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垫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790发布日期:2019-06-26 01:1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垫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垫船。



背景技术:

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与水面或地面之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全部或部分垫升,从而大大减小船体航行时的阻力,实现高速航行的船。

现有的气垫船船底通常设置有一柔性气封装置,通常需要鼓风机将空气压到船底柔性气封装置,使其鼓起形成气垫。

上述现有的气垫船长时间使用后,易造成柔性气封装置的磨损,且不适合陆地行驶;而且,现有的气垫船结构复杂,组装时需要螺丝或其他辅助物才能完成,工艺复杂,加工、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气垫船易磨损、结构复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垫船,包括:

船体,所述船体设置有多个排气孔;

至少一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所述船体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能产生第一动力,该第一动力能穿过所述排气孔;

至少一第二螺旋桨模块,该第二螺旋桨模块与所述船体连接,且该第二螺旋桨模块能产生第二动力,该第二动力能推动所述船体运行。

较佳地,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船体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的安装口;

所述安装口上设置有一圈围壁,所述围壁内侧壁上周向布置有至少一个限位边,所述围壁内侧壁上还周向布置有至少一个卡边,所述卡边位于所述限位边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置于所述安装口内,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的边缘卡在所述限位边与所述卡边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与所述船体之间通过第一免工具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免工具快拆组件包括有第一插件结构和第二插槽结构,所述第一插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侧面上、所述第一插槽结构设置在所述船体的顶部,或者所述第一插件结构设置在所述船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插槽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侧面上;

所述第一插件结构插进所述第一插槽结构内实现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件结构包括有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边,且所述第一滑边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钩部;

所述第一插槽结构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槽结构;

两所述第一滑边分别插入两所述第一槽结构内,所述第一钩部钩在所述第一槽结构的端部上。

较佳地,两所述第一槽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滑边分别插入两所述第一槽结构内,直至所述第一主体部抵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上为止。

较佳地,所述船体上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船体连接,且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船体可拆卸连接之间通过第二免工具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免工具快拆组件包括有第二插件结构和第二插槽结构,所述第二插件结构竖向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侧面、所述第二插槽结构竖向安装在所述船体顶部,或者,所述第二插件结构竖向安装在所述船体顶部、所述第二插槽结构竖向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侧面。

较佳地,所述第二插件结构包括有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边;

所述第二插槽结构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槽结构,两所述第二槽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

两所述第二滑边分别插入两所述第二槽结构内,直至所述第二主体部抵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上为止。

较佳地,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还与所述控制电路板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三免工具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免工具快拆组件包括有第三插件结构和第三插槽结构,所述第三插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插槽结构设置在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侧面上,或者所述第三插件结构设置在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插槽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的侧面上;

所述第三插件结构插进所述第三插槽结构内实现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三插件结构包括有第三主体部,所述第三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滑边,且所述第三滑边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钩部;

所述第三插槽结构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三槽结构;

两所述第三滑边分别插入两所述第三槽结构内,所述第二钩部钩在所述第三槽结构的端部上。

较佳地,两所述第三槽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三滑边分别插入两所述三槽结构内,直至所述第三主体部抵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上为止。

较佳地,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水平或倾斜置于所述船体顶部,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竖直或倾斜安装在所述船体顶部。

较佳地,多个排气孔沿所述船体底部一圈分布。

较佳地,远离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的排气孔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处的排气孔密度,或者远离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的排气孔的孔径小于靠近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处的排气孔的孔径。

较佳地,所述船体的侧面由上下设置的上斜面、下斜面组成,所述上斜面斜向上朝所述船体一侧倾斜,所述下斜面斜向下朝所述船体一侧倾斜。

较佳地,所述下斜面的尺寸小于所述上斜面的尺寸。

较佳地,所述船体由船体下盖和所述船体上盖组成,所述船体下盖采用FPP耐磨材料制成。

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和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能与所述船体分离组合成一飞行器。

较佳地,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前后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板模块前后端的连接结构上。

较佳地,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气垫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所述第二螺旋桨模块均包括有涵道,设置在所述涵道中间的的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马达和螺旋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垫船,通过第一螺旋桨模块吸入空气,并将空气从船体底部的多个排气孔排出,从而使得船体底部与水面或者地面之间形成气垫,使得船体底部相对于水面或地面被抬升,从而大大减小了船体底部与水面或地面之间的摩擦,从而大大降低了船体底部的磨损;而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螺旋桨模块和排气孔配合形成的气垫,使得该气垫船不仅能在水面上运行,也能在陆地地面上运行;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垫船,控制电路板模块与船体之间、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控制电路板模块之间、第二螺旋桨模块与控制电路板模块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实现模块化装配,第一螺旋桨模块与第二螺旋桨模块之间可相互交替使用;同时,便于拆卸下来的控制电路板模块、第一螺旋桨模块和第二螺旋桨模块可以直接构成一独立的飞行器,实现气垫船与飞行器之间的配件共享和转换;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垫船,控制电路板模块与船体之间、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控制电路板模块之间、第二螺旋桨模块与控制电路板模块之间均采用了免工具快拆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无需螺钉等结构来辅助连接,拆装的时候也无需辅助工具,其拆装较方便。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垫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垫船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垫船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垫船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垫船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垫船的拆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螺旋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螺旋桨模块与船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飞行器的拆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船体,101-船体下盖,102-船体上盖,1021-安装口,1022-围壁,1023-限位边,1024-卡边,103-第一斜面,104-第二斜面,105-排气孔,106-内凹部,2一控制电路板模块,3-机身盖,4-第一螺旋桨模块,5-第二螺旋桨模块,501-涵道,502-安装座,503-螺旋桨,504-翻边,6-摄像头模块,7一连接件,8-电池,9-第一插件结构,901-主体部,902-滑边,903-钩部,10-第一插槽结构,1001-槽结构,1002-限位结构,11-第三插件结构,12-第三插槽结构,13-第二插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垫船,包括有船体1、至少一个第一螺旋桨模块4、至少一个第二螺旋桨模块5和控制电路板模块;船体设置有多个排气孔105;第一螺旋桨模块4与船体1连接,第一螺旋桨模块4能产生第一动力,该第一动力能穿过排气孔105;第二螺旋桨模块5与船体1连接,且该第二螺旋桨模块5能产生第二动力,该第二动力能推动船体1运行。

第一螺旋桨模块4工作,吸入空气,并从船体1底部的多个排气孔105排出,从而使得船体底部与水面或者地面之间形成气垫,使得船体1底部相对于水面或地面被抬升,从而大大减小了船体1底部与水面或地面之间的摩擦,从而大大降低了船体底部的磨损;而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螺旋桨模块4和排气孔105配合形成的气垫,使得该气垫船不仅能在水面上运行,也能在陆地地面上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船体1由船体下盖101和船体上盖102组成,船体上盖102盖设在船体下盖101上并通过连接件7(例如螺钉等)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中空腔体结构。其中,船体下盖101采用FPP耐磨材料制成,从而有利于延长船体1的使用寿命。其中,船体1的整体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图1-6中所示的结构形式,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顶部设置有安装口1021,第一螺旋桨模块4水平安装在安装口1021内,第二螺旋桨模块5竖直安装在船体1顶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模块4也可相对于水平面稍微倾斜,第二螺旋桨模块5也可相对于竖直面稍微倾斜,此处均不做限制,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顶部上设置有左右并排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旋桨模块4,对应的船顶1顶部设置有两个安装口1021,用于安装第一螺旋桨模块5;具体的,安装口1021设置在船体上盖102上。船体1顶部后端左右并排设置有两第二螺旋桨模块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模块5的设置数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可只设置有一个第一螺旋桨模块4、一个第二螺旋桨模块5,也可设置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模块5,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排气孔105沿着船体1底部一圈布置,具体的多个排气孔105布置在船体下盖101底部上,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个排气孔105沿船体1底部一圈布置有利于保证船体1的整体平衡抬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排气孔105在船体1底部的排列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呈纵横向排布等,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远离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排气孔布置密度大于靠近第一螺旋桨模块4处的排气孔布置的密度,具体的远离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排气孔的间距小于靠近第一螺旋桨模块4处的排气孔的间距,即图5中a处的排气孔的间距小于其他位置处排气孔的间距。由于,远离第一螺旋桨模块4处的排气孔的气压相对于靠近第一螺旋桨模块4处的排气孔的气压,本实施例通过对排气孔布置密度的控制,从而保证整个船体1底部的气压的均匀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船体1底部气压的均匀性,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例如,控制远离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排气孔的孔径小于靠近第一螺旋桨模块处的排气孔的孔径,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底部设置有内凹部106,内凹部106的设置用于减少船体1底部与水面或地面之间的摩擦,有利减少气垫船行进的阻力,从而提高气垫船的运行性能;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底部的内凹部106的结构形式如图5中所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凹部106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3,船体1的侧面由上下设置的上斜面103、下斜面104组成,上斜面103斜向上朝船体1一侧倾斜,下斜面104斜向下朝船体1一侧倾斜,从而使得船体1侧面形成朝外的锥状结构,从而有利于减少船体行进过程中的阻力。

进一步的,下斜面104的尺寸小于上斜面103的尺寸;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尺寸的限定,从而使得船体1能够顺利的经过水面、地面上的阻碍物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模块4与船体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结合图6和图10,船体1的安装口1021上设置有一圈围壁1022,围壁1022内侧壁上周向布置有至少一个限位边1023,围壁1022内侧壁上还周向布置有至少一个卡边1024,卡边102位于限位边1023的上方;第一螺旋桨模块4置于安装口内,且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边缘卡在限位边1023与卡边1024之间,从而实现了第一螺旋桨模块1与船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

其中,限位边1023、卡边1024的设置数目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旋桨模块5与船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第二螺旋桨模块5与所述船体之间通过第一免工具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第一免工具快拆组件包括有第一插件结构9和第一插槽结构10;第一插件结构9设置在第二螺旋桨模块5上,第一插槽结构10设置在船体1顶部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件结构9也可设置在船体1顶部,第一插槽结构10设置在第二螺旋桨模块5上,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第一插件结构9包括有主体部901,主体部9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边902,且滑边902的端部设置有钩部903;如图8中所示,插槽部10包括有两相对设置槽结构1001,两槽结构100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位结构1002,用于限定滑边902插进槽结构1001内的位置;再结合图9,两滑边902分别插入两槽结构1001内,当主体部901抵到限位结构1002上后,钩部903钩在槽结构1001的端部上,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二螺旋桨模块5与船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上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板2,控制电路板2与船体1连接,且控制电路板2与第一螺旋桨模块4电连接,控制电路板2与第二螺旋桨模块5电连接,控制电路板2用于控制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模块5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2与船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6和图10,控制电路板2与船体1之间通过第二免工具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第二免工具快拆组件包括有第二插件结构13和第二插槽结构14,第二插件结构13竖向安装在控制电路板2侧面,第二插槽结构14竖向安装在船体1顶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插件结构13竖向安装在船体2顶部、第二插槽结构14竖向安装在控制电路板2侧面,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第二插件结构13包括有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边;第二插槽结构14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槽结构,两第二槽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两第二滑边分别插入两第二槽结构内,直至第二主体部抵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上为止。

第二插件结构13和第二插槽结构14之间的插接实现了控制电路板2与船体1在水平方向上的下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模块4还与控制电路板2可拆卸连接,由于第一螺旋桨模块4还与船体1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控制电路板2与第一螺旋桨模块4连接。

具体的,第一螺旋桨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三免工具快拆组件可拆卸连接,第三免工具快拆组件包括有第三插件结构11和第三插槽结构10,第三插件11结构设置在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侧面上,第三插槽结构10设置在控制电路板2的侧面上,第三插件结构11插进第三插槽结构10内实现可拆卸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插件结构11也可设置在控制电路板2的侧面上,第三插槽结构10也可设置在第一螺旋桨模块4的侧面上,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第三插件结构11包括有第三主体部,第三主体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滑边,且第三滑边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钩部;第三插槽结构10包括有两相对设置第三槽结构,两第三槽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滑边插第三进槽结构内的位置;两第三滑边分别插入两第三槽结构内,当第三主体部抵到第三限位结构上后,第二钩部钩在第三槽结构的端部上,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二螺旋桨模块5与船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模块2上还盖设有一机身盖。

上述提供的第一免工具快拆组件、第二免工具快拆组件、第三免工具快拆组件的可拆卸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无需螺丝等其他辅助物就能够实现装配,工艺简单,加工维修成本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结构5均包括有涵道、螺旋桨、安装座;以第二螺旋桨结构5为例来说明,如图7中所示,第二螺旋桨结构5包括有涵道501,设置在涵道501中间的的安装座502,安装在安装座502上的马达和螺旋桨503。第一插件结构9、11布置在涵道的侧壁上,平行于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模块5的轴向。涵道的边缘上设置有翻边504,翻边504卡在限位边1023与卡边1024之间实现固定。第一插槽结构12、第二插槽结构竖直设置在控制电路板模块2的侧面上,第一插槽结构10水平设置在船体1顶部。

其中,两第一螺旋桨模块4内分别对应的两螺旋桨,一个为正螺旋桨,一个为反螺旋桨,两螺旋桨的转动向相反;同样的,两第二螺旋桨模块5内分别对应的两螺旋桨,一个为正螺旋桨,一个为反螺旋桨,两螺旋桨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气垫船还包括有电池模块8,用于为控制电路板模块2提供电能。

具体的,电池模块8安装在控制电路板模块2与船体1顶部之间;船体1顶部设置有电池插槽,电池模块8侧向插装在电池插槽内。上述提供的电池模块8的安装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船体1顶部前端还设置有摄像头模块6,用于拍摄等。

实施例2

参照图11-1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形,本实施例提取实施例1提供的气垫船上拆卸下来的控制电路板模块2、两个第一螺旋桨模块4、两第二螺旋桨模块5以及电池模块,直接组装构成一飞行器。

具体的,控制电路板模块2的前端左右侧、后端左右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结构,第一螺旋桨模块4、第二螺旋桨模块5的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插件结构,两第一螺旋桨模块4直接通过第一插件结构水平安装到控制电路板模块2的前端左右侧的第一插槽结构内,两第二螺旋桨模块直接通过插件结水平安装到控制电路板模块2的后端左右侧上;电池模块安装到控制电路板模块2的底部,控制电路板模块2顶部盖设有机身盖3。

其中,第一插槽结构、第一插件结构的具体结构均可参照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