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布置安装的电动副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585发布日期:2019-05-21 22:0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布置安装的电动副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布置安装的电动副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买车学车的人数不断增加。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中国已成为汽车的生产及消费大国,目前我国机动车的社会保有量约1亿辆。根据交通法规,普通人成为合格的驾驶员之前要通过规定的考核,不少人为掌握汽车驾驶技术选择了去驾校学习。上车练习是学习驾驶必需的实践环节,驾校一般都备有教练车供学员练车用。学员由于接触汽车的时间有限,上车后经常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时而会误将油门臂当作刹车臂踩踏,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现有教练车上都设有副刹车装置,一旦学员出现误操作,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教练员就可以通过副刹车装置紧急刹车,防止意外的发生。

目前,机械式的副刹车拉线都是固定在刹车臂上或臂与刹车臂的连接处,若固定在刹车总泵附近的螺栓上,拉线没有导向,会导致拉线与线管摩擦,副驾驶踩不动;而电动式副刹车,虽然拉线可以固定在刹车总泵附近的螺栓上,但是电机都要固定在刹车臂上,不易安装,甚至部份车型空间太小,电机安装不下。本发明解决了:1.机械式的副刹车拉线可以固定在刹车总泵附近的螺栓上(驾驶位不再有支架); 2.电动副刹车的电机不再固定到刹车臂上,解决了部分车型难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布置安装的电动副刹车装置,所述电动副刹车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拉线、拉线管、拉线固定装置、拉线导向装置,所述电机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所述拉线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通过拉线固定装置固定于刹车臂;所述拉线管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拉线导向装置连接,所述拉线依次穿过拉线管、拉线导向装置,所述拉线导向装置固定于汽车臂附近。

所述拉线导向装置包括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固定装置、拉线以及拉线管,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装置用于将导向组件固定于汽车刹车泵附近的螺栓上,导向组件由导向槽、滑轮、滑轮固定条、拉线管固定组件组成,所述滑轮固定于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包括滑轮固定孔,所述滑轮通过滑轮固定孔和滑轮固定条固定于导向槽内,所述拉线管固定组件与拉线管固定连接,所述拉线依次穿过拉线管、拉线固定组件、导向槽、滑轮。

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装置由长螺母、导向螺丝组成,所述长螺母一端与汽车刹车泵附近的螺丝连接,所述长螺母的另一端与导向螺丝连接,所述导向螺丝用于将导向组件与长螺母连接。

所述导向组件可旋转地与长螺母连接。

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装置由长螺母、固定螺丝、安装板、导向螺丝组成,所述长螺母一端与汽车刹车泵附近的螺丝连接,所述长螺母的另一端与固定螺丝连接,所述安装板包括与固定螺丝、导向螺丝连接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螺丝通过固定孔将安装板固定于长螺母的另一端,所述导向螺丝通过固定孔将导向组件固定于安装板。

所述导向组件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为长条形平板,所述长螺母垂直于所述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包括至少2个固定孔。

所述拉线固定装置用于将拉线固定于汽车的刹车臂,所述拉线固定装置包括上夹板、下夹板以及夹板固定组件;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通过所述夹板固定组件固定于汽车刹车臂,所述拉线通过挤压力固定于上夹板与刹车臂之间;

所述上夹板为一平面板,平面板设置第一上固定孔、第二上固定孔、第三上固定孔以及第一固定凹槽,所述第一上固定孔设置于平面板的一端,所述第三上固定孔设置与平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上固定孔设置于第一上固定孔与第三上固定孔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凹槽设置于第二上固定孔与第三上固定孔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凹槽一端延伸至第二上固定孔,另一端延伸至第三上固定孔。

所述下夹板为一平面板,平面板设置第一下固定孔、第三下固定孔,所述第一下固定孔设置于平面板的一端,所述第三下固定孔设置与平面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旋转的长螺母、安装板、导向组件,将长螺母固定于汽车刹车臂附近的螺丝上,由于不同车型的螺丝位于不同位置,所以通过安装板和导向组件,避免了拉线在运动过程中的阻力。

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更易于理解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副刹车拉线用固定导向装置在汽车臂运用的示意图。

图2为副刹车拉线用固定导向装置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副刹车拉线用固定导向装置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为副刹车拉线用固定导向装置的安装板的示意图。

图5为上夹板与下夹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夹板与下夹板安装在刹车臂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所示:

导向组件1、导向组件固定装置2、拉线3、拉线管4。

汽车刹车泵附近的螺栓5。

电机控制模块6、电机7、刹车臂8。

拉线固定装置200、拉线导向装置100。

导向槽11、滑轮12、滑轮固定条13、拉线管固定组件14、滑轮固定孔15。

长螺母21、导向螺丝22。

固定螺丝23、安装板24。

固定孔241。

上夹板201、下夹板202、 夹板固定组件203 、第一上固定孔211、第二上固定孔212、第三上固定孔213、第一固定凹槽214。

第一下固定孔221、第三下固定孔2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2,4所示,一种方便布置安装的电动副刹车装置,所述电动副刹车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拉线、拉线管、拉线固定装置、拉线导向装置,所述电机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所述拉线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通过拉线固定装置固定于刹车臂;所述拉线管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拉线导向装置连接,所述拉线依次穿过拉线管、拉线导向装置,所述拉线导向装置固定于汽车臂附近。所述拉线导向装置包括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固定装置、拉线以及拉线管,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装置用于将导向组件固定于汽车刹车泵附近的螺栓上,导向组件由导向槽、滑轮、滑轮固定条、拉线管固定组件组成,所述滑轮固定于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包括滑轮固定孔,所述滑轮通过滑轮固定孔和滑轮固定条固定于导向槽内,所述拉线管固定组件与拉线管固定连接,所述拉线依次穿过拉线管、拉线固定组件、导向槽、滑轮。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装置由长螺母、导向螺丝组成,所述长螺母一端与汽车刹车泵附近的螺丝连接,所述长螺母的另一端与导向螺丝连接,所述导向螺丝用于将导向组件与长螺母连接。所述导向组件可旋转地与长螺母连接。

如图1、3所示,一种方便布置安装的电动副刹车装置,所述电动副刹车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拉线、拉线管、拉线固定装置、拉线导向装置,所述电机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所述拉线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通过拉线固定装置固定于刹车臂;所述拉线管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拉线导向装置连接,所述拉线依次穿过拉线管、拉线导向装置,所述拉线导向装置固定于汽车臂附近。所述拉线导向装置包括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固定装置、拉线以及拉线管,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装置用于将导向组件固定于汽车刹车泵附近的螺栓上,导向组件由导向槽、滑轮、滑轮固定条、拉线管固定组件组成,所述滑轮固定于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包括滑轮固定孔,所述滑轮通过滑轮固定孔和滑轮固定条固定于导向槽内,所述拉线管固定组件与拉线管固定连接,所述拉线依次穿过拉线管、拉线固定组件、导向槽、滑轮。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装置由长螺母、固定螺丝、安装板、导向螺丝组成,所述长螺母一端与汽车刹车泵附近的螺丝连接,所述长螺母的另一端与固定螺丝连接,所述安装板包括与固定螺丝、导向螺丝连接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螺丝通过固定孔将安装板固定于长螺母的另一端,所述导向螺丝通过固定孔将导向组件固定于安装板。所述导向组件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长条形平板,所述长螺母垂直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至少2个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旋转的长螺母、安装板、导向组件,将长螺母固定于汽车刹车臂附近的螺丝上,由于不同车型的螺丝位于不同位置,所以通过安装板和导向组件,避免了拉线在运动过程中的阻力。

如图1、4-5,所述拉线固定装置用于将拉线固定于汽车的刹车臂,所述拉线固定装置包括上夹板、下夹板以及夹板固定组件;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通过所述夹板固定组件固定于汽车刹车臂,所述拉线通过挤压力固定于上夹板与刹车臂之间;所述上夹板为一平面板,平面板设置第一上固定孔、第二上固定孔、第三上固定孔以及第一固定凹槽,所述第一上固定孔设置于平面板的一端,所述第三上固定孔设置与平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上固定孔设置于第一上固定孔与第三上固定孔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凹槽设置于第二上固定孔与第三上固定孔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凹槽一端延伸至第二上固定孔,另一端延伸至第三上固定孔。

下夹板为一平面板,平面板设置第一下固定孔、第三下固定孔,所述第一下固定孔设置于平面板的一端,所述第三下固定孔设置与平面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旋转的长螺母、安装板、导向组件,将长螺母固定于汽车刹车臂附近的螺丝上,由于不同车型的螺丝位于不同位置,所以通过安装板和导向组件,避免了拉线在运动过程中的阻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