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组件、顶部框架和机动车的车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5606发布日期:2020-04-21 21:3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包括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组件、顶部框架和机动车的车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组件,该组件包括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两个顶部框架元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顶部框架和机动车的车顶。此外,提出了一种具有顶部框架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存在已知的用于机动车车顶的、例如用于滑动车顶的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是从毛坯件冲压而成。这种一体式顶部框架具有充分的刚性以满足车顶区域中的要求,例如有关刚性方面的那些要求。

期望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组件,所述组件具有小的安装空间要求并且充分刚性。进一步地,期望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顶部框架,其具有小的安装空间要求并且充分刚性。此外,期望提供一种具有充分刚性的用于机动车的车顶。进一步地,期望提供一种具有顶部框架并且具有充分刚性设计的机动车。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一个实施例,组件具有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特别地,该组件是顶部框架的一部分。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用于机动车的车顶具有这种顶部框架。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机动车具有这种顶部框架。

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相对于彼此布置成使得形成重叠区域。在重叠区域中,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彼此重叠。所述组件具有塑料护套。塑料护套覆盖重叠区域。塑料护套密封重叠区域,特别是防止水或其它流体(例如来自洗涤器的溶液)。沿着重叠区域以彼此偏移的方式形成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在结合部位彼此连接。结合部位被塑料护套覆盖,以密封结合部位,例如防止水或其它流体。粘接部位形成在塑料护套的外侧面上,用于粘合部(粘合件或粘合剂)的施加。

例如,这两个顶部框架元件是用于车顶的顶部框架的一部分。顶部框架例如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围车顶的车顶开口,该车顶开口可以通过盖面板封闭。盖面板可以是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布置成使其不能相对于车顶的其余部分移动,或者可以是可移动的盖面板,从而使车顶开口能够至少部分地暴露。特别是在可移动盖面板的情况下,顶部框架元件用于附接各种子组件,例如用于使盖面板移动的机构。此外,顶部框架元件旨在例如通过粘合部附接至车辆的车身壳体。顶部框架元件还有助于例如在操作期间车身的刚性。前盖也可以粘接到顶部框架元件上。根据一些实施例,顶部框架元件由多个单独的部件组装而成。例如,将单独的部件焊接在一起。顶部框架元件与车身壳体的结构上刚性的粘接也是可能的。

使用两个顶部框架元件或若干个顶部框架元件允许多方面的应用。因此,该组件可以用于非常广泛的各种车辆,而无需分别实施全新的顶部框架。包括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组件允许顶部框架的模块化构造。例如,顶部框架元件各自在长度和宽度上进行适配,使得顶部框架元件至少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用在若干种不同的车辆中。

重叠区域(在该重叠区域处以彼此偏移的方式布置了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允许所述两个部位的节省空间的布置。因此,也可以利用模块化的顶部框架实现顶部框架的各种所需功能。在结合部位处,顶部框架元件以充分坚固的方式彼此连接以实现所需的刚性。特别地,设置了一个以上的结合部位,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结合部位,所述结合部位以相对于彼此偏移的方式形成。

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和经过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结合部位例如都通过塑料护套密封。特别地,塑料护套允许充分防泄漏的密封,其就毛细效应而言也被密封。因此,该布置允许车辆内部在操作期间抵抗水或其它流体的充分密封。另外,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重叠区域可以借助于塑料护套在两个顶部框架元件之间桥接,使得形成可靠地施加粘合部的粘接部位。特别地,在顶部框架元件和粘接部位之间没有台阶,所述台阶对于粘合部会是不利的。

塑料护套还可以部分地补偿结合部位中的制造公差以及隐藏的冲压毛刺。

重叠区域在沿着两个车顶框架元件的一个方向上(例如沿着车辆纵向)相比于横向于所述方向的两个方向具有更长的延伸量。沿着重叠区域的这一主要延伸方向,以彼此偏移的方式布置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在平面图中,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彼此相邻布置。根据一些示意性实施例,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部分重叠。根据其它示意性实施例,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彼此相邻地布置使得它们并不重叠。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的偏移布置使得重叠区域能够与塑料护套一起形成为平坦的。因此,可以实现小的安装空间要求。特别地,包括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组件的安装空间要求不大于或仅不显著地大于一体式顶部框架。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在塑料护套的外侧面上形成密封部位,用于施加密封件。沿着重叠区域,以相对于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偏移的方式形成密封部位。特别地,密封部位用于对密封件粘合,所述密封件将湿区和干区分开。例如,在操作期间,密封件提供相对于盖面板的密封。因此,密封件在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和塑料护套上的粘接必须相对于水是防泄漏的,特别是必须抵消毛细效应。由于密封部位相对于粘接部位和结合部位的偏移布置,重叠区域与塑料护套的平坦设计是可能的。塑料护套在两个车顶元件处终止而没有台阶,所述台阶会损害密封件和塑料护套以及两个车顶元件之间的防泄漏性。

例如,设置了一个以上的结合部位、一个以上的粘接部位和一个以上的密封部位。粘接部位和/或密封部位可以布置在塑料护套的两侧面上。通过各个部位的偏移布置,在每种情况下仅需要针对各个部位的安装空间要求。例如,在粘接部位被布置在结合部位上方的情况下,情形将会不同。在那种情况下,两个部位都需要安装空间。相反,偏移布置允许平坦的构造,并且同时允许各个部位的可靠功能。

根据一个实施例,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各自具有在重叠区域以外的表面。塑料护套的外侧面和顶部框架元件的表面在粘接部位和密封部位处以齐平的方式彼此邻接。因此,可靠的密封是可能的。密封件和/或粘合部被防止在操作期间于塑料护套和顶部框架元件之间的过渡处脱离。特别地,以这种方式可以抵消毛细效应。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重叠区域横向于重叠区域的两个主要延伸方向地、以相对于顶部框架元件的邻接区域偏移的方式布置。重叠区域沿着两个主要延伸方向中的每个具有比在横向于所述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更长的延伸量。在重叠区域中,顶部框架元件相对于顶部框架元件的邻接区域以成台阶方式布置,特别是在粘接部位的区域中和在密封部位的区域中。因此,可以为塑料护套的塑料创造充分的空间,并且同时实现塑料护套与顶部框架元件的邻接区域齐平终止。进而,这允许组件的平坦构造。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塑料护套的第二外侧面上形成另外的粘接部位。该另外的粘接部位用于施加另外的粘合部。所述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彼此相反定位。沿着重叠区域,以相对于结合部位和粘接部位并且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还相对于密封部位偏移的方式形成另外的粘接部位。例如,另外的粘合部、例如作为结构刚性粘合部用于将顶部框架元件连接至车身。粘合部然后例如用于将顶部框架元件连接至盖。所述另外的粘接部位具有与第一粘接部位相对应的设计,并且因此允许组件的平坦构造。在另外的粘接部位处,塑料护套和顶部框架元件的邻接区域以齐平的方式彼此邻接,结果是,粘合部允许顶部框架元件的(例如,车身的)可靠连接,并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密封。

根据一个实施例,顶部框架元件彼此形状锁合地连接。例如,顶部框架元件通过结合元件彼此连接。例如,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在结合部位处通过铆钉(例如通过自冲铆钉)彼此连接。铆钉穿透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并将它们彼此连接。塑料护套密封了铆接部位,且因此阻碍了顶部框架元件在结合部位处的腐蚀。

替代地或附加地,顶部框架元件彼此材料连接。例如,提供了通过粘合部的纯材料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顶部框架元件各自包括涂覆的钢板。例如,顶部框架元件各自由涂覆的钢板形成。这具有充分的刚性和稳定性以及强度和抗冲击性。例如,两个顶部框架元件的钢板通过浸涂(例如阴极浸涂)涂覆。在结合部位处,例如由于两个顶部框架元件彼此的连接,部分地去除了涂层。尽管如此,顶部框架元件的钢板仍通过塑料护套得到了充分的保护。根据其它实施例,顶部框架元件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例如由一些其它金属或塑料制成。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塑料护套由固化的聚氨酯形成。例如,将塑料护套发泡或模制到两个顶部框架元件上。其它塑料材料也是可能的。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的顶部框架具有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组件。顶部框架具有粘合部。粘合部横向于重叠区域从其中一个顶部框架元件沿着粘接部位延伸到另一个顶部框架元件。粘合部例如用于固定盖。例如,顶部框架具有所述盖,该盖通过粘合部连接至组件。粘接部位形成在顶部框架上,使得粘合部从其中一个顶部框架元件沿着塑料护套的粘接部位连续地延伸到另一个顶部框架元件。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顶部框架具有密封件,该密封件横向于重叠区域从其中一个顶部框架元件沿着密封部位延伸到另一个顶部框架元件。在操作期间,密封件例如用于相对于盖面板密封。密封部位形成为使得密封件从其中一个顶部框架元件沿着塑料护套的密封部位连续地延伸到另一个顶部框架元件。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顶部框架具有另外的粘合部。所述另外的粘合部横向于重叠区域从其中一个顶部框架元件沿着所述另外的粘接部位延伸到另一个顶部框架元件。所述另外的粘接部位形成为使得所述另外的粘合部从其中一个顶部框架元件沿着所述塑料护套的所述另外的粘接部位连续地延伸到另一个顶部框架元件。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顶具有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顶部框架。顶部框架可以通过粘合部连接至机动车的车身。另外,紧固至车身的螺钉也是可能的。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机动车具有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的顶部框架。顶部框架通过粘合部连接至机动车的车身。因此,车身和顶部框架可靠地彼此连接并且相对于彼此密封,其中,实现了充分的刚性以及较小的安装空间要求。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解释的以下示例中将发现进一步的优点、特征和改进。

在所有几幅图中,相同的、相同类型或具有相同作用的元件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

图1示出了机动车的车顶的示意图,

图2至图7各自示出了根据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机动车2的车顶1的示意图。车辆纵向方向x从风挡3沿机动车2的后窗4的方向延伸。此外,车辆横向方向y沿机动车2的车顶平面延伸。特别地,方向x和y彼此垂直。垂直于方向x和y延伸的是方向z,其对应于正常操作位置中的竖直方向。

车顶1具有车顶开口5。在图1的图示中,车顶开口5被盖面板6或多个盖面板完全封闭。例如,盖面板6中的至少一个能相对于车顶1的其余部分沿x方向移动。因此,车顶开口5能至少部分地暴露。替代地或附加地,盖面板6中的一个被设计为固定的车顶元件并且相对于车顶1不可移动地连接。盖面板6例如是玻璃盖面板或全景车顶。

沿着车顶开口5的边缘形成顶部框架200。顶部框架200由多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例如,图2)组成。在所示的示意性实施例中,顶部框架200具有盖201,所述盖在风挡3上方的区域中相对于外部覆盖顶部框架元件101、102。

图2示出了包括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的组件100的示意图。例如,在操作期间,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沿着风挡3基本上沿着y方向延伸。在操作期间,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在车顶开口5的侧面处基本上沿着x方向延伸。根据一些示意性实施例,在车顶开口5的面向后窗4的端部处也布置了基本上沿着y方向延伸的另外的车顶元件。根据一些示意性实施例,可以省去这个另外的车顶元件。

在准备操作的状态下,另一个第二车顶元件102(未明确示出)在车顶开口5的第二侧向区域中延伸。这两侧具有相互对应的构造。因此,下文仅描述一侧。

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和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布置成在重叠区域103中彼此重叠。在重叠区域103中,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和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彼此连接。特别地,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例如通过铆钉在重叠区域103中彼此形状锁合地连接。确保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彼此充分刚性连接的其它类型的连接也是可能的。

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在多个离散的结合部位105处彼此连接。例如,在每个结合部位105处设置有铆钉,所述铆钉沿着z方向穿透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并因此将它们彼此连接。沿着x方向,结合部位105沿着重叠区域103相对于彼此偏移地布置。沿着x方向,结合部位105沿着重叠区域103一个接一个地布置。沿着x方向,结合部位105以沿着重叠区域103相对于彼此移位的方式布置。

在重叠区域103中设置有塑料护套104。塑料护套104完全覆盖结合部位105。对于后结合部位105而言可以仅在面向湿区的一侧被泡沫覆盖,而在相反的一侧没有被泡沫覆盖。塑料护套104用于密封结合部位105。例如由钢板构成的顶部框架元件101、102由此在结合部位105的区域中被充分保护免受腐蚀和湿气的影响。

塑料护套104沿着y方向从一个顶部框架元件101完全越过重叠区域103地延伸到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因此,重叠区域103通过塑料护套104被充分密封。此外,尽管有重叠区域103,在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之间仍实现了平滑过渡。

粘接部位106形成在塑料护套104上。特别地,粘接部位106形成在塑料护套104的第一外侧面107上。粘接部位106用于施加粘合部109(例如图3)。

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的表面112和塑料护套104的粘接部位106以齐平的方式彼此邻接。特别是在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的紧邻重叠区域103的邻接区域119中,表面112在z方向上形成在与粘接部位106的表面相同的平面中。结果,在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和粘接部位106之间实现了无级过渡。

以对应的方式,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的表面113在邻接区域120中形成为与粘接部位106齐平。在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上,邻接区域120直接邻接重叠区域103。特别是在邻接区域120中,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的表面113在z方向上形成在与粘接部位106的表面相同的平面中。因此,在粘接部位106和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之间实现了平滑过渡。因此,邻接区域119中的表面112、粘接部位106的表面和邻接区域120中的表面113彼此齐平地形成。即使在重叠区域103中并且尤其是在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和塑料护套104之间的过渡处,这也允许可靠的粘接。

粘接部位106形成为相对于结合部位105沿着x方向偏移。粘接部位106沿着x方向形成在结合部位105之间。重叠区域103在沿着x方向的主方向上延伸。沿着该主方向,在所示的示意性实施例中首先形成结合部位105中的一个。然后形成粘接部位106。然后形成另一个结合部位105。然后形成另一个粘接部位106。再一次地,然后形成结合部位105。然后形成密封部位110。不同部位的顺序和数量应被解释为纯粹是示例性的,并且根据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不同于

图2中的图示。

密封部位110用于施加密封件111(例如,图3)。在密封部位110处,顶部框架元件101、塑料护套104和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以与粘接部位106的实施例相似的方式齐平地彼此邻接。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的表面112、密封部位110的表面和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的表面113在z方向上布置在一个平面中,从而确保实现平滑过渡。

图3示出了组件100的示意图。除了图2所示的组件100之外,在根据图3的图示中还示出了粘合部109和密封件111。粘合部109从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沿着y方向延伸,越过塑料护套104的粘接部位106,到达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借助于塑料护套104对重叠区域103的覆盖,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之间的平滑过渡得以实现。这使得尤其被设计为粘合珠的粘合部109即使在重叠区域103中也能够可靠地粘接。

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和塑料护套104的齐平终止防止粘合部109在过渡区域中的脱离,这在台阶状过渡中可能发生。密封件111也是如此。组件100到密封件111以及粘合部109的可靠连接由此是可能的。这也导致相对于湿气和水的充分的防泄漏性,并且尤其是可靠地抵消了毛细效应。

图4示出了组件100在重叠区域103和邻接区域119和120中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另一粘合部115,其在z方向上布置在组件100的下侧(参见图5)。另一粘合部115布置在另一粘接部位114处,并且以与粘合部109相当的方式从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沿着塑料护套104延伸到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

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和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各自在重叠区域103中具有台阶。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各自在重叠区域103中至少在特定点处在z方向上形成有偏移。在邻接区域119和120中,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例如在平面117中延伸。在重叠区域103中,顶部框架元件101、102沿着平面118延伸,该平面在z方向上与平面117相距一定距离延伸。因此,在顶部框架元件101、102与塑料护套104的处于重叠区域103中的表面122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在制造塑料护套104的过程中,在整个区域中塑料116的充分材料流动是可能的,并且与此同时能实现塑料护套104的表面122与表面112和表面113齐平地邻接。

图5以另一横截面示出了组件的图示。沿着x方向,带有相应结合元件121(例如铆钉或螺钉等)的结合部位105、粘接部位106、密封部位110和另一粘接部位114在重叠区域103中各自相对于彼此偏移设置。沿着x方向,结合部位105、粘接部位106、密封部位110和另一粘接部位114在重叠区域103中彼此相邻地布置。各个部位105、106、110、114交替地布置,且因此特别是它们不会彼此重叠。从而可以在z方向上实现小的安装空间,并且特别地,所述空间与一体式顶部框架200没有区别或仅有不显著的区别。

因此,可以利用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实现组件100的模块化构造,该模块化构造具有与一体式顶部框架相似、可相比的特性。例如,在另一粘接部位114处,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关于粘接部位106在z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移。由此可以实现在z方向上小的安装空间要求,并且由于总是可以实现充分厚的塑料层,所以同时可以可靠地生产塑料护套104。

彼此偏移的布置不增加诸如粘合部109、另外的粘合部115和结合元件121的各个功能性元件在z方向上的安装空间要求。塑料护套104使得能够实现组件的光滑表面,尤其是在功能性部位105、106、110、114处的过渡区域中的光滑表面,且从而允许可靠地施加粘合部109、另外的粘合部115和密封件111。

图6示出了组件100的另一图示。塑料护套104可靠地将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彼此密封,并允许施加粘合部109和密封件111,所述粘合部和密封件各自从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延伸至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

图7示出了组件100的另一图示。在操作期间,图7所示的组件100的侧面面向机动车1的乘客舱。塑料护套104被设计成使得其平坦地终止并且与邻接的顶部框架元件101、102齐平,特别是在另外的粘接部位114处。因此,另外的粘合部115可靠地且防泄漏地连接到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和塑料护套104。另外的粘合部115从第一顶部框架元件101延伸到第二顶部框架元件102。

例如,粘合部109(图6)用于附接盖201。另外的粘合部115例如用于将顶部框架元件101、102连接至机动车2的车身。密封件111例如用于将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和盖面板106彼此密封。

其顶部框架元件101、102例如由钢板形成的顶部框架200允许同时具有充分高刚性的模块化构造。此外,利用模块化结构,顶部框架200允许附接多个子组件,例如用于可移动盖面板6的机构。此外,顶部框架200允许借助于另外的粘合部115附接到机动车2的车身壳体,该另外的粘合部115例如被设计为在周边施加的粘合珠。因此,在顶部框架200和机动车2之间形成材料连接。这不仅确保力传递,而且相对于水和其它流体密封车辆内部。

盖201或多个盖可以例如通过粘合部109附接到顶部框架200的在操作期间面向外的一侧。粘合部109例如作为粘合珠被施加。而且,将湿区与干区分开的密封件111能被粘接。在此也可以可靠地实现水密性。

利用模块化构造的顶部框架200,通过在顶部框架元件101和顶部框架元件102之间的重叠区域103中具有所描述的特性的塑料护套104的设计,可以可靠地实现所列举的功能。与此同时,各个功能性部位105、106、110、114的偏移布置允许小的安装空间要求。因此,实现了在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之间充分高的力传递,并且同时确保了防泄漏性,特别是关于毛细效应的防泄漏性。密封件111和粘合部109、115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布置。为了确保力的传递,两个重叠的顶部框架元件101、102例如通过铆接接头彼此形状锁合地连接。在结合部位105处实现该连接,该结合部位相对于粘接部位106、114和密封部位110偏移地布置。

在两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彼此连接之后,重叠区域103与结合元件121例如被泡沫塑料116、尤其是聚氨酯包围,以便使接触表面也相对于水密封以及产生用于施加密封件111和粘合部109、115的光滑且无间隙的表面。结合部位105、粘接部位106、114和密封部位的交替偏移布置使得能够利用以节省空间方式容纳的相关附件实现各个功能。

即使在具有不同的板厚度和板强度的顶部框架元件101、102的情况下,具有两个或更多个顶部框架元件101、102的模块化顶部框架200也允许可靠的力传递。此外,实现了用于附接密封件和/或粘合珠的光滑的粘接表面。可以可靠地避免泄漏和毛细效应。由于各个功能性元件交替地并且相对于彼此偏移地布置,因此占用了最小的安装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