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及其装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09911发布日期:2019-08-24 09:01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及其装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渣土车,属专用汽车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渣土车主要有前后平推折叠式铝合金顶盖渣土车、前后平推折叠式蓬布顶盖渣土车、翼展式两侧开启顶盖渣土车、摇臂式顶盖前伸渣土自卸车及常规无盖渣土车。

其中,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因具有体积轻便、外形美观、运输过程中扬尘少等优点,成为目前各大生产厂家竞相争逐开发研制的目标,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这些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存在如下弊端:(1)摇臂与箱体左右间隙距离不一致,易导致在运输作业中出现摆臂与箱体侧向间隙小而产生的摩擦干涉问题;(2)箱体四周密封不严,运输途中易漏洒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运输作业中因出现摆臂与箱体侧向间隙小而产生的摩擦干涉问题及漏洒问题的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及其装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包含自卸车底盘、副车架、车厢、顶盖、后门、车厢液压举升系统、顶盖举升摆臂总成及顶盖液压举升系统;

所述副车架装配在所述自卸车底盘上,所述车厢装配在所述副车架上,所述顶盖装配在所述车厢的顶部,所述后门装配在所述车厢的后侧;所述车厢液压举升系统装配在所述车厢的前侧,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总成及顶盖液压举升系统均对称装配在所述车厢的左右两侧,

所述车厢的前侧通过车厢液压举升系统与所述副车架前侧铰接,后侧通过转轴与所述副车架后侧铰接;

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总成的上端通过上摆臂支销与所述顶盖的顶盖纵梁上设有的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铰接,下端通过下摆臂支销与所述车厢的底架侧横梁上设有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铰接;

所述顶盖液压举升系统上端通过上举升支销与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总成上的油缸支座连接,下端通过下举升支销与所述车厢的底架横梁上设有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连接;

所述车厢液压举升系统及顶盖液压举升系统均还分别通过液压油管与自卸车底盘取力联动液压油泵连通,所述自卸车底盘取力联动液压油泵通过液压油管与自卸车底盘液压油箱连通,所述自卸车底盘取力联动液压油泵及自卸车底盘液压油箱均位于所述车厢前侧,并通过支撑吊架固定在所述自卸车底盘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卸车底盘为纯电动式自卸车底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厢液压举升系统包含车厢前举升油缸、气控换向阀及气控手控阀;

所述车厢前举升油缸竖直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前端,且其上端通过车厢前举升油缸上固定支座与所述车厢前侧板连接,下端通过车厢前举升油缸下固定支座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所述气控换向阀及气控手控阀均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上,且所述气控换向阀的出油口a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车厢前举升油缸的进出油口连通,所述气控换向阀的进油口p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自卸车底盘取力联动液压油泵连通,所述气控换向阀的回油口t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自卸车底盘液压油箱连通,所述气控换向阀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所述气控手控阀的出气口a连通,所述气控换向阀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所述气控手控阀的回气口b连通,所述气控手控阀的进气口p通过气管与贮气罐连通,所述贮气罐装配固定在所述自卸车底盘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总成包含对称分设在所述车厢左右两侧的两个顶盖举升摆臂主梁及对称分设在所述车厢左右两侧的两个顶盖举升摆臂撑杆;

在每个所述顶盖举升摆臂主梁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的上端均还连接有一个上摆臂连接装置;

在每个所述顶盖举升摆臂主梁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的下端均还连接有一个下摆臂连接装置;

在每个所述顶盖举升摆臂主梁上还连接有一个油缸支座;

在每个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撑杆下方均还设有一个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支撑装置;

每个所述顶盖举升摆臂主梁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的上端均通过其各自连接有的上摆臂连接装置、与同侧设置在顶盖纵梁上的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相配合对应,并通过上摆臂支销铰接在一起;

每个所述顶盖举升摆臂主梁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的下端均通过其各自连接有的下摆臂连接装置、与同侧设置在车厢底架侧横梁上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相配合对应,并通过下摆臂支销铰接在一起;

每个所述顶盖举升摆臂主梁均还通过其上连接的油缸支座对应与顶盖液压举升系统中、与之相对应的一个顶盖举升油缸相连接;

当顶盖处于闭合状态是,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总成通过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支撑装置限位支撑在所述车厢的箱体侧板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上摆臂连接装置均包含一个摆臂上固定套及两个摆臂上固定套加强板;每个所述上摆臂连接装置中的摆臂上固定套均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上端设有的腰孔中;每个所述上摆臂连接装置中的两个摆臂上固定套加强板均套设在与之相对应的摆臂上固定套上,并分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上端设有的腰孔两侧;

每个所述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均包含一个摆臂上支销固定套及两个摆臂上支销固定套加强板;每个所述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中的摆臂上支销固定套均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纵梁上;每个所述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中的两个摆臂上支销固定套加强板均套设在与之相对应的摆臂上支销固定套上,并分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纵梁两侧;

每个所述上摆臂连接装置中的摆臂上固定套均通过一个上摆臂支销对应与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中的摆臂上支销固定套相铰接在一起;

每个所述下摆臂连接装置均包含一个摆臂下固定套及两个摆臂下固定套加强板;每个所述下摆臂连接装置中的摆臂下固定套均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下端设有的圆孔中;每个所述下摆臂连接装置中的两个摆臂下固定套加强板均套设在与之相对应的摆臂下固定套上,并分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下端设有的圆孔两侧;

每个所述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均包含一个摆臂下支销固定套及一个摆臂下支销固定座;每个所述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中的摆臂下支销固定套均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摆臂下支销固定座中;每个所述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中的摆臂下支销固定座均对应夹设在与之相对应的两车厢底架侧横梁中;

每个所述下摆臂连接装置中的摆臂下固定套均通过一个下摆臂支销对应与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中的摆臂下支销固定套相铰接在一起;

每个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装置均包含一个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加强垫板、一个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及一个缓冲垫,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加强垫板焊合固定在车厢的箱体侧板上,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焊合固定在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加强垫板上,在所述缓冲垫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面向顶盖举升摆臂撑杆一端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所述上摆臂支销与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相连接的一端、及每个下摆臂支销与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相连接的一端均套设有一个开槽螺母及垫圈;

每个所述上摆臂支销均通过一个开槽螺母及一个垫圈同与之相对应的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中的摆臂上支销固定套贴靠夹紧;

每个所述下摆臂支销均通过一个开槽螺母及一个垫圈同与之对应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中的摆臂下支销固定套贴靠夹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盖液压举升系统包含两个顶盖举升油缸、一个管式双向平衡阀、一个气控手控多路换向阀及一个气控电控阀;

两个所述顶盖举升油缸呈倾斜对称设置在所述车厢的左右侧,且每个所述顶盖举升油缸的上端均通过一个上举升支座对应与同侧设置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连接,下端均通过一个下举升支座对应与同侧车厢底架侧横梁上设有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连接;

所述管式双向平衡阀、气控手控多路换向阀及气控电控阀均设置在所述述副车架上;且两个所述顶盖举升油缸的进出油口分别通过液压油管及三通对应与管式双向平衡阀的两个出油口连通,所述管式双向平衡阀的两个进油口分别对应与气控手控多路换向阀的出油口a和出油口b连通,所述气控手控多路换向阀的进油口p通过液压油管与自卸车底盘取力联动液压油泵连通,回油口t通过液压油管与自卸车底盘液压油箱连通,进气口通过气管对应与气控电控阀的出气口a连通,出气口通过气管对应与气控电控阀的回气口b连通,所述气控电控阀的进气口p通过气管与贮气罐连通;所述气控电控阀还对应与自卸车底盘上自带的24v开关电源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顶盖的周边及后门的周边均加装密封条;所述顶盖的周边及后门的周边均通过密封条与所述车厢密封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车厢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若干箱体吊装环。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车厢的左后侧或右后侧还设有一个箱体折叠爬梯。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车厢的前侧顶部还设有一个太阳蓬附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配上述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的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

s1、装配副车架

将事先已拼接组装好的副车架装配固定在自卸车底盘上;

s2、装配车厢及车厢液压举升系统:

先将事先已拼接组装好、且左右两侧事先已焊合固定有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的车厢放置在步骤s1中已装配好的副车架上,然后通过转轴将车厢的底架后端与副车架的后端铰接在一起,接着将车厢液压举升系统装配在车厢的前端,通过车厢液压举升系统将车厢的前侧板与副车架的前端连接在一起;

s3、装配顶盖:

将事先已拼接组装好、且左右两侧事先已焊合固定有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的顶盖放置在步骤s2中已装配固定好的车厢上;

s4、装配位于车厢左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及顶盖液压举升系统:

(1)将位于车厢左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的下端、依次分别通过各自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下摆臂连接装置、与位于车厢左侧的底架侧横梁上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通过摆臂下支销定位连接;

(2)将位于车厢左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的上端、依次分别通过各自事先未焊合固定有的上摆臂连接装置、与位于顶盖左侧的顶盖纵梁上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通过摆臂上支销预装定位;其中,上摆臂连接装置是活动穿设在与之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的上端开设的腰孔内;

(3)将位于车厢左侧的顶盖液压举升系统的顶盖举升油缸的下端通过下举升支销与位于车厢左侧的底架侧横梁上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连接,上端通过上举升支销与位于车厢左侧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连接;

s5、装配位于车厢右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及顶盖液压举升系统:

(1)将位于车厢右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的下端、依次分别通过各自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下摆臂连接装置、与位于车厢右侧的底架侧横梁上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通过摆臂下支销定位连接;

(2)将位于车厢(3)右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的上端、依次分别通过各自事先未焊合固定有的上摆臂连接装置、与位于顶盖右侧的顶盖纵梁上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通过摆臂上支销预装定位;其中,上摆臂连接装置是活动穿设在与之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的上端开设的腰孔内;

(3)将位于车厢右侧的顶盖液压举升系统的顶盖举升油缸的下端通过下举升支销与位于车厢右侧的底架侧横梁上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连接,上端通过上举升支销与位于车厢右侧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连接;

s6、进行上摆臂连接装置的焊合固定:

先启动顶盖液压举升系统工作,通过顶盖液压举升系统的顶盖举升油缸驱动顶盖举升摆臂总成向前举升顶盖使其前伸到位,然后调节位于车厢左右两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与车厢之间的侧向间隙,保持两者间隙一致后,将位于车厢左右两侧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上端腰孔内的上摆臂连接装置的焊合固定;

s7、装配后门

将后门装配在车厢的后侧,并用手动锁紧钩将后门与车厢的后侧锁合。

上述装配方法中,在顶盖举升摆臂总成与车厢左右两侧之间的侧向间隙未调节一致之前,步骤s4和s5中的上摆臂连接装置事先均不与对应顶盖举升摆臂主梁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上端开设的腰孔焊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通过特殊的开槽螺母+垫圈贴靠紧固设计原理,使得连接摆臂的上、下支销不转动,而仅依靠摆臂的运动来完成顶盖的开合;

(2)利用加长设计的销轴固定套、摆臂固定套与加粗设计的摆臂销轴连接,有效的减小了摆臂上、下支销与销轴及摆臂固定套之间的间隙配合,使得摆臂在运动时,支撑顶盖左右晃动的篇幅得到有效的减小,稳控了摆臂与车厢箱体之间的间隙距离,保证了箱体顶盖开关动作时的稳定性;

(3)采用创新的摇臂式顶盖摆臂固定方式,有效的克服了运输作业中因出现的摆臂与箱体侧向间隙小而产生的摩擦干涉问题;

(4)通过在顶盖周边及后门周边加装密封条,通过密封条与车厢箱体密封接触,有效的防止运输中的漏洒问题。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将摆臂下端通过事先已焊合牢固的下摆臂固定套装置与车厢底板上已焊合的下支销固定套装置用摆臂下支销来定位连接,将摆臂上端通过事先未焊合的上摆臂固定套装置与车厢顶盖上已焊合牢固的上支销固定套装置用摆臂上支销先预装连接,然后再通过顶盖液压举升系统控制顶盖举升摆臂总成将顶盖向车厢前侧举升到位,接着调节位于车厢左右两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与车厢之间的侧向间隙,在保持两者间隙一致后,再将事先活动穿设在摆臂上端腰孔中且未焊合的上摆臂固定套装置焊合牢固,进而实现改善在运输作业中出现的摆臂与箱体侧向间隙小而产生的摩擦干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的右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的左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中车厢的右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剖视图;

图6为图3中c-c剖视图;

图7为图3中d-d剖视图;

图8为图4中k节点放大图;

图9为图5中l节点放大图;

图10为图6中m节点放大图;;

图11为图7中n节点放大图;

图12为图1中车厢的底架仰视示意图图;

图13为图12中p节点放大图;

图14为图1中车厢的底架右侧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顶盖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中h-h剖视图;

图17为图15中t节点放大图;

图18为图2中顶盖举升摆臂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e-e剖视图;

图20为图18中f-f剖视图;

图21为图1中顶盖举升摆臂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g-g剖视图;

图23为车厢液压举升系统与顶盖液压举升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自卸车底盘;2、副车架;3、车厢;3.1、底架;3.2、底架侧横梁;4、顶盖;4.1、顶盖纵梁;5、后门;6、车厢液压举升系统;6.1、车厢前举升油缸;6.2、气控换向阀;6.3、气控手控阀;7、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1、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2、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3、油缸支座;8、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1、顶盖举升油缸;8.2、管式双向平衡阀;8.3、气控手控多路换向阀;8.4、气控电控阀;8.5、上举升支销;8.6、下举升支销;9、转轴;10、上摆臂支销;11、下摆臂支销;12、上摆臂连接装置;12.1、摆臂上固定套;12.2、摆臂上固定套加强板;13、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3.1、摆臂上支销固定套;13.2、摆臂上支销固定套加强板;14、下摆臂连接装置;14.1、摆臂下固定套;14.2、摆臂下固定套加强板;15、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1、摆臂下支销固定套;15.2、摆臂下支销固定座;16、开槽螺母;17、垫圈;18、支撑吊架;19、自卸车底盘取力联动液压油泵;20、自卸车底盘液压油箱;21、贮气罐;22、24v开关电源;23、密封条;24、顶盖举升摆臂限位装置;25、箱体吊装环;26、箱体折叠爬梯;27、太阳蓬附件;28、双联支座;29、人工钩锁;30、后门锁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阐述本发明是如何实施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如图1至图3所示,包含自卸车底盘1、副车架2、车厢3、顶盖4、后门5、车厢液压举升系统6、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及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

其中,副车架2装配固定在自卸车底盘1上,车厢3装配在副车架2上,且车厢3前侧通过车厢液压举升系统6与副车架2前侧开合连接,车厢3后侧通过转轴9与副车架2后侧铰接,顶盖4装配在车厢3顶部,并通过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及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与车厢3顶部呈前举式开合连接,后门5装配在车厢3后侧,且后门5上端通过双联支座28与车厢3后侧的上部铰接,下端通过后门锁钩30与车厢3后侧的下部扣合连接,后门5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人工钩锁29对应与车厢3左右两箱体侧板锁合连接;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及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均对称装配在车厢3的左右两侧,如图4和图12所示,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的上端通过上摆臂支销10与顶盖4的顶盖纵梁4.1上设有的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3铰接,下端通过下摆臂支销11与车厢3的底架侧横梁3.2上设有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铰接;如图2和图3所示,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上端通过上举升支销8.5与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上的油缸支座7.3连接,下端通过下举升支销8.6与车厢3的底架横梁3.1上设有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连接;

如图23所示,车厢液压举升系统6及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均还分别通过液压油管与自卸车底盘取力联动液压油泵19及自卸车底盘液压油箱20连通,自卸车底盘取力联动液压油泵19及自卸车底盘液压油箱20均位于车厢3前侧,并通过支撑吊架18固定在自卸车底盘1上。

在本发明中,自卸车底盘1为纯电动式自卸车底盘。

在本发明中,如图2和图23所示,车厢液压举升系统6包含车厢前举升油缸6.1、气控换向阀6.2及气控手控阀6.3;

其中,车厢前举升油缸6.1竖直设置在车厢3的前端,且其上端通过车厢前举升油缸上固定支座6.4与车厢3前侧板连接,下端通过车厢前举升油缸下固定支座6.5与副车架2连接;气控换向阀6.2及气控手控阀6.3均固定在副车架2上,且气控换向阀6.2的出油口a通过液压油管与车厢前举升油缸6.1的进出油口连通,气控换向阀6.2的进油口p通过液压油管与自卸车底盘取力联动液压油泵19连通,气控换向阀6.2的回油口t通过液压油管与自卸车底盘液压油箱20连通,气控换向阀6.2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控手控阀6.3的出气口a连通,气控换向阀6.2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控手控阀6.3的回气口b连通,气控手控阀6.3的进气口p通过气管与贮气罐21连通,贮气罐21装配固定在自卸车底盘1上。

在本发明中,如图1至图7所示,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包含对称分设在车厢3左右两侧的两个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及对称分设在车厢3左右两侧的两个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

其中,在每个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的上端均还连接有一个上摆臂连接装置12;在每个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的下端均还连接有一个下摆臂连接装置14;在每个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上还连接有一个油缸支座7.3;在每个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下方均还设有一个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支撑装置24;

每个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的上端均通过其各自连接有的上摆臂连接装置12、与同侧设置在顶盖纵梁4.1上的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3相配合对应,并通过上摆臂支销10铰接在一起;

每个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的下端均通过其各自连接有的下摆臂连接装置14、与同侧设置在车厢的底架侧横梁3.2上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相配合对应,并通过下摆臂支销11铰接在一起;

每个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均还通过其上连接的油缸支座7.3对应与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中、与之相对应的一个顶盖举升油缸8.1相连接;

当顶盖4处于闭合状态时,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通过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支撑装置24限位支撑在所述车厢3的箱体侧板上。

在本发明中,如图8至图22所示,每个上摆臂连接装置12均包含一个摆臂上固定套12.1两个摆臂上固定套加强板12.2;每个上摆臂连接装置12中的摆臂上固定套12.1均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上端设有的腰孔7.1a中;每个上摆臂连接装置12中的两个摆臂上固定套加强板12.2均套设在与之相对应的摆臂上固定套12.1上,并分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上端设有的腰孔7.1a两侧;

每个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3均包含一个摆臂上支销固定套13.1及两个摆臂上支销固定套加强板13.2;每个所述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2中的摆臂上支销固定套13.1均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纵梁4.1上;每个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3中的两个摆臂上支销固定套加强板13.2均套设在与之相对应的摆臂上支销固定套13.1上,并分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纵梁4.1两侧;

每个上摆臂连接装置12中的摆臂上固定套12.1均通过一个上摆臂支销10对应与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3中的摆臂上支销固定套13.1相铰接在一起;

每个下摆臂连接装置14均包含一个摆臂下固定套14.1及两个摆臂下固定套加强板14.2;每个下摆臂连接装置14中的摆臂下固定套14.1均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下端设有的圆孔中;每个下摆臂连接装置14中的两个摆臂下固定套加强板14.2均套设在与之相对应的摆臂下固定套14.1上,并分设在与之相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下端设有的圆孔两侧;

每个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均包含一个摆臂下支销固定套15.1及一个摆臂下支销固定座15.2;每个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中的摆臂下支销固定套15.1均均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摆臂下支销固定座15.2中;每个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中的摆臂下支销固定座15.2均对应夹设在与之相对应的两车厢底架侧横梁3.2中;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8和图12所示,每个下摆臂连接装置14中的摆臂下固定套14.1均通过一个下摆臂支销11对应与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中的摆臂下支销固定套15.1相铰接在一起;每个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中的摆臂下支销固定座15.2通过两个车厢底架侧横梁3.2加固及通过一个车厢侧装饰板3.3稳固。

如图3所示,每个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装置24均包含一个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加强垫板24.2、一个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24.1及一个缓冲垫24.3,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加强垫板24.1焊合固定在车厢3的箱体侧板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24.2焊合固定在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加强垫板24.1上,在缓冲垫24.3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顶盖举升摆臂撑杆限位座24.2面向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一端上。

如图8至图12所示,在每个上摆臂支销10与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3相连接的一端及每个下摆臂支销11与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相连接的一端均套设有一个开槽螺母16及垫圈17;

每个上摆臂支销10均通过一个开槽螺母16及一个垫圈17同与之相对应的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3中的摆臂上支销固定套13.1贴靠夹紧;

每个下摆臂支销11均通过一个开槽螺母16及一个垫圈17同与之对应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中的摆臂下支销固定套15.1贴靠夹紧;

在实际应用中,上摆臂支销10及下摆臂支销11均通过开槽螺母16及垫圈17紧固在对应的摆臂上支销固定套13.1及摆臂下支销固定套15.1中,在举升顶盖4的过程中,上摆臂支销10及下摆臂支销11均是不转动的,顶盖4是通过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的摆动来实现前举或后合盖运动的。

如图2和图23所示,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包含两个顶盖举升油缸8.1、一个管式双向平衡阀8.2、一个气控手控多路换向阀8.3及一个气控电控阀8.4;两个顶盖举升油缸8.1呈倾斜对称设置在车厢3的左右侧,且每个顶盖举升油缸8.1的上端均通过一个上举升支座8.5对应与同侧设置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连接,下端均通过一个下举升支座8.6对应与同侧车厢3底架侧横梁3.1上设有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连接;

管式双向平衡阀8.2、气控手控多路换向阀8.3及气控电控阀8.4均设置在副车架2上;且两个顶盖举升油缸8.1的进出油口分别通过液压油管及三通对应与管式双向平衡阀8.2的两个出油口连通,管式双向平衡阀8.2的两个进油口分别对应与气控手控多路换向阀8.2的出油口a和出油口b连通,气控手控多路换向阀8.3的进油口p通过液压油管与自卸车底盘取力联动液压油泵19连通,回油口t通过液压油管与自卸车底盘液压油箱20连通,进气口通过气管对应与气控电控阀8.4的出气口a连通,出气口通过气管对应与气控电控阀8.4的回气口b连通,气控电控阀8.4的进气口p通过气管与贮气罐21连通;气控电控阀8.4还对应与自卸车底盘1上自带的24v开关电源22电连接,自卸车底盘取力联动液压油泵19还通过液压油管对应与自卸车底盘液压油箱20连通。

为避免运输途中发生漏洒风险,如图5所示,在顶盖4的周边及后门5的周边均加装密封条23;顶盖4的周边及后门5的周边均通过密封条23与车厢3密封连接;

如图9和图12所示,在车厢3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两个箱体吊装环25,用于在装配车厢3时将车厢3通过吊车吊装到相应的副车架上。

如图1所示,在车厢3的右后侧还设有一个箱体折叠爬梯26;在车厢3的前侧顶部还设有一个太阳蓬附件2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上述摇臂式前伸顶盖渣土车的方法,其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s1、装配副车架

将事先已拼接组装好的副车架2装配固定在自卸车底盘1上;

s2、装配车厢及车厢液压举升系统:

先将事先已拼接组装好、且左右两侧事先已焊合固定有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4的车厢3放置在步骤s1中已装配好的副车架2上,然后通过转轴9将车厢3的底架3.1后端与副车架2的后端铰接在一起,接着将车厢液压举升系统6装配在车厢3的前端,通过车厢液压举升系统6将车厢3的前侧板与副车架2的前端连接在一起;

s3、装配顶盖:

将事先已拼接组装好、且左右两侧事先已焊合固定有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2的顶盖4放置在步骤s2中已装配固定好的车厢3上;

s4、装配位于车厢左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及顶盖液压举升系统:

(1)将位于车厢3左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的下端、依次分别通过各自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下摆臂连接装置14、与位于车厢3左侧的底架侧横梁3.2上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通过摆臂下支销11连接定位;

(2)将位于车厢3左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的上端、依次分别通过各自事先未焊合固定有的上摆臂连接装置12、与位于顶盖4左侧的顶盖纵梁4.1上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3通过摆臂上支销10预装定位;其中,上摆臂连接装置12是活动穿设在与之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的上端开设的腰孔7.1a内;

(3)将位于车厢3左侧的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的顶盖举升油缸8.1的下端通过下举升支销8.6与位于车厢3左侧的底架侧横梁3.2上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连接,上端通过上举升支销8.5与位于车厢3左侧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连接;

s5、装配位于车厢右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及顶盖液压举升系统:

(1)将位于车厢3右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的下端、依次分别通过各自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下摆臂连接装置14、与位于车厢3左侧的底架侧横梁3.2上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通过摆臂下支销11连接定位;

(2)将位于车厢3右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的上端、依次分别通过各自事先未焊合固定有的上摆臂连接装置12、与位于顶盖3左侧的顶盖纵梁4.1上事先已焊合固定有的上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3通过摆臂上支销10预装定位;其中,上摆臂连接装置12是活动穿设在与之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的上端开设的腰孔7.1a内;

(3)将位于车厢3右侧的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的顶盖举升油缸8.1的下端通过下举升支销8.6与位于车厢3右侧的底架侧横梁3.2上的下摆臂固定支撑装置15连接,上端通过上举升支销8.5与位于车厢3左侧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连接;

s6、进行上摆臂连接装置11的焊合固定:

先启动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工作,通过顶盖液压举升系统8的顶盖举升油缸8.1驱动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向前举升顶盖4使其前伸到位,然后调节位于车厢3左右两侧的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与车厢3之间的侧向间隙,保持两者间歇一致后,将位于车厢3左右两侧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及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上端腰孔7.1a内的上摆臂连接装置12的焊合固定;

s7、装配后门

将后门5装配在车厢3的后侧,并用手动锁紧钩将后门5与车厢3的后侧锁合。

上述装配方法中,在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与车厢3左右两侧之间的侧向间隙未调节一致之前,步骤s4和s5中的上摆臂连接装置12事先均不与对应的顶盖举升摆臂主梁7.1或顶盖举升摆臂撑杆7.2上端开设的腰孔7.1a焊合,直到顶盖举升摆臂总成7与车厢3左右两侧之间的侧向间隙调节一致厚,在焊合。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