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8872发布日期:2019-02-19 19:11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用安全带提醒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保障驾驶员和乘车人员安全的重要设施,行车时系好安全带能显著降低发生意外事故时的人员伤亡。现在的机动车辆一般会装备乘员安全系统,通常乘员安全系统包含安全带提醒传感器和气囊点火控制器。如安全带提醒装置与安全带开关结合来探测出一个未系安全带的乘员,然后以合适的声音和灯光信号提醒乘员佩戴安全带。

目前,普遍使用的安全带提醒装置的安装方法是,在座椅泡沫垫上直接粘接压力传感器或者在坐盆、簧架上直接卡接安装,这两种安装方式易出现失效状况,容易导致传感器被破坏,很难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可以提高SBR与泡棉装配的准确性,更好的保证SBR的产品性能,并且在座椅上连接牢固,使用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泡棉上设有用于放置压力传感器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内嵌在所述泡棉内的集力结构板,所述压力传感器还包括相互连接的激活层和检测单元,所述激活层位于所述集力结构板和所述检测单元之间,所述检测单元外设有用于防护的承载板,所述集力结构板与所述泡棉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集力结构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所述集力结构板的两端嵌入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集力结构板为一体成型的开口结构,所述集力结构板的开口结构朝向所述凹槽,并嵌入在所述泡棉内。

优选的,所述集力结构板的下方设有与所述泡棉连接的异形凸起。

优选的,所述异形凸起为长方体或球体或柱形或工字形或S形或7字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可以提高SBR与泡棉装配的准确性,更好的保证SBR的产品性能,并且在座椅上连接牢固,使用效果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实施例一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实施例二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实施例三的截面图;

其中:1、泡棉;2、凹槽;3、集力结构板;4、承载板;5、激活层;6、检测单元;7、异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实施例一的截面图,如图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一种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座椅本体的泡棉1上设有用于放置压力传感器的凹槽2,压力传感器位于泡棉1的凹槽2内,使得压力传感器与座椅泡棉1组合后表面形成平面结构,整体结构平整。凹槽2内设有集力结构板3,集力结构板3内嵌在泡棉1内,集力结构板3与泡棉1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集力结构板3与泡棉1一体注塑成型,可以提高SBR与泡棉装配的准确性,更好的保证SBR的产品性能。集力结构板3作为压力传感器的底板,为压力传感器提供支撑作用。压力传感器还包括相互连接的激活层5和检测单元6,激活层5位于集力结构板3和检测单元6之间,检测单元6外设有用于防护的承载板4,承载板4作为压力传感器的顶板,为传感器提供支撑作用。集力结构板3的长度大于凹槽2的长度,集力结构板3的两端嵌入在凹槽2内,可以加强集力结构板3与泡棉1的连接强度,减少安装步骤。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实施例二的截面图,如图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集力结构板3为一体成型的开口结构,集力结构板3的开口结构朝向凹槽2,并嵌入在泡棉1内,加大了集力结构板3与泡棉1的接触面积,极大地增强了集力结构板3与泡棉1的连接强度。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实施例三的截面图,如图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集力结构板3的下方设有与泡棉1连接的异形凸起7,异形凸起7为长方体或球体或柱形或工字形或S形或7字形。集力结构板3的异形凸起7与泡棉1连接,增大了集力结构板3与泡棉1的接触面积,增强了集力结构板3与座椅泡棉1的连接强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座椅,可以提高SBR与泡棉装配的准确性,更好的保证SBR的产品性能,并且在座椅上连接牢固,使用效果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