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桥通气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6576发布日期:2018-12-28 18:46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桥通气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传动,具体涉及一种驱动桥通气塞。



背景技术:

传统的驱动桥通气塞,要么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要么结构简单,但可靠性不好,通气的同时,不能有效密封驱动桥内的油蒸汽,导致后桥通气塞处发生渗油、漏油现象。驱动桥通气塞处于驱动桥壳盖上,此处往往设置了制动油管、悬架零件等结构,空间狭小,驱动桥通气塞的布置会很不方便。

传统驱动桥通气塞如图1所示,该驱动桥通气塞包括呈中空状的原塞体10、与原塞体10上方一体成型的原塞帽20和设置在原塞体下方的卡爪30,所述原塞帽20上设有通气孔40,所述卡爪30与驱动桥壳盖过盈配合,所述原塞体10内部与驱动桥内部连通;所述原塞体10内设置有两个膜片50。

驱动桥内的齿轮的运动过程中,齿轮油温度变高,形成了油蒸汽,油蒸汽通过原塞体10内腔时会接触膜片50,温度降低并在膜片50上液化,然后留回驱动桥壳体内;剩余的油蒸汽通过通气孔40排出。

该驱动桥通气塞结构比较复杂,制作要求较高,卡爪容易密封不良,从而产生漏油等现象;并且驱动桥壳盖上的制动油管、悬架零件等零部件会造成空间狭窄,阻碍该驱动桥通气塞的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桥通气塞,以解决容易漏油、以及空间狭小、不易布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驱动桥通气塞,包括塞体和与塞体上端一体成型的塞帽,所述塞体为长条形,所述塞体的下端具有一向右延伸的圆柱形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环形凸起,两个环形凸起之间形成定位环槽;所述弯折部与驱动桥壳体配合连接并使驱动桥壳体卡接在定位环槽中;所述塞体内部开设有通气腔,所述塞体上端侧壁的右半部比左半部薄,并在其侧壁的右半部上开设有切缝,所述切缝与通气腔上端连通。

所述通气腔上端被塞帽罩住并通过切缝与驱动桥壳体外部连通,所述通气腔下端与驱动桥壳体内部连通。

所述塞体为橡胶构件。

所述弯折部的右端边缘设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本实用新型呈“L”型并且能够旋转,材料比较软,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开其它零部件,不会出现空间不足的问题;(2)由于通气腔比较长,油蒸汽在向外移动的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液化并回流;(3)由于通气腔比较长,并且通气腔利用切缝与外部连接,避免了油液由通气腔排出;(4)由于采用了切缝和塞帽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和防异物性能好;(5)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橡胶件的弹性并利用定位环槽卡接,安装十分方便,不会出现间隙;(6)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由橡胶制成,也没有膜片、卡爪等复杂的结构,故便于加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驱动桥通气塞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1-塞体,2-塞帽,3-弯折部,4-环形凸起,5-定位环槽,6-通气腔,7-切缝,8-倒角,10-原塞体,20-原塞帽,30-卡爪,40-通气孔,50-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驱动桥通气塞,包括由橡胶构件制成的塞体1和与塞体1上端一体成型的塞帽2,所述塞体1为长条形,所述塞体1的下端具有一向右延伸的圆柱形的弯折部3,所述弯折部3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环形凸起4,两个环形凸起4之间形成定位环槽5;所述弯折部3与驱动桥壳体配合连接并使驱动桥壳体卡接在定位环槽5中;所述塞体1内部开设有通气腔6,所述塞体1上端侧壁的右半部比左半部薄(如图3所示),并在其侧壁的右半部上开设有切缝7,所述切缝7与通气腔6上端连通。

所述通气腔6上端被塞帽2罩住并通过切缝7与驱动桥壳体外部连通,所述通气腔6下端与驱动桥壳体内部连通。

所述弯折部3的右端边缘设有倒角8。

由于现有的驱动桥壳体均设有用于与通气塞连接的连接孔(即背景技术中与卡爪30过盈配合的孔),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直接利用橡胶件的弹性将弯折部3塞入驱动桥壳体的连接孔中即可完成安装,十分方便,具有弹性的定位环槽5会与驱动桥壳体紧密的配合,不会出现间隙。

驱动桥内产生油蒸汽后通过通气腔6的下端进入通气腔6,并由通气腔6的上端排出。塞帽2罩住通气腔6的上端能够防止水和异物进入。由于本实用新型呈长条形,使得通气腔6比较长,一般长度为50mm以上,油蒸汽在向外移动的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液化并回流,保证了液化量,也能够避免压力增大后将油液压出。

由于塞体1呈“L”型,与驱动桥壳体的配合处呈圆柱形,所以可将塞体1进行旋转,以调整其位置,从而避开其它零部件,不会出现空间不足的问题,由于塞体1相对于金属比较软,进一步提高了其灵活性。

驱动桥内产生油蒸汽使得通气腔6内部气压增大,油蒸汽由切缝7排出。由于采用切缝的形式,没有气压差时,油蒸汽和油液并不能有切缝7排出,进一步避免了漏油现象,同时,相对于开孔的方式,切缝的防水和异物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比较简单且由橡胶制成,也没有膜片、卡爪等复杂的结构,故便于加工,成本较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