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车门锁安装加强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416发布日期:2019-10-19 03:03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车门锁安装加强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车门锁安装加强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早已进入千家万户,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追究也越来越高,各大车企对汽车零部件设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汽车安全越来越重视。在安全碰撞实验中,碰撞过程及完成后车门不能打开,这样不但对门锁自身的强度有较高要求,而且对门锁加强板的强度也有较高要求。

传统的门锁加强板靠增加料厚或增大加强板的面积,保证加强板与车门内板之间有足够的焊点,达到增强加强板的作用。但增大门锁加强板的面积或厚度,会相应地增加汽车车身重量,不利于汽车越来越高轻量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后车门锁安装加强板结构,它不仅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且安装定位方便快捷,还有效增加了加强板的强度,使得安装后稳定性得到保障,汽车的性能和安全系数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后车门锁安装加强板结构,包括弯折型面板,弯折型面由第一加强板和与第一加强板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加强板组成;弯折型面上设有锁扣孔,第二加强板上开有螺纹孔,第一加强板上设有凹陷部,锁扣孔的一部分位于凹陷部上,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加强板上;第二加强板上,锁扣孔两侧设有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中,门锁安装加强板结构整体为弯折型面,包括第一加强板和与第一加强板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加强板,均以车门内板的形状为参考,可与车门内板紧密贴合。第一加强板通过焊接与车门内板固定,第二加强板通过螺栓和螺纹孔与车门内板固定,保证了整体结构固定的可靠。凹陷部为直接冲压而成,增加了锁扣孔处的强度;锁扣孔两侧直接冲压形成加强筋,进一步增加了锁扣孔处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门锁加强板的厚度或与车门内板的连接面积的条件下,有效加强了门锁加强板的强度,可适用于各种使用环境,制造工艺简单,实用性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它不仅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且安装定位方便快捷,还有效增加了加强板的强度,使得安装后稳定性得到保障,汽车的性能和安全系数提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后车门锁安装加强板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后车门锁安装加强板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锁扣孔;4.螺纹孔;5.凹陷部;6.加强筋;7.波浪形翻边;8.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后车门锁安装加强板结构,包括弯折型面板,弯折型面板由第一加强板1和与第一加强板1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加强板2组成;弯折型面上设有锁扣孔3,第二加强板2上开有螺纹孔4,其特征在于:第一加强板上1设有凹陷部5,锁扣孔3的一部分位于凹陷部5上,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加强板2上;第二加强板2上,锁扣孔3两侧设有加强筋6。

在本实用新型中,门锁安装加强板结构整体为弯折型面,包括第一加强板1和与第一加强板1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加强板2,均以车门内板的形状为参考,可与车门内板紧密贴合。第一加强板1通过焊接与车门内板固定,第二加强板2通过螺栓和螺纹孔4与车门内板固定,保证了整体结构固定的可靠。凹陷部5为直接冲压而成,增加了锁扣孔3处的强度;锁扣孔3两侧直接冲压形成加强筋6,进一步增加了锁扣孔3处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门锁加强板的厚度或与车门内板的连接面积的条件下,有效加强了门锁加强板的强度,可适用于各种使用环境,制造工艺简单,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加强筋6为U型加强筋。U型加强筋结构易于加工,且能够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且U型加强筋设置在在锁扣孔3两侧,每侧的数量为1个或1个以上,并根据强度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加强板2的边缘设有加强翻边。通过加强翻边的结构,加强了门锁加强板的结构强度,且门锁加强板的面积和质量增加较少,也没有增加门锁加强板的厚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门锁加强板可适用于各种使用环境,制造工艺简单,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翻边为波浪形翻边7。波浪形翻边7是以第二加强板2为基准形成连续相间的凸出和凹陷,其相对于一般的弯折翻边更具有更强的硬度。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加强板2上设有减重孔8。减重孔8的设计可减轻汽车车身重量,有利于汽车越来越高轻量化的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加强板1与凹陷部5之间圆滑连接。通过合理设计的圆滑连接,使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整体的强度得到提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之间圆滑连接。圆滑连接可以使得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之间的连接,相比之间的硬性直角等角度连接具有更好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