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前轮外倾角的双摆臂独立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9494发布日期:2019-03-15 19:31阅读:1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前轮外倾角的双摆臂独立悬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可调节前轮外倾角的双摆臂独立悬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双摆臂独立悬架一般采用上摆臂3和下摆臂2组成,上摆臂3和下摆臂2一般采用V形结构,上摆臂3和下摆臂2一端与转向节1 连接,上摆臂3和下摆臂2另一端与车体(图中未示出)连接,减震装置4两端分别与下摆臂2和车体连接。双摆臂独立悬架设计是大型轿车、越野车和城市休闲SUV前悬架惯用的设计手法。而这种设计相对麦弗逊式设计稳定性、适应性要更出色,增加横向承受力的刚性,使用寿命得以大大提升。同时在使用双叉臂结构设计后使得减震装置4不承受横向力,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方向稳定性。

目前,前轮外倾角属于非可调形式,一旦车辆行驶过久出现磨胎吃胎现象,因受制于其悬架的结构,基本不能再调整前轮外倾角参数,车辆在这种情况下行驶,前轮会加速磨损直至报废,给使用者带来损失。另外,车辆被撞后,会造成前轮外倾角不能恢复出厂原始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节前轮外倾角的双摆臂独立悬架,包括安装在车体和转向节之间的上摆臂和下摆臂,上摆臂包括第一连接端和两个第二连接端及两个螺纹调节杆,在第一连接端上连接有两个第一螺杆,每个第二连接端连接有第二螺杆,两个螺纹调节杆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螺杆和两个第二螺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在两个第一螺杆和两个第二螺杆上分别拧有锁紧螺母。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与转向节上端球接,两个第二连接端分别与车体铰接;下摆臂一端与车体铰接,下摆臂另一端与转向节球接。

进一步地,包括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两端分别与下摆臂和车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摆臂采用两个螺纹调节杆,通过两个螺纹调节杆可以便捷精确的调整汽车前轮外倾角,使得前轮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和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双摆臂独立悬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摆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了一种可调节前轮外倾角的双摆臂独立悬架,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图1所示的双摆臂独立悬架不同在于:上摆臂结构不同。

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前轮外倾角的双摆臂独立悬架,包括安装在车体 (图中未示出)和转向节1之间的上摆臂3和下摆臂2,减震装置4两端分别与下摆臂2和车体连接,下摆臂2一端与车体铰接,下摆臂2另一端与转向节 1球接。

如图2所示,上摆臂3包括第一连接端30和两个第二连接端34及两个螺纹调节杆32,在第一连接端30上连接有两个第一螺杆31,每个第二连接端34 连接有第二螺杆33,两个螺纹调节杆32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螺杆31和两个第二螺杆33螺纹连接。在两个第一螺杆31和两个第二螺杆34上分别拧有锁紧螺母(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端30与转向节1上端球接,两个第二连接端34 分别与车体铰接。

当需要调节前轮外倾角时,首先拧松锁紧螺母,然后通过扳手转动螺纹调节杆32,实现前轮外倾角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螺纹调节杆32可以便捷精确的调整汽车前轮外倾角,使得前轮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和安全。

以上未描述的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