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手动双钩牵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7565发布日期:2020-02-18 12:5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手动双钩牵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手动双钩牵引座。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公路建设的大力投入,公路运输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半挂牵引车作为公路运输的主要装备,以其专业化强、装载量大、运输快捷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牵引座是牵引车头与半挂车之间的连接装置,它虽然不是十分复杂和引人注目的部件,但却是一辆半挂牵引车最为重要的安全设备,如果操作失误或者保养维护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现有技术中的牵引座基本是单钩牵引座结构,单钩牵引座在需要打开或者关闭时,其需要锁钩偏转,锁块移动两个步骤来实现、并且行程相对较长、操作不方便;并且单钩牵引座的锁钩的孔中心和挂车上的牵引销中心很难保证同心;同时在锁钩磨损以后锁钩的中心会相对牵引销孔偏心。

同时,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对整个汽车进行轻量化,卡车牵引座在轻量化时不能直接对材料进行减薄,如对原材料直接减薄,可实现轻量化和降本要求,但不能满足牵引座强度等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方便打开或者锁紧牵引销,相比单钩牵引座长距离的摆动和移动,机构更合理可靠且操作不易发卡,双钩牵引座与挂车牵引销配合处的中心孔尺寸,装配时便于调整,长期使用中心孔磨损后便于二次调整尺寸的轻量化手动双钩牵引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轻量化手动双钩牵引座,包括牵引座板,所述牵引座板上具有支撑部和开口部,还包括开启机构,预压装置、拉簧、u型控制叉、拨叉限位板和一对半锁钩板,一对半锁钩板共同组成挂钩板,所述半锁钩板上端具有弹簧安装孔,所述半锁钩板的下端具有止挡耳部,所述半锁钩板的一侧设置有半锁钩孔,所述半锁钩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拨叉容纳开口,且所述半锁钩板上部还设置有转轴孔,所述半锁钩板通过固定轴与牵引座板连接,两个所述半锁钩板上的弹簧安装孔通过拉簧连接,所述u型控制叉装在两个半锁钩板外侧,且所述u型控制叉的两个拨叉外侧还设置有所述拨叉限位板,所述拨叉限位板与所述牵引座板固定连接,所述止挡耳部位置相对的拨叉限位板上开设有能够容纳止挡耳部穿过的耳部穿孔,所述预压装置上的固定部安装在牵引板座上,预压装置上的压紧部与u型控制叉连接,用于将u型控制叉向两个半锁钩板方向压紧,所述开启机构与牵引座板连接,用于驱动u型控制叉远离两个半锁钩板方向;

所述半锁钩板能够绕固定轴旋转至合拢位置或张开位置,当两个半锁钩板处于合拢位置时,两个半锁钩孔共同组成牵引销孔,且牵引销孔的位置与牵引座板上的牵引销凹槽同心,u型控制叉的拨叉位于止挡耳部与耳部穿孔之间,当两个半锁钩板处于张开位置时,两个半锁钩孔的张口与挂车的牵引销位置相对应,u型控制叉的拨叉位于拨叉容纳开口中,止挡耳部位于耳部穿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预压装置包括导向杆和第一压缩弹簧,所述导向杆的一端穿过牵引座板侧面的折弯面,其另一端与u型拨叉连接,且所述导向杆上还穿设有所述第一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上端开设有螺纹,所述导向杆穿过牵引座板侧面的折弯面后与限位螺母螺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启机构包括机构板、第一铰接孔板和拉手杆,所述导向杆一侧的牵引座板侧面折弯面内侧安装有所述第一铰接孔板,所述机构板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和导向槽,第一铰接孔的一侧为驱动部,第一铰接孔的另一侧为从动部,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二铰接孔,导向槽从从动部下端延伸至驱动部中部,所述导向槽设置在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之间,所述机构板与第一铰接孔板通过第一铰接孔铰接,所述机构板与拉手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孔铰接,所述拉手杆的另一端伸出至远离第二铰接孔一侧的牵引座板外部,所述拉手杆上设置有弹簧止档销,所述拉手杆上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止档在弹簧止档销上,其另一端止档在与牵引座板连接的支撑框架上,所述u型拨叉与导向杆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拨杆,所述第一拨杆深入至所述导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座板上还安装有保险机构,所述保险机构包括第二铰接孔板、保险杆和第二拨杆,所述导向杆另一侧的牵引座板侧面折弯面内侧安装有所述第二铰接孔板,所述第二铰接孔板与保险杆的一端铰接,铰接处还安装有扭簧,所述保险杆的另一端伸向所述u型控制叉位置,且所述第二拨杆安装在所述保险杆侧面,且所述第二拨杆位于机构板的从动部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保险杆下端向导向杆方向弯曲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限位板下端向牵引座板中部倾斜。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半锁钩板共同组成蝶形结构的挂钩板,每个所述半锁钩板上部均开设有倾斜切口,一对所述倾斜切口共同组成拉簧容纳腔,所述拉簧设置在所述拉簧容纳腔中,所述拨叉容纳开口上部设置有倾斜止挡面。

在需要连接牵引销时,工作人员操作开启机构将u型控制叉向上运动,u型控制叉上的拨叉不再阻挡止挡耳部,两个半锁钩板受到的拉簧的弹性作用,绕固定轴旋转张开,止挡耳部穿入耳部穿孔中,两个半锁钩板张开后,牵引销即可通过牵引座板上的开口部向牵引座板上的牵引销孔位置移动;然后工作人员松开开启机构,牵引销进入张开的两个半锁钩板的半锁钩孔位置,推动半锁钩孔内侧端,从而驱动半锁钩板绕固定轴向回旋转,两个半锁钩板合拢,止挡耳部从耳部穿孔中缩回,u型控制叉受到预压装置的驱动,下移止挡在止挡耳部和耳部穿孔之间;保持两个半锁钩板处于合拢位置,从而实现锁紧牵引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方便打开或者锁紧牵引销,相比单钩牵引座长距离的摆动和移动,机构更合理可靠且操作不易发卡,双钩牵引座与挂车牵引销配合处的中心孔尺寸,装配时便于调整,长期使用中心孔磨损后便于二次调整尺寸的轻量化手动双钩牵引座,并且相比单钩牵引座用料更少,降低重量,实现轻量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量化手动双钩牵引座中半锁钩板处于合拢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量化手动双钩牵引座中半锁钩板处于张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半锁钩板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预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机构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量化手动双钩牵引座,包括牵引座板1,牵引座板上焊接有支撑框架106,所述牵引座板1上具有支撑部101和开口部102,挂车上的牵引销通过开口部102进入牵引销凹槽104,还包括开启机构2,预压装置3、拉簧4、u型控制叉5、拨叉限位板6和一对半锁钩板7,一对半锁钩板7共同组成挂钩板,参阅图3所示,所述半锁钩板7上端具有弹簧安装孔71,所述半锁钩板7的下端具有止挡耳部72,所述半锁钩板7的一侧设置有半锁钩孔73,所述半锁钩板7的另一侧设置有拨叉容纳开口74,且所述半锁钩板7上部还设置有转轴孔75,所述半锁钩板7通过固定轴8与牵引座板1连接,半锁钩板7能够绕固定轴8旋转,两个半锁钩板7合拢以后共同形成挂钩板可以夹住牵引销,两个半锁钩板7分离以后牵引销可以从中脱出,两个所述半锁钩板7上的弹簧安装孔71通过拉簧4连接,拉簧4可以驱动两个半锁钩板7分开至张开位置,所述u型控制叉5卡装在两个半锁钩板7外侧,当两个半锁钩板7处于合拢位置时,u型控制叉5从两侧止挡半锁钩板7,使得两个半锁钩板保持在合拢位置,且所述u型控制叉5的两个拨叉51外侧还设置有所述拨叉限位板6,拨叉限位板6用于对u型控制叉上的拨叉51进行导向及限位,所述拨叉限位板6与所述牵引座板1固定连接,一般直接与支撑框架106一体式焊接,所述止挡耳部72位置相对的拨叉限位板6上开设有能够容纳止挡耳部72穿过的耳部穿孔61,板挂钩板7处于张开位置时,止挡耳部72可以穿过耳部穿孔61,所述预压装置3上的固定部安装在牵引板座1上,预压装置3上的压紧部与u型控制叉5连接,用于将u型控制叉5向两个半锁钩板7方向压紧,让两个半锁钩板7保持在合拢位置,所述开启机构2与牵引座板1连接,用于驱动u型控制叉5远离两个半锁钩板7方向,让两个半锁钩板7可以打开至张开位置。

当两个半锁钩板7处于合拢位置时,两个半锁钩孔73共同组成牵引销孔,且牵引销孔的位置与牵引座板1上的牵引销凹槽104同心,u型控制叉5的拨叉51位于止挡耳部72与耳部穿孔61之间,当两个半锁钩板7处于张开位置时,两个半锁钩孔73的张口与牵引座板1上的销轴导向槽103位置相对应,u型控制叉5的拨叉51位于拨叉容纳开口74中,止挡耳部72位于耳部穿孔61中。

在需要连接牵引销时,工作人员操作开启机构2将u型控制叉5向上运动,u型控制叉5上的拨叉51不再阻挡止挡耳部72,两个半锁钩板7受到的拉簧4的弹性作用,绕固定轴8旋转张开,止挡耳部72穿入耳部穿孔61中,两个半锁钩板7张开后,牵引销即可通过牵引座板1上的开口部向牵引座板1上的牵引销孔位置移动;然后工作人员松开开启机构2,牵引销进入张开的两个半锁钩板7的半锁钩孔73位置,推动半锁钩孔73内侧端,从而驱动半锁钩板7绕固定轴8向回旋转,两个半锁钩板7合拢,止挡耳部72从耳部穿孔61中缩回,u型控制叉5受到预压装置3的驱动,下移止挡在止挡耳部72和耳部穿孔61之间;保持两个半锁钩板7处于合拢位置,从而实现锁紧牵引销时,牵引销轴线保持在牵引座板1的中垂线上,相比,传统的单钩牵引销在磨损以后牵引销会偏心。

所述拨叉限位板6下端向牵引座板1中部倾斜。目的是为了,u型控制叉5越向下压,两个半锁钩板7合拢越紧密。

参阅图4所示,所述预压装置3包括导向杆31和第一压缩弹簧32,所述导向杆31的一端穿过牵引座板1侧面的折弯面105,其另一端与u型拨叉5连接,且所述导向杆31上还穿设有所述第一压缩弹簧32。第一压缩弹簧32可以将u型拨叉5向下预紧,防止u型拨叉5在使用时向上滑动;两个半锁钩板7处于合拢状态时,相互之间可以具有一个缝隙,特别是在长期使用后,半锁钩孔73内壁磨损,u型拨叉5向下移动,缝隙缩小,半锁钩板7能够继续夹紧牵引销,实现磨损以后的自适应,并且还能保持与牵引销同心。

所述导向杆31上端开设有螺纹,所述导向杆31穿过牵引座板1侧面的折弯面105后与限位螺母33螺接。通过调节限位螺母33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导向杆31向下移动的极限行程。例如当半锁钩孔73磨损过多时,向上拧松螺母,u型拨叉向下的行程加长,能够进一步向内挤压两个半锁钩板7,从而实现让两个半锁钩板7合拢更紧密,实现半锁钩孔73的缩小,抱夹牵引销。

具体的,所述开启机构2包括机构板21、第一铰接孔板22和拉手杆23,所述机构板21可以设置大体为三角形,所述导向杆31一侧的牵引座板1侧面折弯面105内侧安装有所述第一铰接孔板22,参阅图5所示,所述机构板21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孔211、第二铰接孔212和导向槽213,以第一铰接孔211纵向为轴线,第一铰接孔211的一侧为驱动部21a,第一铰接孔211的另一侧为从动部21b,驱动部21a上设置有第二铰接孔212,导向槽213从从动部21b下端延伸至驱动部21a中部,所述导向槽213设置在第一铰接孔211和第二铰接孔212之间,所述导向槽213中部上方还可以设置一个过渡弧,用于机构板21旋转后对第一拨杆26定位,所述机构板21与第一铰接孔板22通过第一铰接孔211铰接,所述机构板21与拉手杆23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孔212铰接,所述拉手杆23的另一端伸出至远离第二铰接孔212一侧的牵引座板1外部,所述拉手杆23上设置有弹簧止档销24,所述拉手杆23上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25,第二压缩弹簧25的一端止档在弹簧止档销24上,其另一端止档在与牵引座板1连接的支撑框架106上,所述u型拨叉5与导向杆31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拨杆26,所述第一拨杆26深入至所述导向槽213中。在需要打开牵引座时,司机可以拉动拉手杆23,第二压缩弹簧25被压缩,拉手杆23拉动机构板21逆时针旋转,第一拨杆26在导向槽213中移动的同时,带动导向杆31上移,从而带动u型拨叉5上移。两个半锁钩板7在拉簧4的作用下分开。

参阅图4所示,所述牵引座板1上还安装有保险机构9,所述保险机构9包括第二铰接孔板91、保险杆92和第二拨杆93,所述导向杆31另一侧的牵引座板1侧面折弯面105内侧安装有所述第二铰接孔板91,所述第二铰接孔板91与保险杆92的一端铰接,铰接处还安装有扭簧,扭簧是为了驱动保险杆92顺时针移动,所述保险杆92的另一端伸向所述u型控制叉5位置,且所述第二拨杆93安装在所述保险杆92侧面,且所述第二拨杆93位于机构板21的从动部21b的外侧。在u型控制叉5处于下位时,保险杆92止挡在u型控制叉5上部,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震动u型控制叉5上移,从而导致半锁钩板7,牵引销脱出。机构板21旋转时,机构板21的侧面从侧向推动第二拨杆93,带动保险杆92逆时针旋转,从u型控制叉5上方位置移出,u型控制叉5就可以向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保险杆92下端向导向杆31方向弯曲设置。目的是为了止挡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u型控制叉5上移冲击保险杆92,将保险杆92冲击的逆时针旋转脱出。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半锁钩板7共同组成蝶形结构的挂钩板,每个所述半锁钩板7上部均开设有倾斜切口76,一对所述倾斜切口76共同组成拉簧容纳腔,所述拉簧4设置在所述拉簧容纳腔中,方便在小空间中容纳拉簧,所述拨叉容纳开口74上部设置有倾斜止挡面77。目的是为了半锁钩板7处于分开位置时,倾斜止挡面77可以支撑在u型控制叉5的拨叉内壁上限位。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