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ABS传感器的轮毂轴承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6111发布日期:2020-01-21 22:2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带ABS传感器的轮毂轴承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单元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abs传感器的轮毂轴承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网上公开了一种车用轮毂轴承单元,公开号:cn207989529u,包括轮毂本体、内圈、外圈、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法兰,挡圈套设于法兰上;所述挡圈上套设有齿圈;所述齿圈与轮毂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外圈、内圈,外圈套设于轮毂本体与内圈上;所述外圈与内圈间还设置有滚珠;所述外圈的一端还设置有凹槽,凹槽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挡圈的一端与内圈的一端贴合,其另一端与法兰的间隙为0.35mm—0.65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外圈的一端还设置有凹槽,凹槽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轮毂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法兰,挡圈套设于法兰上,使得轮毂轴承单元的密封更好,有效的防止水、泥浆的进入,产品使用时球笼锁紧后,球笼与挡圈端面靠近不会产生游隙误差及变大的现象。

上述专利中的一种车用轮毂轴承单元,虽然具有密封效果好等优点,但是该轮毂轴承单元没有设置用于降低油道内温度的降温装置,导致在长期使用时,油道内的滚珠会与滚道产生较大的摩擦,导致油道内温度较高,使油道内润滑油的润滑能力下降,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增大了滚珠的摩擦损耗,缩短了该轮毂轴承单元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轮毂轴承单元没有设置用于降低油道内温度的降温装置导致其在使用时会使油道内润滑油的润滑能力下降的问题,现提供具有可对油道内的润滑油进行降温功能的一种带abs传感器的轮毂轴承单元。

本实用的一种带abs传感器的轮毂轴承单元,包括外法兰、半内圈、内法兰,所述的半内圈固定于内法兰上且靠近内法兰右端,所述的半内圈外套有磁性圈,所述的外法兰右端设有与磁性圈配合使用的abs传感器,所述的外法兰与内法兰间设有油道,所述的油道内设有若干均布的钢球,所述的钢球通过保持架固定与油道内,所述的油道左端设有密封圈,所述的外法兰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有贯穿外法兰的导油阀,所述的外法兰外设有换热箱,所述的换热箱与导油阀通过液压泵和管道相连接。

所述的abs传感、导油阀的控制端和液压泵的控制端分别与车内中控系统相连接。汽车行驶时,车内中控系统会先打开外法兰上端的导油阀,之后通过液压泵和管道将润滑油从油道内抽出并送入换热箱中,换热箱会使用车载水箱内的水来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同时车内中控系统会打开外法兰下端的导油阀,从换热箱中出来的润滑油会在液压泵和管道的带动下再次进入油道内。上述对润滑油的冷却过程持续5分钟,当冷却时间结束后,车内中控系统会等待下次汽车启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换热箱包括呈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水冷管,两个水冷管之间通过桥管相连接,左侧的水冷管上端设有进水阀,右侧的水冷管下端设有出水阀,所述的换热箱外设有车载水箱,所述的进水阀和出水阀分别与车载水箱通过液压泵和管道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换热箱左端设有进油阀,所述的换热箱的下端设有出油阀,所述的水冷管内设有用于连通进油阀和出油阀的冷却油管,外法兰上下端的导油阀分别与进油阀和出油阀通过液压泵和管道相连接。

所述的进水阀的控制端、出水阀的控制端、进油阀的控制端和出油阀的控制端分别与车内中控系统相连接。

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前,车内中控系统会先打开进水阀,此时出水阀关闭,之后通过液压泵和管道将车载水箱内的冷却水输入到水冷管中,当水冷管的冷却水足够时,车内中控系统才会让润滑油进入冷却油管中进行换热。

所述的冷却油管由传热能力较好的碳素钢等材料制作而成。进行冷却时,车内中控系统会同时打开进油阀和出油阀,在液压泵的带动下润滑油从油道内被抽出进入冷却油管中,水冷管内的冷却水会与冷却油管进行热交换来降低润滑油的温度,经过热交换后的润滑油会再次被送入油道中。当冷却结束后,车内中控系统会打开出水阀并通过液压泵式水冷管内的冷却水再次进入车载水箱中。车载水箱上设有散热片,散热片外设有风扇,可对车载水箱进行冷却,便于冷却水的重复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油阀内设有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的上下方分别设有传送带,所述的传送带上设有若干均布的刷子,所述的传送带左侧设有用于吸附细小铁屑的挡板,所述的进油阀侧边设有废料阀门,所述的进油阀外设有废料箱,所述的废料阀门与废料箱通过风机和管道相连接。

所述的废料阀门的控制端与风机的控制端分别与车内中控系统相连接。使用时,进油阀内的润滑油会经过圆筒状的过滤网,该过滤网会将细小铁屑与润滑油分离,将分离后的细小铁屑留在进油阀内。当润滑油冷却结束后,车内中控系统会打开废料阀门,并控制风机将进油阀内余留的细小铁屑吸入废料箱中进行收集。

所述的刷子采用耐腐蚀的pp材料。液压泵将润滑油通入进油阀时,流动的润滑油会带动刷子在传送带上运动,刷子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清理过滤网上附着的细小铁屑。为了让传送带能正常转动,传送带上下端的推力不能相同,因此在传送带上端左侧设置挡板,该挡板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不仅可以让传送带上下侧产生推力差,还能吸附部分在润滑油内的细小铁屑。

作为优选,所述的废料箱内设有可抽离的废料池,所述的废料池左侧设有把手,所述的废料池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超声波检测器,所述的超声波检测器外套有防尘罩,所述的超声波检测器与车内中控系统相连接。

当进油阀内的润滑油被抽完后,车内中控系统会打开废料阀门并启动风机,风机会将进油阀内余留的细小铁屑都吸入废料池中,所述的超声波检测器会实时监测废料池的细小铁屑的含量,当细小铁屑囤积较多时,车内中控系统会及时提醒驾驶员来处理该细小铁屑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寿命长,可长期保持油道内的整洁度,可使润滑油长期处于较为适宜的温度从而保持润滑油的活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油阀的结构示意图。

外法兰1,半内圈2,内法兰3,磁性圈4,abs传感器5,油道6,钢球7,密封圈8,导油阀9,换热箱10,水冷管11,桥管12,进水阀13,出水阀14,车载水箱15,进油阀16,出油阀17,冷却油管18,传送带19,刷子20,挡板21,废料阀门22,废料箱23,风机24,把手25,超声波检测器26,防尘罩27,保持架28,废料池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本例的一种带abs传感器的轮毂轴承单元,包括外法兰1、半内圈2、内法兰3,所述的半内圈2固定于内法兰3上且靠近内法兰3右端,所述的半内圈2外套有磁性圈4,所述的外法兰1右端设有与磁性圈4配合使用的abs传感器5,所述的外法兰1与内法兰3间设有油道6,所述的油道6内设有若干均布的钢球7,所述的钢球7通过保持架28固定与油道6内,所述的油道6左端设有密封圈8。

所述的外法兰1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有贯穿外法兰1的导油阀9,所述的外法兰1外设有换热箱10。所述的换热箱10包括呈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水冷管11,两个水冷管11之间通过桥管12相连接,左侧的水冷管11上端设有进水阀13,右侧的水冷管11下端设有出水阀14,所述的换热箱10外设有车载水箱15,所述的进水阀13和出水阀14分别与车载水箱15通过液压泵和管道相连接。

所述的换热箱10左端设有进油阀16,所述的换热箱10的下端设有出油阀17,所述的水冷管11内设有用于连通进油阀16和出油阀17的冷却油管18,外法兰1上下端的导油阀9分别与进油阀16和出油阀17通过液压泵和管道相连接。

所述的进油阀16内设有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的上下方分别设有传送带19,所述的传送带19上设有若干均布的刷子20,所述的传送带19左侧设有用于吸附细小铁屑的挡板21,所述的进油阀16侧边设有废料阀门22,所述的进油阀16外设有废料箱23,所述的废料阀门22与废料箱23通过风机24和管道相连接。

所述的废料箱23内设有可抽离的废料池29,所述的废料池29左侧设有把手25,所述的废料池29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超声波检测器26,所述的超声波检测器26外套有防尘罩27。

所述的abs传感器5、导油阀9的控制端、液压泵的控制端、进水阀13的控制端、出水阀14的控制端、、进油阀16的控制端、出油阀17的控制端、废料阀门22的控制端、风机24的控制端和超声波检测器26分别与车内中控系统相连接。

使用方式: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前,车内中控系统会先打开进水阀13,此时出水阀14关闭,之后通过液压泵和管道将车载水箱15内的冷却水输入到水冷管11中,当水冷管11的冷却水足够时,车内中控系统才会让润滑油进入冷却油管18中进行换热。

进行冷却时,车内中控系统会同时打开进油阀16和出油阀17,在液压泵的带动下润滑油从油道6内被抽出进入冷却油管18中,水冷管11内的冷却水会与冷却油管18进行热交换来降低润滑油的温度,经过热交换后的润滑油会再次被送入油道6中。

当冷却结束后,车内中控系统会打开出水阀14并通过液压泵式水冷管11内的冷却水再次进入车载水箱15中。车载水箱15上设有散热片,散热片外设有风扇,可对车载水箱15进行冷却,便于冷却水的重复使用。

上述对润滑油的冷却过程持续5分钟,当冷却时间结束后,车内中控系统会等待下次汽车启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