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防滑脱困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1519发布日期:2019-03-27 10:5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车辆防滑脱困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辅助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防滑脱困夹具。



背景技术:

轮胎脱困器的产生是解决汽车轮胎在恶劣环境下的打滑或陷车的前提下设计开发的。

市面上的脱困产品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防滑链,其主要用途是冰雪路面的防滑,当轮胎在泥泞路段或者越陷越深时并不能脱困。

第二种是千斤顶(俗称猴爬竿),主要用途是当汽车某一个轮胎陷进去后无法脱困时借助千斤顶将陷入困境一侧的车辆轮胎顶起来,借助脱困板或者就地取材的沙石填满坑然后在脱困。其缺点在于,尺寸大、重量重;而且只是短暂的解决脱困,无法让车辆不间断的脱困行驶。

第三种是脱困板(俗称越野板),当车轮打滑或者陷车时,将脱困板垫在下面,增加车轮的接触面积,达到脱困的效果;其缺点是体积大,携带不便。

第四种是牵引器绞盘、拖绳,主要是需要有提供牵引的车辆或者是固定的树木等,脱困的前提是要有一辆牵引车或者一个固定的树木、桩、锚点等,然后利用电动绞盘进行脱困,适合非常苛刻的越野脱困。但其成本昂贵,而且对使用环境要求高,不适合普通的脱困需求。

授权公告号为CN20679703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式汽车打滑陷车脱困装置,该装置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便于夹持固定在汽车轮胎上,并且可以让汽车不间断的脱困行驶。但是,该装置一般情况下需要两个夹具由连杆连接在一起使用,两个夹具连接使用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两个夹具之间的间距无法根据轮胎的变形而自动调整,容易造成夹具损伤,并且两个夹具之间的连接调整较为困难,安装使用不便。如果使用单个夹具,夹具又非常容易摆动或倾斜,严重影响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脱困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防滑脱困夹具,夹具可单个使用,并且夹具不容易摆动或倾斜,可靠性、稳定性强,安装使用灵活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车辆防滑脱困夹具,包括胎冠面夹板、绑带、拉紧器、防摆件和安装架,所述拉紧器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胎冠面夹板上,所述绑带连接在胎冠面夹板上,并且绑带绕过胎侧面且穿过轮毂内侧的空隙后通过拉紧器拉紧固定,所述安装架安装在胎冠面夹板上,所述防摆件安装在安装架上用于贴附胎侧面或轮毂,所述防摆件与胎侧面夹板相互垂直且防摆件的两端分别从胎冠面夹板的两侧向外延伸。安装使用时,将胎冠面夹板紧贴轮胎的胎冠面,防摆件贴附于胎侧面或轮毂上,然后将绑带绕过胎侧面且穿过轮毂内侧的空隙后通过拉紧器拉紧固定,即实现了将夹具夹持固定在汽车轮胎上;由于防摆件贴附于胎侧面或轮毂上,防摆件的两端从胎冠面夹板的两侧向外延伸,如果夹具摆动或倾斜,防摆件与胎侧面或轮毂之间的作用力会抵消夹具的摆动或倾斜作用,避免了夹具的摆动或倾斜,增强了可靠性、稳定性,因此该夹具可单个使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包括贴附于胎冠面夹板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螺栓孔Ⅰ,所述胎冠面夹板一端分布有与螺栓孔Ⅰ相配合的螺栓孔Ⅱ,所述螺栓孔Ⅱ沿胎冠面夹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根据轮胎的宽窄尺寸,可以选择位于不同位置的螺栓孔Ⅱ与螺栓孔Ⅰ连接固定,通过调整安装架至胎冠面夹板端部的距离,从而最终调整了防摆件至胎冠面夹板端部的距离,使防摆件至胎冠面夹板端部的距离恰好适用于胎冠面的宽度,避免了该距离过短导致绑带在地面上磨损,或者该距离过长导致胎冠面夹板伸入轮胎内侧影响悬挂系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栓孔Ⅱ为相互平行的1~3列,每列螺栓孔Ⅱ的数量为4~10个,同一列螺栓孔Ⅱ之间的间距为1~5cm。根据市面上现有的多种轮胎尺寸,设计了该间距和数量的螺栓孔Ⅱ,使得夹具对于各种宽窄尺寸的轮胎均适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包括垂直于胎冠面夹板的防摆件安装板,所述防摆件安装板上设有螺栓孔Ⅲ,所述螺栓孔Ⅲ垂直于胎冠面夹板方向间隔排列,所述防摆件上设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设有与螺栓孔Ⅲ相配合的螺栓孔Ⅳ。根据胎侧面或轮毂的宽度,可以选择位于不同位置的螺栓孔Ⅲ与螺栓孔Ⅳ连接固定,将防摆件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拉紧器安装在安装架上。拉紧器安装在安装架上,从而使拉紧器间接安装在胎冠面夹板上,使得安装架同时具备安装防摆件和拉紧器的功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包括拉紧器安装板,所述拉紧器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拉紧器的定位柱和安装孔。拉紧器安装板通过定位柱和安装孔安装拉紧器,使拉紧器可拆卸,如拉紧器损坏,便于更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摆件安装板为两块且相对设置,所述拉紧器安装板设置在两块防摆件安装板之间。将拉紧器安装板设置在两块防摆件安装板之间,从而使得拉紧器安装在两块防摆件安装板之间,两块防摆件安装板对拉紧器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汽车行驶中带起的泥土、石子等对拉紧器的影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摆件为条形平板。虽然杆状的防摆件也能起到防止夹具摆动或倾斜的作用,但是条形平板状的防摆件与胎侧面或轮毂的接触面更大,防摆效果更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胎冠面夹板与地面接触的面上设有防滑齿Ⅰ。胎冠面夹板外表面的防滑齿Ⅰ用于增强胎冠面夹板与路面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打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胎冠面夹板与胎冠面接触的面上设有防滑齿Ⅱ。胎冠面夹板内表面的防滑齿Ⅱ用于增强胎冠面夹板与轮胎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强夹具与轮胎之间的夹持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拉紧器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捆绑带拉紧装置,其具体结构为公知常识,并且可以有多种变化,比如可采用以下结构的拉紧器:所述拉紧器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可转动的卷轴,卷轴上设有可转动的手柄,卷轴上固定连接有棘轮,手柄上连接有棘爪,棘爪与手柄之间设有弹簧且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棘爪嵌于棘轮的齿牙上,卷轴上设有用于穿过绑带的穿带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防滑脱困夹具可单个使用,并且夹具不容易摆动或倾斜,可靠性、稳定性强,安装使用灵活方便。同时,可根据不同轮胎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适用,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车辆防滑脱困夹具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的车辆防滑脱困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1的车辆防滑脱困夹具拆卸去除绑带和拉紧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安装架安装防摆件和拉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车辆防滑脱困夹具的安装使用状态图(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1的车辆防滑脱困夹具的安装使用状态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2的车辆防滑脱困夹具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中:1、胎冠面夹板;2、绑带;3、拉紧器;4、防摆件;5、安装架;6、轮胎;7、连接板;8、螺栓孔Ⅰ;9、螺栓孔Ⅱ;10、防摆件安装板;11、螺栓孔Ⅲ;12、定位架;13、螺栓孔Ⅳ;14、螺栓;15、拉紧器安装板;16、定位柱;17、安装孔;18、防滑齿Ⅰ;19、防滑齿Ⅱ;20、卷轴;21、手柄;22、棘轮;23、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不过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该描述,本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该描述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一种车辆防滑脱困夹具,包括胎冠面夹板1、绑带2、拉紧器3、防摆件4和安装架5,所述拉紧器3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胎冠面夹板1上,所述绑带2连接在胎冠面夹板1上,并且绑带2绕过胎侧面且穿过轮毂内侧的空隙后通过拉紧器3拉紧固定,所述安装架5安装在胎冠面夹板1上,所述防摆件4安装在安装架5上用于贴附胎侧面或轮毂,所述防摆件4与胎侧面夹板1相互垂直且防摆件4的两端分别从胎冠面夹板1的两侧向外延伸。

安装使用时,将胎冠面夹板1紧贴轮胎6的胎冠面,防摆件4贴附于胎侧面或轮毂上,然后将绑带2绕过胎侧面且穿过轮毂内侧的空隙后通过拉紧器3拉紧固定,即实现了将夹具夹持固定在汽车轮胎6上;由于防摆件4贴附于胎侧面或轮毂上,防摆件4的两端从胎冠面夹板1的两侧向外延伸,如果夹具摆动或倾斜,防摆件4与胎侧面或轮毂之间的作用力会抵消夹具的摆动或倾斜作用,避免了夹具的摆动或倾斜,增强了可靠性、稳定性,因此该夹具可单个使用。当然,用户可根据路面情况灵活选择,可同时在轮胎上加装一个夹具、两个夹具,甚至多个夹具。

绑带2的穿带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图中所示的绑带2一端连接在胎冠面夹板1上,另一端依次绕过胎侧面和轮毂内侧的空隙后通过拉紧器3拉紧固定;或者先将绑带2一端连接在拉紧器3上,然后将绑带2另一端绕过轮毂内侧的空隙和胎侧面后连接在胎冠面夹板1上,再将绑带2折返再次绕过胎侧面和轮毂内侧的空隙后通过拉紧器3拉紧固定。总之,无论绑带2的穿带方式如何,均需要绑带2连接在胎冠面夹板1上,并且绑带2绕过胎侧面且穿过轮毂内侧的空隙后通过拉紧器3拉紧固定,使绑带2紧贴轮毂和胎侧面以夹紧夹具。

作为安装架5安装在胎冠面夹板1上的一种较好的安装方式:所述安装架5包括贴附于胎冠面夹板1上的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上设有螺栓孔Ⅰ8,所述胎冠面夹板1一端分布有与螺栓孔Ⅰ8相配合的螺栓孔Ⅱ9,所述螺栓孔Ⅱ9沿胎冠面夹板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根据轮胎的宽窄尺寸,可以选择位于不同位置的螺栓孔Ⅱ9与螺栓孔Ⅰ8连接固定,对于胎冠面宽度较大的轮胎,选择远离中部的螺栓孔Ⅱ9与螺栓孔Ⅰ8连接固定,对于胎冠面宽度较小的轮胎,选择靠近中部的螺栓孔Ⅱ9与螺栓孔Ⅰ8连接固定。这样,通过调整安装架5至胎冠面夹板1端部的距离,从而最终调整了防摆件4至胎冠面夹板1端部的距离,使防摆件4至胎冠面夹板1端部的距离恰好适用于胎冠面的宽度,避免了该距离过短导致绑带2在地面上磨损,或者该距离过长导致胎冠面夹板1伸入轮胎内侧影响悬挂系统。

根据市面上现有的多种轮胎尺寸,设计合适间距和数量的螺栓孔Ⅱ,使得夹具对于各种宽窄尺寸的轮胎均适用。较为合适的数据为:所述螺栓孔Ⅱ9为相互平行的1~3列(图中为2列),每列螺栓孔Ⅱ9的数量为4~10个(图中为7个),同一列螺栓孔Ⅱ9之间的间距为1~5cm。

作为防摆件4安装在安装架5上的一种较好的安装方式:所述安装架5包括垂直于胎冠面夹板1的防摆件安装板10,所述防摆件安装板10上设有螺栓孔Ⅲ11,所述螺栓孔Ⅲ11垂直于胎冠面夹板1方向间隔排列,所述防摆件4上设有定位架12,所述定位架12上设有与螺栓孔Ⅲ11相配合的螺栓孔Ⅳ13。根据胎侧面或轮毂的宽度,可以选择位于不同位置的螺栓孔Ⅲ11与螺栓孔Ⅳ13连接固定,将防摆件4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

上述螺栓孔Ⅰ8、螺栓孔Ⅱ9、螺栓孔Ⅲ11、螺栓孔Ⅳ13可以为螺纹孔,由螺栓14旋入后固定,也可以为通孔,由螺栓穿过后连接螺母紧固。

所述拉紧器3可选择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胎冠面夹板1上,如选择将拉紧器3间接安装在胎冠面夹板1上,可将拉紧器3安装在安装架5上,使得安装架5同时具备安装防摆件4和拉紧器3的功能。

作为拉紧器3安装在安装架5上的一种较好的安装方式:所述安装架5包括拉紧器安装板15,所述拉紧器安装板15上设有用于安装拉紧器3的定位柱16和安装孔17。拉紧器安装板15通过定位柱16和安装孔17安装拉紧器3,使拉紧器3可拆卸,如拉紧器3损坏,便于更换。

所述防摆件安装板10为两块且相对设置,所述拉紧器安装板15设置在两块防摆件安装板10之间。将拉紧器安装板15设置在两块防摆件安装板10之间,从而使得拉紧器3安装在两块防摆件安装板10之间,两块防摆件安装板10对拉紧器3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汽车行驶中带起的泥土、石子等对拉紧器3的影响。

防摆件4的形状结构可以有多种选择,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摆件4为条形平板。虽然杆状的防摆件也能起到防止夹具摆动或倾斜的作用,但是条形平板状的防摆件4与胎侧面或轮毂的接触面更大,防摆效果更优。

为了增强胎冠面夹板与路面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所述胎冠面夹板1与地面接触的面上设有防滑齿Ⅰ18。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防滑脱困夹具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胎冠面夹板1与胎冠面接触的面上设有防滑齿Ⅱ19。胎冠面夹板1内表面的防滑齿Ⅱ19用于增强胎冠面夹板1与轮胎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强夹具与轮胎之间的夹持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拉紧器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捆绑带拉紧装置,其具体结构为公知常识,并且可以有多种变化,比如公开号为CN205951633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收紧装置,公开号为CN201082765Y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拉紧器的主体部分,公开号为CN101844340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拉紧器,或者其他结构形式的可以拉紧绑带的拉紧器,均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示的拉紧器3的结构为:所述拉紧器3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可转动的卷轴20,卷轴20上设有可转动的手柄21,卷轴20上固定连接有棘轮22,手柄21上连接有棘爪23,棘爪23与手柄21之间设有弹簧且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棘爪23嵌于棘轮22的齿牙上,卷轴20上设有用于穿过绑带的穿带孔。

收紧绑带2时,先将绑带2穿过穿带孔,然后扳动手柄21,通过连接在手柄21上的棘爪23与卷轴20上的棘轮22配合可使棘轮22转动,棘轮22转动过程中带动卷轴20一同转动,绑带2缠绕在卷轴20上被收紧;当反向扳动手柄21时,棘爪23从棘轮22的齿背上滑过,而无法带动卷轴20转动;同时,棘爪23嵌于棘轮22的齿牙中还使得棘轮22无法倒转,从而使得收紧的绑带2不会退出;然后再次扳动手柄21,使绑带2继续缠绕在卷轴20上被收紧,直至绑带2收紧至紧贴轮毂和胎侧面。当需要放松绑带2时,按压棘爪23使其脱离棘轮22,即可倒转卷轴20,使绑带2退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