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6155发布日期:2019-09-03 19:4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为外部尾灯提供对齐策略的示例性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车辆包括位于车辆后端上的多个位置的外部灯。例如,车辆可包括车身后部侧灯和提升门或后备箱灯。车身后部侧灯结合到车身结构中,而提升门或后备箱门灯则结合到车身构件中,该车身构件可相对于车身结构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由于车辆制造的不同,当提升门关闭时,提升门灯的顶部可能不与紧邻提升门灯的车身侧灯的顶部对齐。这个潜在的问题的起因在于必须将提升门灯定位并附接到具有尺寸变化而无法相对于车身侧板结构定位的内部车辆组件。

此外,从提升门灯过渡到车身侧灯的一致的顶部边缘也很难实现。当从后方看提升门和车身侧灯时,提升门上的边缘有时会比车身侧更大,反之亦然。这是由于安装在同一辆车上的每个灯使用了不同的定位策略。一个灯可相对于易受更大尺寸变化影响的内部组件或车辆结构定位,而另一个灯则可相对于更受尺寸控制的外部面板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车辆的装置,以实现提升门灯和车身侧灯的对齐的顶部边缘,并且保持恒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装置,包括:第一面板,具有第一对齐部件;第一灯,安装在第一面板上;第二面板,邻近第一面板并且包括第二对齐部件;第二灯,安装在第二面板上;以及提升系统,移动第一灯和第二灯以分别啮合第一对齐部件和第二对齐部件并且使第一灯和第二灯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面板可相对于第一面板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升系统独立于第二灯移动第一灯,并且其中,第一面板包括车身侧板,并且第二面板包括提升门或后备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对齐部件包括形成在第一面板中的第一开口的上缘处的第一回油板,并且其中,第二对齐部件包括形成在第二面板中的第二开口的上缘处的第二回油板,并且其中,第一灯包括啮合第一回油板的至少一个第一网垫,并且第二灯包括啮合第二回油板的至少一个第二网垫,使得第一灯和第二灯具有彼此对齐的顶部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升系统包括用于向上移动第一灯的第一提升机构和用于独立于第一灯向上移动第二灯的第二提升机构,并且其中,第一提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经旋转以将第一灯提升为与第一对齐部件啮合,并且第二提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构件,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将第二灯偏置为与第二对齐部件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装置,包括:固定车身面板,具有第一回油板;可移动车身面板,邻近固定车身面板并且包括第二回油板;第一灯和第二灯,分别附接至固定车身面板和可移动车身面板;以及提升系统,用于分别独立地向上移动第一灯和第二灯以分别啮合第一回油板和第二回油板并且使第一灯和第二灯彼此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固定车身面板包括车身侧板,并且可移动车身面板包括提升门或后备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和至少一个弹性构件,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经旋转以将第一灯提升为与第一回油板啮合,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将第二灯偏置为与第二回油板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经旋转以调节第一灯的垂直位置,第二紧固件紧固为一旦第一灯与第一回油板啮合,则将第一灯固定到固定车身面板,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包括经偏置以调节第二灯的垂直位置的至少一个弹簧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将第一灯安装在具有第一对齐部件的车身侧板上;将第二灯安装在第二面板上,第二面板可相对于车身侧板移动并且包括第二对齐部件;以及通过独立地移动第一灯和第二灯以分别啮合第一对齐部件和第二对齐部件以使第一灯和第二灯彼此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法包括:在车身侧板上提供第一组定位器,将第一灯安装在第一组定位器上,以及通过将第一灯提升为与第一对齐部件啮合来调节第一灯的垂直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法包括:在第二面板上提供第二组定位器,将第二灯安装在第二组定位器上,以及通过将第二灯提升为与第二对齐部件啮合来调节第二灯的垂直位置,并且可选地,其中,在调节第一灯和第二灯的垂直位置之后,将第一灯独立地紧固到车身侧板并且将第二灯独立地紧固到第二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对齐部件包括第一回油板,并且包括通过旋转第一灯上的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来调节第一灯的垂直位置,以使第一灯向上升高来设定垂直边缘,并且可选地,在设定垂直边缘之后,将第一灯紧固到第二面板以设定水平边缘和纵向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对齐部件包括第二回油板,并且包括通过在第二灯的下缘上提供至少一个弹性偏置构件来调节第二灯的垂直位置,以在垂直向上方向上偏置第二灯来设定垂直边缘,并且可选地,在设定垂直边缘之后,将第二灯紧固到车身侧板以设定水平边缘和纵向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对齐部件包括形成在车身侧板中的第一开口的上缘处的第一回油板,并且其中,第二对齐部件包括形成在第二面板中的第二开口的上缘处的第二回油板,并且包括:提供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网垫的第一灯和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网垫的第二灯,使第一灯升高,使得第一网垫啮合第一回油板;以及使第二灯升高,使得第二网垫啮合第二回油板,从而产生具有彼此对齐的上缘的第一灯和第二灯。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对齐部件的第一面板、安装在第一面板上的第一灯、邻近第一面板并包括第二对齐部件的第二面板以及安装在第二面板上的第二灯。提升系统移动第一和第二灯以分别啮合第一和第二对齐部件并对齐第一和第二灯。

在上述装置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二面板可相对于第一面板移动。

在上述任何装置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一面板包括车身侧板,第二面板包括提升门或后备箱。

在上述任何装置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提升系统独立于第二灯移动第一灯。

在上述任何装置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一对齐部件包括形成在第一面板中的第一开口的上缘处的第一回油板,并且其中,第二对齐部件包括形成在第二面板中的第二开口的上缘处的第二回油板,并且其中,第一灯包括啮合第一回油板的至少一个第一网垫,并且第二灯包括啮合第二回油板的至少一个第二网垫,使得第一和第二灯具有彼此对齐的顶部边缘。

在上述任何装置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提升系统包括用于向上移动第一灯的第一提升机构和用于独立于第一灯向上移动第二灯的第二提升机构。

在上述任何装置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一提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经旋转以将第一灯提升为与第一对齐部件啮合,第二提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构件,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将第二灯偏置为与第二对齐部件啮合。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方面的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回油板的固定车身面板、邻近固定车身面板并包括第二回油板的可移动车身面板,以及分别附接至固定和可移动车身面板的第一和第二灯。提升系统独立地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灯以分别啮合第一和第二回油板并使灯彼此对齐。

在上述任何装置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固定车身面板包括车身侧板,并且可移动车身面板包括提升门或后备箱。

在上述任何装置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提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和至少一个弹性构件,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经旋转以将第一灯提升为与第一回油板啮合,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将第二灯偏置为与第二回油板啮合。

在上述任何装置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经旋转以调节第一灯的垂直位置,第二紧固件经紧固为一旦第一灯与第一回油板啮合,则将第一灯固定到固定车身面板,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弹性构件包括经偏置以调节第二灯的垂直位置的至少一个弹簧夹。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方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灯安装在具有第一对齐部件的车身侧板上;将第二灯安装在第二面板上,第二面板可相对于车身侧板移动并且包括第二对齐部件;以及通过独立地移动第一和第二灯以分别啮合第一和第二对齐部件以使第一和第二灯彼此对齐。

在上述方法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在车身侧板上提供第一组定位器,将第一灯安装在第一组定位器上,并且通过将第一灯提升为与第一对齐部件啮合来调节第一灯的垂直位置。

在上述任何方法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在第二面板上提供第二组定位器,将第二灯安装在第二组定位器上,并且通过将第二灯提升为与第二对齐部件啮合来调节第二灯的垂直位置。

在上述任何方法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在调节第一和第二灯的垂直位置之后,将第一灯独立地紧固到车身侧板并且将第二灯独立地紧固到第二面板。

在上述任何方法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二对齐部件包括第二回油板,并且方法包括通过在第二灯的下缘上提供至少一个弹性偏置构件来调节第二灯的垂直位置,以在垂直向上方向上偏置第二灯来设定垂直边缘。

在上述任何方法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在设定垂直边缘之后,将第二灯紧固到车身侧板以设定水平和纵向边缘。

在上述任何方法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一对齐部件包括第一回油板,并且方法包括通过旋转第一灯上的至少一个可旋转构件来调节第一灯的垂直位置,以将第一灯向上升高来设定垂直边缘。

在上述任何方法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在设定垂直边缘之后,将第一灯紧固到第二面板以设定水平和纵向边缘。

在上述任何方法的另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第一对齐部件包括形成在车身侧板中的第一开口的上缘处的第一回油板,并且其中,第二对齐部件包括形成在第二面板中的第二开口的上缘处的第二回油板,并且方法包括提供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网垫的第一灯和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网垫的第二灯,使第一灯升高,使得第一网垫啮合第一回油板,并且使第二灯升高,使得第二网垫啮合第二回油板,从而产生具有彼此对齐的上缘的第一和第二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用于车辆的装置,以实现提升门灯和车身侧灯的对齐的顶部边缘,并且保持恒定。

包括其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单独特征中的任何一个的前面的段落、权利要求或者以下描述和附图的实施例、实例和可选方案可独立地或者以任何组合方式进行。结合一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征适用于所有实施例,除非这些特征不兼容。

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特征和优势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伴随详细描述的附图可以简要描述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结合本公开的提升门板和车身侧板的后视图。

图2示出了待附接到图1的相应面板上的提升门灯和车身侧灯的内部视图。

图3是安装到车身侧板上的车身侧灯的安装图。

图4是安装到提升门板上的提升门灯的安装图。

图5A是示出车身侧灯和提升系统的车辆后部的端视图。

图5B是如图5A所示的提升系统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车身侧灯的顶部与提升门灯的顶部对齐的车辆后端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结合本公开的提升门板和车身侧板的另一实例的后视图。

图8示出了待附接到图7的相应面板上的提升门灯和车身侧灯的内部视图。

图9是安装到车身侧板上的图8的车身侧灯的安装图。

图10是安装到提升门板上的图8的提升门灯的安装图。

图11A是示出图7至图8的车身侧灯和提升系统的车辆后部的端视图。

图11B是如图11A所示的提升系统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详述了为车辆上的外部尾灯提供对齐策略的示例性装置和方法,并且在一个实例中提供了对齐策略以使车身侧灯与提升门或后备箱上的灯对齐。

如图1所示,车身侧板10紧邻车辆14(图6)后部处的后备箱或提升门板12定位。车身侧板10和提升门板12彼此分隔开较小间隙16,使得提升门板12能够相对于车身侧板10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车身侧板10包括收纳车身侧灯20(图2)的第一开口18,并且提升门板12包括收纳提升门灯24(图2)的第二开口22。在一个实例中,车身侧板10和提升门板12由金属片形成,其中相应的开口18、22被冲压或切割成金属片。

如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方法和装置,其可以用于将提升门灯 24和车身侧灯20的上缘或顶部边缘彼此对齐。本公开利用可以独立调节每个灯20、24的位置来提供z控制(向上/向下车高度方向或垂直控制) 的提升系统,使得即使存在尺寸差异,灯也始终彼此对齐。本提升机系统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

如图1所示,第一刚性金属片附接结构26至少部分地定位在车身侧板 10的第一开口18中并且包括与车身侧灯20上的对应部件配合的多个对齐部件。第一附接结构26包括内部面板结构,而车身侧板10则包括外部面板结构。在一个实例中,第一附接结构26包括提供y控制(车辆横向方向或水平控制)的一个或多个浮动索环28以及用于永久固定以提供x控制(前 /后车辆长度方向或纵向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圆柱形索环30。存在提供六个方向控制(即x控制、y控制和z控制)的至少一个圆柱形索环32。第一开口18的上缘处是形成在外部金属片面板中的车身侧面回油板34。该车身侧面回油板34提供z控制。

第二刚性金属片附接结构36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提升门板12的第二开口22中并且包括与提升门灯24上的对应部件配合的多个对齐部件。第二附接结构36包括内部面板结构,而提升门板112则包括外部面板结构。在一个实例中,第二附接结构36包括提供x控制和y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槽38或冲压孔。存在提供x控制和y控制的具有垂直延伸槽的一个或多个开槽索环40。第二开口22的上缘处是形成在外部金属片面板中的上提升门回油板42。第二开口22的下缘处是下提升门回油板44。上提升门回油板42和下提升门回油板44提供z控制。

图2示出了具有与图1所示的车身侧板10和提升门板12的那些配合的对齐部件的车身侧灯20和提升门灯24的内部视图。车身侧灯20包括提供y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圆柱形加利球(garyballs)46和一个或多个圆柱形紧固件48(诸如例如用于永久固定以提供x控制的螺钉)。存在提供六个方向控制(即x控制、y控制和z控制)的至少一个圆柱形加利球50。提升系统52与紧固件48配合以调节车身侧灯20的垂直位置以设定z边缘。车身侧灯20的上缘处是与车身侧面回油板34配合以设定z边缘并提供z 控制的一个或多个网垫54。

提升门灯24包括一个或多个圆柱形螺纹紧固件56(诸如螺纹螺柱),例如提供永久附接以及x控制和y控制。存在提供x控制和y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加利球58。提升门灯24的上缘处是与上提升门回油板42配合以设定z边缘并提供z控制的一个或多个网垫60。提升系统62与下提升门回油板44配合以提供z控制。

图3示出了如何将车身侧灯20固定到车身侧板10,并且图4示出了如何将提升门灯24固定到提升门板12。如图3所示,第一步(由箭头64 表示)包括将车身侧灯20安装到车身侧板10的对齐和附接部件上。例如,将两个圆柱形加利球46安装到两个浮动索环28上,并且将一个圆柱形加利球50安装到一个圆柱形索环32上。圆柱形紧固件48与提升系统52和两个圆柱形索环30配合以设定z边缘,并且然后将车身侧灯20永久地固定在适当位置。

图5A至图5B示出了提升系统52的一个实例。提升系统52包括安装到提升门灯24的支架主体66。支架主体66包括开口68,提升机构70位于该开口内。提升机构70包括收纳上紧固件48的第一棘轮构件72。第二棘轮构件74形成为支架主体66的一部分并且延伸到开口68中以与第一棘轮构件72相匹配。第二棘轮构件74收纳下紧固件48。第一棘轮构件72 和第二棘轮构件74具有彼此啮合的棘轮锯齿状齿76。

一旦将车身侧灯20安装到车身侧板10上,则旋转上紧固件48,使得第一棘轮构件72相对于第二棘轮构件74逐齿76向上移动,直到车身侧灯 20的网垫54在车身侧板10的金属回油板34上啮合或出界(net out)。当垫54在回油板34上出界时,z边缘被设定并且不需要对车身侧灯20进行进一步的垂直调节。在固定上紧固件48之后,安装者扭转下紧固件48以设定x边缘和y边缘。然后,最终将车身侧灯20安装并固定到车身侧板 10上。

如图4所示,第一步(由箭头78表示)包括将提升门灯24安装到提升门板12的对齐和附接部件上。例如,将两个螺纹紧固件56安装在两个垂直槽38中,并且将一个加利球58安装到垂直开槽索环40中。在步骤 78期间,提升系统62向上推动提升门灯24,并且灯24顶部处的网垫60 在上回油板42上出界以设定z边缘。在一个实例中,提升系统62包括一个或多个弹簧夹,其在下回油板44和提升门灯24的底部之间起作用,以如箭头80所示向上推动灯24。应该理解,弹簧夹仅仅是提升系统的一个实例,并且可以使用其他弹性偏置构件或其他类型的提升构件来使灯24升高以啮合回油板。

一旦提升门灯24处于正确的垂直位置,则向下扭转螺纹紧固件56以设定x边缘和y边缘。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提升门灯24就会被完全安装并且与车身侧灯20对齐。如图6所示,灯20、24的顶部边缘彼此对齐。

图7至图11B示出了另一实例。将使用类似的参考标号来描述两个实例之间共同的部件。如图7所示,第一刚性金属片附接结构126至少部分地定位在车身侧板110的第一开口118中并且包括与车身侧灯120上的对应部件配合的多个对齐部件。第一附接结构126包括内部面板结构,而车身侧板110则包括外部面板结构。在一个实例中,第一附接结构126包括提供y控制的一个或多个浮动索环128以及用于永久固定以提供x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圆柱形索环30。存在提供六个方向控制(即x控制、y控制和 z控制)的至少一个圆柱形索环132。第一开口118的上缘处是形成在外部金属片面板中的车身侧面回油板134。该车身侧面回油板134提供z控制。提升系统152与圆柱形索环30相关。

第二刚性金属片附接结构136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提升门板112的第二开口122中并且包括与提升门灯124上的对应部件配合的多个对齐部件。第二附接结构136包括内部面板结构,而提升门板112则包括外部面板结构。在一个实例中,第二附接结构136包括提供x控制和y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垂直延伸的槽138或冲压孔。存在提供x控制和y控制的具有垂直延伸槽的一个或多个开槽索环140。第二开口122的上缘处是形成在外部金属片面板中的上提升门回油板142。第二开口122的下缘处是下提升门回油板144。上提升门回油板142和下提升门回油板144提供z控制。

图8示出了具有与图7所示的车身侧板110和提升门板112的那些配合的对齐部件的车身侧灯120和提升门灯124的内部视图。车身侧灯120 包括提供y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圆柱形加利球146和一个或多个圆柱形紧固件148(诸如例如用于永久固定以提供x控制的螺钉)。存在提供六个方向控制(即x控制、y控制和z控制)的至少一个圆柱形加利球150。提升系统152与紧固件148配合以调节车身侧灯120的垂直位置以设定z边缘。车身侧灯120的上缘处是一个或多个网垫154,其与车身侧面回油板134 配合以设定z边缘并提供z控制。

提升门灯124包括一个或多个圆柱形螺纹紧固件156(诸如螺纹螺柱),例如提供永久附接以及x控制和y控制。也存在提供x控制和y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加利球158。提升门灯124的上缘处是一个或多个网垫160,其与上提升门回油板142配合以设定z边缘并提供z控制。提升系统162与下提升门回油板144配合以提供z控制。

图9示出了如何将车身侧灯120固定到车身侧板110,并且图10示出了如何将提升门灯124固定到提升门板112。如图9所示,第一步(由箭头164表示)包括将车身侧灯120安装到车身侧板110的对齐和附接部件上。例如,将两个圆柱形加利球146安装在两个浮动索环128上,并且将一个圆柱形加利球150安装到一个圆柱形索环132上。紧固件148与提升系统152和两个圆柱形索环30配合以设定z边缘,并且然后将车身侧灯120 永久地固定在适当位置。

图11A至图11B示出了提升系统152的另一实例。提升系统152包括安装到提升门灯124的支架主体166。支架主体166包括开口168,该开口收纳具有泪珠状头部172的旋转构件170。壁部分174形成为支架主体166 的一部分并且以与泪珠状头部172垂直重叠的关系定位(图11B)。

一旦将车身侧灯120安装到车身侧板110上,则旋转泪珠状头部172,使得车身侧灯120向上移动,直到头部172卡住壁部分174并且车身侧灯 120的网垫154在车身侧板110的金属回油板134上啮合或出界。当垫154 在回油板134上出界时,z边缘被设定并且不需要对车身侧灯120进行进一步的垂直调节。然后,安装者扭转底部紧固件148以设定x边缘和y边缘。然后,最终将车身侧灯120安装并固定到车身侧板110上。

如图10所示,第一步(由箭头178表示)包括将提升门灯124安装到提升门板112的对齐和附接部件上。在一个实例中,提升门灯124以与图 4所示的类似的方式安装。一旦提升门灯124处于正确的垂直位置,则向下扭转螺纹紧固件156以设定x边缘和y边缘。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提升门灯124就会被完全安装并且与车身侧灯120对齐。如图6所示,两个灯 120、124的顶部边缘彼此对齐。

本公开允许提升门灯和车身侧灯上的网垫始终碰触外部面板回油板,该外部面板回油板从尺寸方面严格控制。由于两个灯在同一个外部面板上都出界,因此这减少了在找到内部面板时可以看到的任何垂直变化,这始终允许两个灯横跨灯的顶部保持恒定的边缘。当提升门或后备箱关闭时,这提供了最佳的贴合度和光洁度,并且揭示了从提升门灯到车身侧灯都匹配的灯顶部处的对齐和边缘。

虽然不同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示出为具有特定的组件或步骤,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些特定的组合。可以使用来自任何非限制性实施例的一些组件或部件与来自任何其它非限制性实施例的部件或组件的结合。

应该理解,在若干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对应或相同的元件。应该理解,虽然在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公开和示出了特定的组件布置,但是其它布置也可以从本公开的教导中受益。

先前的描述应解释为说明性的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意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某些修改可以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出于这些原因,应研究以下权利要求以确定本公开的真实范围和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