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膜组件及MBR膜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6691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MBR膜组件及MBR膜元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膜生物反应器(即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技术领域,尤其涉及MBR膜组件、MBR膜元件以及MBR膜系统。



背景技术:

由本申请的申请人申请的、公开号为CN105617865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下称参考文献)中记载了一种高效过滤的新型水处理膜堆,其实际上属于浸没式MBR膜组件。参考文献所公开的这种MBR膜组件通过在相邻的膜片之间设置间隔网而有效避免了膜片之间的粘接,提高了水处理效率和膜片的使用寿命。但是,设置间隔网存在阻碍水流动的问题,且不能很好的防止膜片的摆动。此外,该MBR膜组件中膜片的形状设计也不尽合理,影响了MBR膜组件在单位占地面积上的有效过滤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在单位占地面积上可具有较大过滤面积的MBR膜组件和MBR膜元件。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改善结构的MBR膜元件和具有该MBR膜元件的MBR膜组件以及MBR膜系统。此外,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膜片位摆动的MBR膜组件及膜片边部定位装置。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提供的MBR膜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安装在支撑杆的一端;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安装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以及膜芯,所述膜芯安装在支撑杆上并轴向定位于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之间,该膜芯包括多个依次套接在支撑杆上并沿该支撑杆的轴向间隔设置的膜元件以及分别与各膜元件适配的密封装置;其中,所述膜元件包括膜片,所述膜片包括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一过滤薄膜相对设置的第二过滤薄膜以及由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叠置而形成于第一过滤薄膜和第二过滤薄膜之间的空腔,该空腔通过贯穿于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之间并用于与支撑杆相配合的通孔与支撑杆和该通孔之间所形成的导流间隙导通,所述导流间隙通过设置在支撑杆内部和/或支撑杆表面的导流通道与膜组件的输出口导通;所述膜元件采用形状、大小一致的矩形膜片,以使膜芯的外形成为矩形体。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MBR膜组件中的膜元件采用了形状、大小一致的矩形膜片从而使膜芯的外形成为矩形体。而参考文献中的MBR膜组件则采用圆形膜片,因而其膜芯的外形相应为圆柱体。当MBR膜组件被置于卧放状态下进行使用时,假设本发明的MBR膜组件的矩形体膜芯与参考文献中MBR膜组件的圆柱体膜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同且MBR膜组件卧放时的高度也相同,则本发明的MBR膜组件的过滤面积显然要大于参考文献中MBR膜组件的过滤面积。因此,本发明的MBR膜组件在单位占地面积上相比于参考文献中的膜组件可具有较大过滤面积,因此工作效率更高。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提供的MBR膜元件,包括膜片,所述膜片包括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一过滤薄膜相对设置的第二过滤薄膜以及由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叠置而形成于第一过滤薄膜和第二过滤薄膜之间的空腔,该空腔通过贯穿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之间的通孔与膜片外部相通,所述膜片呈矩形。该MBR膜元件的膜片呈矩形,将多个形状、大小一致的矩形膜片组合起来后膜芯的外形成为矩形体。而参考文献中的MBR膜组件则采用圆形膜片,因而其膜芯的外形相应为圆柱体。当MBR膜组件被置于卧放状态下进行使用时,假设本发明的MBR膜组件的矩形体膜芯与参考文献中MBR膜组件的圆柱体膜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同且MBR膜组件卧放时的高度也相同,则采用本发明的MBR膜元件的MBR膜组件的过滤面积显然要大于参考文献中MBR膜组件的过滤面积。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MBR膜组件和MBR膜元件中,均优选采用正方形膜片;更优选是采用长度或宽度为200至1000毫米的正方形膜片。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MBR膜组件和MBR膜元件中,所述膜片的空腔中还可以设置防偏移支撑结构。这样,MBR膜组件的各膜元件可在其膜片中的防偏移支撑结构的支撑下与相邻膜元件之间保持间隔,减少甚至避免膜片之间发生粘接的风险,提高MBR膜组件的工作效率和膜片的使用寿命。防偏移支撑结构内置于膜片的空腔中,因此膜片之间无需再设置与参考文献相同或类似的间隔网,有效降低过滤侧的水流阻碍;并且膜片之间的间距也可适当减小,有利于进一步增大膜组件的过滤面积。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提供的MBR膜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安装在支撑杆的一端;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安装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以及膜芯,所述膜芯安装在支撑杆上并轴向定位于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之间,该膜芯包括多个依次套接在支撑杆上并沿该支撑杆的轴向间隔设置的膜元件以及分别与各膜元件适配的密封装置;其中,所述膜元件包括膜片,所述膜片包括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一过滤薄膜相对设置的第二过滤薄膜以及由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叠置而形成于第一过滤薄膜和第二过滤薄膜之间的空腔,该空腔通过贯穿于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之间并用于与支撑杆相配合的通孔与支撑杆和该通孔之间所形成的导流间隙导通,所述导流间隙通过设置在支撑杆内部和/或支撑杆表面的导流通道与膜组件的输出口导通;所述膜片的空腔中设置有防偏移支撑结构。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MBR膜组件中,其各膜元件可在其膜片中的防偏移支撑结构的支撑下与相邻膜元件之间保持间隔,减少甚至避免膜片之间发生粘接的风险,提高MBR膜组件的工作效率和膜片的使用寿命。防偏移支撑结构内置于膜片的空腔中,因此膜片之间无需再设置与参考文献相同或类似的间隔网,有效降低过滤侧的水流阻碍;并且膜片之间的间距也可适当减小,有利于增大过滤面积。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MBR膜元件,包括膜片,所述膜片包括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一过滤薄膜相对设置的第二过滤薄膜以及由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叠置而形成于第一过滤薄膜和第二过滤薄膜之间的空腔,该空腔通过贯穿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之间的通孔与膜片外部相通,所述膜片的空腔中设置有防偏移支撑结构。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MBR膜元件,由于其膜片的空腔中设置有防偏移支撑结构,将多个MBR膜元件组合起来成为MBR膜组件,其各膜元件在其膜片中的防偏移支撑结构的支撑下将与相邻膜元件之间保持间隔,减少甚至避免膜片之间发生粘接的风险,提高MBR膜组件的工作效率和膜片的使用寿命。防偏移支撑结构内置于膜片的空腔中,因此膜片之间无需再设置与参考文献相同或类似的间隔网,有效降低过滤侧的水流阻碍;并且膜片之间的间距也可适当减小,有利于增大过滤面积。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MBR膜组件中,优选的防偏移支撑结构包括叠置于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之间的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上并与支撑杆配合的装配孔。相应的,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MBR膜元件中,优选的防偏移支撑结构包括叠置于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之间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同轴对应的装配孔。这种防偏移支撑结构便于制造和安装,其厚度较薄可以保证支撑杆上安装的膜片数量,并且设置支撑板后还可将膜片的空腔分为平行的两个腔体,起到分流、导流作用,有利于提高MBR膜组件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MBR膜组件中,作为密封装置的优选设置方式,各膜元件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包括套接在支撑杆上的密封环本体以及挤压设置在密封环本体与相邻膜片之间的密封圈;位于各膜元件膜片中的支撑板在该膜元件两侧的密封环的夹紧力作用下与支撑杆垂直设置。由于各膜元件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环,位于各膜元件膜片中的支撑板在该膜元件两侧的密封环的夹紧力作用下与支撑杆垂直设置,保证了支撑板与支撑杆之间定位的稳固性,确保了支撑板对膜片的防偏移支撑效果。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MBR膜系统,包括膜组件卧放支架,所述膜组件卧放支架上排列安装有多个MBR膜组件,所述MBR膜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安装在支撑杆的一端;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安装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以及膜芯,所述膜芯安装在支撑杆上并轴向定位于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之间,该膜芯包括多个依次套接在支撑杆上并沿该支撑杆的轴向间隔设置的膜元件以及分别与各膜元件适配的密封装置;其中,所述膜元件包括膜片,所述膜片包括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一过滤薄膜相对设置的第二过滤薄膜以及由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叠置而形成于第一过滤薄膜和第二过滤薄膜之间的空腔,该空腔通过贯穿于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之间并用于与支撑杆相配合的通孔与支撑杆和该通孔之间所形成的导流间隙导通,所述导流间隙通过设置在支撑杆内部和/或支撑杆表面的导流通道与膜组件的输出口导通;所述膜片的空腔中设置有防偏移支撑结构。上述MBR膜系统中各膜组件中的膜元件可在其膜片中的防偏移支撑结构的支撑下与相邻膜元件之间保持间隔,减少甚至避免膜片之间发生粘接的风险,提高MBR膜组件的工作效率和膜片的使用寿命。防偏移支撑结构内置于膜片的空腔中,因此膜片之间无需再设置与参考文献相同或类似的间隔网,有效降低过滤侧的水流阻碍;并且膜片之间的间距也可适当减小,有利于增大过滤面积。

作为对上述MBR膜系统的进一步改进,该MBR膜系统中的各MBR膜组件中的膜元件均采用形状、大小一致的矩形膜片,各MBR膜组件中的膜芯的外形为规格一致的矩形体。在此基础上,该MBR膜系统中的各MBR膜组件中的膜元件优选采用大小一致的正方形膜片。更优选是采用长度或宽度为200至1000毫米的正方形膜片,同时,支撑板则采用正方形支撑板,所述正方形支撑板的长度或宽度比正方形膜片长度或宽度小10至80mm。

为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MBR膜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安装在支撑杆的一端;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安装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以及膜芯,所述膜芯安装在支撑杆上并轴向定位于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之间,该膜芯包括多个依次套接在支撑杆上并沿该支撑杆的轴向间隔设置的膜元件以及分别与各膜元件适配的密封装置;其中,所述膜元件包括膜片,所述膜片包括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一过滤薄膜相对设置的第二过滤薄膜以及由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叠置而形成于第一过滤薄膜和第二过滤薄膜之间的空腔,该空腔通过贯穿于第一过滤薄膜与第二过滤薄膜之间并用于与支撑杆相配合的通孔与支撑杆和该通孔之间所形成的导流间隙导通,所述导流间隙通过设置在支撑杆内部和/或支撑杆表面的导流通道与膜组件的输出口导通;在所述膜芯的侧面外至少设置有一条膜片边部定位装置;所述膜片边部定位装置包括与支撑杆平行设置并与第一定位装置和/或第二定位装置相对固定的定位杆和设置在定位杆上并沿该定位杆长度方面排列的定位齿,相邻定位齿之间形成与膜片一一对应的定位卡槽,各膜片的边缘分别卡接在对应的定位卡槽内。

为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而提供的膜片边部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和设置在定位杆上并沿该定位杆长度方面排列的定位齿,相邻定位齿之间形成与待定位膜片一一对应并用于将各待定位膜片的边缘分别卡接在内的定位卡槽。

上述的膜片边部定位装置可将各膜片的边缘分别卡接在该装置中对应的定位卡槽内,从而对膜片的边缘部位进行有效定位。MBR膜组件可将该膜片边部定位装置与参考文献中公开的间隔网或是本发明中提到的上述防偏移支撑结构配合使用,从而更有效的防止膜片移动、膜片之间的粘接。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MBR膜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MBR膜组件中MBR膜元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MBR膜组件中MBR膜元件的材料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MBR膜组件中膜片边部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膜片边部定位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MBR膜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MBR膜组件1、膜组件卧放支架2、支撑杆100、第一轴肩110、第一轴颈111、第一轴肩柱面螺纹112、第二轴肩120、第二轴颈121、第二轴肩柱面螺纹122、导流孔130、第一定位装置200、第一支撑盘210、堵头220、第二定位装置300、第二支撑盘310、锁紧螺母320、产水接头330、膜芯400、膜元件410、膜片411、第一过滤薄膜411a、第二过滤薄膜411b、空腔411c、通孔411d、防偏移支撑结构411e、支撑板411f、装配孔411g、支撑网411h、焊疤411i、密封装置420、密封环421、密封环本体421a、密封圈421b、导流间隙430、输出口500、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定位杆610、芯棒611、包管612、定位齿620、倒角621、定位卡槽63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MBR膜组件,包括支撑杆100、第一定位装置200、第二定位装置300、膜芯400以及输出口500,其中,第一定位装置200安装在在支撑杆100的一端,第二定位装置300安装在支撑杆100的另一端,膜芯400则安装在支撑杆100上并轴向定位于第一定位装置200和第二定位装置300之间;输出口500一般设置在第一定位装置200或第二定位装置300上;此外,在支撑杆100内部和/或支撑杆100表面还设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既与膜芯400的出水口导通,又与MBR膜组件的输出口500导通,以便将通过膜芯400产出的已过滤水体从输出口500导出MBR膜组件。上述MBR膜组件作为浸没式MBR膜组件,一般是通过支架以卧放形式安装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并位于曝气装置的上方,使用过程中MBR膜组件浸入进行曝气处理的污水中,这些污水再在过滤压力作用下通过膜芯400过滤,最后从MBR膜组件的输出口500输出已过滤水体。

如图2所示,上述膜芯400包括多个依次套接在支撑杆100上并沿该支撑杆100的轴向间隔设置的膜元件410以及分别与各膜元件410适配的密封装置420。具体的说,如图2至6所示,所述膜元件410包括膜片411,所述膜片411包括第一过滤薄膜411a、与第一过滤薄膜411a相对设置的第二过滤薄膜411b以及由第一过滤薄膜411a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叠置而形成于第一过滤薄膜411a和第二过滤薄膜411b之间的空腔411c,该空腔411c通过贯穿于第一过滤薄膜411a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之间并用于与支撑杆100相配合的通孔411d与支撑杆100和该通孔411d之间所形成的导流间隙430导通,所述导流间隙430即通过设置在支撑杆100内部和/或支撑杆100表面的导流通道与MBR膜组件的输出口500导通。

上述膜芯400的工作原理为:待过滤的污水在过滤压力作用下分别从第一过滤薄膜411a和第二过滤薄膜411b渗入第一过滤薄膜411a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之间的空腔411c中,由于该空腔411c与贯穿于第一过滤薄膜411a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之间并用于与支撑杆100相配合的通孔411d导通,而该通孔411d又与支撑杆100之间存在导流间隙430,因此,渗入空腔411c中的已过滤水体将流入导流间隙430中,进而通过设置在支撑杆100内部和/或支撑杆100表面的导流通道流向MBR膜组件的输出口500。由于膜芯400中设有密封装置420,因此能够避免已过滤水体与待过滤污水之间的相互渗透。

以往由于膜片411之间容易发生粘接而导致过滤效率下降、膜片的使用寿命降低,在相邻的膜片411之间设置有间隔网。如图2至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并没有设置间隔网,取而代之的是在各膜片411的空腔411c中增设了防偏移支撑结构411e。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采用的防偏移支撑结构411e包括叠置于第一过滤薄膜411a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之间的支撑板411f和设置在支撑板411f上并与支撑杆100配合的装配孔411g。其中,支撑板411f的形状和大小最好与空腔411c相适配,这样对膜片的支撑效果较好。支撑板411f优选采用厚度为0.3至2毫米的平板,这样可以保证保证支撑板411f的强度,又可保证膜片411的整体厚度较薄,进而确保支撑杆100上膜片411的设置数量。支撑板411f上可以开设一些镂空的孔槽,也可以采用实心结构的平板作为支撑板411f。当采用实心结构的平板作为支撑板411f时,该支撑板411f实际上可以将空腔411c分隔为两个基本上隔开且平行的腔体,起到更好的分流、导流作用。支撑板一般可以采用硬质塑料等刚性材料来制作。

如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420的具体结构为:在各膜元件410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环421;所述密封环421包括套接在支撑杆100上的密封环本体421a以及挤压设置在密封环本体421a与相邻膜片411之间的密封圈421b;位于各膜元件410膜片411中的支撑板411f在该膜元件410两侧的密封环421的夹紧力作用下与支撑杆100垂直设置。对于上述密封装置420,由于在各膜元件410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环420,位于各膜元件410膜片411中的支撑板411f在该膜元件410两侧的密封环420的夹紧力作用下与支撑杆100垂直设置,保证了支撑板411f与支撑杆100之间定位的稳固性,确保了支撑板411f对膜片411的防偏移支撑效果。

如图1、3和10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MBR膜组件中的膜元件410全部采用形状、大小一致的矩形膜片411,以使膜芯400的外形成为矩形体。目前常规的MBR膜组件则采用圆形膜片,因而其膜芯的外形相应为圆柱体。当MBR膜组件被置于卧放状态下进行使用时,假设本具体实施方式的MBR膜组件的矩形体膜芯与目前常规的MBR膜组件的圆柱体膜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同且MBR膜组件卧放时的高度也相同,则本具体实施方式的MBR膜组件的过滤面积显然要大于目前常规的MBR膜组件的过滤面积。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的MBR膜组件在单位占地面积上可具有较大过滤面积,工作效率更高。图10中具体示出了含有多个MBR膜组件的MBR膜系统,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MBR膜系统包括膜组件卧放支架2,所述膜组件卧放支架2上排列安装有多个MBR膜组件1。这些MBR膜组件1均呈卧放状态排列安装在膜组件卧放支架2上,另外,MBR膜组件1的下方设有曝气装置(图中未示出)。使用过程中这些MBR膜组件1浸入进行曝气处理的污水中,这些污水再在过滤压力作用下通过各个MBR膜组件1的膜芯400过滤,最后从MBR膜组件1的输出口500输出已过滤水体。

如图3至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膜元件410优选采用大小一致的正方形膜片411,这样比较便于膜片411制造。一般而言,膜元件410可采用长度或宽度为200至1000毫米的正方形膜片411,其中又以长度或宽度为300至500毫米的正方形膜片411为佳。从膜片411制造的角度来讲,最好将膜片411的四角均设置为圆角;当膜片411为正方形膜片411时,圆角的半径与正方形膜片411的长度或宽度的比值0.02至0.08为宜。这是因为,要构成膜片411,第一过滤薄膜411a的边缘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的边缘必须是彼此结合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实现密封。一般而言,第一过滤薄膜411a的边缘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的边缘是通过热加工技术熔合为一体的,第一过滤薄膜411a的边缘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的边缘熔合的部分即形成焊疤411i。将膜片411的四角均设置为圆角,这些圆角部位的焊疤411i随圆角平滑过渡,保证了膜片411四角的密封效果。将圆角的半径与正方形膜片411的长度或宽度的比值设为0.02至0.08,既确保了膜片411四角的密封性,同时也避免圆角的半径过大而降低膜片411的过滤面积。

实施例1

如图1至6所示的MBR膜组件,其膜元件410采用形状、大小一致的正方形膜片411。膜片411的长度或宽度为320毫米。膜片411的四角均设为半径15毫米的圆角。膜片411的中心设有通孔411d。膜片411的空腔411c中设有一块厚度为1.2毫米的支撑板411f,所述支撑板411f是正方形的实心平板,支撑板411f的四角分别设有倒角。支撑板411f的中心设有装配孔411g,装配孔411g与通孔411d同轴设置。该正方形支撑板411f的长度或宽度比正方形膜片411长度或宽度小20mm,以便留出焊疤411i的位置。上述膜片411是在第一过滤薄膜411a上依次叠放支撑板411f和第二过滤薄膜411b后,再将第一过滤薄膜411a的边缘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的边缘热加工熔合制成。将第一过滤薄膜411a的边缘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的边缘热加工熔合的方法是现有的,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的MBR膜组件中,支撑杆100为一个中空的管体,支撑杆100上沿支撑杆100的轴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导流孔130。各密封环421的密封环本体421a与支撑杆100间隙配合,同时,由于各膜片411的通孔411d与支撑杆100和该通孔411d之间所形成的导流间隙430导通,于是,这些导流间隙430与密封环本体421a和支撑杆100之间的配合间隙就形成了导通的流路(即设置在支撑杆100表面的导流通道),用以将已过滤水体导向支撑杆100上的各个导流孔130,然后进入支撑杆100的管体中。

实施例1的MBR膜组件中,第一定位装置200包括第一支撑盘210和堵头220,第二定位装置300包括了第二支撑盘310、锁紧螺母320和产水接头330。为了更好与第一定位装置200以及第二定位装置300进行连接,保证良好的使用效果,支撑杆100上用于与第一定位装置200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轴肩110,第一轴肩110的端面上设有第一轴颈111,第一轴肩110的柱面上设有第一轴肩柱面螺纹112;支撑杆100上用于与第二定位装置300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轴肩120,第二轴肩120的端面上设有第二轴颈121,第二轴肩120的柱面上设有第二轴肩柱面螺纹122。

上述第一定位装置200、第二定位装置300与支撑杆100的连接方式为:第一支撑盘210套装在第一轴肩110的柱面上并与第一轴肩柱面螺纹112螺纹连接,堵头220套装在第一轴颈111上并与第一支撑盘210螺纹连接,第一支撑盘210与第一轴肩110的柱面之间以及堵头220与第一轴颈111之间均设有密封圈;第二支撑盘310套装支撑杆100上,产水接头330套装在第二轴肩120的柱面以及第二轴颈121上并与第二轴肩柱面螺纹122螺纹连接,锁紧螺母320套装在第二轴肩120的柱面上并位于第二支撑盘310与产水接头330之间,锁紧螺母320同样与第二轴肩柱面螺纹122螺纹连接,第二支撑盘310与支撑杆100之间以及产水接头330与第二轴颈121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上述第一定位装置200、第二定位装置300与支撑杆100连接后,第一支撑盘210和第二支撑盘310分别向膜芯400方向轴向压紧膜芯400,其中,第一支撑盘210压紧与之接触的密封环421,第二支撑盘310压紧与之接触的密封环421,这样使得膜芯400中各膜元件410膜片411被该膜元件410两侧的密封环42所夹紧。而在第一定位装置200和第二定位装置300采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入支撑杆100的管体中的已过滤水体最终将从产水接头330流出。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的支撑杆100替换为实心杆。在此基础上,对第二定位装置300的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导流间隙430与密封环本体421a和支撑杆100之间的配合间隙形成的流路(即设置在支撑杆100表面的导流通道)中的已过滤水体直接从第二定位装置300的第二支撑盘310上流出。具体做法是在第二支撑盘310设置导流孔和出水口,将导流孔与设置在支撑杆100表面的导流通道导通即可。

实施例3

如图6至7所示,对实施例1的膜片411进行改进,具体是在第一过滤薄膜411a的内侧以及第二过滤薄膜411b的内侧分别设置支撑网411h。如图7所示,改进后的膜片411是在第一过滤薄膜411a上依次叠放支撑网411h、支撑板411f、支撑网411h和第二过滤薄膜411b后,再将第一过滤薄膜411a的边缘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的边缘热加工熔合制成,并且第一过滤薄膜411a内侧的支撑网411h与第二过滤薄膜411b内侧的支撑网411h的边缘最好一起结合在焊疤411i中。支撑网411h可以进一步支撑第一过滤薄膜411a和第二过滤薄膜411b,与支撑板411f配合使用时可以更好的防止膜片411变形;另外,支撑网411h起到了一定的导流作用,有助于提高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支撑网411h的孔径为30至40目,不仅对流体阻力小,并且导流效果显著。

实施例4

如图1、8和9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其膜芯400相对的两侧面外分别设置两条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位于膜芯400同一侧面外的两条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相互对称设置于膜芯400中心轴线的两侧;所述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包括与支撑杆100平行设置的定位杆610和设置在定位杆610上并沿该定位杆610长度方面排列的定位齿620,所述定位杆61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定位装置200和第二定位装置300上,相邻定位齿620之间形成与膜片411一一对应的定位卡槽630,各膜片411的边缘分别卡接在对应的定位卡槽63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卡槽630的深度设置为20毫米,可以达到较佳的膜片定位效果。此外,各定位齿620的顶部位于定位卡槽630的槽口处还设有倒角621,以便定位卡槽630与膜片411配合时膜片411的边缘能够轻易的插入定位卡槽630。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上述的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可进一步对各膜片411进行定位,很好的控制了工作时膜片411边缘处的摆动;该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与膜片411中的支撑板411f配合使用后可牢牢把持住膜片411,且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对水流阻碍很小。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其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中定位齿620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由于橡胶表面柔软且与膜片411接触后与膜片411之间具有较大的磨擦阻力,既不会损伤膜片411同时也能更好的限制膜片411移动。此外,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定位杆还采用了610包括芯棒611和套在芯棒611上的包管612的套接式结构,其中包管612由橡胶制成并与定位齿620一体成型,这样既保证了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的强度又保证了定位齿620的制造的便利性。

实施例6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将位于其各膜元件410中的防偏移支撑结构411e取消,使膜片411仅通过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进行定位。膜片边部定位装置6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