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及安全气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2296发布日期:2019-11-08 23:0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及安全气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及安全气帘。



背景技术:

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的安全性能,其中安全气囊是汽车中必不可少的装备。目前多数汽车只安装驾驶员座位的安全气囊,部分汽车装有前排乘客的安全气囊,在一些较为高档的车辆中则会装有侧面安全气囊、安全气帘,腿部和颈部的安全气囊。车辆在发生事故时,车内的气囊和安全气帘可以有效保护车内成员的生命安全,换句话说气囊和安全气帘的个数越多越能有效的保障驾乘人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生命安全,当然前提是要针对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来自各个不同方向的撞击力合理的安排安全气囊气帘的位置及个数。

在现有技术中,安全气帘发生器是通过支架安装于气帘上的,如图1为现有技术中安全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架1’的两端形成卡箍2’,用于安装安全气帘发生器,支架1’底部具有第一安装部3’和第二安装部4’,第一安装部3’和第二安装部4’均通过螺栓与车身连接,同时,第一安装部3’和第二安装部4’的侧面均设有限位钩5’,限位钩5’挂装于车身,对支架1’进行限位。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支架是曲面结构,制造和加工困难。另外,在装配时,支架采用两个螺栓固定,安装和拆卸复杂,费时费力。

因此,现有的安全气帘发生器支架存在安装复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及安全气帘,以缓解现有的安全气帘发生器支架存在安装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

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安装部和第一限位部;

所述安装部与车身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部卡接于所述车身的定位孔内,用于在第一方向上限位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更进一步地,

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一端设有所述安装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

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面。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侧面的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分别向顶部和底部凸起形成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卡接于所述车身的限位孔内;

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卡勾。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侧面为平板状,且远离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车身的螺栓。

更进一步地,

所述支架本体底部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卡接于所述车身的定位长方形孔内,用于在第二方向上限位所述支架本体;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支架本体的高度方向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更进一步地,

所述支架本体底面设有第二卡勾,所述第二限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卡勾。

更进一步地,

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气帘发生器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气帘发生器过盈配合。

更进一步地,

所述凹槽与所述气帘发生器之间设有弹性连接件。

更进一步地,

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浇铸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帘,包括所述的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和气帘发生器;

所述气帘发生器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的安装顺序为:将第一限位部卡接于车身的定位孔内以定位支架本体,然后将安装部与车身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一限位部与车身的卡接方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螺栓连接方式,卡接方式安装省时省力,还能够减少零件的使用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第一限位部还可以起到定位支架本体的作用,降低了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安全气帘发生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中第二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支架;2’-卡箍;3’-第一安装部;4’-第二安装部;5’-限位钩;100-支架本体;110-安装部;120-第一限位部;130-第一侧面;131-安装孔;140-第二侧面;141-第一卡勾;150-第二限位部;160-第二卡勾;170-凹槽;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利用第一限位部与车身的卡接方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螺栓连接方式,卡接方式安装省时省力,还能够减少零件的使用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第一限位部还可以起到定位支架本体的作用,降低安装难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至实施例3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请一并参照图2至图3。

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00;支架本体100具有安装部110和第一限位部120;安装部110与车身可拆卸连接;第一限位部120卡接于车身的定位孔内,用于在第一方向A上限位支架本体100,第一方向A与支架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平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的安装顺序为:将第一限位部120卡接于车身的定位孔内以定位支架本体100,然后将安装部110与车身连接。本实施例使用第一限位部120与车身的卡接方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螺栓连接方式,卡接方式安装省时省力,还能够减少零件的使用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第一限位部120还可以起到定位支架本体100的作用,降低了安装难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支架本体100包括第一侧面130和第二侧面140;第一侧面130一端设有安装部110,另一端与第二侧面140连接;第二侧面140与第一侧面130之间具有夹角,第一限位部120形成于第二侧面140。将支架本体100设置为第一侧面130和第二侧面140的形式,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设置车身上限位孔的位置,另一方面是为了安装方便。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30和第二侧面140之间具有夹角,通过第二侧面140与车身限位孔的安装关系来限制第一侧面130的位置,第一侧面130用于安装气帘发生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30与第二侧面140之间的夹角为接近90度,能够加强限位作用,同时还便于安装。但不限于此,第一侧面130与第二侧面140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为任意角度,这里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具体而言,第一侧面130设置为平板状结构,能够减少加工步骤,降低零件的加工成本的耗材,同时还能减小支架本体100的占用空间,另外,平板状结构便于加工安装部110。另外,第一侧面130的远离第二侧面140的一侧设有安装孔131,安装孔131用于安装连接第一侧面130与车身的螺栓。安装孔131可以设置为长圆孔,以便于安装支架本体100。

第二侧面140设置为平板状结构,且第二侧面140与第一侧面130的连接处圆滑过渡,能够避免加工搬运过程中连接处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同时,第二侧面140的远离第一侧面130的一侧分别向顶部和底部凸起形成第一卡勾141(具体请参见图2),第一卡勾141卡接于车身的限位孔内;第一限位部120形成于第一卡勾141。另外,还可以设置为第二侧面140的远离第一侧面130的一侧向顶部或底部凸起形成第一卡勾141。安装时,第二侧面140的凸起位于车身的限位孔内部,通过车身与凸起的形状限位支架本体100。第一卡勾141能够在两个方向起到限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第一卡勾141的平面能够与车身上限位孔的内壁相抵以在第一方向A上限制支架本体100的位置。第二,第一卡勾141安装后,在重力作用下,其底面会与位于车身上限位孔底部的内壁相抵,以在竖直方向限位支架本体100,同时还能够起到支撑支架本体100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使用第一卡勾141替换现有技术中的螺栓和螺栓孔,减少了一步加工螺栓孔的工艺,降低了加工成本;安装支架本体100只需加工一个安装孔131,安装时也只需一个螺栓,能够减少零件数量,降低零件成本,还能够降低支架本体100的安装难度,节约安装时间以提高安装效率。

由于第一卡勾141与车身的限位孔之间具有间隙,所以支架本体100与车身之间会产生晃动。在第一方向A上的晃动已经通过安装部110或螺栓与车身的连接消除,因此,还需设置第二限位部150以消除支架本体100在第二方向B上的晃动。具体而言,支架本体100底部具有第二限位部150,第二限位部150卡接于车身的定位长方形孔内,用于在第二方向B上限位支架本体100。其中,第二方向B与支架本体100的高度方向平行,且与第一方向A垂直。具体而言,支架本体100底面设有第二卡勾160(具体请参见图3),第二限位部150形成于第二卡勾160。其中,第二卡勾160设置为第一侧面130向侧面延伸的条状结构,所述条状结构可以向第一侧面130的与第二侧面140同侧的方向延伸,也可以设置为向第一侧面130的背离第二侧面140的方向延伸,还可以设置为分别向第一侧面130的两侧延伸,本实施例中,条状结构向第一侧面130的与第二侧面140同侧的方向延伸。同时,第二卡勾160可以设置为如图3所示的平整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结构的远离第一侧面130的一端还可以向沿第一侧面130长度方向的两侧延伸的凸起,或向任意一侧延伸的凸起。第二卡勾160可以设置于第一侧面130底面的中间位置,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卡勾160,根据使用需要设置多个第二卡勾160的位置。第二卡勾160能够在两个方向起到限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第二卡勾160安装后,在重力作用下,其底面会与位于车身上定位长方形孔底部的内壁相抵,以在第二方向B限位支架本体100,同时还能够起到支撑支架本体100的作用。第二,第二卡勾160的侧面能够与车身上定位长方形孔的侧壁相抵以在第一方向A上限制支架本体100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支架本体100上设有用于安装气帘发生器的部位。如图2或图3所示,支架本体100上设有用于安装气帘发生器的凹槽170,本实施例中,凹槽170设置于第一侧面130,可以设置为第一侧面130的中间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其他位置。本实施例中,凹槽170设置为椭圆形,且其长径沿第一方向A,短径沿第二方向B设置,凹槽170与气帘发生器过盈配合以紧固气帘发生器,避免产生异响。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二方向B的短径固定气帘发生器。但不限于此,凹槽170还可以设置为其长径沿第二方向B,短径沿第一方向A;或者其长径与第二方向B具有夹角。凹槽170还可以设置为圆形,圆形凹槽170可以与气帘发生器过盈配合,还可以通过螺纹与气帘发生器连接。另外,在凹槽170与气帘发生器之间过盈配合连接时,为了加强凹槽170的内壁与气帘发生器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凹槽170与气帘发生器之间设有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选用具有柔性的橡胶零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支架本体100通过浇铸一体成型,以提高支架本体100的性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支架本体100采用钣金件加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帘,请一并参照图2至图3。

安全气帘包括所述的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和气帘发生器;气帘发生器安装于支架本体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安全气帘中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的安装顺序为:将第一限位部120卡接于车身的定位孔内以定位支架本体100,然后将安装部110与车身连接。本实施例使用第一限位部120与车身的卡接方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螺栓连接方式,卡接方式安装省时省力,还能够减少零件的使用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第一限位部120还可以起到定位支架本体100的作用,降低了安装难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请一并参照图2至图3。

汽车包括所述的安全气帘和汽车本体;安全气帘安装于汽车本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气帘发生器安装支架的安装顺序为:将第一限位部120卡接于车身的定位孔内以定位支架本体100,然后将安装部110与车身连接。本实施例使用第一限位部120与车身的卡接方式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螺栓连接方式,卡接方式安装省时省力,还能够减少零件的使用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第一限位部120还可以起到定位支架本体100的作用,降低了安装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