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用车内顶扶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4172发布日期:2019-06-26 00:3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用车内顶扶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爆胎装置与胎压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大中型客车使用的车顶扶手的结构设计通用性较差,不利于模块化生产,也不方便客车厂家大批量生产。现有顶扶手,一般要在顶盖上增加预埋,同时根据不同座位数,横梁位置会有变化,导致状态变化多,导致安装工艺复杂,识别困难。此外,目前客车行李架开始出现带舱盖的形制,在现有顶扶手结构中,顶扶手与舱盖会干涉,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强的客车用车内顶扶手结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客车用车内顶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杆,扶手杆穿设于扶手座中,客车上部设有行李架,行李架的边缘设有边型材,扶手座固定安装在行李架的边型材上。

进一步的,行李架的边型材与客车顶部之间设有行李架吊柱,行李架吊柱上下两端分别与客车顶部和行李架的边型材固定安装。

进一步的,扶手座与行李架的边型材之间通过两列螺栓进行连接,两列螺栓分别设于行李架吊柱的两侧。

进一步的,扶手座与行李架之间的螺栓连接为预留滑槽螺栓。

进一步的,行李架带有翻转式舱盖。

进一步的,扶手座设有至少两个,扶手杆穿设于扶手座中。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扶手座安装在行李架上,扶手杆穿设在扶手座上,无需在客车顶盖增加预埋,安装方便,通用性强,实用性广,且扶手座与行李架安装在一起后,扶手杆位于行李架下方,不会与行李架的舱盖干涉,可适用于带舱盖的行李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客车用车内顶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杆5,扶手杆5穿设于扶手座4中,客车上部设有行李架2,行李架2的边缘设有边型材21,扶手座4固定安装在行李架2的边型材21上。扶手座4安装在行李架2上,扶手杆5穿设在扶手座4上,无需在客车顶盖1增加预埋,安装方便,通用性强,实用性广,且扶手座4与行李架2安装在一起后,扶手杆5位于行李架2下方,不会与行李架2的舱盖7干涉,可适用于带舱盖7的行李架2。

在该实施方式中,行李架1的边型材21与客车顶部1之间设有行李架吊柱3,行李架吊柱3上下两端分别与客车顶部1和行李架2的边型材21固定安装。行李架吊柱3可增强行李架的承重和结构强度。

在该实施方式中,扶手座4与行李架2的边型材21之间通过两列预留滑槽螺栓进行连接,两列螺栓分别设于行李架吊柱3的两侧。行李架吊柱3与行李架2之间连接的部分结构强度更高,承重更好,将扶手座4与边型材21的连接螺栓设于行李架吊柱3的两侧可增强扶手杆的承重,使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在该实施方式中,行李架2带有翻转式舱盖7。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行李架2不配有舱盖,无论是否配置舱盖,本发明的顶扶手安装结构都适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扶手座4设有至少两个,扶手杆5穿设于扶手座4中。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客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客车用车内顶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杆,扶手杆穿设于扶手座中,客车上部设有行李架,行李架的边缘设有边型材,扶手座固定安装在行李架的边型材上。扶手座安装在行李架上,扶手杆穿设在扶手座上,无需在客车顶盖增加预埋,安装方便,通用性强,实用性广,且扶手座与行李架安装在一起后,扶手杆位于行李架下方,不会与行李架的舱盖干涉,可适用于带舱盖的行李架。

技术研发人员:潘开扬;宁健;朱宝林;张启元;姚远;陆有江;张桂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15
技术公布日:2019.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