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排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711发布日期:2019-05-03 19:3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天窗排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天窗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天窗排水构造。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天窗运用已基本普及,当天窗开启时,大量杂质会进入到天窗排水槽内。雨水进入时,会将杂质颗粒物冲到排水管内。杂质颗粒物进入排水管后对排水性能有较大影响。因为目前天窗排水口前无过滤结构,流水槽中的杂物颗粒物直接进入排水管内,长时间积累会堵住排水管,严重影响排水管的排水性能,造成排水管内的水倒灌进入到车厢内,对乘坐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够过滤排水槽中的大颗粒杂质进入到出水口内且又不影响出水口的正常排水性能的一种天窗排水构造,且在使用该一种天窗排水构造时过滤结构上附着的杂质颗粒物方便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过滤掉排水槽内的杂质进入到出水口内且又不影响出水口的正常排水性能的天窗排水构造,在使用该天窗排水构造时积淀下来的杂质颗粒物方便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天窗排水构造,包括排水槽和将排水槽中的水引出的出水口,在所述出水口前设置有过滤结构。

进一步,所述过滤结构由位于排水槽与出水口之间的多个凸起排列形成。

进一步,所述排水槽端部形成向下凹陷的集水沟,所述出水口位于集水沟后侧连通于集水沟。

进一步,所述过滤结构跨设于排水槽底部和集水沟底部。

进一步,位于所述集水沟底部设有将水引入所述出水口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为沿水流方向开口逐渐增大向下凹陷的凹槽结构,其最大开口处直径尺寸与所述出水口尺寸相适应。

进一步,排水槽与集水沟交界处形成阶梯下沉,所述多个凸起部分排列在所述阶梯下沉的台阶上,部分排列在集水沟底部与台阶相邻。

进一步,凸起的形状为上小下大的带锥度的弧形结构,所述凸起包括与水流正面接触用于滤除水流中大颗粒杂质的过滤面及背面凹陷用于储存大颗粒杂质的凹面,所述凸起的凹面朝向所述导水槽方向。

进一步,所述凸起的设置至少为两排。

进一步,两排相邻的凸起为间隔相对的交错排列方式排列。

进一步,所述集水沟上设置有密闭且方便打开和关闭的除渣外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天窗排水构造可以有效滤除排水槽中的杂质颗粒物,避免杂质颗粒物进入到出水口,对出水口造成堵塞,不影响出水口排水性能,且在过滤结构上附着上杂质颗粒物时,很方便清理,给广大汽车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图3为截面图方向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方向截面图;

图5为图3中C-C方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造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图3为截面图方向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方向截面图,图5为图3中C-C方向截面图,如图所示:天窗排水构造,包括排水槽和将排水槽中的水引出的出水口1,当天窗开启时,大量杂质会进入到天窗排水槽内。雨水进入时,会将杂质颗粒物冲到出水口1内。杂质颗粒物进入出水口1之后,因为出水口1的直径较小,大量的杂质颗粒物聚集就会对出水口1造成堵塞,在所述出水口1前设置有过滤结构,雨水里面携带的大量大颗粒杂质就会在过滤结构的阻挡下不会进入到出水口1中,这样就避免了出水口1的阻塞,不会使得雨水倒灌进入到车厢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结构由位于排水槽与出水口1之间的多个凸起3排列形成,该凸起3的排列方式较优的为三排结构,最先与排水槽内水流接触的凸起3为第一排,第一排凸起3设置两个,粗滤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第二排和第三排凸起3为三个,分散开布满集水沟2的横截端面,使得所有的通过排水槽的雨水都能够得以过滤,将其中的大颗粒杂质滤除。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端部形成向下凹陷的集水沟2,所述出水口1位于集水沟2后侧连通于集水沟2,雨水在排水槽中流通,遇到向下凹陷的集水沟2的时候由于重力原因,可以增大水流速度,撞击到凸起3时可以形成小的旋涡,借助这个水力将大颗粒杂质冲入到凸起3的背面凹槽内,存储聚集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可以打开集水沟2上的除渣盖对凸起3凹槽内的大颗粒杂质进行清除,重新投入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结构跨设于排水槽底部和集水沟2底部,因为集水沟2和排水槽中间有一个下沉的阶梯状结构,雨水在从排水槽中流入到集水沟2的过程中,就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形成一个加速,加快通过过滤结构的速度,将凸起3设置一部分在排水槽和集水沟2的过渡阶梯处可以缓冲一下水流的加速,更加充分地对雨水进行过滤。

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集水沟2底部设有将水引入所述出水口1的导水槽4,所述导水槽4为沿水流方向开口逐渐增大向下凹陷的凹槽结构,其最大开口处直径尺寸与所述出水口1尺寸相适应,在水流经过了由多排凸起3构成的过滤结构之后,速度就变得比较缓慢,而出水口1的直径有限,很难达到出水速度的及时性,所以设置了向下凹陷的导水槽4,帮助经过过滤结构过滤之后的雨水快速的排出排水槽外,使得排水槽的排水能力进一步提升。

本实施例中,排水槽与集水沟2交界处形成阶梯下沉,所述多个凸起3部分排列在所述阶梯下沉的台阶上,部分排列在集水沟2底部与台阶相邻,排列在台阶上的凸起3对雨水进行第一次粗过滤,因为水流在经过阶梯下沉的台阶达到集水沟2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影响,得到了一个相对加速度,加快了水流速度,这时设置在台阶上的凸起3也对水流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降低水速,在水流继续通过后面的凸起3时过滤能够更为充分,设置在集水沟2底部的凸起3对经粗过滤之后的雨水再进行进一步的细过滤,设置在集水沟2底部的凸起3分散布满集水沟2的横截面,所有通过集水沟2的雨水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过滤,集水沟2的通过截面大于排水槽截面,增加了雨水容量,降低了对出水口1出水速度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3的形状为上小下大的带锥度的弧形结构,所述凸起3包括与水流正面接触用于滤除水流中大颗粒杂质的过滤面及背面凹陷用于储存大颗粒杂质的凹面,所述凸起3的凹面朝向所述导水槽方向水流在通过凸起3结构的时候正面与凸起3过滤面接触,形成旋涡,将大颗粒杂质带入到凸起3的凹面内进行存储,而凸起3的上小下大也是为了提高水流的通过性设计的,在排水槽内水流量不大时,水流是沿凸起3的根部通过,当水流充满整个排水槽之后,水流的通过性就需要考虑进来了,不然就会影响到排水槽的排水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3的设置至少为两排,较优的实施例为三排,第一排凸起3为雨水提供粗过滤,第二排、第三排凸起3为雨水提供细过滤,过滤之后的雨水再经出水口排出,如果设置的凸起3过少则达不到过滤效果,如果设置的凸起3数量过多则严重影响水流的通过性,导致排水槽的排水性能不好。

本实施例中,两排相邻的凸起3为间隔相对的交错排列方式排列,这样排列的好处是下一排凸起3可以对上一层未过滤到的水流进行一个补充过滤,同时交错排列的凸起3在与水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了最多可能的旋涡,过滤效果最好,延长了水流路径,保证了过滤的高效。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沟2上设置有密闭且方便打开和关闭的除渣外盖,当过滤结构上聚集了大量大颗粒杂质影响到过滤结构的过滤能力时,只需打开该外盖,将过滤结构上的大颗粒杂质去除再盖上该密闭外盖即可恢复过滤结构的正常过滤,非常方便使用,完全不会发生堵塞出水口1的情况。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