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体与轮子内圈连接的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6460发布日期:2019-11-09 00:4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体与轮子内圈连接的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车体与轮子内圈连接的车轮,属越野车辆的车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的车体可以通过空气悬挂实现升降,但承载能力有限,且轴距一般不能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车体与轮子内圈连接的车轮,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其主要优点:车轮2的行走驱动4安装在内圈6-2上,行走轮5转动时带动车体3的运行;越野车辆1通过连接接口7使车架3-1升降,也可以保持车架3-1高度不变,使车轮2的回转中心2-1的高度改变以适应各种路况。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越野车辆1包括车轮2、车体3和行走驱动4,车轮2包括回转中心2-1、行走轮5、车轮中心平面2-3、回转支承6和连接接口7,行走轮5包括行走轮外圈5-1和行走轮内圈5-2,回转支承6包括外圈6-1和内圈6-2,外圈6-1是行走轮内圈5-2的组成部分,行走驱动4安装在内圈6-2或连接接口7上,通过行走驱动4使外圈6-1回绕内圈6-2转动,即行走轮5绕回转中心2-1转动,车轮中心平面2-3是行走轮5的中心平面,回转中心2-1垂直于车轮中心平面2-3;车体3包括车架3-1,车架3-1包括车架中心线3-1-1和车架中心平面3-1-2,车架中心线3-1-1位于车架中心平面3-1-2内,车体3位于水平面时,就是车架中心平面3-1-2位于水平面,车轮中心平面2-3垂直于车架中心平面3-1-2;连接接口7的一端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另一端与内圈6-2的上部固连成一体,当行走轮外圈5-1接触地面时,行走轮5通过回转支承6支撑连接接口7,连接接口7支撑车架3-1,即行走轮5转动时带动车体3的运行。

车辆1中的动力源是内燃机或电池,车轮2包括动力车轮21和无动力车轮22两种结构,动力车轮21是车辆1的主动轮,无动力车轮22是车辆1的被动轮,动力车轮21通过行走驱动4使车体3运行;动力车轮21中的行走轮内圈5-2的内圆包括内齿轮5-2-1,行走驱动4包括外齿轮4-1,外齿轮4-1与内齿轮5-2-1啮合,行走驱动4通过外齿轮4-1的转动带动行走轮5转动,使车体3运行,车体3的运行又带动了无动力车轮21的转动。

本发明的优点:车轮2的行走驱动4安装在内圈6-2上,内圈6-2以内是空心的,行走轮5转动时带动车体3的运行;越野车辆1可以通过连接接口7改变车轮2的回转中心2-1的高度和前后轴距以适应各种路况,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越野车辆1包括车轮2、车体3和行走驱动4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越野车辆1有前后动力车轮21和无动力车轮22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也是车轮2包括回转中心线2-1、行走轮5、车轮中心平面2-3、回转支承6和接口装置7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车架3-1包括车架中心线3-1-1和车架车轮中心平面3-1-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Ⅰ局部视图,也是行走驱动4的外齿轮4-1与内齿轮5-2-1啮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直连车轮2A的直连接口7A一端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另一端与内圈6-2连接成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单水平回转接口7B包括单水平回转装置7B-1和单水平驱动7B-2的结构示意图,也是单水平回转装置7B-1包括单水平回转始端7B-1-1、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和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向视图,也是单水平车轮2B通过单水平回转装置7B-1与车架3-1链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车轮2回绕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转动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单铅直回转装置7C-3包括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和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A向视图,也是单铅直车轮2C的单铅直回转接口7C包括单铅直回转装置7C-3和单铅直驱动7C-4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单铅直驱动7C-4使内圈6-2绕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逆时针转动9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双回转接口7D包括水平回转装置7D-1、水平驱动7D-2、铅直回转装置7D-3和铅直驱动7D-4的结构示意图,也是水平回转装置7D-1包括水平回转始端7D-1-1、水平回转终端7D-1-2和水平回转中心7D-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由四个直连车轮2A组成的四轮直连车辆1A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两换向四轮车辆1B中的两个前车轮2为单水平车轮2B,两个后车轮2为直连车轮2A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六轮车辆1C包括四边形车架3-1A、位于四边形车架3-1A中间的单铅直车轮2C、位于角部的四个双回转车轮2D;

图15上图是图14的A向视图;

图16是单铅直车轮2C通过单铅直回转装置7C-3和双回转车轮2D通过铅直回转装置7D-3使车架3-1A提升至回转中心线2-1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六轮车辆1C后四轮的车架3-1A提升至顶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直连封闭车轮26A和直连封闭接口8A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单水平封闭车轮26B和单水平封闭接口8B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单铅直封闭车轮26C和单铅直封闭接口8C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双回转封闭车轮26D和双回转封闭接口8D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1是越野车辆,包括车轮2、车体3和行走驱动4;1A是全换向四轮车辆;1B是两换向四轮车辆;1C是四边形六轮车辆,包括四边形车架3-1A和六个车轮2;2是车轮,包括回转中心线2-1、行走轮5、车轮中心平面2-3、回转支承6和接口装置7;2-1是回转中心线;2-3是车轮中心平面;3-1A是四边形车架;1D是六边形六轮车;2A是直连车轮;2B是单水平车轮;2C是单铅直车轮;2D是双回转车轮;21是动力车轮;22是无动力车轮;3是车体,包括车架3-1;3-1是车架,包括车架中心线3-1-1和车架车轮中心平面3-1-2;3-1-1是车架中心线;3-1-2是车架车轮中心平面;4是行走驱动,包括外齿轮4-1;4-1是外齿轮;5是行走轮,包括行走轮外圆5-1和行走轮内圆5-2;5-1是行走轮外圆;5-2是行走轮内圆,包括内齿轮5-2-1;5-2-1是内齿轮;6是回转支承,包括外圈6-1和内圈6-2;6-1是外圈;6-2是内圈;7是接口装置;7A是直连接口;7B是单水平回转接口,包括单水平回转装置7B-1和单水平驱动7B-2;7B-1是单水平回转装置,包括单水平回转始端7B-1-1、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和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7B-1-1是单水平回转始端;7B-1-2是单水平回转终端;7B-1-3是单水平回转中心;7B-2是单水平驱动;7C是单铅直回转接口,包括单铅直回转装置7C-3和单铅直驱动7C-4;7C-3是单铅直回转装置,包括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和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7C-3-1是单铅直回转始端;7C-3-2是单铅直回转终端;7C-3-3是单铅直回转中心;7C-4是单铅直驱动;7D是双回转接口,包括水平回转装置7D-1、水平驱动7D-2、铅直回转装置7D-3和铅直驱动7D-4;7D-1是水平回转装置,包括水平回转始端7D-1-1、水平回转终端7D-1-2和水平回转中心7D-1-3;7D-1-1是水平回转始端;7D-1-2是水平回转终端;7D-1-3是水平回转中心;7D-2是水平驱动;7D-3是铅直回转装置, 包括铅直回转始端7D-3-1、铅直回转终端7D-3-2和铅直回转中心7D-3-3;7D-3-1是铅直回转始端;7D-3-2是铅直回转终端;7D-3-3是铅直回转中心;7D-4是铅直驱动;26是封闭车轮,包括直连封闭车轮26A、单水平封闭车轮26B、单铅直封闭车轮26C和双回转封闭车轮26D;26A是直连封闭车轮;26B是单水平封闭车轮;26C是单铅直封闭车轮;26D是双回转封闭车轮;8是封闭接口,包括直连封闭接口8A、单水平封闭接口8B、单铅直封闭接口8C和双回转封闭接口8D;8A是直连封闭接口;8B是单水平封闭接口;8C是单铅直封闭接口;8D是双回转封闭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越野车辆1包括车轮2、车体3和行走驱动4,车轮2包括回转中心2-1、行走轮5、车轮中心平面2-3、回转支承6和连接接口7,行走轮5包括行走轮外圈5-1和行走轮内圈5-2,回转支承6包括外圈6-1和内圈6-2,外圈6-1是行走轮内圈5-2的组成部分,行走驱动4安装在内圈6-2或连接接口7上,通过行走驱动4使外圈6-1回绕内圈6-2转动,即行走轮5绕回转中心2-1转动,车轮中心平面2-3是行走轮5的中心平面,回转中心2-1垂直于车轮中心平面2-3;车体3包括车架3-1,车架3-1包括车架中心线3-1-1和车架中心平面3-1-2,车架中心线3-1-1位于车架中心平面3-1-2内,车体3位于水平面时,就是车架中心平面3-1-2位于水平面,车轮中心平面2-3垂直于车架中心平面3-1-2;连接接口7的一端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另一端与内圈6-2的上部固连成一体,当行走轮外圈5-1接触地面时,行走轮5通过回转支承6支撑连接接口7,连接接口7支撑车架3-1,即行走轮5转动时带动车体3的运行。

所述的车辆1中的动力源是内燃机或电池,车轮2包括动力车轮21和无动力车轮22两种结构,动力车轮21是车辆1的主动轮,无动力车轮22是车辆1的被动轮,动力车轮21通过行走驱动4使车体3运行;动力车轮21中的行走轮内圈5-2的内圆包括内齿轮5-2-1,行走驱动4包括外齿轮4-1,外齿轮4-1与内齿轮5-2-1啮合,行走驱动4通过外齿轮4-1的转动带动行走轮5转动,使车体3运行,车体3的运行又带动了无动力车轮21的转动。

所述的车辆1中的车轮2是直连车轮2A,直连车轮2A中的连接接口7为直连接口7A,直连接口7A的一端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另一端与内圈6-2的上部连接成一体;通过行走驱动4使车辆1中左边的动力车轮21的速度和右边的动力车轮21的速度不同,实现车体3的转向运行。

所述的车轮2是单水平车轮2B,单水平车轮2B中的连接接口7为单水平回转接口7B,单水平回转接口7B包括单水平回转装置7B-1和单水平驱动7B-2,单水平回转装置7B-1包括单水平回转始端7B-1-1、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和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单水平回转始端7B-1-1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与内圈6-2连接成一体,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垂直于车架中心平面3-1-2与车轮中心平面2-3平行,单水平驱动7B-2安装在单水平回转始端7B-1-1或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通过单水平驱动7B-2使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回绕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转动,即使车轮2回绕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转动,实现车体3的转向运行。

所述的车轮2是单铅直车轮2C,单铅直车轮2C中的连接接口7为单铅直回转接口7C,单铅直回转接口7C包括单铅直回转装置7C-3和单铅直驱动7C-4,单铅直回转装置7C-3包括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和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单铅直回转终端7A-3-2与内圈6-2连接成一体,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与车架中心平面3-1-2平行,且同时垂直于车架中心线3-1-1和回转中心2-1,单铅直驱动7C-4安装在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或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通过单铅直驱动7C-4使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绕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转动,即使内圈6-2绕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转动,来调整单铅直车轮2C与车架3-1的高度,使车辆1适应高低不平的路况,同时调整单铅直车轮2C与车架3-1上其它车轮2之间的中心距。

所述的车轮2是双回转车轮2D,双回转车轮2D中的连接接口7为双回转接口7D,双回转接口7D包括水平回转装置7D-1、水平驱动7D-2、铅直回转装置7D-3和铅直驱动7D-4,水平回转装置7D-1包括水平回转始端7D-1-1、水平回转终端7D-1-2和水平回转中心7D-1-3,水平回转始端7D-1-1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水平回转中心7D-1-3垂直于车架中心平面3-1-2与车轮中心平面2-3平行,水平驱动7D-2安装在水平回转始端7D-1-1或水平回转终端7D-1-2,通过水平驱动7D-2使水平回转终端7D-1-2回绕水平回转中心7D-1-3转动,即使车轮2回绕水平回转中心7B-1-3转动,实现车体3的转向运行;铅直回转装置7D-3包括铅直回转始端7D-3-1、铅直回转终端7D-3-2和铅直回转中心7D-3-3,水平回转终端7D-1-2与铅直回转始端7D-3-1固连成一体,铅直回转终端7D-3-2与内圈6-2连接成一体,铅直回转中心7D-3-3与车架中心平面3-1-2平行,且同时垂直于水平回转中心7D-1-3和车轮中心平面2-3;铅直驱动7D-4安装在铅直回转始端7D-3-1或铅直回转终端7D-3-2上,通过铅直驱动7D-4使铅直回转终端7D-3-2绕铅直回转中心7D-3-3转动,即使内圈6-2绕铅直回转中心7D-3-3转动,来调整双回转车轮2D与车架3-1的高度,使车辆1适应高低不平的路况,同时调整双回转车轮2D与车架3-1上其它车轮2之间的中心距。

所述的车辆1包括车轮2,车轮2包括直连车轮2A、单水平车轮2B、单铅直车轮2C和双回转车轮2D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车辆1包括四轮直连车辆1A、两换向四轮车辆1B和六轮车辆1C三种结构,四轮直连车辆1A中的四个车轮2均为直连车轮2A,且一端为动力车轮21,另一端为无动力车轮22;两换向四轮车辆1B中的两个前车轮2为单水平车轮2B,两个后车轮2为直连车轮2A;六轮车辆1C包括四边形车架3-1A和六个车轮2,位于四边形车架3-1A中间的两个车轮2为单铅直车轮2C,位于角部的四个车轮2为双回转车轮2D。

所述的车轮2包括封闭车轮26,封闭车轮26中的连接接口7包括封闭接口8,封闭接口8将封闭车轮26的截面包络在内,封闭接口8包括直连封闭接口8A、单水平封闭接口8B、单铅直封闭接口8C和双回转封闭接口8D,封闭车轮26包括直连封闭车轮26A、单水平封闭车轮26B、单铅直封闭车轮26C和双回转封闭车轮26D;直连接口7A就是直连封闭接口8A时的车轮2A为直连封闭车轮26A,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就是单水平封闭接口8B时的单水平车轮2B为单水平封闭车轮26B,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就是单铅直封闭接口8C时的单铅直车轮2C为单铅直封闭车轮26C,铅直回转终端7D-3-2就是双回转封闭接口8D时的双回转车轮2D为双回转封闭车轮26D。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越野车辆1包括车轮2、车体3和行走驱动4,车轮2包括回转中心2-1、行走轮5、车轮中心平面2-3、回转支承6和连接接口7,行走轮5包括行走轮外圈5-1和行走轮内圈5-2,回转支承6包括外圈6-1和内圈6-2,外圈6-1是行走轮内圈5-2的组成部分,行走驱动4安装在内圈6-2或连接接口7上,通过行走驱动4使外圈6-1回绕内圈6-2转动,即行走轮5绕回转中心2-1转动,车轮中心平面2-3是行走轮5的中心平面,回转中心2-1垂直于车轮中心平面2-3;车体3包括车架3-1,车架3-1包括车架中心线3-1-1和车架中心平面3-1-2,车架中心线3-1-1位于车架中心平面3-1-2内,车体3位于水平面时,就是车架中心平面3-1-2位于水平面,车轮中心平面2-3垂直于车架中心平面3-1-2;连接接口7的一端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另一端与内圈6-2的上部固连成一体,当行走轮外圈5-1接触地面时,行走轮5通过回转支承6支撑连接接口7,连接接口7支撑车架3-1,即行走轮5转动时带动车体3的运行。

如图1和图3所示,车辆1中的动力源是内燃机或电池,车轮2包括动力车轮21和无动力车轮22两种结构,动力车轮21是车辆1的主动轮,无动力车轮22是车辆1的被动轮,动力车轮21通过行走驱动4使车体3运行;动力车轮21中的行走轮内圈5-2的内圆包括内齿轮5-2-1,行走驱动4包括外齿轮4-1,外齿轮4-1与内齿轮5-2-1啮合,行走驱动4通过外齿轮4-1的转动带动行走轮5转动,使车体3运行,车体3的运行又带动了无动力车轮21的转动。

如图4所示,车辆1中的车轮2是直连车轮2A,直连车轮2A中的连接接口7为直连接口7A,直连接口7A的一端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另一端与内圈6-2的上部连接成一体;通过行走驱动4使车辆1中左边的动力车轮21的速度和右边的动力车轮21的速度不同,实现车体3的转向运行。

如图5~图7所示,车轮2是单水平车轮2B,单水平车轮2B中的连接接口7为单水平回转接口7B,单水平回转接口7B包括单水平回转装置7B-1和单水平驱动7B-2,单水平回转装置7B-1包括单水平回转始端7B-1-1、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和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单水平回转始端7B-1-1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与内圈6-2连接成一体,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垂直于车架中心平面3-1-2与车轮中心平面2-3平行,单水平驱动7B-2安装在单水平回转始端7B-1-1或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通过单水平驱动7B-2使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回绕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转动,即使车轮2回绕单水平回转中心7B-1-3转动,实现车体3的转向运行。

如图8~图10所示,车轮2是单铅直车轮2C,单铅直车轮2C中的连接接口7为单铅直回转接口7C,单铅直回转接口7C包括单铅直回转装置7C-3和单铅直驱动7C-4,单铅直回转装置7C-3包括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和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单铅直回转终端7A-3-2与内圈6-2连接成一体,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与车架中心平面3-1-2平行,且同时垂直于车架中心线3-1-1和回转中心2-1,单铅直驱动7C-4安装在单铅直回转始端7C-3-1或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通过单铅直驱动7C-4使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绕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转动,即使内圈6-2绕单铅直回转中心7C-3-3转动,来调整单铅直车轮2C与车架3-1的高度,使车辆1适应高低不平的路况,同时调整单铅直车轮2C与车架3-1上其它车轮2之间的中心距。

如图11所示,车轮2是双回转车轮2D,双回转车轮2D中的连接接口7为双回转接口7D,双回转接口7D包括水平回转装置7D-1、水平驱动7D-2、铅直回转装置7D-3和铅直驱动7D-4,水平回转装置7D-1包括水平回转始端7D-1-1、水平回转终端7D-1-2和水平回转中心7D-1-3,水平回转始端7D-1-1与车架3-1固连成一体,水平回转中心7D-1-3垂直于车架中心平面3-1-2与车轮中心平面2-3平行,水平驱动7D-2安装在水平回转始端7D-1-1或水平回转终端7D-1-2,通过水平驱动7D-2使水平回转终端7D-1-2回绕水平回转中心7D-1-3转动,即使车轮2回绕水平回转中心7B-1-3转动,实现车体3的转向运行;铅直回转装置7D-3包括铅直回转始端7D-3-1、铅直回转终端7D-3-2和铅直回转中心7D-3-3,水平回转终端7D-1-2与铅直回转始端7D-3-1固连成一体,铅直回转终端7D-3-2与内圈6-2连接成一体,铅直回转中心7D-3-3与车架中心平面3-1-2平行,且同时垂直于水平回转中心7D-1-3和车轮中心平面2-3;铅直驱动7D-4安装在铅直回转始端7D-3-1或铅直回转终端7D-3-2上,通过铅直驱动7D-4使铅直回转终端7D-3-2绕铅直回转中心7D-3-3转动,即使内圈6-2绕铅直回转中心7D-3-3转动,来调整双回转车轮2D与车架3-1的高度,使车辆1适应高低不平的路况,同时调整双回转车轮2D与车架3-1上其它车轮2之间的中心距。

如图12~图17所示,车辆1包括车轮2,车轮2包括直连车轮2A、单水平车轮2B、单铅直车轮2C和双回转车轮2D中的至少一种;车辆1包括四轮直连车辆1A、两换向四轮车辆1B和六轮车辆1C三种结构,四轮直连车辆1A中的四个车轮2均为直连车轮2A,且一端为动力车轮21,另一端为无动力车轮22;两换向四轮车辆1B中的两个前车轮2为单水平车轮2B,两个后车轮2为直连车轮2A;六轮车辆1C包括四边形车架3-1A和六个车轮2,位于四边形车架3-1A中间的两个车轮2为单铅直车轮2C,位于角部的四个车轮2为双回转车轮2D。

如图14~图21所示,车轮2包括封闭车轮26,封闭车轮26中的连接接口7包括封闭接口8,封闭接口8将封闭车轮26的截面包络在内,封闭接口8包括直连封闭接口8A、单水平封闭接口8B、单铅直封闭接口8C和双回转封闭接口8D,封闭车轮26包括直连封闭车轮26A、单水平封闭车轮26B、单铅直封闭车轮26C和双回转封闭车轮26D;直连接口7A就是直连封闭接口8A时的车轮2A为直连封闭车轮26A,单水平回转终端7B-1-2就是单水平封闭接口8B时的单水平车轮2B为单水平封闭车轮26B,单铅直回转终端7C-3-2就是单铅直封闭接口8C时的单铅直车轮2C为单铅直封闭车轮26C,铅直回转终端7D-3-2就是双回转封闭接口8D时的双回转车轮2D为双回转封闭车轮26D。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