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新能源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1710发布日期:2019-09-24 23:48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新能源客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新能源客车。



背景技术:

中大型汽车(通常为客车)的后仓空间小,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散热模块体积较大,加上燃料电池、空压机、电机、电机控制器等零部件,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在后仓中的布置显得尤为局促,并且不易控制整个管线路的走向。此外,客车具有搭载乘客多的特点,这对于空调的功率要求和整体的续航里程要求更大。然而,空调等零部件体积大,加上汽车顶部空间有限,从而造成布局散热模块的空间狭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新能源客车,将两个散热器布置在天窗的两侧,这样在车体的安装仓内为其他设备或零部件腾出安装空间,并且在车体的顶部不影响其他设备的安装布置,从而更加合理利用车体的整体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包括: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包括电堆模块和用于冷却电堆模块的第一冷却腔,第一冷却腔的出液口与一回液管路的进液端连通,第一冷却腔的进液口与一供液管路的出液端连通;

相互并联的两个散热器,两个散热器分别设置在车体的天窗沿车体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每个散热器具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进液口通过支管与所述回液管路的出液端连通,散热通道的出液口通过支管与所述供液管路的进液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还包括膨胀液箱,膨胀液箱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散热通道上设有排气口,排气口通过一排气管路与膨胀液箱的进气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膨胀液箱上还设有给液口;所述第一冷却腔上还设有补液口,补液口通过一补液管路与膨胀液箱的出液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膨胀液箱上还设有出液口和回液口;所述燃料电池还包括第二冷却腔,第二冷却腔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膨胀液箱的回液口连通,第二冷却腔的进液口通过第二管路与膨胀液箱的出液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空压机。

优选地,所述膨胀液箱布置在其中一个散热器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供液管路上设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客车,包括上述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和空调设备,空调设备设在车体的顶部、并且布置在天窗朝车体头部方向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燃料电池为氢燃料电池,所述新能源客车还包括与氢燃料电池连接的多个供氢瓶,所有供氢瓶设在车体的顶部、并且布置在空调设备朝车体头部方向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供氢瓶的长度与车体宽度相适配,所有供氢瓶沿车体长度方向紧密排列。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新能源客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顶置散热器的布置方案,这样在车体的安装仓内,能够为其他设备或零部件腾出安装空间,并且两个散热器分别设置在天窗沿车体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天窗两侧的空间,从而在车体的顶部,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安装布局;两个散热器间隔布置,也利于单个检修或拆卸。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将两个散热器布置在天窗的相对两侧,能够充分利用天窗的两侧空间,在车体的安装仓内为其他设备或零部件腾出安装空间,并且在车体的顶部不影响其他设备的安装布置,从而更加合理利用车体的整体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的立体图;

图3显示为图2所示车体的俯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车体

11 后仓

12 天窗

13 空调设备

14 供氢瓶

2 燃料电池

21 电堆模块

22 第一冷却腔

23 第二冷却腔

3 散热器

31 散热通道

4 回液管路

5 供液管路

6 膨胀液箱

61 排气管路

62 补液管路

63 第一管路

64 第二管路

7 空压机

8 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包括:

燃料电池2,燃料电池2可以设置在车体1的任意位置,通常设置在车体1的后仓11内;燃料电池2包括电堆模块21和用于冷却电堆模块21的第一冷却腔22,第一冷却腔22的出液口与一回液管路4的进液端连通,第一冷却腔22的进液口与一供液管路5的出液端连通;

相互并联的两个散热器3,两个散热器3分别设置在车体1的天窗12沿车体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每个散热器3具有散热通道31,散热通道31的进液口通过支管与上述回液管路4的出液端连通,散热通道31的出液口通过支管与上述供液管路5的进液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顶置散热器3的布置方案,这样,在车体1的安装仓(例如后仓11)内,能够为其他设备或零部件腾出安装空间。另外,若两个散热器3设置在天窗12沿车体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则会影响汽车空调设备出风口的排风,也会影响汽车顶部其他设备的安装布局。故两个散热器3分别设置在天窗12沿车体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天窗12两侧的空间,从而在车体1的顶部,不会影响其他设备(例如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体积较大)的安装布局;两个散热器3间隔布置,也利于单个检修或拆卸。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将两个散热器3布置在天窗12的相对两侧,能够充分利用天窗12的两侧空间,在车体1的安装仓(例如后仓11)内为其他设备或零部件腾出安装空间,并且在车体1的顶部不影响其他设备的安装布置,从而更加合理利用车体1的整体空间。

由于上述散热器3位于车体1的顶部,上述燃料电池2位于后仓11内,上述回液管路4和供液管路5的长度较长并且拐弯多。为了便于排出回液管路4和供液管路5内多余的气体,上述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还包括膨胀液箱6(例如膨胀水箱),膨胀液箱6上设有进气口;上述散热通道31上设有排气口,排气口通过一排气管路61与膨胀液箱6的进气口连通。

为了补充流经上述第一冷却腔22的冷却液,上述膨胀液箱6上还设有给液口;上述第一冷却腔22上还设有补液口,补液口通过一补液管路62与膨胀液箱6的出液口连通。

为了增加冷却效果,上述膨胀液箱6上还设有出液口和回液口;上述燃料电池2还包括第二冷却腔23,第二冷却腔23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路63与膨胀液箱6的回液口连通,第二冷却腔23的进液口通过第二管路64与膨胀液箱6的出液口连通。第二冷却腔23可以与第一冷却腔22连通,也可以与第一冷却腔22不连通。

为了便于控制上述第二管路64内冷却液的流量、压力等参数,上述第二管路64上设有空压机7。

为了便于排出上述散热器3内的气体,上述膨胀液箱6布置在其中一个散热器3的上方。

为了过滤冷却液中的杂质,上述供液管路5上设有过滤器8。在具体实施时,过滤器8通常用于过滤100μm以下的杂质。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客车,包括上述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和空调设备13,空调设备13设在车体1的顶部、并且布置在天窗12朝车体头部方向的一侧。如此设置,车体1的顶部空间利用地更加合理。

为了增加新能源客车的续航里程,上述燃料电池2为氢燃料电池,上述新能源客车还包括与氢燃料电池连接的多个供氢瓶14,所有供氢瓶14设在车体1的顶部、并且布置在空调设备13朝车体头部方向的一侧。例如,针对8~9米的客车,通常采用4~6个供氢瓶14。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合理利用上述车体1的顶部空间,上述供氢瓶14的长度与车体宽度相适配,所有供氢瓶14沿车体长度方向紧密排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新能源客车顶置散热器,能够充分利用天窗的两侧空间,在车体的后仓内为其他设备或零部件腾出安装空间,并且在车体的顶部不影响其他设备的安装布置,从而更加合理利用车体的整体空间。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