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导流结构的暖风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3806发布日期:2019-11-05 22:04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导流结构的暖风芯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导流结构的暖风芯体。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市场上的暖风芯体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为U型流结构(如图1所示),另一种为I型流结构(如图2所示)。

U型流结构的优点是:装配空调箱更方便、焊接管路端可实现空间节约;缺点是:变规格后模具不能共用,制造成本高。

I型流结构的优点是:模具通用性高,降低了产品变规格的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性能优;缺点是:焊接管路端较U型流结构增加了芯体的高度尺寸,导致进口管易与整车中护板干涉。这主要是由于:传统I型流呈对称结构,冷却液流过通道是由主片、水室及扁管组成,受限于主片、水室的结构设计,焊接进、出液管路端需要设计成连接板配合接头的分体式结构,又因为要满足连接板和接头的配合,接头的设计结构让整个芯体高度增加12~13mm,而暖风管路成型方式又决定了焊接端最小高度在27mm左右。由于整车布置空间的限制,焊接进出液管路后,使暖风芯体与中护板不能保持安全间隙甚至直接发生干涉,造成整车振动过程中暖风芯体产生碰撞或者损坏。

为倡导节能、低能耗的宗旨,相较而言,I型流结构暖风芯体的零部件通用性强,更符合现阶段汽车行业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以解决其装配过程中存在的干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导流结构的暖风芯体,以解决现有I型流结构暖风芯体在装配过程中存在的干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导流结构的暖风芯体,包括暖风芯体本体以及设置在暖风芯体本体进口处与出口处的连接板Ⅰ与连接板Ⅱ,位于干涉侧的连接板Ⅰ上设有导流板。

进一步,导流板为由导流上盖及导流下盖扣合而成的扁板状管路。

进一步,导流下盖底部设有与连接板Ⅰ相连接的配合孔;导流上盖的顶端设有与进液管路直接相连的管口。

进一步,扁板状的导流板靠在暖风芯体本体上位于进出口侧的水室上。

进一步,出液管路通过接头对应与连接板Ⅱ相连接。

进一步,导流上盖及导流下盖间焊接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暖风芯体的I-型流进出口为非对称结构,其结构形式简单,在原结构设计上改动较少,调整的新结构将进口端接头更改为上、下扣合的导流板;可通过控制导流板长度达到合理的空间布置,避开了暖风管路与整车干涉区域,且导流板的结构特性使得其高度尺寸较接头小,更有利于节约空间,设计结构更灵活,通用性更强;主片、水室模具通用性更高,降低了芯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暖风芯体U型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暖风芯体I型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带有导流结构的暖风芯体,包括暖风芯体本体1以及设置在暖风芯体本体1进口处与出口处的连接板Ⅰ11与连接板Ⅱ12,位于干涉侧(进口端)的连接板Ⅰ11上设有导流板2。此处通过导流板2将现有对称的I型流暖风结构调整成非对称的I型流暖风结构,借用导流板2避开易引起干涉的区域,达到将干涉端管路移位至合适区域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板2为由导流上盖21及导流下盖22扣合而成的扁板状管路。一方面,扁板状管路能合理利用布置空间,避免产生干涉,另一方面,扣合而成的分体式结构便于加工及在装配过程中进行尺寸、位置调节,扣合后直接焊接密封,有效保证了其密封性能。还需说明的是:此处的导流下盖22底部设有与连接板Ⅰ11相连接的配合孔;导流上盖21的顶端设有与进液管路3直接相连的管口,进液管路3直接与导流上盖21管口连接,导流下盖22的配合孔则与连接板Ⅰ11上的凸台连接,取消了进口端的接头,且无需改变现有结构的尺寸规格,仍可采用现有模具,不会增加成本。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扁板状的导流板2靠在暖风芯体本体1上位于进出口侧的水室上,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

导流板2取代了与进液管路3连接的接头,出液管路4则仍是通过接头5与连接板Ⅱ12相连接。在不改变现有设备尺寸的前提下,达到将对称的I型流暖风结构调整成非对称的I型流暖风结构的目的。

该暖风芯体中,导流上盖21与导流下盖22扣合,导流下盖22配合连接板Ⅰ11,连接板Ⅰ11凸台与导流下盖22底部贴合。在不更改原连接板Ⅰ、Ⅱ尺寸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原结构,满足装配后不干涉的要求。

该暖风芯体的I-型流进出口为非对称结构,其结构形式简单,在原结构设计上改动较少,调整的新结构将进口端接头更改为上、下扣合的导流板。可通过控制导流板长度达到合理的空间布置,且导流板的结构特性使得其高度尺寸较接头小,更有利于节约空间。主片、水室模具通用性更高,降低了芯体成本。导流板与连接板Ⅰ配合后的钎焊效果较接头好,且芯体焊接管路后不存在虚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