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装置、座椅装置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072发布日期:2019-01-22 22:5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遮光装置、座椅装置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遮光装置、应用该遮光装置的座椅装置和应用该座椅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汽车领域内饰中没有出现实际能使用的车内遮光装置。一般采用遮阳板,然而,遮阳板一般只设置在副驾驶,且遮挡的空间有限。不能够在车内降低光线对人的视觉、感官影响,从而实现不能够让人能更充分的休息或看东西,如:手机信息等。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遮光装置,旨在提升遮阴空间,方便用户休息和查看视讯资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遮光装置,为安装于汽车的座椅的装置,所述遮光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座椅的上端;以及遮光件,所述遮光件罩盖连接于所述框架,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座椅转动,带动所述遮光件转动以遮挡光线。可选地,所述框架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座椅的上端;以及框本体,所述框本体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遮光件罩盖连接于所述框本体。可选地,所述框本体包括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所述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均呈弯曲设置,所述第一框条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所述第二框条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所述遮光件罩盖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并与所述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围合形成遮阴空间。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条和所述第二框条之间还设有至少一第三框条,所述第三框条的两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可选地,所述遮光件为柔性材质。可选地,所述框架为塑料或橡胶材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座椅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遮光装置和座椅,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遮光装置的框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座椅的上端。可选地,所述座椅包括本体和设于该本体上端的靠枕,所述靠枕通过连接柱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扣连接于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一卡扣部背离所述连接柱的一侧还设有转轴孔,框架的连接轴插入至所述转轴孔内转动。可选地,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卡扣部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装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座椅的上端设置框架和遮光件,从而使得用户在需要休息的时候隐藏在框架形成的遮阴空间下,遮光件有效阻挡外部阳光对用户的影响。进一步的,将该框架设置为可相对座椅转动,在需要使用时,可转动框架,例如,转动到座椅前方,使得该框架形成的遮阴空间能够有效遮挡人体。当不需要时,可将该框架转动至座椅后方。如此,方便使用该遮挡装置,使得遮挡装置占用的汽车内部空间减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遮光装置一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遮光装置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遮光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座椅装置13遮光件10遮光装置30座椅11框架50靠枕111连接轴70连接柱113框本体91第一卡扣部1131第一框条911转轴孔1133第二框条93第二卡扣部1135第三框条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遮光装置10。参照图1至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遮光装置10为安装于汽车的座椅30的装置,所述遮光装置10包括:框架11,所述框架11转动连接于所述座椅30的上端;以及遮光件13,所述遮光件13罩盖连接于所述框架11,所述框架11相对于所述座椅30转动,带动所述遮光件转动以遮挡光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座椅30的上端设置框架11和遮光件13,从而使得用户在需要休息的时候隐藏在框架11形成的遮阴空间下,遮光件13有效阻挡外部阳光对用户的影响。进一步的,将该框架11设置为可相对座椅30转动,在需要使用时,可转动框架11,例如,转动到座椅30前方,使得该框架11形成的遮阴空间能够有效遮挡人体。当不需要时,可将该框架11转动至座椅30后方。如此,方便使用该遮挡装置,使得遮挡装置占用的汽车内部空间减小。可以理解的是,该遮光件13可采用柔性材质,例如采用遮光件、遮光帘等等,如此,方便收藏和清洗。进一步地,所述框架11包括:连接轴111,所述连接轴111转动连接于所述座椅30的上端;以及框本体113,所述框本体113与所述连接轴111连接,所述遮光件13罩盖连接于所述框本体113。通过连接轴111与座椅30的转动连接,使得二者的转动连接更加稳固。框本体113可以与连接轴111为一体结构,如此方便加工,当然,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该连接轴111的形状可为曲线、直线均可,只要能够实现转动连接即可。进一步地,所述框本体113包括第一框条1131和第二框条1133,所述第一框条1131和第二框条1133均呈弯曲设置,所述第一框条1131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111的两端,所述第二框条1133的转动两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轴111的两端,所述遮光件13罩盖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条1131和第二框条1133,并与所述第一框条1131和第二框条1133围合形成遮阴空间。通过将第一框条1131和第二框条1133转动连接于连接轴111的两端,如此,在不需要使用时,第一框条1131和第二框条1133可转动收合,二者形成收拢状态,如此,可节约安放空间。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条1131和所述第二框条1133之间还设有至少一第三框条1135,所述第三框条1135的两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轴111的两端。第三框条1135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若该遮挡装置较大(例如在大卡车之类的座椅30上使用),则设置多个第三框条1135,以撑起整体的框架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1为塑料或橡胶材质。如此,可降低框架11的整体质量,同时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座椅装置100,该座椅装置100包括座椅30和遮光装置10,该遮光装置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座椅装置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座椅30包括本体(未标示)和设于该本体上端的靠枕50,所述靠枕50通过连接柱70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扣部91和第二卡扣部93,所述第一卡扣部91和所述第二卡扣部93卡扣连接于所述连接柱70,所述第一卡扣部91背离所述连接柱70的一侧还设有转轴孔911,框架11的连接轴111插入至所述转轴孔911内转动。通过将连接结构设置在连接柱70处,可方便连接结构的安装。通过第一卡扣部91和第二卡扣部93的设置,可实现快速安装定位的作用。当然,第一卡扣部91和第二卡扣部93还可以设置有磁吸件,如此,在二者扣合时,进一步增强二者的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111与所述第一卡扣部91为一体结构。如此,将连接轴111和第一卡扣部91设置为一体结构,可方便整体结构的设置,已实现整体结构的快速装配。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座椅装置100,该座椅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汽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