轮胎接地印痕示意轮廓;B--行驶8000km后接地印痕示意轮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说明:以275/70R22.5为例,通过第一零度带束层和第二零度带束层的各种不同组合进行多次试验,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轮胎的带束层结构只能保持轮胎充气使用前后接地形状及耐久性能的稳定。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子午线轮胎1为以两侧钢丝之间具有一层沿周向成90度排列的钢丝胎体层2为骨架,在所述的胎体层2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顺次层叠设置带束层6及胎面层7而成。在本实用新型中,带束层3包括有2层以上交叉的耐张力带束层组成,带束层3位于胎体层2为骨架上;第一零度带束层4位于带束层3端部位置(与现有0度结构一致)。并且,第二零度带束层5是有一组(或两组)且至少有一层以上0度带束层组成,位置在交叉的耐张力带束层3之上,两第一零度带束层4之间。其中,第一零度带束层4钢丝选用张力-伸张特性曲线的拐点为1.0%(即低应力下伸张可达到1.0%)的钢丝材料1×6×0.265HE;第二零度带束层5钢丝选用张力-伸张特性曲线的拐点为2.0%(即低应力下伸张可达到2.0%)的钢丝材料3×4×0.22HE;在图1中,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1的胎面部附近的剖面图。第二零度带束层5是有一组且至少有一层以上0度带束层组成,位置在交叉的耐张力带束层3之上,两第一零度带束层4之间。在图2中,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2的胎面部附近的剖面图。第二零度带束层5是有两组且至少有一层以上0度带束层组成,位置在交叉的耐张力带束层3之上,两第一零度带束层4之间。作为对比,同时准备第一零度带束层4、第二零度带束层5钢丝张力-伸张特性曲线拐点均为2%的对比轮胎。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及对比轮胎0度带束层钢丝的张力-伸张特性曲线对比图。实施效果:如下图2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0度带束层结构、传统0度带束层结构以及两部份0度带束层使用同一钢丝材料的带束层结构的行驶前和行驶后的胎面接地印痕图,测试规格是275/70R22.5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实施案例】试验对象是275/70R22.5,具有钢丝带束层、钢丝胎体层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按照以下不同实施方案制作需要的试验轮胎:表1a【室内机床耐久试验】把试验轮胎安装在22.5×8.25的轮辋上,标准气压930kPa,标准负荷355kg,在30℃的室内温度下,按图4试验方法进行测试,直至轮胎损坏。表1b耐久性(指数)损坏现象实施案例1137h2号带束层钢丝端点位置伞状破裂实施案例2135h2号带束层钢丝端点位置伞状破裂比较方案3116h2号带束层钢丝端点位置伞状破裂试验速度与试验温度的设定是为了尽量避免轮胎由于胎面的过量生热到导致轮胎损坏,确保能真实反映出冠部部分的耐久性能水平。对这三种结构进行室内耐久性能试验测试,实施案例1与实施案例2的室内耐久水平高于比较方案3,高15%水平以上,实施案例1的室内耐久水平与实施案例2的水平基本一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0度带束层结构的室内耐久性能测试水平明显优于对比0度带束层结构产品,而试验方案1在工艺实现上更优于试验方案2,操作更方便。【室内机床对比形状采集试验】把试验轮胎安装在22.5×8.25的轮辋上,充入930kPa的气压,在30℃的室内温度下,施加单胎标准负荷3550kg的80%的负荷,以40km/h的速度预跑10小时,预跑完成后施加140%的负荷,以40km/h的速度行驶,进行耐久测试实验。当轮胎行驶8000km后采集轮胎的接地印痕。且测试前需要采集充气轮胎的接地印痕,如图5、6所示。综合以上对比看出,在试验的充气子午线轮胎中,轮胎的胎面接地印痕图中间扩张,本实用新型的0度带束层结构的胎面接地印痕图整体均匀扩张,性后期反弧现象减小,甚至消失。证实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0度带束层结构的充气子午线轮胎能够改善产品在行使后的磨耗性能,行驶前后接地形状更稳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