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5996发布日期:2019-09-03 19:47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起重尾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



背景技术:

车用起重尾板作为一种随车起重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历史已经有数十年。该设备由机械结构部分、液压部分及电控部分组成,随着应用市场的不断发展,车用起重尾板的品种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以适应不同细分应用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液压尾板从结构、液压系统到电控系统均出现了很多不同的个性化设计。譬如为适应冷链车的独特使用环境而派生出的折叠下藏式尾板、以满足小后悬车辆的尾板应用需求而派生出的垂直升降式尾板等等。这些尾板与传统尾板相比较,其结构、功能均有所不同,相应的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也同样与传统尾板有着较大的差别。

目前的车用起重尾板的电控还是以原始的按钮控制方式进行控制,不同功能的尾板所采用的电控不同,也就是一款尾板对应一款电控系统,造成的结果就是品种繁多,对于生产、销售、安装、服务等环节都造成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解决了现有液压尾板电控系统不能通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其包括控制器、蓝牙模块、定位通信模块以及配置开关,所述蓝牙模块、定位通信模块和配置开关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配置开关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蓝牙模块和定位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所述控制器第三芯片U3,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第三引脚以及第四引脚均与指示灯电路连接,第五引脚接第一晶振Y1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晶振Y1的的第三引脚和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的第七引脚一路通过第十六电容C16接地,另一路通过第三十四电阻R34接3.3V,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引脚、第二十二引脚以及第二十四引脚与存储电路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二引脚和第四十三引脚与调试串口电路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四十六引脚和第四十九引脚与下载接口电路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六十引脚通过第三十三电阻R33接地。

所述存储电路包括第二芯片U2,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四引脚接地,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连接后一路接3.3V,另一路通过第十四电容C15和第十五电容C15的并联后接地。

所述指示灯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通过第三十电阻R30接3.3V电源。

所述蓝牙模块包括第二主芯片M2,所述第二主芯片M2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五引脚和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主芯片M2的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工接地,所述第二主芯片M2的第十三引脚和第十四引脚连接后一路通过第五十五电容C55和第五十六电容C56的并联接地,另一路通过第六电感L6接3.3V,所述第二主芯片M2的第十七引脚接地,第二十三引脚通过第四二极管D4和第四十二电阻R42接3.3V,第二十八引脚、第二十九引脚以及第四十四引脚分别接地。

所述定位通信模块包括第一主芯片M1,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五引脚与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五三极管Q15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十四引脚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十五引脚通过第四十四电阻R44与第一天线接口A1连接,所述第四十四电阻R4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十四电容C34和第三十五电容C35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十九引脚和第二十引脚与SIM卡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二十六引脚分别通过第三十六电容C36和第三十七电容C37与第二十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二十六引脚还通过第五电感L5接电源,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二十八引脚与第十四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四三极管Q14的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十三MOS管Q13和第三十八电阻R38连接,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四十引脚和第四十二引脚均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四十一引脚通过第三十九电阻R39与第二天线结构A2连接,所述第三十九电阻R39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十二电容C32和第三十三电容C33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四十四引脚和第四十五引脚共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四十七引脚与第十六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六三极管Q16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十六三极管Q16的发射极依次与第五二极管D5和第四十三电阻R43连接,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五十引脚和第五十一引脚连接后通过第三十电容C30、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二十八电容C28、第三十一电容C31的并联与第四电感L4连接,所述第四电感L4接电源。

所述SIM卡电路包括第四芯片U4,第四芯片U4的第一引脚和第五引脚通过第三十八电容C38连接,第四芯片U4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十八电阻R48连接,第三引脚一路与第四十九电阻R49连接,另一路通过第四十电容C40接地,第四芯片U4的第七引脚一路与第四十七电阻R47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三十九电容C39和第四十一电容C41与第四芯片U4的第二引脚连接。

所述配置开关包括双列直插式按键S1,所述双列直插式按键S1的一端共接地,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以及第十九电阻R19接3.3V电源。

进一步包括数据从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液压尾板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电压、电流、压力以及温度,并将采集的数据传递至控制器。

进一步包括蜂鸣模块,所述蜂鸣模块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当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异常时发出警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多款液压尾板的逻辑存储在控制器中,通过配置开关选择对应的逻辑,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蓝牙模块和定位通信模块实现该款液压尾板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中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存储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指示灯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调试串口电路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下载接口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蓝牙模块的电路图;

图8-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定位通信模块的电路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述SIM卡电路的电路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配置开关的电路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电压采集单元的电路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温度采集单元的电路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电流采集单元的电路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压力采集单元的电路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蜂鸣模块的电路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的另一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尾板的电控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控制器1、蓝牙模块2、定位通信模块3以及配置开关4,所述蓝牙模块2、定位通信模块3和配置开关4均与控制器1连接;所述配置开关4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1,所述控制器1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蓝牙模块2和定位通信模块3所接通的引脚。

如图2-6所示,所述控制器1第三芯片U3,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第三引脚以及第四引脚均与指示灯电路连接,第五引脚接第一晶振Y1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晶振Y1的的第三引脚和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的第七引脚一路通过第十六电容C16接地,另一路通过第三十四电阻R34接3.3V,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引脚、第二十二引脚以及第二十四引脚与存储电路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四十二引脚和第四十三引脚与调试串口电路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四十六引脚和第四十九引脚与下载接口电路连接,所述第三芯片U3的第六十引脚通过第三十三电阻R33接地。

所述控制器1的主芯片为单片机。

如图3所示,所述存储电路包括第二芯片U2,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四引脚接地,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连接后一路接3.3V,另一路通过第十四电容C15和第十五电容C15的并联后接地。

如图4所示,所述指示灯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二极管D1通过第三十电阻R30接3.3V电源。

如图7所示,所述蓝牙模块2包括第二主芯片M2,所述第二主芯片M2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五引脚和第三芯片U3的第二十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主芯片M2的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工接地,所述第二主芯片M2的第十三引脚和第十四引脚连接后一路通过第五十五电容C55和第五十六电容C56的并联接地,另一路通过第六电感L6接3.3V,所述第二主芯片M2的第十七引脚接地,第二十三引脚通过第四二极管D4和第四十二电阻R42接3.3V,第二十八引脚、第二十九引脚以及第四十四引脚分别接地。

如图8-10所示,所述定位通信模块3包括第一主芯片M1,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五引脚与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五三极管Q15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十四引脚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十五引脚通过第四十四电阻R44与第一天线接口A1连接,所述第四十四电阻R4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十四电容C34和第三十五电容C35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十九引脚和第二十引脚与SIM卡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二十六引脚分别通过第三十六电容C36和第三十七电容C37与第二十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二十六引脚还通过第五电感L5接电源,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二十八引脚与第十四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四三极管Q14的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十三MOS管Q13和第三十八电阻R38连接,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四十引脚和第四十二引脚均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四十一引脚通过第三十九电阻R39与第二天线结构A2连接,所述第三十九电阻R39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十二电容C32和第三十三电容C33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四十四引脚和第四十五引脚共接地,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第四十七引脚与第十六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六三极管Q16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十六三极管Q16的发射极依次与第五二极管D5和第四十三电阻R43连接,所述第一主芯片M1的五十引脚和第五十一引脚连接后通过第三十电容C30、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二十八电容C28、第三十一电容C31的并联与第四电感L4连接,所述第四电感L4接电源。

如图11所示,所述SIM卡电路包括第四芯片U4,第四芯片U4的第一引脚和第五引脚通过第三十八电容C38连接,第四芯片U4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十八电阻R48连接,第三引脚一路与第四十九电阻R49连接,另一路通过第四十电容C40接地,第四芯片U4的第七引脚一路与第四十七电阻R47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三十九电容C39和第四十一电容C41与第四芯片U4的第二引脚连接。

如图12所示,所述配置开关4包括双列直插式按键S1,所述双列直插式按键S1的一端共接地,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以及第十九电阻R19接3.3V电源。

如图18所示,进一步包括数据从采集模块5,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液压尾板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电压、电流、压力以及温度,并将采集的数据传递至控制器1;

进一步包括蜂鸣模块6,所述蜂鸣模块6与控制器1连接用于当采集模块5采集的数据异常时发出警报。

如图13-16所示,所述采集模块5包括电压采集单元、温度采集单元、电流采集单元以及压力采集单元;

所述电压采集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一路与第四电阻R4连接,另一路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和第八电阻R8之间设置有第二电容C2;

所述温度采集单元包括芯片JP1,所述芯片JP1的第一引脚接5V电源,第二引脚通过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阻R2后,一路与第五电阻R5连接,另一路与第十一电阻R11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和第十一电阻R11之间设置有第三电容C3,所述芯片JP1的第三引脚接地;

所述电流采集单元包括芯片JP4,所述芯片JP4的第一引脚接5V电源,第二引脚通过第二电感L2和第十二电阻R12后,一路与第十四电阻R14连接,另一路与第二十电阻R20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二十电阻R20之间设置有第四电容C4,所述芯片JP4的第三引脚接地;

所述压力采集单元包括芯片JP5,所述芯片JP4的第一引脚接5V电源,第二引脚通过第三电感L3和第十三电阻R13后,一路与第十五电阻R15连接,另一路与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和第二十一电阻R21之间设置有第五电容C5,所述芯片JP5的第三引脚接地。

如图17所示,所述蜂鸣模块6包括芯片JP3,所述芯片JP3的第二引脚和第一引脚之间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连接,所述第二引脚还接5V电源,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七电阻R7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第十电阻R10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时,采用单片机为控制器,将多种产品的不同逻辑设置在控制器内,减少传统电控方式中经常出现的错接、漏接及虚接的现象,降低不良品率,对于生产组织、质量控制以及售后维修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实时采集产品的温度、压力、电压和电流,产品运行中出现异常用户报障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故障的判断并及时指导维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