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传动机构的车厢防尘篷动力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1876发布日期:2019-09-24 23:4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改进传动机构的车厢防尘篷动力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货车车厢覆盖装置,尤其是具有除尘功能的车厢防尘篷动力传动系统,把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及车厢除尘集成在一起。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0270336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车厢防尘篷用动力传动系统,包括C型导轨、直流电机、动力导轮支座、齿轮齿条传动副, C型导轨焊接在车厢两侧板上,C型导轨的槽口向下;每根C型导轨上设置有若干个导轮支座和1个动力导轮支座,动力导轮支座、导轮支座的上部装有用作插入弧形篷杆的垂直套管,动力导轮支座及导轮支座的下部装有用作导轮的轴承组;在C型导轨的底面安装有齿条,直流电机固定在动力导轮支座外侧面的下部,电机轴上安装有齿轮,与C型导轨底面的齿条相啮合,齿轮与齿条构成上述的齿轮齿条传动副。

经过实际使用,发现存在以下不足:1、导轮和导轮支座位于C型导轨内,C型导轨内与导轮的接触面容易进入灰尘,造成导轮及导轮支座卡住,运行不畅,并且不便于维修;2、车厢两侧没有除尘装置,车厢两侧易沾灰,造成运行中扬尘,污染户外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改进传动机构的车厢防尘篷动力传动系统,把动力系统、传动系统集成为一体,用圆形导轨替代C型导轨,不但整体结构变得更为简单,性能更为可靠,导轮支座的运行更为平稳、顺畅,装配容易、维修率降低;另一方面,可集成车厢除尘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改进传动机构的车厢防尘篷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直流电机、2个齿条、后尾同步遮挡架、若干个导轮支座和1个动力导轮支座,动力导轮支座、导轮支座的上部装有用作插入弧形篷杆的垂直套管,动力导轮支座及导轮支座的下部装有导轮;所述后尾同步遮挡架的结构:包括一个后篷杆,在两侧的动力导轮支座上固定有向后延伸的连接臂,后篷杆的下部铰接在连接臂上,后篷杆的下部一体伸出杠杆臂,在两个车厢侧板的后部相应设有限位挡销;

其特征在于:还设有2个圆形导轨、蜗轮蜗杆减速器,圆形导轨焊接在齿条上面,构成导轨齿条总成;两个导轨齿条总成通过螺栓连接在车厢两侧板的凹入安装槽内,若干个导轮支座和位于车厢后面的1个动力导轮支座通过导轮支撑在圆形导轨上,动力导轮支座的下端设有主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蜗轮蜗杆减速器固定在动力导轮支座外侧面的下部,一根转轴与蜗轮蜗杆减速器的横向输出端连接,转轴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直流电机与蜗轮蜗杆减速器连接;若干个导轮支座的下端空套有反向支撑小齿轮,动力导轮支座的下端也套有反向支撑小齿轮反与齿条啮合。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两个圆形清扫刷;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是双输出蜗轮蜗杆减速器,所述转轴与蜗轮蜗杆减速器的横向输出端连接;圆形清扫刷沿垂直方向布置,圆形清扫刷紧靠在车厢的两个侧板上,圆形清扫刷的上端与双输出蜗轮蜗杆减速器的垂直输出端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补充说明:在前车厢板的合适位置,安装直流电机智能控制器,通过分别与直流电机和车载电瓶相连,构成电路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将直流电机、蜗轮蜗杆减速器固定在动力导轮支座的外侧面,实现了将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合二为一;2. 用圆形导轨替代C型导轨,不但整体结构变得更为简单,性能更为可靠,圆形导轮的接触面处不集灰尘,导轮支座的运行更为平稳、顺畅,装配容易、维修率降低;同时,增加圆形清扫刷,实现车厢侧板的除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厢侧面结构示意图(平面图)。

图2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3为导轨齿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圆形导轨、齿条动力导轮支座、直流电机、蜗轮蜗杆减速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导轮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成圆形清扫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圆形清扫刷、双输出蜗轮蜗杆减速器、转轴、主动齿轮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5所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如下:改进传动机构的车厢防尘篷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直流电机7、2个齿条11-2、后尾同步遮挡架、若干个导轮支座4和1个动力导轮支座6,动力导轮支座、导轮支座的上部装有用作插入弧形篷杆3的垂直套管,动力导轮支座及导轮支座的下部装有导轮12;所述后尾同步遮挡架的结构:包括一个后篷杆8,在两侧的动力导轮支座上固定有向后延伸的连接臂9,后篷杆8的下部铰接在连接臂9上,后篷杆的下部一体伸出杠杆臂,在两个车厢侧板的后部相应设有限位挡销10(杠杆臂与限位挡销10接触后,实现后篷杆的翻转);

本实用新型还还设有2个圆形导轨11-1、蜗轮蜗杆减速器5,圆形导轨11-1焊接在齿条11-2上面,构成导轨齿条总成11;两个导轨齿条总成通过螺栓连接在车厢两侧板1的凹入安装槽2内,若干个导轮支座4和位于车厢后面的1个动力导轮支座6通过导轮12支撑在圆形导轨11-1上,动力导轮支座的下端设有主动齿轮15与齿条11-2啮合,蜗轮蜗杆减速器5固定在动力导轮支座外侧面的下部,一根转轴14与蜗轮蜗杆减速器5的横向输出端连接,转轴14与主动齿轮15固定连接,直流电机7与蜗轮蜗杆减速器5连接;若干个导轮支座的下端空套有反向支撑小齿轮13,动力导轮支座的下端也套有反向支撑小齿轮13反与齿条啮合。通过反向小齿轮13的设置,实现个导轮支座、动力导轮支座在导轨齿条总成的垂直限位,保证导轮支座及动力导轮支座与圆形导轨不脱离。

如图6、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圆形清扫刷的结构状态,其中把蜗轮蜗杆减速器5替换为双输出蜗轮蜗杆减速器17,所述转轴15与蜗轮蜗杆减速器17的横向输出端连接(主动齿轮15固定连接在转轴14上);圆形清扫刷16沿垂直方向布置,圆形清扫刷16紧靠在车厢的两个侧板1上,圆形清扫刷16的上端与双输出蜗轮蜗杆减速器17的垂直输出端连接,实现车厢侧板的除尘。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补充说明:在前车厢板的合适位置,安装直流电机智能控制器,通过分别与直流电机和车载电瓶相连,构成电路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车厢密闭物呈收拢状态位于车厢前部,按动手中遥控器,通过直流电机智能控制器(附图中未画出),令固定在动力导轮支座外侧面的直流电机转动,动力导轮支座引领其后的导轮支座沿圆形导轨向车厢后部移动,使与动力导轮支座、导轮支座连接的弧形篷杆向后做同步移动;同时,圆形清扫刷工作,同时对车厢侧板除尘,动力导轮支座到位后自动停止;继而通过智能控制器的电子换向,实现覆盖在弧形篷杆上的密闭物向前收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