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试验台中间摆放的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7562发布日期:2019-10-29 20:2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主试验台中间摆放的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箱式货车、MPV等车型改装成用于开展微生物检测车的设计方法,这种移动性的微生物检测车可以用于诸如野外食品安全卫生学检测、中药材采集加工地的微生物检测、养殖场和种植场的有害微生物检测、野外医学微生物检测以及这些领域的微生物检测的样品采集运输等场合,也适用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科研、军事、环境监测等多种场所的野外现场微生物分析检测试验场合。



背景技术:

在野外食品安全卫生学检测、中药材采集加工地的微生物检测、养殖场和种植场的有害微生物检测、野外医学微生物检测以及这些领域的微生物检测的样品采集运输等场合,往往需要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现场的微生物分析检测工作,例如食品安全的小摊贩、小商贩的现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刑事侦破案件的现场勘查、军事领域的现场等,不仅是只到现场采样,然后转送到固定分析检测实验室分析检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很多场合必须就在现场开展微生物的现场检测分析,这样就可以减少微生物检测样品在向固定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转移中被污染或变质,有利于进行现场监督执法,例如食品安全的现场检测,等。

目前已经有很多不同检测项目的分析检测车,但是缺少移动性微生物检测车。这是因为汽车机动车的空间比较小,而进行微生物检测需要洁净环境,以食品安全卫生学检测为例,检测环境需要达到万级空气净化级别,同时也需要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微生物培养箱、冷冻箱、冷藏箱、加热消毒箱等装备,还需要有盛放大量玻璃器皿的空间。如果不对机动车进行选型和对空间进行缜密的设计,同时还需要有创新性思维,是很难在机动车的有限空间内完成可以开展微生物检测的场地设计。因此,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实际上是一种可以移动的微型微生物检测实验室。

目前有国外进口的移动性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例如早在非典时期,国家疾控中心(CDC)和广州疾控中心就进口了用于对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室,此后也有报道我国的一些部门陆续从国外进口了移动性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同时近些年来我国也仿制了这类移动性实验室,并且向国外出口或用于国际疾病控制工作的微生物检测工作,例如前几年非洲流行寨卡病毒时期,我国的医疗队就配备了国产的微生物检测车这样的装备。然而这类微生物检测车一般都是设计在集装箱中,由大型货车承载,或使用大型货车的封闭车厢改装而成。这些大型货车的车厢长度或所采用的集装箱的长度一般超过七米,甚至更长。显然这种大型货车承载的微生物检测车的灵活性受到了限制,尤其是相对于人口密集的集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卫生学检测,对于分布在农村的养殖场、种植场的微生物检测,大型车辆受到了道路空间的限制,同时大型货车需要拥有A型和B型驾驶执照的司机驾驶,这对于已经汽车现代化的我国,很多的汽车驾驶是兼职,很多场合分析检测人员兼职汽车的驾驶,显然大型货车承载的移动性微生物检测车的应用受到了道路和驾驶员的限制,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显然,如果能够在中型、轻型的汽车上设计出可以开展微生物检测的微型实验室,显然可以解决上述需要场合的尴尬满足更多需野外进行微生物检测的需要。

目前我国中型和轻型的主流货车从外观形体上分驾驶室与货箱箱体为一体的货车和驾驶室与货箱箱体分离的货车。驾驶室与货箱箱体为一体的货车有三个主要的品牌,他们的中型和轻型货车的长度(尺寸)分别有:上汽大通是4950mm、5700mm、5995mm,南京依维柯是4905mm、5580mm、7193mm,江铃全顺是4965mm、5782mm、6506mm。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品牌的不同长度尺寸的这类中型和轻型货车。还有一些汽车改装厂进口中型和轻型货车汽车的底盘自己改装成厢式货车,例如很多的冷冻冷藏厢式货车、城市内运输的厢式货车等等,这些车辆的特点是驾驶室与货箱箱体分离。本项发明设计的立题的主要关注点是驾驶室与货箱箱体为一体的中型和轻型货车。对驾驶室与货箱箱体分离的中型和轻型货车可以概括,但不是重点。

本发明人的研究小组在2017年7月份申报了《安装在小型机动车上的实验环境工作箱的设计方案》和《一种安装在小型机动车上的实验环境工作箱》,它们的专利申请号码分别为201710645812.5和201720935270.0。这是一种可以开展野外理化检测的理化检测车的设计,尤其是适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需求。食品安全监测监控主要分为检测有害物质的理化检测,例如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检测,有害化学物质检测和有害微生物污染检测,例如食品安全常见致病菌的检测。因此,本发明是与专利申请201710645812.5和201720935270.0配套的后续专利申请。与本发明同日申请人也提交了“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设计方案”发明专利申请和“主试验台一侧摆放的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实用专利申请。这些专利申请所体现的技术,将会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现场执法检测提供野外机动检测的有利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微生物检测的首要问题是必须有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屏障空间,我们称这个与外界隔离的屏障空间为净化实验室。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在汽车上提出一个设计与外界隔离的净化屏障空间,使之成为一个可以随时移动的小微型洁净实验室,并配套用于微生物检测的相关装备和仪器,试制可以开展微生物检测。这个与外界隔离的屏障空间有两个基本的状况,一个是对外气压,外界的非净化空气不能进入净化的屏障空间。另一种是负气压,内部的空气只能通过高效过滤器向外排放。正气压净化屏障与负气压净化屏障在微生物检测中有不同的用途。例如食品安全卫生学检测,一般使用正气压的隔离屏障,而养殖场的有害微生物的鉴定检测,可以使用正气压的隔离屏障,也可以使用负气压的隔离屏障。负气压的隔离屏障一般是设定在正气压的隔离屏障之内。例如在正气压的隔离屏障之内再设计了负气压的生物安全柜。

上述的设计在正气压和负气压的隔离屏障一般是设计在厢式货车或厢式客车(面包车)之上,如果配套设计安装用于微生物检测的装备和仪器,就构成了可以用于开展微生物检测的移动式微型净化实验室。在本发明的设计中,首选厢式货车,但是相同的设计对于专业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本设计方案的指导下,可以轻松的完成在厢式客车(面包车或面包车型箱式货车)上的相同设计。由于是专业领域内的相同技术,受篇幅所限,对在厢式客车上的相同设计,本申请就不再赘述。

据了解,目前我国规定厢式货车的长度小于等于六米,且乘员少于等于九人的汽车上蓝色轻型汽车牌照,可以由持有C型驾驶执照的人员驾驶。因此本发明人理解为,我国中型与轻型货车按照汽车牌照的颜色和驾驶执照的类型,应该以小于等于六米和大于六米的车身长度为分界线。显然汽车的长度越短,驾驶的灵活性就越好,但是微型实验室可利用的设计空间就越狭窄,难度也就越大。空间太狭窄无法满足微型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布局和人机空间关系的设计需求。车长如果超过六米,将受到驾驶执照的限制。为此本设计首先以上汽大通的车长为5995mm的V80车型为设计样车,但是不排除其他长度的车型和品牌。

目前我国野外现场对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卫生学检测和中药材的卫生学检测是空白点,且市场的需求量很大。原因是没有满足野外现场微生物检测所需要的可以移动的微型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在食品安全和中药材中的微生物重点防控的是那些常见致病菌,因此本设计首先是按照可以满足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霉菌和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和致病菌总数的常规检测等检测标准所需要的实验装备、实验耗材、玻璃器皿为依据进行设计。同时也考虑了现场微生物检测需要面对检测的品种较多的场合下的检测流程的流水性多试验员合作进行,也要考虑在不进行现场检测时对抽检样品的运输过程中的保存条件。因此要使所设计的微生物检测车满足现场检测和抽样运输这两种功能兼具。

图1是上汽大通V80车型的三维外形图。图1-1是V80车型的侧面图,图1-2是V80车型的尾部正视图。V80车的驾驶室虽然从外部看与后车厢是一体设计,但是驾驶室与后车厢有隔墙阻挡,如图1-1中的1所示。驾驶室与后车厢相互之间不通。后车厢的入口是车后部的两个对开门,如图1-2中的1所示。

本发明设计要素之一是根据汽车上与外界隔离的净化屏障空间的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的摆放位置为中间摆放设计模式。

图2-1、2-2、2-3是上汽大众V80车型的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的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设计的俯视图、侧视图和后视图。

在图2-1中1是超净工作台的俯视图。在图2-2中的1是超净工作台的侧视图,2是超净工作台的三个工作面,3是超净工作台顶部的高效过滤器。在图2-3中的1是从车的背部展示的超净工作台。由此可见,超净工作台是位于车厢的中部。这样超净工作台就可以两面坐人操作,这样就可以容纳6个检测人员操作。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图2的系列图中展示了超净工作台的设计,实际上在这个位置还可以设计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与生物安全柜的主要区别在于洁净空气的控制和工作台面的封闭。洁净工作台的洁净空气是向实验操作的工作台面提供垂直或水平的层流风,对外部环境是正气压,流经工作面的洁净空气可以直接吹到超净工作台所处的实验室空间内,因此要求在超净工作台的微生物检测对实验室内部不产生有害的气体。而生物安全柜尽管也可以是垂直或平行的层流风,工作区间的气压与实验室的气压也有正压和负压,但是生物安全柜的工作空间一般与所在的实验室的空间隔绝,吹淋到工作台面的净化风被回风管道收集后排出。如果微生物检测的操作对实验室没有污染,则回风通过回风管道的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可以向实验室内排放。如果微生物检测的操作对实验室有污染,则回风通过回风管道的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必须排放到生物安全柜所在实验室的外部,以防止回风对实验室的空气污染。超净工作台与生物安全柜的设计不是本发明关注的内容,本发明仅仅是从车厢的空间考虑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要素,可以设计摆放超净工作台,也可以设计摆放生物安全柜,并为叙述简练,以超净工作台为代表展开阐述。至于在相同或类似的空间内摆放生物安全柜的设计,属于专业领域内的常规技术问题,就不再赘述了,但是以超净工作台为例的设计阐述也包含了对生物安全柜的设计阐述。

本发明设计方案要素之二就是在箱式货车的车厢内设计一个与外界隔离的洁净空气环境的屏障内设计了与微生物检测相关的基础装备。在这个洁净环境的屏障空间内设计了用于连续不断向屏障空间内部输送温湿度可控的洁净空气的净化空调系统、有用于开展微生物检测的超净工作台和/或生物安全柜和/或并有缓冲减震垫的仪器工作台、有用于放置培养皿的开孔率很高的带有水平调节螺丝的小平台,有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生物培养箱,其中包括细菌培养箱和厌氧菌培养箱、有用于器皿消毒的干式电烤箱和安置小型便携式电加热蒸汽消毒锅,有可以提供微生物检测用的洁净水和无菌洁净水的制水器,有供水水箱和实验废水的排泄和收集系统,有用于保存菌株、培养基或被检测样品的冷冻箱和冷藏箱,有放置微生物检测用实验器皿和仪器的洁净储物柜和抽屉,有箱体内部的屏蔽环境与箱体外部物品交流的传递窗,有用于消毒的产生臭氧消毒水的装置,有对试验过程进行管理记录的实验操作管理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实验操作管理系统的硬件由计算机、服务器、人机交流终端等相关硬件组成,卫星定位系统的硬件是卫星定位信息接收/发射装置。其运行是针对车载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检测对象的检测流程而编写的实验操作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

本发明设计方案要素之三是车厢内的屏障空间内空气净化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设备配套和布局。图3-1是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的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设计的车厢屏障内空气净化系统图。在图3-1中的1所示的空调压缩机;2是空调段,有两个空调段,位于超净工作台前端每个侧面一个;3是冷凝器,冷凝器位于车顶部,配套两个散热风扇,如图中的9所示;4是主风道,将两个空调段的风送到超净工作台的顶部风道中。主风道位于超净工作台前端的支撑架中,利用支撑架的中间空腔作为主风道;5是超净工作台的高效过滤器,主风道的净化风通过顶风道输送到高效过滤器,顶风道是利用超净工作台顶支架的空腔构成。主风道与顶风道的空腔实际上就构成了高效过滤器的静压箱;6是空调段的回风口,回风口安装有中效过滤器;7是新风补充口,新风补充口位于车厢外部,安装有中效过滤器,新风补充口的设计是有数字控制的风闸门,可以在指令的控制下调节新风口进风量的大小;8是冷凝器的外罩,在这个外罩下安装有两个冷凝器,一个供空调系统使用,另一个供冷冻箱、冷藏箱、生物培养箱的制冷系统使用;9是用于空调段冷凝器的两个散热风扇;10是车厢屏蔽空间的向外排气口,该排气口有推拉门,可以手动调节排气口面积的大小,由此调节排风量的大小;11是车厢顶部的净化空气风道和高效过滤器。

图3-2-1所示的是空调段的外视图,在图3-2-1中1是空调段的主送风道,2是新风进气口和中效过滤器,3是回风口和中效过滤器,4是利用空调段的不用空间设计的一个盛放物料的斗,可以放置培养皿、吸管等试验用品和实验耗材,5是物料斗的引风机,用于物料斗内部的空气净化。图3-2-2是图3-2-1的透视图。在图3-2-1中1是空调段的主送风道,2是新风进气口和中效过滤器,3是回风口和中效过滤器,4是新风口的电动调节风阀,5是物料斗的引风机,6是空调段的蒸发器,7是空调段的风机,8是空调段的电加热器,9是空调段的外支撑架,10是空调段的内支撑架,11是空调段的金属外罩板。

在本设计中,为节省空间,发明人将用于环境空调制冷和用于冷冻箱、冷藏箱、生物培养箱的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设计在一个罩内,并置于汽车的外部顶棚。图3-3-1所示的是包括空调段和冷冻冷藏生物培养箱的两个冷凝器的外视图,在图3-3-1中1是外罩板,2是空调段冷凝器的散热风机,3是冷冻冷藏生物培养箱的制冷系统的冷凝器的散热风扇,4是冷凝器的散热口。图3-3-2中的1是空调冷凝器,2是冰箱冷凝器。

图3-4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的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设计的车厢屏障内空气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3-4的19所指的巨型方框内表示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内部屏障空间,矩形方框之外表示屏障空间的内部。由图3-4可见,对于超净工作台设计安置在中间位置的情况,本设计配备了A、B两个空调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其内部最多可以有6位检测人员工作,两个空调段可以为屏障内部提供更充分的自净净化空气,以缩短屏障内部的自净时间。

图3-4中的1是空调段的压缩机,A、B两个空调段共用一个压缩机。6是空调段的制冷系统的蒸发器,11是制冷系统的冷凝器,9、10是制冷剂管道。制冷剂管道将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辅助器件如毛细管、电磁阀、干燥器等,构成了A、B两个空调段的制冷系统。这是常规的制冷系统,为了清晰图面,一些小的制冷元器件就没有在图中显示和文字赘述。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空调压缩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汽车本身是有空调压缩机的,但是汽车的空调压缩机需要汽车发动机工作后才启动汽车的空调压缩机。然而汽车发动机工作所产生的振动对微生物的分析检测是不利的,例如天平的称量、培养基在器皿中的凝固等。所以屏障所需要的制冷的冷源设计选择了图3-4中的1所示的安装在汽车底梁架上的普通的空调压缩机,该压缩机可以利用电瓶电(有直流空调压缩机)和/或外电源的市电(在检测车工作地通过配备的电缆与市电连接供电)工作。但是当汽车运行时,为空调段提供冷源的压缩机的运行可以有两种模式,其一是由汽车发电机向电瓶充电,图3-4中的压缩机1使用电瓶电工作。也可以使用电磁阀将制冷剂的管路切换到汽车自身的压缩机系统,停用图3-4中的1所示的安装在汽车底梁架上的普通的空调压缩机,由汽车自身由发动机驱动的压缩机维系空调段制冷系统的运行。两个压缩机之间通过电磁阀进行制冷剂流路切换从而相互替换工作属于制冷专业内的常规技术,具体的技术表述本说明书就不再赘述了。

图3-4中的7是空调段的主送风涡流风机,8是空调段的电加热器。图3-4的2是屏障内部装有中效过滤器的回风口,3是装有中效过滤器的新风补充口,4是新风补充口的电动风闸,5是屏障向外排放废气的装有中效过滤器的手动阀门,12是空调段的主风道,13是超净工作台的风道、15和17屏障顶部的送风风道。12、13、15、17是相通的,共同构成了高效过滤器前面的静压箱。14是超净工作台顶部的高效过滤器,16和18是屏障顶部的高效过滤器。

图3-4所表述的净化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屏障内的回风通过3-4中2的中效过滤器进入空调段,经过6和8的制冷与制热实现温度调节,由7提供送风动力向静压箱12、13、15、17送风,7的动力足以维持静压箱内有一定的空气压强。来自于静压箱的净化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14由上而下向超净工作台提供垂直层流净化风,保障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区域内实现空气净化。净化空气从超净工作台的网状工作台面透过进入屏障空间,再经过回风口2实现净化空气循环净化。屏障的其他空间由置于屏障空间顶部的高效过滤器16、18向屏障空间内提供紊流洁净风,并经过回风口2进入净化空调段实现屏障空间内部的空气循环净化。调节风机7的频率,可以实现不同的风量,并由此实现换气次数的调节。新风口3和排风口5实现屏障空间内的新风补充量的多少。排风口5的调节是根据屏障内与屏障外的压差调节,确保屏障内的压差大于屏障外的大气压。新风补充口3安装有电动风闸4,可以实现新风补充量的自动调节,也由此进一步确保屏障内与屏障外的正压差处于合适的状态。图3-4中的空腔箭头表示了净化空气循环净化的流向情况。

由于中、轻型箱式货车的内容积很小,不能像一般洁净实验室那样设计缓冲间、风淋室或更衣室。本发明设计方案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不再设计缓冲间(例如一更、二更缓冲间,等),而是通过车厢净化空调系统提供强大的净化风使车厢的箱体内快速的达到空气自净,从而形成一个空气净化的屏障空间。本设计方案的基本净化要求是车厢内的净化级别应该满足1万或10万级(即《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13中的空气洁净度N=4级、N=5级)的空气净化要求,内设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台面的净化级别应该满足100级(即《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13中的空气洁净度N=2级)的空气净化要求。

一般来说,10万级的净化实验室采用紊流送风的换气次数在16次/小时-30次/小时之间选择。本设计的换气次数应该满足16次/小时-100次/小时之间可以任意设定。要满足这个设计要求的关键是对空气净化系统送风风机(即上述的空调段的送风风机)的选择、对风机的调频技术控制和高效过滤器的选择(本发明首选厚度为5cm左右的较薄的高效过滤器,但也不排除选择容尘量有保障更薄的高效过滤器)。这样就可以试验人员进入车厢后,穿戴不产生粉尘的无菌隔离衣后,再开启高换气次数进行空气自净,通过一定的时间自净,使空气净化屏障内部的空气净化。内部空气是否达到所需要的10万级或万级空气净化水平,可以通过尘埃粒子计数器或现场微生物检测和现场试验进行检测,来求得达到要求的换气次数和需要的自净时间。例如,希望车厢空气净化屏障空间达到10万级的自净时间为5分钟(也可以考虑更短或较长的自净时间,但是时间太短要求更大的风机送风量,这样会受到高效过滤器阻尼和最大允许送风量的限制。自净的时间过长显然不利于开展监测工作,因此以5分钟为自净时间举例,是有代表性的),则通过载员满员的状态进行现场试验,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OPC)(应符合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试验方法GB/T6167-2007的规定)来确定在5分钟时间内所需要的换气次数。在确定换气次数之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就可以选择这个换气次数,等待5分钟的净化时间后,再开始微生物检测的工作。同时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风机的转速下降到满足车厢空气净化屏障空间的换气次数在16次/小时-30次/小时之间的与普通的洁净室一样正常的换气次数,最终的正常换气次数以超净工作台高效过滤器的风速在0.3m/S(米/秒)左右较好。注意的是即便是在16次/小时-30次/小时之间的换气次数,也是需要如同上述那样通过尘埃计数器测定的检测来确定相应的换气次数。并且在经过一定使用周期后,由于高效过滤器的效能降低,也是需要阶段性的空气净化屏障体内的空气净化状态,由此才能确保为微生物检测提供一个符合要求的净化环境。这也是普通洁净实验室必须做的常规标定检测。

本发明设计方案要素之四是车厢内的屏障空间内的超净工作台的设计。图4-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的设计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设计图。在图4-1中1是超净工作台的前面的挡板,这个挡板中间是空腔,与空调段的主出风风道相连接成为空调段向高效过滤器通风的主风道;2是超净工作台的上棚板,上棚板是空腔的,这个上棚板作为超净工作台的通风管道和安装有5cm厚度的高效过滤器,上棚板的内部空腔与超净工作台前挡板的空腔是联通的,共同形成超净工作台上面的高效过滤器的静压箱,来自于空调段的温度可以控制的风在静压箱内部聚集并形成一定的压力迫使风通过高效过滤器,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层流洁净风吹向超净工作台的工作面(图4-1的3,该台面是金属网孔面板)后进入屏障空间,再通过空调段的回风口,从而形成循环空气净化;4是超净工作台面的水槽;5是超净工作台下面的抽屉,用于盛放玻璃器皿,如吸管、试管等。需要说明的是该抽屉的表面安装有小涡流风扇,将环境中的净化空气吸入抽屉然后再通过抽屉的缝隙排出,形成抽屉内部的空气流通不产生死角。抽屉的上面有隔板封闭,封闭的隔板与超净工作台的网状金属台面之间有空隙,这样垂直吹到台面的净化风可以通过台面并通过缝隙导流进入空间,同时也阻挡了网状台面如果有泄漏物(如液体等)也不会跌落到抽屉中。图4-1的6是上棚板的台面,在这个台面上安装有6个微生物培养箱,因此超净工作台的设计要有足够的支撑强度,除了要满足检测实验操作之外,还要承载微生物培养箱。该超净工作台的两侧有可以上下推拉的封闭玻璃,可以满足双面6个检测人员操作,以对应较大的检测工作量。

图5-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微生物培养箱的设计与布局图。在图5-1中的1和2是置于超净工作台顶棚上的6个微生物培养箱,1表示了3个微生物培养箱的正面,2表示了3个微生物培养箱的背面。由此可见6个微生物培养箱是相间反向摆放的,目的是对应超净工作台是双向工作的操作方便,两侧的检测人员可以各在一个侧面打开3个微生物培养箱的门;3是厌氧菌培养箱;4是为厌氧菌配备的H2(氢气)、N2(氮气)、CO2(二氧化碳气体)的小钢瓶;5是微生物培养箱和冷冻冷藏箱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6是制冷系统的冷凝器。

图5-2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冷冻冷藏设备箱的设计与布局图。在图5-2中,1是冷藏箱,冷藏箱的温度在0℃-10℃±0.5℃可调;2是冷冻箱,冷冻箱的温度应该保持控制在-20℃以下;3是微生物培养箱和冷冻冷藏箱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4是制冷系统的冷凝器。

图5-3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微生物培养箱和冷冻冷藏设备箱的工作原理图。本发明借鉴了部分有关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如GB4786系列的相关标准。考虑到食品安全有害微生物检测的重点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霉菌酵母菌等,其中沙门氏菌的检测需要厌氧菌培养箱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针对此,本发明在设计中进行了两个基本方案的设计,其中一个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在这个设计状态下,微生物培养箱的数量是7个,其中6个是一般微生物培养箱(图5-3中的A、B、C、D、E、F),1个是厌氧菌培养箱(图5-3中的G)。而在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一侧摆放的状态的设计下,微生物培养箱是6个,没有厌氧菌培养箱的设计,但是增加了放置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等大型微生物鉴定仪器的工作台。这两种不同的设计状态对应了像沙门氏菌这类微生物的检测需求。

图5-3所示的微生物培养箱的温度由加热和制冷系统来保障的,温度控制设计要求在20℃-60℃±0.5℃可调节,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温度要求。微生物培养箱的加热采用电加热器,目前电加热器品种丰富,有很多类型的电加热器可供选择,例如电加热器、陶瓷加热器、碳纤维加热器等等。微生物培养箱的制冷系统在本发明是一机多温设计,即7个微生物培养箱(图5-3中的A、B、C、D、E、F、G)的蒸发器(图5-3中的9)制冷系统和一个冷藏箱(图5-3中的Y)的蒸发器,一个冷冻箱(图5-3中的Z)的蒸发器制冷系统共用一个压缩机(图5-3中的1)、一个冷凝器(图5-3中的2)和各个微生物培养箱和冷藏箱冷冻箱中的蒸发器(图5-3中的3),通过制冷系统的电磁阀(图5-3中的4)进行分别制冷控制的制冷系统,在图5-3中的双线箭头表示了其制冷系统制冷剂的流向。由图5-3可见这是“一机(压缩机)多温(九温)”的控制。其基本控制原理图5-3标示的非常清楚,尽管图5-3为了清晰明了省略了很多的器件,如毛细管、干燥器、温度传感器等,但是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看图后就可以明白,所以就采用了简图来说明本发明设计的9个装置共用一台压缩机的一机九温控制原理。

图5-3所示的G是厌氧菌培养箱,厌氧菌培养箱需要氢气(H2)、氮气(N2)、二氧化碳气体(CO2)。在本设计中这三种气体采用挂在车厢门带的小钢瓶(图5-3中的6)通过气体电磁阀(图5-3中的7)和针型阀(图5-3中的8)向厌氧菌培养箱输送这三种气体。厌氧菌培养箱的工作原理属于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受篇幅所限就不再赘述。

图6-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电加热箱的设计与布局图。图8-1的1是电加热箱,2是空调段。图6-2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一侧摆放的状态下电加热箱的设计与布局图。图6-2的1是电加热箱。在图6-1中显示了电加热箱是被设计置于空调段的上面,为了展示清晰,在图6-2中就没有显示空调段,两个图对比就可以清楚的显示出电加热箱的布局设计结构。电加热箱在微生物检测中有着消毒和加热、干燥的重要作用,是微生物检测不可缺少的装备。其消毒的温度有时需要高达280℃,常用的温度为120℃,因此电加热箱的温度控制设计应该为0℃-300℃之间任意可调,精度在±1℃或±2℃,100℃的低温区应该确保温控精度达到±1℃。基于此,电加热器的保温层的厚度和保温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本设计中,电加热器的外体积为500mm×500mm×370mm,保温层的厚度设计不薄于80mm,保温材料是本发明人选择的最新型保温材料,确保墙内温度在280℃时,外部温度低于30℃。电加热器的电加热体材料首选碳纤维电加热体,次选陶瓷电加热体。

图7-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储物柜的设计与布局图。在图7-1中1是一侧的上悬物柜,2是超净工作台下面一侧的抽屉,3是一侧的下物柜。需要强调的是图7-1显示的是超净工作台位于中间设计的物料柜,那么对应在超净工作台的另一侧的对称位置上也设计了相通的物料柜和抽屉。由于完全对仗,并且由图7-1可以看出,所以另一侧的物料柜和抽屉的展示就省略了。

然而这些物料柜和抽屉对于处于循环空气净化的洁净屏障内都意味着是限制洁净空气循环流动净化的死区间,在死区间内部流动循环净化的空气是洁净屏障区域的空气污染源。本发明解决物料柜、物料斗、抽屉内部空气无法流动形成死体积的解决办法是在这些物料柜、物料斗、抽屉的合适位置安装微型风扇,将屏障内部的洁净空气源源不断的吸引入物料柜、物料斗、抽屉的死区域,并通过柜、斗、抽屉的缝隙排出到可以空气流动的洁净屏障中进行循环净化。这种设计比设计引风管道更简洁、廉价和获得更好的空气循环效果。所选择的微型风扇根据物料柜、斗、抽屉的大小选择合适送风量的风扇。风扇可以选择轴流风扇,也可以选择离心的涡流风扇,应首选涡流风扇,以便提供更高的风压迫使死体积内的空气从缝隙中排到屏障空间中进行空气循环净化。在图7-1中的4、5展示了使用微型涡流风机作为驱动物料存储空间内死空气的风扇的设计。另外利用空调段设计的物料都已经在图3-2-1中的4、5和图3-2-2中的5展示过了,并在描述空调段结构的文字中有过交代,所以就省略了在本章节关于设计在空调段上的物料斗的相关表述。

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洁净屏障是空气净化的空间,而在这个洁净空气的屏障外部就是常态的非空气净化的巨大空间。在洁净空气空间与非洁净空气空间之间需要建立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以期达到在两个空间的相互隔离的状态下实现人员和物品在两个空间之间的相互交流。在前面的章节中,本发明人已经对如何解决人流问题进行了阐述,为了说明本发明,这里对人流问题进行再次阐述。由于受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空间的限制,不能够设计人流的缓冲空间(如果选择更大的车辆进行改造,就可以设计人员更衣室缓冲系统,例如常说的一更室、二更室、风淋室的人流缓冲系统)。解决的办法是在试验员进入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空气净化屏障空间后,对屏障空间进行空气密闭(实际上就是关闭车门),先内部空气循环自净一段时间后,实验人员可以更衣(外面套上封闭的无菌衣套服),然后继续加大屏障空间内的空气循环洁净次数来实现屏障空间内的空气净化。这相当于风淋室的自净效果。可以肯定的说,对于选择较小的轻便货车(或客车),由于不可能有空间设计更衣缓冲室和风淋室,所以这种解决人流的办法确实是一种较为蹩脚的解决方案,但有可能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且适用于一般的不具备严重污染的微生物检测是可行的,例如食品、药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养殖领域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以及药敏试验等。对于比较严格的微生物检测场合,唯一的解决办法则是选择更大的车体并增加更衣间、风淋室的人流缓冲空间。

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内部洁净屏障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物流通道是通过物流传递窗来实现的,如图8-1、图8-2、图8-3、图8-4、图8-5、图8-6、图8-7所示。图8-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传递窗与车厢内消毒器的设计与布局图。图8-1中的1是传递窗,2是臭氧水发生器。传递窗的作用是提供了物料在洁净与非洁净空间之间的缓冲空间的作用。一般物料传递窗都是在室内相对洁净的空间与洁净空间的物料传递,所以在传递窗内部一般使用洁净的空气对传递窗内的物料进行风淋来消除被传递的物料外部的污染物,如灰尘等。而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面临的是室外的环境,考虑到仅靠洁净空气风淋不一定能够消除被传递的物料表面的污染物对洁净环境的污染。为此,本设计中增加了臭氧水发生器,增加了臭氧水辅助喷淋加洁净空气风淋的双重或任选其一的清除物料表面污染物的手段以对应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面临的特殊物料传递问题。

在本发明中的一个技术要素就是传递窗口的设计。图8-1、图8-2、图8-3、图8-4、图8-5、图8-6、图8-7展示了本发明的传递窗口的设计内容。图8-1是传递窗在检测车上的位置图。图8-2是将传递窗位于车外部的窗门打开状态下的三维图。在图8-2中1是传递窗位于车外的部分的侧面;2是传递窗位于车内侧的部分的侧面;3是传递窗外部的窗门,窗门向下开后形成一个平台,可以暂时放置需要经过传递窗的物品;4是臭氧消毒水排泄网,7是臭氧消毒水的入口,8是臭氧消毒水外泄排放口,臭氧消毒水在图8-2中的2所展示的臭氧消毒水制水器经过管路输送到7,然后经过喷雾头以雾状形式向传递窗内喷洒消毒,经过4的排泄网和排泄口8排泄到车体外部;5是传递窗与车门的卡槽。6是卡槽外挡板,9是卡槽内挡板,传递窗通过卡槽内外挡板实现传递窗在车门上的封闭;10是传递窗位于车体内右侧体上的涡流风扇。

图8-3是将传递窗位于车内部的窗门打开状态下的三维图。在图8-3中1是传递窗位于车内侧的部分的侧面;2是传递窗内部的窗门,窗门向下开后形成一个平台,可以暂时放置需要经过传递窗的物品;3是臭氧消毒水排泄网,7是臭氧消毒水的入口,8是臭氧消毒水外泄排放口;4是传递窗位于车体内左侧体上的涡流风扇;5是传递窗与车门的卡槽,6是卡槽外挡板,9是卡槽内挡板。

图8-4是将传递窗内外两个门都打开状态下的三维图。关于由洁净区到传递窗门的控制都采用互锁机构,也就是内外两个门不能同时打开,只有在一个门关闭时另一个门才能打开,这是专业常识。图8-4的状态是为了进一步展示传递窗的结构,绝非它意。在图8-4中1、2是传递窗内左右侧上的四个涡流风扇,其作用是将洁净区域内的洁净空气引风到传递窗内,形成风淋状态;3、4是传递窗的内外两个门。

图8-5是将传递窗内侧的门打开后由下向上的仰视三维图,目的是为了展示传递窗风淋口(图8-5中的4)。在图8-5中1、2是四个涡流风扇;3是内侧门,4是网状风淋出风口;5是臭氧消毒水的入口,6是臭氧消毒水的排泄口。

图8-6是将传递窗内部的净化风淋的风道和臭氧消毒水的管路展示的三维图。在图8-6中1、2是四个涡流风扇,3是与涡流风扇对应的送风管道,4、5是静压箱,净化风在静压箱内形成一定的风压后通过顶部的网状的风淋口(图8-5中的4)向传递窗内输送垂直净化风,并通过下部的网状隔板(图8-2中的4)和消毒水排泄口(图8-2中的8)排出传递窗外。注意图中的5的部分要比4的部分厚一倍,这是因为在5的部分内部有小型的电加热块,可以提升风淋风的温度。电加热块可以选择碳纤维加热管、陶瓷加热块等电加热体;7是臭氧消毒水的管道,6是管道的入口。由7可见,管道可以给4个喷淋头提供臭氧消毒水,8指示了4个喷淋头的位置。

图8-7是传递窗的三维展示图。由图8-2、8-3、8-4、8-5、8-6、8-7详细的展示了传递窗的结构。本发明所展示的传递窗不仅可以实现风淋净化、还可以实现臭氧消毒水喷雾消毒和热风干燥的功能,这是与已经看到的传递窗在功能上的显著差异。在使用中的流程可以是,当外部的物料需要向车体内的净化屏障区域传送物料时,例如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的待检样品,一般是在采样后,首先应将待检样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密闭的塑料袋或容器),打开传递窗的外门,将盛放样品的容器放入传递窗内,关闭外门,对传递窗内的物料喷洒臭氧消毒水(喷雾状态),一般在0.5分钟-2分钟即可。臭氧消毒水一边喷洒,一边被排放到传递窗外。使用后的臭氧消毒水会很快还原成氧气和水,是最安全的消毒模式,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危害。在臭氧消毒后,可以根据待检样品的性质,以不破坏待检样品来决定风淋风干燥的吹风温度,待传递窗内的容器基本被吹干后,打开传递窗的内门,取出盛放待检样品的容器。只要控制臭氧水消毒的时间,风淋风干燥的温度和风淋时间。就可以避免在物料传递环节对洁净屏障内部的污染。同理,物料由内向外传递也是一样的操作。当内部的物料不会对外部产生污染时,可以省略臭氧水的消毒环节和缩短风淋时间。

臭氧具有很好的消毒灭菌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将臭氧气体溶于水中形成臭氧水也同样具有很好的消毒作用,例如当水中的臭氧浓度在1PPM左右时可以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有效的杀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流感病毒、沙门氏菌、枯草杆菌、鸡脑髓炎病毒、犬的传染性肝炎、犬细小病毒、鸡球虫等有害微生物。一般情况下从空气中获得臭氧的方法是利用分子筛制备氧气,然后对氧气进行高电压电离获得臭氧气体(即PAS制备法)。但是在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时候如果氧气的纯度不高,混合有氮气,则含有氮气的不纯氧气被电离后,不仅产生具有氧化消毒作用的臭氧,也会产生有害的氮氧化合物气体,而氮氧化合物气体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在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内部配备的臭氧水发生器的质量一定要确保不产生对人体有害浓度的氮氧化合物气体。

图9-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纯净水设备以及试验用废水的排泄系统的设计与布局图。在图9-1中1是水箱,2是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3是水槽,在水槽上面有无菌实验用纯净水供水笼头,4是实验用废水收集箱。图9-2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纯净水设备以及试验用废水的排泄系统的设计与布局图。在图9-2中1是水箱,2是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3是水槽,在水槽上面有无菌实验用纯净水供水笼头,4是实验用废水收集箱。

图9-3所示的是纯净水设备以及试验用废水的排泄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在图9-3中1是水箱,2是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3是水槽,4是实验用废水收集箱,5是水槽上的水龙头,6是小水泵,7、8是电磁阀,9是供水管道,10是排水管道。供水流程是由in处提供城市自来水,通过电磁阀7向水箱4提供自来水,并向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2供水,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2可以提供高纯度的实验用水,也可以提供高纯度的无菌水。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的实验用水通过水龙头5为实验操作提供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用水。实验废水和废液通过水槽3收集后通过排水管道,经过小水泵6把水槽收集的实验废水废液收集到实验用废水收集箱4中保存,并在实验后集中环保处理再排放。由于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空间太小,所以不可能设计实验用废水废液的环保处理工序,只能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图9-3中的out是实验用废水收集箱的排放口,并通过电磁阀8进行控制。

图9-4、9-5所示的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使用了专利ZL201510239416.9的专利技术,这是本发明人科研小组在2016年上半年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根据该专利核心技术,本发明人专门为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设计了可以安装在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上的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见图9-4、9-5所示。图9-4、9-5展示了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的两个侧面。在图9-4中1是粗过滤器、2是增压水泵、3是R/O膜反渗透、4是微孔过滤器。在图9-5中1是储水罐,2是PTF瞬时加热器。随本专利申报的同日,本发明人提交了这个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组合式R/O膜纯化PTF加热无菌纯水制备器》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基于此,本说明书在这里将其作为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一个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对于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的进一步介绍可以参阅专利ZL201510239416.9和即将公布的《组合式R/O膜纯化PTF加热无菌纯水制备器》的实用新型专利申报文件,此处就不再赘述。

图10-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计算机信息终端显示器和监视器布局图。在图10-1中1、2是分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终端显示器,3是实验信息管理系统的终端显示器;4、5是检测车顶部对外监视的监视器,6、7是位于超净工作台两侧车顶部的对内监视器。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特点就是在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上设计分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The car analysis detect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DIMS),用于对车上的有源装备的运行信息进行管理,这些设备包括净化空调系统的压缩机、风扇、电加热器的运行情况以及温度、湿度检测,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的风机运行情况和风速、静压箱的微气压检测、生物培养箱的温度、湿度、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控制阈检测、臭氧水制水器的运行监控、传递窗的状态监控、纯水制水机的运行监控(R/O膜的压力、水温、电导率的检测、增压泵的运行、PTF加热器的工作状态)冷冻箱冷藏箱的运行监控、分析检测设备的运行监控。在分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中还有按照检测标准编写的试验操作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在分析检测过程中,在分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终端上显示实验的SOP并可以跟随SOP完成整体的试验操作。CDIMS的物理架构如图11-1所示。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特点就是在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上设计车载实验环境工作箱和移动分析检测人员进行管理的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MS)的作用是对车内的试验信息进行管理和地理定位以及承担与上级(中心)检测实验室的信息交互。同时LIMS也可以作为上级(中心)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物理架构如图11-2所示。

将CDIMS与LIMS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就构成了可以移动的微生物检测车与上级(中心)检测实验室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CDIMS与LIMS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互物理架构图如图11-3所示。

本专利发明人的科研小组在2017年7月提交了名为《安装在小型机动车上的实验环境工作箱的设计方案》的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1710645812.5。上述的CDIMS和LIMS在专利申请201710645812.5中已经应用,基于此,本专利可以说是专利201710645812.5的续专利申请,因为专利201710645812.5中使用的CDIMS和LIMS在本专利技术中也是一项不可缺失的重要技术特征。

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需要的电源供给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因为开展微生物检测的时间都是在车辆停止的状态,而汽车自身携带的电池的蓄电能力非常有限,不能够保证一个微生物检测周期的用电需求。解决电能问题的首选方法是通过车载的电源电缆连接工作场地的市电供电。目前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我国绝大多数的区域都可以方便的获得市电电源供给,所以通过车载电源电缆连接市电供应是保障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所需电能的首选方式。解决电能问题的第二选择是使用便携式汽油/柴油发电机供电。由于便携式汽油/柴油发电机供电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和振动,所以便携式汽油/柴油发电机供电在工作时应该离开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通过车载供电电缆与之连接。解决电能问题的第三选择是在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顶部设计安装可以折叠的太阳能电池板和与之配套的电池组及其电源管理系统,在车辆停止以后,将处于折叠状态的太阳能电池板展开,接受太阳能获得所需要的电能。当然尽可能在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上可能的空间设计安装高效电池组,例如锂电池组,是保障所需电能的最简单方式。不管是供电电缆的设计、还是便携式汽油/柴油发电机的携带设计、还是安装可以折叠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还有他们的电功率的选择与本发明表述的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需要的电能的匹配,都需要一些设计技巧,但这些设计都属于专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解决的常规技术问题,为篇幅所限,本发明不作为本发明所需要保护的技术特征加以详述。

微生物检测实验是一项耗费时间的实验,以食品安全标准的常见致病菌有害微生物检测为例,较短的试验周期是8小时以上,最长的检测周期是72小时以上,所消耗的时间主要是微生物的培养时间。显然解决检测人员在试验周期内的基本生活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检测人员在试验周期内的基本生活问题常规的解决方式是在实验驻地的旅馆或客户提供的住房进行解决。但是通过房车解决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汽车时代,汽车的发展在这两年发展很快,所以选择适当的房车作为工作配车与本发明所表述的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进行配套是一种解决检测人员在试验周期内的基本生活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在奶牛养殖场为奶牛产奶开展的微生物检测工作就可以将本设计的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与之配套的房车一并开进奶牛养殖场,对完成检测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奶牛养殖场都会离有旅馆的城镇比较远,且厂区内也很难提供环境良好的住宿和就餐环境。图13就是本发明技术人员所选择的一款上汽大通品牌的房车的三维透视图。以这款房车为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要设计放置便携式汽油/柴油发电机的位置、将车载电冰箱分成冷藏箱和冷冻箱两个温控空间,尽可能保障房车内的冷藏箱和冷冻箱的温控与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冷藏箱和冷冻箱的温控技术要求一致,这样除了满足生活用品的冷藏需求之外还可以作为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实验物料的存储备用。基于此,本发明就不需要再为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设计实验人员所需要的生活配车,只需要与相关车企协商在其产品的基础上略加改进就可以作为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配车。

上述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设计方案的具体描述和实施例的举例展示全面的阐述了本发明技术特征下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技术要素。

具有上述技术要素的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适用于野外食品安全卫生学检测、中药材采集加工地的微生物检测、养殖场和种植场的有害微生物检测、野外医学微生物检测、刑事侦破案件的现场勘查、军事领域的微生物检测以及这些领域的微生物检测的样品采集运输。

附图说明

图1-1是V80车型的侧面图,图1-2是V80车型的尾部正视图;图2-1、2-2、2-3是上汽大众V80车型的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的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设计的俯视图、侧视图和后视图;图3-1是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的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设计的车厢屏障内空气净化系统图;图3-2-1所示的是空调段的外视图;3-3-1所示的是包括空调段和冷冻冷藏生物培养箱的两个冷凝器的外视图;图3-2-2是图3-3-1的透视图;图3-4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的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设计的车厢屏障内空气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4-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的设计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设计图;图5-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微生物培养箱的设计与布局图;图5-2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冷冻冷藏设备箱的设计与布局图;图5-3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微生物培养箱和冷冻冷藏设备箱的工作原理图;图6-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电加热箱的设计与布局图;图6-2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一侧摆放的状态下电加热箱的设计与布局图;图7-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储物柜的设计与布局图;图8-1是传递窗在检测车上的位置图;图8-2是将传递窗位于车外部的窗门打开状态下的三维图;图8-3是将传递窗位于车内部的窗门打开状态下的三维图;图8-4是将传递窗内外两个门都打开状态下的三维图;图8-5是将传递窗内侧的门打开后由下向上的仰视三维图;图8-6是将传递窗内部的净化风淋的风道和臭氧消毒水的管路展示的三维图;图8-7是传递窗的三维展示图;图9-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纯净水设备以及试验用废水的排泄系统的设计与布局图;图9-2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一侧摆放的状态下纯净水设备以及试验用废水的排泄系统的设计与布局图;图9-3所示的是纯净水设备以及试验用废水的排泄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9-4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的左侧面、9-5展示了无菌实验用水制备器的右侧面;图10-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计算机信息终端显示器和监视器布局图;图11-1是CDIMS的物理架构图;图11-2是LIMS的物理架构图;图11-3是CDIMS与LIMS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互物理架构图;图12-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由前向后看的车厢内部整体的透视图;图12-2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由后向前看的车厢内部整体的透视图;图12-3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从左侧面看车厢内部整体的透视图;图12-4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从右侧看车厢内部整体的透视图;图12-5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从左后侧看的车厢内部整体透视图;图12-6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从右后侧看的车厢内部整体透视图;图12-7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无人状态下从左后侧看的车厢内部整体透视图;图12-8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无人状态下从右后侧看的车厢内部整体透视图;图13所示的是上汽大通房车三维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案进一步详述本发明,显然,实施例仅供说明绝非限制。

实施例1:这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状态下车厢内部的一个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具体设计,图12-1、12-2、12-3、12-4、12-5、12-6、12-7、12-8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这个具体设计的基本状态。图12-1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由前向后看的车厢内部整体的透视图;图12-2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由后向前看的车厢内部整体的透视图;图12-3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从左侧面看车厢内部整体的透视图;图12-4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从右侧看车厢内部整体的透视图;图12-5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从左后侧看的车厢内部整体透视图;图12-6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有人状态下从右后侧看的车厢内部整体透视图;图12-7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无人状态下从左后侧看的车厢内部整体透视图;图12-8所示的是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无人状态下从右后侧看的车厢内部整体透视图

由图12-1、12-2、12-3、12-4、12-5、12-6、12-7、12-8的展示可见,实施例1所展示的超净工作台摆放位置在中间摆放的移动型微生物检测车的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验证,是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