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座椅及其多级侧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4094发布日期:2019-06-26 00:3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安全座椅及其多级侧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婴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座椅及其多级侧撞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其丰富的物质消费品,而安全座椅就是诸多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安全座椅是企业专门针对幼儿所开发的一种婴儿产品,通过安全座椅的使用,能有效地防止汽车因急刹或撞碰等原因而给婴儿造成伤害,从而确保婴儿的乘车安全,因而使得安全座椅非常地受到人们所喜爱,进而加大了安全座椅的普及力度。

目前,对于安全座椅来说,其背靠侧翼不设有侧向保护装置,故在侧撞时,此时的安全座椅的背靠侧翼因不设有侧向保护装置而无法为婴儿提供侧撞保护的功能,因此使得现有的安全座椅安全性能差,无法保护婴儿的安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展开时具有较大的体积(碰撞行程)以达到侧撞保护效果好及在收合时体积较小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及具有该多级侧撞保护装置的安全座椅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展开时具有较大的体积(碰撞行程)以达到侧撞保护效果好及在收合时体积较小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展开时具有较大的体积(碰撞行程)以达到侧撞保护效果好及在收合时体积较小的安全座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设于安全座椅的背靠侧翼处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包括能量吸收机构及受力机构。受力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选择性地相互收叠或相互展开的保护块,受力机构相对背靠侧翼具有展出位置及收合位置,能量吸收机构活动地设于两相邻保护块中一者,能量吸收机构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在受力机构位于展出位置时,受力机构突出于背靠侧翼的表面。

较佳地,位于收合位置时的受力机构之体积小于位于展出位置时的受力机构之体积。

较佳地,保护块中的最内侧者活动地组于背靠侧翼并相对背靠侧翼具有展出位置及收合位置;于最内侧者位于展出位置时,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展开而使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阻挡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则所有的保护块构成突出于背靠侧翼之表面的一级侧撞行程;于最内侧者位于展出位置且操作使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允许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则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而使所有的保护块构成突出于背靠侧翼之表面的二级侧撞行程。

较佳地,在一级侧撞行程的侧撞过程中,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而迫使能量吸收机构产生形变或活动至允许两相邻保护块之间收叠的位置。

较佳地,在受力机构位于收合位置时,保护块沿侧撞方向依次收叠而使保护块中的最外侧者与背靠侧翼的表面相平齐。

较佳地,每个保护块与背靠侧翼枢接。

较佳地,每个保护块与背靠侧翼的枢转中心线相同。

较佳地,背靠侧翼上安装有枢转轴,两相邻保护块中的一者具有第一枢接部,两相邻保护块中的另一者具有第二枢接部,枢转轴穿过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

较佳地,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中的一者分别沿枢转轴的轴向呈彼此间隔开的布置而围成嵌接空间,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中另一者嵌设于嵌接空间内。

较佳地,枢转轴沿背靠侧翼的上下方向布置。

较佳地,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套接配合,能量吸收机构滑设于两相邻保护块中一者上,在一级侧撞行程的侧撞过程中,两相邻保护块中的另一者之内壁迫使能量吸收机构产生形变或沿着该内壁滑移至允许两相邻保护块之间收叠的位置。

较佳地,能量吸收机构面对内壁的端部具有倾斜受推部,倾斜受推部沿侧撞相反方向朝靠近枢转中心线的方向倾斜。

较佳地,最内侧者具有防脱结构,防脱结构在最内侧者由收合位置切换至展出位置时与背靠侧翼抵挡以阻挡最内侧者从背靠侧翼脱落。

较佳地,防脱结构向外凸伸于最内侧者的外轮廓处。

较佳地,能量吸收机构在最内侧者位于展出位置时凸出背靠侧翼的表面并阻挡最内侧者切换至收合位置。

较佳地,本发明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还包括连接于能量吸收机构与设有该能量吸收机构的保护块上的弹性件,弹性件恒具有驱使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阻挡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

较佳地,弹性件为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或扭转弹簧。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由座椅本体延伸出的背靠侧翼及前述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多级侧撞保护装置设于背靠侧翼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包括能量吸收机构及受力机构,受力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选择性地相互收叠或相互展开的保护块,受力机构相对背靠侧翼具有展出位置及收合位置,能量吸收机构活动地设于两相邻保护块中一者,能量吸收机构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故在受力机构位于展出位置时,受力机构突出于背靠侧翼的表面,且由于受力机构中两相邻保护块之间可择性地相互收叠或相互展开,故使得展出位置的受力机构藉由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或展开的组合而获得多级侧撞行程,故更耐侧向撞击,因而更好提供侧撞保护,从而确保婴儿的安全;同时,正由于受力机构中两相邻保护块之间可选择性收叠或展出,故在受力机构位于收合位置时,此时藉由两相邻保护块之间收叠而缩小受力机构于收合位置时的体积,从而使得位于收合位置的受力机构可靠地收纳于背靠侧翼内,避免受力机构因做成整体且在增加安全性时而需加厚,以及因加厚而导致背靠侧翼无法收纳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安全座椅在多级侧撞保护装置处于收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安全座椅在多级侧撞保护装置构成一级侧撞行程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安全座椅在一侧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与同侧的背靠侧翼相分离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安全座椅在多级侧撞保护装置构成一级侧撞行程且隐藏一侧部分的背靠侧翼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安全座椅在一侧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构成一级侧撞行程而另一侧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收合于背靠侧翼内的俯视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在保护块之间相互展开后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在保护块之间相互展开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图2、图4、图5及图7,本发明的安全座椅100包括座椅本体30、由座椅本体30延伸出的背靠侧翼10及设于背靠侧翼10上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2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多级侧撞保护装置20分别设于左右两侧的背靠侧翼10上,使本发明的安全座椅100的左右两侧各具有多级侧撞保护功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多级侧撞保护装置20设于左侧或右侧的背靠侧翼10上,故不以此为限。

结合图8及图9,多级侧撞保护装置20包括能量吸收机构21、弹性件23及受力机构22。受力机构22包括两个可选择性相互收叠或相互展出的保护块,为描述方便,保护块沿侧撞相反方向(即箭头a所指相反方向)分别命名为第一保护块22a及第二保护块22b。受力机构22相对背靠侧翼10具有如图2所示的展出位置及如图1所示的收合位置;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块22a活动地组于背靠侧翼10并相对背靠侧翼10具有展出位置及收合位置,但不限于此。能量吸收机构21较优为一缓冲挡块以简化其结构,但不限于此,且能量吸收机构21活动地设于第一保护块22a并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之间相互收叠,弹性件23连接于能量吸收机构21与第一保护块22a上,弹性件23恒具有驱使能量吸收机构21活动至阻挡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状态见7所示;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将能量吸收机构21活动设于第二保护块22b上,对应地,弹性件23连接于第二保护块22b与能量吸收机构21,故不以此为限。

如图2或图7所示,在受力机构22位于展出位置时,此时的受力机构22突出于背靠侧翼10的表面11,状态见图2所示,使得位于收合位置时的受力机构22之体积小于位于展出位置时的受力机构22之体积;具体地,当第一保护块22a位于如图2或图7所示的展出位置时,此时的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之间相互展开而使能量吸收机构21活动至阻挡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使得第一保护块22a和第二保护块22b构成突出于背靠侧翼10之表面11的一级侧撞行程,状态见图2所示;当第一保护块22a位于如图2或图7所示的展出位置且操作使能量吸收机构21活动至允许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时,则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之间相互收叠,从而使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构成突出于背靠侧翼10之表面11的二级侧撞行程。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之间相互套接配合,使得第二保护块22b盖合于第一保护块22a上,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使第一保护块22a盖合于第二保护块22b上;能量吸收机构21滑设于第一保护块22a上,对应地,弹性件23选择为拉伸弹簧或压缩弹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能量吸收机构21根据实际需要而与第一保护块22a枢接,对应地,弹性件23选择为扭转弹簧,故不以此为限。

其中,在一级侧撞行程的侧撞过程中,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之间相互收叠而迫使能量吸收机构21活动至允许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之间收叠的位置,当然,也存在迫使能量吸收机构21产生形变,以对侧撞能量吸收缓冲;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护块22b的内壁224迫使能量吸收机构21沿着该内壁224滑移至允许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之间收叠的位置,即藉由内壁224顶推能量吸收机构21做内缩滑移,而弹性件23产生弹性变形而使能量吸收机构21获得滑移至阻挡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当然,也存在第二保护块22b的内壁224迫使能量吸收机构21产生形变而对侧撞能量吸收缓冲;当受力机构21(具体第一保护块22a)位于如图1所示的收合位置时,第一保护块22a及第二保护块22b沿侧撞方向(即箭头a所指)收叠而使第二保护块22b与背靠侧翼10的表面11相平齐,使得此时的安全座椅100更美观。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4及图8所示,第一保护块22a和第二保护块22b各与背靠侧翼10枢接,使得第一保护块22a和第二保护块22b相对背靠侧翼10枢摆,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使第一保护块22a滑设于背靠侧翼10上,此第二保护块22b再滑设于第一保护块22a,一样能实现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之间相互收叠或展开;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块22a和第二保护块22b与背靠侧翼10的枢转中心线相同,以简化背靠侧翼10分别与第一保护块22a和第二保护块22b枢接的结构;实现第一保护块22a和第二保护块22b的枢转中心线相同方式是:背靠侧翼10上安装有枢转轴24,较优的是,枢转轴24沿背靠侧翼10的上下方向布置,第一保护块22a具有第一枢接部221,第二保护块22b具有第二枢接部222,枢转轴24穿过第一枢接部221及第二枢接部222,以使得第一保护块22a及第二保护块22b绕枢转轴24枢摆;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将第二枢接部222形成于第一保护块22a处,以及将第一枢接部221形成于第二保护块22b处,故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221分别沿枢转轴24的轴向呈彼此间隔开的布置而围成嵌接空间223,第二枢接部222嵌设于嵌接空间223内,以使得同轴枢接的第一保护块22a和第二保护块22b在结构上做得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第二枢接部222分别沿枢转轴24的轴向呈彼此间隔开的布置以形成嵌接空间223,对应的,第一枢接部221嵌设于嵌接空间223内,故不以此举例为限。

如图5、图7及图8所示,能量吸收机构21面对内壁224的端部具有倾斜受推部211,倾斜受推部211沿侧撞相反方向朝靠近枢转中心线l的方向倾斜,以使得内壁224更顺畅可靠地迫使能量吸收机构21做回缩的滑移;举例而言,如图7所示,倾斜受推部211为弧形倾斜结构,对应地,内壁224的轮廓与弧形倾斜结构相匹配,进一步地提高内壁224迫使能量吸收机构21做回缩滑移的顺畅性及可靠性,故不以此举例为限。

如图5至图9所示,第二保护块22b具有防脱结构225,防脱结构225在第一保护块22a由收合位置切换至展出位置时与背靠侧翼10抵挡,从而阻挡第一保护块22a从背靠侧翼10脱落;同时,能量吸收机构21在第一保护块22a位于展出位置时凸出背靠侧翼10的表面11并阻挡第一保护块22a切换至收合位置,使得此时的第一保护块22a于防脱结构225及能量吸收机构21的作用下保持展出位置;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防脱结构225向外凸伸于第一保护块22a的外轮廓处,由第一保护块22a的唇边形成。

结合附图,对多级侧撞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在一级侧撞行程的侧撞过程中,侧撞力驱使第二保护块22b具有相对第一保护块22a收叠的趋势;当侧撞力使得第二保护块22b的内壁224克服弹性件23对能量吸收机构21的弹性力的抵挡时,此时的第二保护块22b的内壁224便顶推能量吸收机构21往允许第二保护块22b相对第一保护块22a之间相互收叠的方向滑移,同时,第二保护块22b还相对第一保护块22a收叠,故在弹性件23及能量吸收机构21的配合下实现侧撞的缓冲功能;当第二保护块22b相对第一保护块22a收叠到位时,此时的能量吸收机构21于弹性件23的作用下一直与第二保护块22b的内壁224保持抵触状态,从而使得此时的第一保护块22a与第二保护块22b构成二级侧撞行程;故在二级侧撞行程的侧撞过程中,使得第一保护块22a由展开位置切换至收合位置,从而带动相对第一保护块22a收合后的第二保护块22b一起运动,最终使得第二保护块22b与背靠侧翼10的表面11贴合平齐,状态见图2所示,因而实现多级侧撞保护作用。值得注意者,于侧撞过程中,由于侧撞力的大小关系,使得能量吸收机构21因受至第二保护块22b的挤压而存在变形或受损可能。

由于本发明的多级侧撞保护装置20包括能量吸收机构21及受力机构22,受力机构22包括至少两个可选择性地相互收叠或相互展开的保护块,受力机构22相对背靠侧翼10具有展出位置及收合位置,能量吸收机构21活动地设于两相邻保护块中一者,能量吸收机构21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故在受力机构22位于展出位置时,受力机构22突出于背靠侧翼10的表面11,且由于受力机构22中两相邻保护块之间可择性地相互收叠或相互展开,故使得展出位置的受力机构22藉由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或展开的组合而获得多级侧撞行程,故更耐侧向撞击,因而更好提供侧撞保护,从而确保婴儿的安全;同时,正由于受力机构22中两相邻保护块之间可选择性收叠或展出,故在受力机构22位于收合位置时,此时藉由两相邻保护块之间收叠而缩小受力机构22于收合位置时的体积,从而使得位于收合位置的受力机构22可靠地收纳于背靠侧翼10内,避免受力机构22因做成整体且在增加安全性时而需加厚,以及因加厚而导致背靠侧翼10无法收纳的缺陷。

值得注意者,上述背靠侧翼10同一侧的保护块以两个进行说明的,因此,第一保护块22a为最内侧者,第二保护块22b为最外侧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背靠侧翼10同一侧的保护块的数量还可为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不等,此时两相邻保护块沿侧撞的相反方向被依次定义为内侧者和外侧者。同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弹性件23省去,故不以此为限。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