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9642发布日期:2019-03-15 19:3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门碰撞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属于前车门防撞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在受到正面侧撞时,车门容易受到变形,如果车门变形过大,车门向车内空间入侵量过多,就会严重威胁到司机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为了汽车在受到正面侧撞减少座舱侵入、车门变形,保证驾驶员及乘客安全,在中国发明专利CN101695916A以及中国发明专利CN104340147中均公开了一种在车门内板的中部横跨固定有至少两根并列的正碰防撞梁从而提高了前车门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正碰防撞梁的力传递如下:力由A柱开始传递、至前车门前边框、正碰防撞梁、前车门后边框、最后传递至B柱。由于A柱与前车门前边框之间以及B柱与前车门后边框之间均存在间距,车辆正碰时各部件发生变形后相互接触所消耗的时间较长,因此正碰防撞梁可能在碰撞过程中偏离X向或发生旋转,侵入车门,对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伤害或导致车门严重变形、无法开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有效地减小了相同状态下车辆正碰时各部件发生变形后相互接触的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包括A柱、B柱和设置于A柱和B柱之间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的中部设置有正碰防撞梁,所述正碰防撞梁一端与所述车门内板的前边框固接、另一端与所述正碰防撞梁的后边框固接,所述A柱与所述前边框之间设置有前正碰块,所述B柱与所述后边框之间设置有后正碰块,所述正碰防撞梁、所述前正碰块和所述后正碰块共线。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前正碰块与所述前边框固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前正碰块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扣,所述前边框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卡扣的连接孔。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前正碰块与所述前边框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后正碰块与所述后边框固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后正碰块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卡扣,所述后边框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卡扣的连接孔。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后正碰块与所述前边框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前正碰块的厚度与所述A柱和所述前边框之间的间距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后正碰块的厚度与所述B柱和所述后边框之间的间距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前正碰块和所述后正碰块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通过将在A柱与前边框之间以及B柱与后边框之间分别设置前正碰块和后正碰块,从而减小了正碰防撞梁前、后端与A、B柱之间的总间隙(增加正碰碰撞块后,力由A柱开始传递、至前正碰块、正碰防撞梁、后正碰块、最后传递至B柱,相当于减小了相同状态下车辆正碰时各部件发生变形后相互接触的时间),使得各钣金及碰撞块在发生碰撞变形时更快地接触并受力,有效避免正碰防撞梁在碰撞过程中偏离X向(车辆行驶方向)或发生旋转,即避免其相对原始位置发生较大位移,侵入车门,对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伤害或导致车门严重变形、无法开启;进一步的,本发明通过在前正碰块和后正碰块设计固定卡扣,方便了前正碰块和后正碰块的安装和调试;进一步的,本发明通过将前正碰块和后正碰块与车门内板固接,使得车辆正碰时正碰防撞梁受到的冲击力更小;进一步的,本发明通过在前正碰块和后正碰块上设计减重孔,有效减轻了本发明的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辆发生正碰时力传递路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的前正碰块安装在车门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的前正碰块的结构断面图A-A;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的后正碰块安装在车门上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的后正碰块结构断面图B-B;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的前正碰块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的前正碰块的安装方式剖视图C-C;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的后正碰块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的后正碰块安装方式剖视图D-D;

图中:1-A柱;2-B柱;3-车门内板;4-正碰防撞梁;5-前正碰块;6-后正碰块;7-密封垫圈;3.1-前边框;3.2-后边框;5.1-第一固定卡扣;6.1-第二固定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车门正碰防撞梁受力导向结构,由本发明说明书附图1和2可知,其包括A柱1、B柱2和设置于A柱1和B柱2之间车门内板3,车门内板3的中部设置有正碰防撞梁4,正碰防撞梁4一端与车门内板3的前边框3.1固接、另一端与正碰防撞梁4的后边框3.2固接,A柱1与前边框3.1之间设置有前正碰块5,B柱2与后边框3.2之间设置有后正碰块6,正碰防撞梁4、前正碰块5和后正碰块6共线。前正碰块5与前边框3.1固接。前正碰块5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扣5.1,前边框3.1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固定卡扣5.1的连接孔。前正碰块5与前边框3.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7。后正碰块6与后边框3.2固接。后正碰块6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卡扣6.1,后边框3.2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固定卡扣6.1的连接孔。后正碰块6与前边框3.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7。前正碰块5的厚度与A柱1和前边框3.1之间的间距相对应。后正碰块6的厚度与B柱2和后边框3.2之间的间距相对应。前正碰块5和后正碰块6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汽车发生正碰时,前正碰块5、后正碰块6在第一时间连接A柱1、正碰防撞梁4与B柱2,对正碰防撞梁4起力的传递及导向作用,有效防止其侵入车门,避免车门变形无法开启,保护驾驶员及乘客。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