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调整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4874发布日期:2018-12-05 18:51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接触网调整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网的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接触网调整工具。



背景技术:

在接触网腕臂安装过程中,调整定位管时,往往是用铁线临时将定位管吊起,下方远端站一人,目测定位管坡度,定位环安装后,定位管形成高低不平现象,目测定位管误差相当大,无法确保定位管抬头或低头设计值,形成开口不标准,达不到施工设计要求,造成施工进度缓慢,在操作中没有参考,自然就形成不了高低统一的安装方法,流程无法提高,安装不精准且延误了时间,浪费人力,出现误差形成返工,而且在调整时,没有钢轨,接触线和吊弦的前提下,无法进行调整,形成后期工作量加大的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接触网调整工具,所述调整工具解决了以前在接触网安装时没有任何参照物凭目测调整的技术难题,并且大幅度减少了返工现象,提高了经济效益,加快调整速度,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使安装数据更加精确标准化,同时减少了多项施工操作环节,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使得安装后的产品能达到统一的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网调整工具,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细管,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勾环,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勾环;所述第二勾环固定连接有水平支架;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内部中空,所述细管的两端分别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所述细管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细管与所述第二管体分别设有固定装置;所述细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刻度标记线;还设有钢尺,所述钢尺的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勾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水平支架包括连接杆、支撑架和托台,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勾环;所述支撑架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所述托台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管体上还设有铅锤杆,所述铅锤杆设有小勾,所述小勾挂入于所述连接杆,且所述铅锤杆与所述连接杆垂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钢尺上设有缺口和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包括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所述缺口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第二调节孔之间;所述第一调节孔为圆孔,所述第二调节孔包括圆形孔和与其相连的条形孔,所述圆形孔的直径大于螺帽的直径,所述条形孔的宽度小于所述螺帽的直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固定装置为插销件,所述细管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细管与所述第二管体分别通过所述插销件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细管的侧面设有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解决了以前在接触网安装时没有任何参照物凭目测调整的技术难题,并且大幅度减少了返工现象,提高了经济效益,加快调整速度,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使安装数据更加精确标准化,同时减少了多项施工操作环节,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使得安装后的产品能达到统一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勾环;2、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4、第二勾环;5、细管;6、水平支架;61、连接杆;62、支撑架;63、托台;7、钢尺;8、固定装置;9、缺口;10、圆孔;11、圆形孔;12、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接触网调整工具,包括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和细管5,所述第一管体2的一端设有第一勾环1;所述第二管体3的一端设有第二勾环4;所述第二勾环4上固定连接有水平支架6;所述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的内部中空,所述细管5的两端分别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所述细管5与所述第一勾环1、所述细管5与所述第二勾环4分别设有固定装置;所述细管5的两端分别设有刻度标记线,使得操作精准,靠近所述第一管体2的刻度标记线的长度尺寸数据表示调整定位管至定位器接触线开口的尺寸,靠近所述第二管体3的刻度标记线的长度尺寸数据表示调整结构高度承力索至定位管下沿的尺寸;所述细管5可组合加长,便于调整,组装伸拉方便,长度能调整2200mm,现场操作灵活方便,拆除后长度不超过580mm,便于携带;还设有钢尺7,所述钢尺7的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勾环4,所述钢尺7的长度为500mm,用于测量安装数据,便于零件一步安装到位,同时还可用于测试定位管的水平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水平支架6包括连接杆61、支撑架62和托台63,所述连接杆6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勾环4;所述支撑架62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61;所述托台63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架62的两端,所述托台63可用于承托所述钢尺7,保持钢尺7的水平度。所述水平支架6可调整正反定位管坡度,调至定位管自然形成低头,在调整过程中,先将所述连接杆61、所述支撑架62和所述托台63安装固定,所述支撑架62和所述连接杆61达到设计时的调整刻度位置,使所述连接杆61与定位管垂直,所述支撑架62和所述连接杆61安装到位后,将所述钢尺7通过圆形孔11与所述第二勾环4上的固定杆螺栓连接,并调整所述钢尺7可随其一端的圆孔随时活动转动,最后将所述钢尺7的另一端放入所述托台63中,所述钢尺7呈水平状态,定位管随所述钢尺7亦自然水平,于是便实现所述水平支架6对正反定位管坡度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杆61的下端还设有复测杆,所述复测杆用来复测接触线的拉出位置及开口的铅垂度,测量时将所述复测杆上端带有的小勾挂入所述第二勾环4上面的固定杆上,所述复测杆垂直后,自然下垂形成铅垂度,上端和承力索在同一铅垂面上,复测杆下端就是接触线的拉出位置,当接触线与所述复测杆平行时,即表示接触线呈竖直状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管体3上还设有铅锤杆,所述铅锤杆设有小勾,所述小勾挂入于所述连接杆61,且所述铅锤杆与所述连接杆61垂直。由于在调整时会出现偏歪误差现象,本实用新型制作了可用于定位的铅锤杆,自然形成铅垂度,在模具管上有一个铅垂度竖直标记点与之配合使用,当所述铅锤杆与所述竖直标记点重合即表示模具管的位置刚好竖直。

如图2所示,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钢尺7上设有缺口9和调节孔,所述缺口9可调整正反定位管的坡度,在调整时,先通过螺栓将所述钢尺7通过条形孔12与所述第二勾环4固定连接,连接完成后,将钢尺7的另一端放入所述托台63形成水平,接着将钢尺7的缺口9放入所述水平支架6的托台63内形成低头,与此同时另一端的定位管形成抬头,即可调整正反定位管的坡度,当定位管上平面和钢尺7上平面平行时,即表示定位管坡度水平;所述调节孔包括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所述缺口9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第二调节孔之间,所述缺口9左侧的所述第一调节孔为圆孔10,在调整所述钢尺7的位置以使得所述缺口9放入于所述托台63形成低头时,可通过所述圆孔10来伸拉所述钢尺7,以方便调整,便于所述钢尺7活动;所述第二调节孔包括圆形孔11和与其相连的条形孔12,所述圆形孔11的直径大于螺帽的直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螺栓的拆卸,在稍微拧开螺栓后便可将螺栓移动到所述圆形孔11的位置上取下;所述条形孔12的宽度小于所述螺帽的直径,目的是为了使螺帽能锁紧所述钢尺7,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造成钢尺7与所述第二勾环4发生脱离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固定装置8为插销件,所述细管5与所述第一管体2、所述细管5与所述第二管体3分别通过所述插销件固定。

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细管5的侧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可挤压所述第一勾环1、所述第二勾环4的内壁,从而增大接触的摩擦力,防止所述细管5在使用过程中受力而下滑,从而保证调整的精确性。

实施例1

将第一勾环挂入承力索座下的小环内,使铅锤杆自然垂直并与模具管上的铅锤度竖直标记点重合,确保承力索和接触线处于同一垂直面,根据安装的要求通过细管调节接触线开口及导高设计高度值;之后用第二勾环勾住定位管,随着定位环的升降,通过水平支架和钢尺来调整定位管水平、抬头、低头,待调整完毕,通过螺栓一次紧固成型后即可得到统一标准的产品。

实施例2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水平支架调整定位管的水平,具体的调整过程如下:先将连接杆、支撑架和托台安装固定,支撑架和连接杆达到设计时的调整刻度位置,使连接杆与定位管垂直,支撑架和连接杆安装到位后,将钢尺通过圆形孔与第二勾环上的固定杆螺栓连接,并调整钢尺可随其一端的圆孔随时活动转动,最后将钢尺的另一端放入托台中,钢尺呈水平状态,定位管随钢尺亦自然水平。

实施例3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钢尺调整定位管的水平、抬头和低头,具体的调整过程如下:在调整时,先用螺栓将钢尺通过条形孔与第二勾环固定连接,连接完成后,将钢尺的另一端放入托台形成水平,接着将钢尺的缺口放入所述水平支架的托台内形成低头,与此同时另一端的定位管便形成抬头,当定位管上平面和钢尺上平面平行时,即表示定位管处于水平。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