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自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4067发布日期:2018-12-18 20:5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自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自救装置,特别是一种将陷入的车辆车轮脱离陷入区域的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小轿车愈来愈普及,已成为居民生活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广泛用于自驾旅行、越野探险等户外活动中。而国内很多热门自驾路线线路较远,路况差,给驾驶增添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如川藏线、牛背山线路、沙漠线路、草原线路等,通常存在车轮陷入的隐患。而目前自驾游群体中很多缺乏汽车自救经验,遇到车轮陷入时只能等待救援。

在传统车轮陷入救援中一般采用钢丝绳拖拉或人工填坑推车,费时费力且效率不高,在钢丝绳拖拉时甚至出现由于力量过大损坏车体结构的情况,人工填坑推车也需要找人帮忙,给陷入用户带来很大麻烦,容易造成伤害,且需要时间长,对于人烟荒芜的路段,通常找人难度大。

因此,如何解决车轮陷入后的自救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自救装置,以解决车辆车轮陷入后的自救问题,把车轮陷入后自救变得简单易操作,即便是驾车新手,也能化险为夷,救援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自救装置,包括支撑臂、第一横向延长杆、第二横向延长杆,所述第一横向延长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向延长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内六角套筒,所述第二横向延长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向延长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内六角套筒,所述第一内六角套筒和所述第二内六角套筒用于与车辆车轮的固定螺栓配合。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臂包括主支撑杆和副支撑杆,所述第一横向延长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向延长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副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副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支撑杆固定连接。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所述第一横向延长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弯头与所述主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向延长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弯头与所述副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所述主支撑杆、副支撑杆、第一弯头、第二弯头、第一横向延长杆和第二横向延长杆一体成型。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所述主支撑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十字支撑头,所述十字支撑头的下端呈锥形结构。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所述主支撑杆和副支撑杆呈Y型结构。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六角套筒和所述第二内六角套筒为磁性套筒。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横向延长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内六角套筒固定连接。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臂的下端连接十字支撑头,所述十字支撑头的下端呈锥形结构。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所述支撑臂为弹簧钢支撑臂,所述第一横向延长杆、第二横向延长杆为弹簧钢延长杆。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辆自救装置,包括支撑臂、第一横向延长杆、第二横向延长杆,第一横向延长杆的第一端与支撑臂固定连接,第一横向延长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内六角套筒,第二横向延长杆的第一端与支撑臂固定连接,第二横向延长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内六角套筒,第一内六角套筒和第二内六角套筒用于与车辆车轮的固定螺栓配合。该车辆自救装置可以单独针对陷入车轮使用,也可以针对车辆的两个前轮或两个后轮成对使用,具体地,当车辆车轮陷入凹坑后,首先通过第一内六角套筒套住车辆车轮的一颗固定螺栓,同时再用第二内六角套筒套住车辆车轮的另一颗固定螺栓,由于第二内六角套筒与第二横向延长杆是转动连接的,因此,可以通过转动第二内六角套筒适应车辆车轮的固定螺栓的套接角度,连接方便,在第一内六角套筒和第二内六角套筒连接好以后,将支撑臂的下端置于凹坑外部的地面上(必要时可以启动车辆转动车轮),优选对两个驱动轮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自救装置,然后,启动车辆使车辆车轮转动(如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此时,地面会给支撑臂一个垂直向上的反作用力F和向左的反作用力F(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在两个反作用力F、F的作用下,可以帮助车轮走出凹坑。在车辆脱离凹坑以后,可以取下该车辆自救装置,放置于车辆的后备箱或其它空余位置。该第一横向延长杆、第二横向延长杆可以在自救时避免该装置与车辆车轮可能发生的摩擦或干涉。总之,该车辆自救装置操作简单,实施方便,效率高,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或没有维修经验的新手,均可以使用,当需要长途旅行或进入山地、草原等复杂路况时,配备一套车辆自救装置,可以免去驾驶员的后顾之忧,轻松快速实现自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辆自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辆自救装置在使用状态的第一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辆自救装置在使用状态的第二方向示意图。

图中:10支撑臂;11主支撑杆;12副支撑杆;21第一横向延长杆;22第二横向延长杆;31第一内六角套筒;32第二内六角套筒;40车辆车轮;41固定螺栓;51第一弯头;52第二弯头;60十字支撑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不同结构和部件,无先后之分,更不作为结构或部件本身的限定。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辆自救装置,可以用于车辆车轮陷入凹坑后的自救,适用于轿车、越野车辆、面包车、皮卡等车辆,也可以用于车辆打滑时的自救,其包括支撑臂10、第一横向延长杆21、第二横向延长杆22,第一横向延长杆21的第一端与支撑臂10固定连接,第一横向延长杆2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内六角套筒31,第二横向延长杆22的第一端与支撑臂10固定连接,第二横向延长杆2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内六角套筒32,第一内六角套筒31和第二内六角套筒32用于与车辆车轮40的固定螺栓41配合。该车辆自救装置可以单独针对陷入车轮使用,也可以针对车辆的两个前轮或两个后轮成对使用,具体地,当车辆车轮40陷入凹坑后,首先通过第一内六角套筒31套住车辆车轮40的一颗固定螺栓41,同时再用第二内六角套筒32套住车辆车轮40的另一颗固定螺栓41,由于第二内六角套筒32与第二横向延长杆22是转动连接的,因此,可以通过转动第二内六角套筒32适应车辆车轮40的固定螺栓41的套接角度,连接方便,在第一内六角套筒31和第二内六角套筒32连接好以后,将支撑臂10的下端置于凹坑外部的地面上(必要时可以启动车辆转动车轮),优选对两个驱动轮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自救装置,然后,启动车辆使车辆车轮40转动(如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此时,地面会给支撑臂10一个垂直向上的反作用力F1和向左的反作用力F2(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在两个反作用力F1、F2的作用下,可以帮助车轮走出凹坑。在车辆脱离凹坑以后,可以取下该车辆自救装置,放置于车辆的后备箱或其它空余位置。该第一横向延长杆21、第二横向延长杆22可以在自救时避免该装置与车辆车轮10可能发生的摩擦或干涉。

通过前述分析可以发现,该车辆自救装置操作简单,实施方便,效率高,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或没有维修经验的新手,均可以使用,当需要长途旅行或进入山地、草原等复杂路况时,配备一套车辆自救装置,可以免去驾驶员的后顾之忧,轻松快速实现自救。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支撑臂10可以是整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优选地,支撑臂10包括主支撑杆11和副支撑杆12,第一横向延长杆21的第一端与主支撑杆1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横向延长杆22的第一端与副支撑杆1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副支撑杆12的第二端与主支撑杆11固定连接。同时,优选地,主支撑杆11和副支撑杆12呈Y型结构,从而使主支撑杆11和副支撑杆12与车辆车轮40的固定螺栓41紧密连接,便于传递主支撑杆11和副支撑杆12的拉力,在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作用下,Y型结构随着车轮的转动会插入陷入区域周边的泥土中,在泥土的两个发作用力F1和F2的作用下,将车轮脱离陷入区域(凹坑等)。另外,通过设置主支撑杆11和副支撑杆12,结构简单,成本低。

第一横向延长杆21与主支撑杆11之间,第二横向延长杆22与副支撑杆12之间可以与多种连接方式,优选地,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还包括第一弯头51和第二弯头52,第一横向延长杆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弯头51与主支撑杆1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横向延长杆22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弯头52与副支撑杆1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弯头51和第二弯头52可以为弯管结构。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主支撑杆11、副支撑杆12、第一弯头51、第二弯头52、第一横向延长杆21和第二横向延长杆22可以通过焊接相连,优选地,主支撑杆11、副支撑杆12、第一弯头51、第二弯头52、第一横向延长杆21和第二横向延长杆22一体成型,如直接铸造、锻造成型。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主支撑杆1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十字支撑头60,十字支撑头60的下端呈锥形结构。由于主支撑杆1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十字支撑头60,可以提供插入泥土的平衡下压力,同时更好地提供水平和向上的反作用力(牵引力F2和支撑力F1)。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为了使第一内六角套筒31和第二内六角套筒32与车辆车轮40的固定螺栓41可靠连接,优选地,第一内六角套筒31和第二内六角套筒32为磁性套筒,通过磁性套筒的磁性,可以将第一内六角套筒31和第二内六角套筒32与固定螺栓吸住,避免车辆自救时第一内六角套筒31和第二内六角套筒32滑落,磁性套筒可以通磁化工艺得到,也可以直接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当然,还可以通过在套筒内加装磁铁。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第一横向延长杆21的第二端与第一内六角套筒31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横向延长杆21的第二端与第一内六角套筒31固定连接,可以更好地分配地面的支撑力和向前的拉力(牵引力)。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对于各种结构的支撑臂10,均可以在支撑臂10的下端连接十字支撑头60,十字支撑头60的下端呈锥形结构。十字支撑头60的横杆或横盘,用于限制十字支撑头60插入地面的深度,十字支撑头60的下端呈锥形结构可以便于该自救装置插入地面,保证车轮的牵引力和支撑力,实施自救。

上述的车辆自救装置,优选地,支撑臂10为弹簧钢支撑臂10,第一横向延长杆21、第二横向延长杆22为弹簧钢延长杆。由于弹簧钢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或韧性,同时具有高强度刚性,可以在救援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力矩支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