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9406发布日期:2019-02-22 22:4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遮阳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日益成为日常代步工具,车内空气的质量也随之受到重视。汽车内空间狭小,污染物会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来自大气中的PM2.5污染物,以及来自车体本身的含有甲醛、苯等装饰材料及二手烟、细菌、病毒等都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污染因素。

现有的车内空气清新器一类的产品,一般是单独放置或固定在车内驾驶台台面上,且外壳的结构形状一般较为低矮,例如是卧式放置在驾驶台台面上,然而,由于是单独放置或固定在驾驶台台面,占用一定的车内空间,从而影响驾驶员安全视野,因此并不利于行车安全,同时安装不便,容易脱落或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便于净化车内空气,又安装使用方便的多功能遮阳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遮阳板,包括活动连接的前盖和后盖,在所述前盖上设有通孔,在该通孔对应前盖内侧壁的位置处固设有通风扇,在该前盖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按键;在所述后盖的外侧壁上嵌设有镜子,在所述镜子的一侧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有照明灯,该凹槽的槽口嵌设有照明柔光板;所述前盖和后盖之间形成一个左、右开口的空腔体,在所述后盖的内侧壁上设有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通风扇、照明灯和控制按键连接,所述通风扇和照明灯与控制按键上的对应按键连接;在该后盖内侧壁对应通风扇的位置处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在所述空腔体左、右两端的开口位置处均活动设有一个滤网;在所述前盖一端的端面上转动套接有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安装固定于车厢内部,且位于前挡风玻璃的上端。

采用上述结构,把遮阳板分成前盖和后盖,且前盖和后盖是活动连接,同时还形成了可以放置电源和负离子发生器的空腔体结构,空腔体左、右两端的开口位置还活动设有滤网,这样不仅减少了占用的车内空间,还便于拆装更换电源或负离子发生器;通风扇则将车内空气较快地抽入空腔体内,抽入的空气夹带着负离子,再由空腔体左、右两端的开口位置排出,同时,滤网还能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不仅过滤了车内空气,还更优化了车内空气质量,在使用过程中以及车内温度较高时,空腔体左、右两端的开口还能起到散热的作用;在镜子的一侧设置照明灯,使得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照明光线的方向更集中,以弥补车顶照明灯对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光线照明强度较弱的不足,在保证照明强度的同时,照明柔光板则能使光线不刺眼,以免影响驾驶,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连接杆与前盖转动套接,连接杆固定安装在车厢内,前盖则能带动后盖在连接杆上转动,就和普通遮阳板一样的翻转使用,结构简单紧凑,使用便捷。

为了便于拆装,同时便于固定,作为优选,在所述后盖的内侧壁上左、右对称设有四个螺纹套筒,在所述前盖上对应四个螺纹套筒的位置处,各设有一个安装通孔,每个所述安装通孔内穿设有一个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对应位置的螺纹套筒螺接固定,并使前盖和后盖之间形成一个左、右开口的空腔体。

为了遮挡灰尘,提高使用质量,作为优选,在所述通风扇对应位置的通孔外侧孔口处设有盖板,在所述盖板上固定有转杆,所述转杆水平穿设出前盖的对应位置,该转杆的穿出段上设有把手。

为了便于给盖板转动角度限位,作为优选,在所述前盖对应转杆穿出段的位置处,设有一个半圆状的限位凸块,所述把手与限位凸块卡接固定。

为了便于限位操作,实现弹性卡接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把手由PE材料注塑成型制成。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操作,作为优选,在所述空腔体开口位置处设有由魔术贴连接固定的滤网,在所述前盖和后盖对应空腔体开口位置处的外侧壁上,均设有魔术贴的公扣,所述滤网上设有魔术贴的母扣,所述公扣和母扣粘接固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前盖和后盖合围形成一个能放置负离子发生器的空腔体,不仅具有遮阳的功能,还兼具空气净化的功能,照明灯还改善了车内的照明条件,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便于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活动连接的前盖1和后盖2等组成,在所述前盖1上设有通孔,在该通孔对应前盖内侧壁的位置处固设有通风扇11,在该前盖1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按键12;在所述通风扇11对应位置的通孔外侧孔口处设有盖板15,在所述盖板15上固定有转杆16,所述转杆16水平穿设出前盖1的对应位置,该转杆16的穿出段上设有把手161;在所述前盖1对应转杆16穿出段的位置处,设有一个半圆状的限位凸块17,所述把手161与限位凸块17卡接固定。

在所述前盖1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按键12;在所述后盖2的外侧壁上嵌设有镜子21,在所述镜子21的一侧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有照明灯,该凹槽的槽口嵌设有照明柔光板22。

在所述后盖2的内侧壁上左、右对称设有四个螺纹套筒23,在所述前盖1上对应四个螺纹套筒23的位置处,各设有一个安装通孔14,每个所述安装通孔14内穿设有一个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对应位置的螺纹套筒23螺接固定,并使前盖1和后盖2之间形成一个左、右开口的空腔体。

所述前盖1和后盖2之间形成一个左、右开口的空腔体,在所述后盖2的内侧壁上设有电源3,在该后盖2内侧壁对应通风扇11的位置处设有负离子发生器4,所述电源3分别与负离子发生器4、通风扇11、照明灯和控制按键12连接,所述负离子发生器4、通风扇11和照明灯与控制按键12上的对应按键连接;

在所述空腔体开口位置处设有由魔术贴42连接固定的滤网41,在所述前盖1和后盖2对应空腔体开口位置处的外侧壁上,均设有魔术贴42的公扣,所述滤网41上设有魔术贴42的母扣,所述公扣和母扣粘接固定。

在所述前盖1一端的端面上转动套接有一个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安装固定于车厢内部,且位于前挡风玻璃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3所示,连接杆13的两端和普通遮阳板安装是一样的,均插设在车厢内部,前挡风玻璃上端的对应位置处,而通风扇11通常是安装在架体(未标示)上,再把架体固定在前盖1的通孔位置处,通风扇11的扇叶转动,是把车内空气抽送到前盖1和后盖2之间的空腔体内。

在阳光光线较强时,翻转前盖1,使前盖1在连接杆13上向下翻转,并带动后盖2一起翻转到前挡风玻璃上部对应的位置,和普通的遮阳板一样,以起到遮阳的作用;在光线较弱时,如驾乘人员要观察面部或进行补妆等,按下控制按键12上对应的按键,开启照明灯,再向下翻转前盖1,使后盖2的外侧面,即镜子21的嵌设端对准驾乘人员,使得驾驶位或副驾驶位照明光线的方向更集中,以弥补车顶照明灯对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光线照明强度较弱的不足,在保证照明强度的同时,照明柔光板22则能使光线不刺眼,以免损伤眼睛,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开空调,或高速行驶过程中为了避免噪音,需要关闭车窗,此时,为了保证车内空气质量,避免驾驶员出现缺氧疲劳等症状,扳动把手161,带动盖板15转动,把手161是PE材料制成的,具有弹性特质,把手161沿逆时针方向从下往上翻转移动,抵触限位凸块17时,继续用力移动把手161,把手161的内侧端在半圆状的限位凸块17上发生弹性让位,并最终移动到限位凸块17的上端实现卡接固定,盖板15不会翻转复位,再按下控制按键12上对应的按键,开启通风扇11和负离子发生器4,通风扇11则将车内空气较快地抽入前盖1和后盖2螺接固定形成的空腔体内,抽入的空气夹带着负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负离子,再由空腔体左、右两端的开口位置排出,同时,滤网41还能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不仅过滤了车内空气,还更优化了车内空气质量;在使用过程中以及车内温度较高时,空腔体左、右两端的开口还能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把遮阳板分成前盖1和后盖2,且前盖1和后盖2是螺接连接,同时还形成了可以放置电源3和负离子发生器4的空腔体结构,空腔体左、右两端的开口位置还活动设有滤网41,这样不仅减少了占用的车内空间,还便于拆装更换电源3或负离子发生器4;当发现滤网41上灰尘较多,或需要更换电源3以及负离子发生器4时,撕开魔术贴42,取下滤网41,再取下螺纹套筒23上的固定螺栓,从安装通孔14中抽出,便能取下后盖2进行更换,同时,也能对前盖1、通风扇11、滤网41和后盖2进行清洗,清洗完后,对位安装好,再把前盖1和后盖2固定连接,由魔术贴42把滤网41贴和在前盖1和后盖2之间的开口处,即可继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