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径向运动装置的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6461发布日期:2019-11-09 00: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径向运动装置的车轮,其特征是越野车辆(1)包括车轮(2)、车体(3)和行走驱动(4),车轮(2)包括回转中心(2-1)、行走轮(5)、车轮中心平面(2-2)、回转支承(6)、连接接口(7)和径向运动装置(8),行走轮(5)包括行走轮外圈(5-1)和行走轮内圈(5-2),回转支承(6)包括外圈(6-1)和内圈(6-2),外圈(6-1)是行走轮内圈(5-2)的组成部分,内圈(6-2)与径向运动装置(8)的两端固定成一体,行走驱动(4)安装在内圈(6-2)或径向运动装置(8)上,通过行走驱动(4)使外圈(6-1)回绕内圈(6-2)转动,即行走轮(5)绕回转中心(2-1)转动,车轮中心平面(2-2)是行走轮(5)的中心平面,回转中心(2-1)垂直于车轮中心平面(2-2);车体(3)包括车架(3-1),车架(3-1)包括车架中心线(3-1-1)和车架中心平面(3-1-2),车架中心线(3-1-1)位于车架中心平面(3-1-2)内,车体(3)位于水平面时,就是车架中心平面(3-1-2)位于水平面,车轮中心平面(2-2)垂直于车架中心平面(3-1-2);径向运动装置(8)包括中心轴装置(8-1)、轴向运动块(8-2)和轴向驱动(8-3),通过车轮(2)圆心的中心轴装置(8-1)的两端固定于内圈(6-2)上,中心轴装置(8-1)包括中心轴中心线(8-1-1),中心轴中心线(8-1-1)垂直于回转中心(2-1),通过轴向驱动(8-3)使轴向运动块(8-2)沿中心轴中心线(8-1-1)作轴向运动;连接接口(7)的一端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另一端与轴向运动块(8-2)固连成一体,当行走轮外圈(5-1)接触地面时,行走轮(5)通过回转支承(6)支撑径向运动装置(8),径向运动装置(8)通过连接接口(7)支撑车架(3-1),即行走轮(5)转动时带动车体(3)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径向运动装置的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辆(1)中的动力源是内燃机或电池,车轮(2)包括动力车轮(21)和无动力车轮(22)两种结构,动力车轮(21)是车辆(1)的主动轮,无动力车轮(22)是车辆(1)的被动轮,动力车轮(21)通过行走驱动(4)使车体(3)运行;动力车轮(21)中的行走轮内圈(5-2)的内圆包括内齿轮(5-2-1),行走驱动(4)包括外齿轮(4-1),外齿轮(4-1)与内齿轮(5-2-1)啮合,行走驱动(4)通过外齿轮(4-1)的转动带动行走轮(5)转动,使车体(3)运行,车体(3)的运行又带动了无动力车轮(22)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径向运动装置的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径向运动装置(8)中的中心轴装置(8-1)包括导向柱(8-1-2)和丝杆(8-1-3),轴向运动块(8-2)包括块体(8-2-1)、导套(8-2-2)和螺母(8-2-3),导向柱(8-1-2)位于导套(8-2-2)内,导套(8-2-2)与块体(8-2-1)固连成一体,丝杆(8-1-3)与螺母(8-2-3)啮合;径向运动装置(8)包括固定径向运动装置(8A)和运动径向运动装置(8B)两种结构,在固定径向运动装置(8A)中,导向柱(8-1-2)的两端和丝杆(8-1-3)端部的轴承均固定于内圈(6-2)上,轴向驱动(8-3)固定在中心轴装置(8-1)的端部,螺母(8-2-3)与块体(8-2-1)固连成一体,丝杆(8-1-3)施转,螺母(8-2-3)不转,通过轴向驱动(8-3)使丝杆(8-1-3)施转,螺母(8-2-3)沿中心轴装置(8-1)方向作轴向运动;在运动径向运动装置(8B)中,导向柱(8-1-2)的两端和丝杆(8-1-3)的端部均固定于内圈(6-2)上,轴向驱动(8-3)固定在轴向运动块(8-2)上,螺母(8-2-3)外圆上的螺母轴承(8-2-3-1)固定在块体(8-2-1)上,丝杆(8-1-3)不转,螺母(8-2-3)旋转,通过轴向驱动(8-3)使螺母(8-2-3)施转,螺母(8-2-3)沿中心轴装置(8-1)方向作轴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径向运动装置的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轮(2)是直连车轮(2A),直连车轮(2A)中的连接接口(7)为直连接口(7A),直连接口(7A)的一端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另一端与块体(8-2-1)连接成一体;当导向柱(8-1-2)垂直于车架中心平面(3-1-2)时,通过轴向运动块(8-2)沿导向柱(8-1-2)的轴向运动,来调整直连车轮(2A)与车架(3-1)的高度,使车辆(1)适应高低不平的路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径向运动装置的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轮(2)是单水平回转车轮(2B),单水平回转车轮(2B)中的连接接口(7)为单水平回转接口(7B),单水平回转接口(7B)包括单水平回转装置(7B-1)和单水平回转驱动(7B-2),单水平回转装置(7B-1)包括单水平回转始端(7B-1-1)、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和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单水平回转始端(7B-1-1)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与块体(8-2-1)连接成一体,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垂直于车架中心平面(3-1-2)与导向柱(8-1-2)的中心线平行,单水平回转驱动(7B-2)安装在单水平回转始端(7B-1-1)或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通过单水平回转驱动(7B-2)使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回绕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转动;通过轴向运动块(8-2)沿导向柱(8-1-2)的轴向运动,来调整单水平回转车轮(2B)与车架(3-1)的高度,使车辆(1)适应高低不平的路况,通过单水平回转驱动(7B-2)使单水平回转车轮(2)回绕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转动,实现车体(3)的转向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径向运动装置的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轮(2)是单铅直回转车轮(2C),单铅直回转车轮(2C)中的连接接口(7)为单铅直回转接口(7C),单铅直回转接口(7C)包括单铅直回转装置(7C-3)和单铅直回转驱动(7C-4),单铅直回转装置(7C-3)包括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和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与块体(8-2-1)连接成一体,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与车架中心平面(3-1-2)平行,且同时垂直于车架中心线(3-1-1)和导向柱(8-1-2)的中心线,单铅直回转驱动(7C-4)安装在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或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通过单铅直回转驱动(7C-4)使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绕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转动;当车架中心线(3-1-1)垂直于导向柱(8-1-2)的中心线时,通过轴向运动块(8-2)沿导向柱(8-1-2)的轴向运动,来调整单铅直回转车轮(2C)与车架(3-1)的高度,使车辆(1)适应高低不平的路况;当车架中心线(3-1-1)平行于导向柱(8-1-2)的中心线时,通过轴向运动块(8-2)沿导向柱(8-1-2)的轴向运动,来调整单铅直回转车轮(2C)与车架(3-1)上其它车轮(2)之间的中心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带有径向运动装置的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轮(2)是双回转车轮(2D),双回转车轮(2D)中的连接接口(7)为双回转接口(7D),双回转接口(7D)包括水平回转装置(7D-1)、水平回转驱动(7D-2)、铅直回转装置(7D-3)和铅直回转驱动(7D-4),水平回转装置(7D-1)包括水平回转始端(7D-1-1)、水平回转终端(7D-1-2)和水平回转中心(7D-1-3),水平回转始端(7D-1-1)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水平回转中心(7B-1-3)垂直于车架中心平面(3-1-2),水平回转驱动(7D-2)安装在水平回转始端(7D-1-1)或水平回转终端(7D-1-2),通过水平回转驱动(7D-2)使水平回转终端(7D-1-2)回绕水平回转中心(7D-1-3)转动;铅直回转装置(7D-3)包括铅直回转始端(7D-3-1)、铅直回转终端(7D-3-2)和铅直回转中心(7D-3-3),水平回转终端(7D-1-2)与铅直回转始端(7D-3-1)固连成一体,铅直回转终端(7D-3-2)与块体(8-2-1)连接成一体,铅直回转中心(7D-3-3)与车架中心平面(3-1-2)平行,且同时垂直于水平回转中心(7D-1-3)和导向柱(8-1-2)的中心线;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与车架中心平面(3-1-2)平行,且同时垂直于车架中心线(3-1-1)和导向柱(8-1-2)的中心线,单铅直回转驱动(7C-4)安装在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或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通过单铅直回转驱动(7C-4)使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绕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转动;当车架中心线(3-1-1)垂直于导向柱(8-1-2)的中心线时,通过轴向运动块(8-2)沿导向柱(8-1-2)的轴向运动,来调整单铅直回转车轮(2C)与车架(3-1)的高度,使车辆(1)适应高低不平的路况;当车架中心线(3-1-1)平行于导向柱(8-1-2)的中心线时,通过轴向运动块(8-2)沿导向柱(8-1-2)的轴向运动,来调整单铅直回转车轮(2C)与车架(3-1)上其它车轮(2)之间的中心距;通过水平回转驱动(7D-2)使双回转车轮(2D)回绕水平回转中心(7D-1-3)转动,实现车体(3)的转向运行;当车架中心线(3-1-1)垂直于导向柱(8-1-2)的中心线时,通过轴向运动块(8-2)沿导向柱(8-1-2)的轴向运动,来调整双回转车轮(2D)与车架(3-1)的高度,使车辆(1)适应高低不平的路况;当车架中心线(3-1-1)平行于导向柱(8-1-2)的中心线时,通过轴向运动块(8-2)沿导向柱(8-1-2)的轴向运动,来调整双回转车轮(2D)与车架(3-1)上其它车轮(2)之间的中心距。

8.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径向运动装置的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辆(1)包括车轮(2),车轮(2)包括直连车轮(2A)、单水平回转车轮(2B)、单铅直回转车轮(2C)和双回转车轮(2D)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有径向运动装置的车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辆(1)包括四轮直连车辆(1A)、两换向四轮车辆(1B)和六轮车辆(1C)和三种结构,四轮直连车辆(1A)中的四个车轮(2)均为直连车轮(2A),且一端为动力车轮(21),另一端为无动力车轮(22);两换向四轮车辆(1B)中一端的两个车轮(2)为单水平回转车轮(2B),另一端的两个车轮(2)为直连车轮(2A);六轮车辆(1C)包括四边形车架(3-1A)和六个车轮(2),位于四边形车架(3-1A)中间的两个车轮(2)为直连车轮(2A),位于角部的四个车轮(2)为环形双回转车轮(2D)。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