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7550发布日期:2020-02-18 12:5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胎安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爆胎应急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爆胎后,轮胎受到拖拽会迅速脱离轮辋卷入轮槽,轮胎与轮辋发生分离。金属轮辋在失压后因丧失支撑力而下沉直接与路面接触,这时车轮摩擦系数降低,丧失依靠轮胎向地面传递驱动力、牵引力、转向力及制动力等功能,从而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侧滑、翻车事故。而爆胎安全装置是一种安装在轮胎内部轮辋上的支撑装置,其可以在车辆爆胎后能有效支撑轮辋不与地面发生接触,依托瘪胎继续行驶一定距离,从而保持车辆安全。

如授权公告号cn20702872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柔性汽车爆胎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包括两条柔性支撑带,柔性支撑带的宽度与轮槽的宽度匹配,柔性支撑带由高强度材料制成。两柔性支撑带的第一端部通过固定部件连接,第二端部通过调节装置连接。固定部件处设有u形跨钩,u形跨钩的开口内形成用于安装胎压监测模块的区域,可根据情况在上面设置胎压、温度、动平衡监测等电子传感器监控发射装置。

如授权公告号cn208664829u的实用新型专利(与本申请为同一申请人)公开的一种爆胎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包括紧固带、垫块,在紧固带上于垫块相背的一侧形成有相应的凹槽。垫块能够贴紧在轮槽底面。在轮胎失压后,轮胎边缘能够间隔性的滑入凹槽内,使得失压后的轮胎能够与轮辋保持同步运动。紧固带与垫块是由碳纤维材料一体成型的,采用碳纤维材质虽然实现了轻量化设计,但是也存在开模复杂,造价高的问题,而且局部损坏会导致整体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爆胎应急安全装置,以对结构优化设计,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紧固单元,各紧固单元依次相接且围设呈环形;紧固单元包括紧固带及设在紧固带内侧的若干个依次相接的垫块,各垫块与紧固带是分体的。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为圆弧形块,垫块上沿径向设有多个减重孔。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的内侧设有凸起,凸起长度方向沿垫块弯曲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同一紧固单元的两相邻垫块之间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带与其内侧的垫块通过铆钉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的朝向紧固带的一侧设有凹槽,各垫块的凹槽形成一弧形安装槽,紧固带包括紧固带主体及两端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紧固带主体嵌装在所述弧形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单元有两个,两个紧固单元的紧固带的第一连接端通过挂板相连,第一连接端为挂钩式,挂板上设有与第一连接端配合的挂孔,挂板为弧形板。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紧固带的第二连接端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端为外凹的连接块,紧固螺栓由连接块的外凹处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带主体以及各垫块是由碳纤维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将紧固带与垫块设计成分体的,垫块为依次连接的若干个,分体设计,便于开模制造,降低成本,而且相邻垫块的连接处容易受力弯曲,更好地与轮辋贴合接触。

紧固带主体与垫块采用碳纤维材质制成,可降低应急安全装置的重量,满足整车的轻量化设计;也便于安装;利用碳纤维的柔韧性可以让其与轮辋紧密贴合,防止应急安全装置从轮辋上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连接结构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第二连接结构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垫块的主视图;

图6是图2中垫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1、紧固带,11、紧固带主体,12、第一连接端,121、挂钩,13、第二连接端,2、垫块,21、减重孔,22、凸起,23、公扣,24、母扣,25、凹槽,3、挂板,31、挂轴,32、挂孔,4、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两个紧固单元,两个紧固单元的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连接,两个紧固单元的第二连接端通过紧固螺栓4连接,使得两个紧固单元相对设置呈环形。

两个紧固单元相同(或者类似),以其中一个紧固单元为例,如图2和3所示,紧固单元包括紧固带1及设在紧固带1内侧的若干个依次相接的垫块2。紧固带1包括紧固带主体11及两端的第一连接端12、第二连接端13。两个紧固带的第一连接端12通过挂板3相连。第一连接端12为挂钩式,挂板3的两端部设有与第一连接端12配合的挂孔32,挂孔32的一侧对应设有挂轴31,挂轴31与第一连接端12的挂钩121配合。挂钩式连接,便于安装。

挂板3为弧形板,能够更好与轮辋表面贴合。挂板处为安装传感器的区域,也即用于安装胎压监测模块、信号发射装置的位置。胎压监测模块、信号发射装置为一体设置,监测、发射原理属于现有技术。

如图4所示,两个紧固带1的第二连接端13之间通过紧固螺栓4连接。第二连接端13为外凹的连接块,紧固螺栓4由连接块的外凹处穿过。第二连接端的外凹设计,也即外侧设有供紧固螺栓穿过的凹槽,提供了螺栓主体的放置空间,也能起到导向限位作用,便于安装。第二连接端与紧固螺栓实际也是一调节装置,不仅起到连接作用,而且,能够将两紧固带连接成与轮辋尺寸适配的圆环状。

如图2、5和6,垫块2为圆弧形块,垫块2的内侧设有凸起22,凸起22长度方向沿垫块弯曲方向延伸。垫块2设置成弧形的,更容易与轮辋接触,使得安装更为紧实。垫块2上沿径向设有多个减重孔21,减重孔21设有四排,其中一排刚好贯通所述的凸起22。设置减重孔21,可减轻垫块重量,也能节约材料。减重孔数量、分布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变化。

同一紧固单元的两相邻垫块之间卡扣连接。如图6所示,垫块2一端为母扣24,另一端为公扣23。其中一垫块的公扣23卡在相邻垫块的母扣24内。垫块的朝向紧固带的一侧设有凹槽25,各垫块的凹槽形成一弧形安装槽,紧固带主体11嵌装在弧形安装槽内,紧固带主体11与其内侧的垫块2通过铆钉固定。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同一紧固单元的各垫块之间有相互作用,即使铆钉失效,各垫块依然能排列在紧固带内侧,从而形成保护。

紧固带主体11以及各垫块2是由碳纤维材质制成。利用碳纤维的柔韧性可以让其与轮辋紧密贴合,防止爆胎应急装置从轮辋上脱离。多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承受来自轮辋的多方向、多方式的复杂受力。相对传统材料,可以减重40~50%,可满足整车的轻量化布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结构,代替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如背景技术中引用的专利公开的连接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单元也可设置成三个,相对于实施例1,每一个紧固单元所占环形的长度比例减小,而且再增加一个连接另外两个紧固带的紧固螺栓。也即,三个紧固带,有三处接口,其中两处设置紧固螺栓,另一处设置弧形挂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