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5237发布日期:2020-02-07 23:3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当今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它各方面的综合性能不断的被用户所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希望自己的汽车在方便出行的同时能够有比较好的乘坐感受,所以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汽车制造商的关注,汽车座椅舒适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目前,汽车上虽然都安装有空调,让驾乘人员感到有一种舒适感,但是驾乘人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夏天季节时驾驶人员的臀部不能离开座椅,导致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让驾驶人员感觉到臀部很热,在不透气的情况下会出现流汗的情况,不仅会影响驾驶人员的舒适感,长期如此会影响汽车内部的环境;冬天季节时,由于空调的温度上升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其生产的热量有限,也会导致驾乘人员感觉到不适,从而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性;还有驾驶人员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导致腰肩背均不适,需要座椅具备按摩的功能对驾驶人员进行按摩缓解疲劳,从而让驾驶人员的舒适感更强进而避免疲劳驾驶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多功能的汽车座椅,让驾乘人员在乘坐汽车的过程中获得更加舒适的乘坐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坐垫和椅背,所述坐垫和椅背上设置有舒适系统,所述舒适系统包括: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设于坐垫和椅背上,受控于tcu用于所述坐垫和椅背的加热;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设于坐垫的下方和椅背的后方,受控于tcu用于所述坐垫和椅背的通风降温;背部按摩系统,所述背部按摩系统设于椅背内,受控于ecu用于乘员的背部按摩;气动撑托系统,所述气动撑托系统设于椅背内,用于调节乘员的背部姿势。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按摩系统为气动按摩装置,所述气动按摩装置包括若干按摩气囊、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气泵,所述椅背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骨架,所述固定骨架的前端固定有两固定板,背部固定有一安装板,所述按摩气囊安装至所述固定板上并且沿椅背纵向并列间隙均匀布置,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气泵均安装至安装板上,所述按摩气囊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第一电磁阀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气口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第一气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系统为加热垫,所述加热垫内部设置有发热丝和热敏电阻;所述通风系统包括第一通风气袋、第一轴流风机、第二通风气袋、第二轴流风机,所述第一通风气袋安装至所述坐垫的底部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位于第一通风气袋的下方,所述第二通风气袋安装至所述椅背内且该第二轴流风机位于该第二通风气袋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垫包括坐垫铺和背垫,所述发热丝沿着所述坐垫铺的纵向均匀多列布置,所述发热丝沿着所述背垫的横向均匀多列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气动撑托系统包括设于椅背内的腰托气袋、肩托气袋、用于控制所述腰托气袋、肩托气袋充放气的第一气动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动控制装置包括安装至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气泵,所述腰托气袋、肩托气袋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进气口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第二气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腰托气袋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保护所述腰托气袋的支撑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侧翼支撑系统,所述侧翼支撑系统包括侧气囊,用于固定所述侧气囊的固定支架和用于控制所述侧气囊充放气的第二气动控制装置,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座椅骨架的侧边,所述侧气囊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气动控制装置与所述侧气囊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动控制装置包括安装至安装板上的第三电磁阀和第三气泵,所述侧气囊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的进气口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第三气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的侧端位置还设有便于控制加热垫温度的第一调节开关、便于调节背部按摩的开关按钮和便于调节腰托气袋、肩托气袋位置的调节按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系统以及坐垫通风系统分别对座椅温度的进行调节、让乘员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有一个非常适合的温度,通过背部按摩系统对乘员进行背部的按摩,通过气动撑托系统改善调节乘员的背部姿势,让乘员可以调节一个比较舒适的位置,从而大大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内部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仰视图。

图中:1、加热垫;2、坐垫;3、椅背;30、固定骨架;31、固定支架;32、肩托气袋;300、安装板;301、固定板;310、侧气囊;3001、支撑板;3010、按摩气囊;30010、腰托气袋;4、第一气泵;40、第一电磁阀;5、第二气泵;50、第二电磁阀;6、第三气泵;60、第三电磁阀;7、第一轴流风机;8、第二轴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坐垫2和椅背3,所述坐垫2和椅背3上设置有舒适系统,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舒适系统主要用于提高乘员的舒适性,所述舒适系统包括: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设于坐垫2和椅背3上,受控于tcu用于所述坐垫和椅背的加热,该tcu为温度控制单元,通过温度控制单元控制加热系统的温度变化调节坐垫和椅背,以满足乘员需要合适的环境温度;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设于坐垫2的下方和椅背3的后方,受控于tcu(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所述坐垫2和椅背3的通风降温,通过tcu(温度控制单元)控制通风系统的空气流量来调节坐垫的通风情况,以达到满足乘车的需要;背部按摩系统,所述背部按摩系统设于椅背3内,受控于ecu用于乘员的背部按摩,该ecu为电子控制单元,通过ecu(电子控制单元)控制乘员的背部按摩;气动撑托系统,所述气动撑托系统设于椅背3内,用于调节乘员的背部姿势;优先地,所述加热系统为加热垫1,所述tcu温度控制单元安装至座椅的底部,通过tcu(温度控制单元)对加热垫1进行温度的控制调节,所述加热垫1的内部设置有发热丝和热敏电阻,所述发热丝、热敏电阻和tcu(温度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优先地,所述座椅的侧端位置设置有便于控制所述加热垫1温度的第一调节开关,该第一调节开关为集成开关,集成开关上设置有高低档位的开关按钮,该集成开关与tcu(温度控制单元)电性连接,通过操作集成开关的高低档位来给tcu(温度控制单元)提供指令,当tcu(温度控制单元)对加热垫1进行供电时,发热丝在通电之后发热,ntc(热敏电阻)感知座椅的温度,此时的tcu(温度控制单元)进行逻辑运算,判断是否持续加热,通过第一调节开关控制加热档位,从而使座椅表面达到一个非常舒适的温度;所述通风系统包括第一通风气袋、第一轴流风机7、第二通风气袋、第二轴流风机8,所述第一通风气袋安装至所述坐垫2的底部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7位于第一通风气袋的下方,所述第二通风气袋安装至所述椅背3内的安装板300上且该第二轴流风机8位于该第二通风气袋的后方,所述第一通风气袋与第一轴流风机7、第二通风气袋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8之间均通过塑胶件连接,该塑胶件主要保护支撑该通风气袋,优先地,所述座椅的侧端位置还设置有便于调节通风的空气流量的第二调节开关,所述第二调节开关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7、第二轴流风机8电性连接,通过第二调节开关反馈的信号给予tcu(温度控制单元),此时的tcu(温度控制单元)进行逻辑运算,即是通过调节第二调节开关的档位的高低即不同的通风档位来控制第一、第二轴流风机的转速决定空气的流量,再通过汽车座椅上的坐垫和椅背上的合棉上面的通风孔,从而产生通风的功能,进而使座椅表面达到一个非常舒适的温度;所述背部按摩系统为气动按摩装置,所述气动按摩装置与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电气连接,通过ecu(电子控制单元)按照预设程序设置好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气动按摩装置对乘员的背部进行按摩,所述座椅的侧端位置设置有便于调节背部按摩的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电气连接,通过开关按钮的开关来控制气动按摩装置的启停。

进一步地,所述气动按摩装置包括若干按摩气囊3010、第一电磁阀40和第一气泵4,所述椅背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骨架30,所述固定骨架30的前端固定有两固定板301,背部固定有一安装板300,所述按摩气囊3010安装至所述固定板301上并且沿椅背3纵向并列间隙均匀布置,所述第一电磁阀40和第一气泵4均安装至安装板300上,所述按摩气囊3010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所述第一电磁阀40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40的进气口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第一气泵4连通,当按压所述开关按钮时,所述ecu电子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向所述第一电磁阀40输入信号,此时第一电磁阀40的阀门打开,所述第一气泵4向所述按摩气囊3010充气,然后通过ecu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设置好的预设程序进行背部按摩,从而缓解乘员的疲劳,进而提高座椅的舒适性,为了使按摩的效果更佳,更进一步地,所述按摩气囊3010设置有8个,当然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更加座椅的大小和按摩气囊3010的大小形状来调整按摩气囊3010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气动撑托系统包括设于椅背3内的腰托气袋30010、肩部的肩托气袋32、用于控制所述腰托气袋30010、肩托气袋32充放气的第一气动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气动控制装置与所述腰托气袋30010、肩托气袋32电气连接,优先地,所述座椅的侧端位置还设置便于调节腰托气袋30010、肩托气袋32位置的调节按钮,所述调节按钮与第一气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根据乘员的需要通过调节按钮来控制第一气动控制装置进而调节腰托气袋30010和肩托气袋32的位置,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调节按钮上分别独立设置有控制调节腰托气袋30010的按钮和控制调节肩托气袋32的按钮,以使腰托气袋30010和肩托气袋32分别独立工作,从而调整乘员的坐姿进而大大提高了座椅的舒适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气动控制装置包括安装至所述安装板300上的第二电磁阀50和第二气泵5,所述腰托气袋30010、肩托气袋32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所述第二电磁阀50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50的进气口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第二气泵5连通,可以根据乘员的需要按压所述调节按钮来调节腰托气袋30010、肩托气袋32的位置,即按压调节按钮时,所述第二气泵5经过所述第二电磁阀50向所述腰托气袋30010、肩托气袋32进行充气,即可以理解,当乘员按压控制调节按钮上控制腰托气袋30010的按钮时,所述第二气泵5经过所述第二电磁阀50向所述腰托气袋30010进行充气,当乘员按压控制调节按钮上控制所述肩托气袋32的按钮时,所述第二气泵5经过所述第二电磁阀50向所述肩托气袋32进行充气,从而调整乘员的坐姿进而提高乘员的舒性;进一步地,所述腰托气袋30010与所述安装板300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保护所述腰托气袋30010的支撑板3001,该支撑板3001主要用于腰托气袋30010的支撑和保护。

为了使乘员有了一个更好的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垫1包括包裹于该加热垫1的垫外置,所述垫外置的材质为弹性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垫1包括坐垫铺和背垫,该坐垫铺和背垫一体成型,所述发热丝沿着所述坐垫铺的纵向均匀多列布置,所述发热丝沿着所述背垫的横向均匀多列布置,如此可以对乘员的背部起到更好的保暖作用。

如图2和3所示,该汽车座椅还包括侧翼支撑系统,所述侧翼支撑系统包括侧气囊310,用于固定所述侧气囊310的固定支架31和用于控制所述侧气囊310充放气的第二气动控制装置,所述固定支架31设置于座椅骨架的侧边,所述侧气囊310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31上,所述第二气动控制装置与所述侧气囊310电气连接,通过第二气动控制装置对侧气囊310进行调节控制,优先地,在座椅的侧边位置设置有便于调节侧气囊310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第二气动控制装置电气连接,通过对控制按钮的按压启动第二气动控制装置的启动对侧气囊310进行调节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动控制装置包括安装至安装板300上的第三电磁阀60和第三气泵6,所述侧气囊310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所述第三电磁阀60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60的进气口通过独立的进出气管与第三气泵6连通,按压所述控制按钮时,第三气泵6通过第三电磁阀60向所述侧气囊310进行充气,应当可以理解,即通过控制按钮的调节控制第二气动控制装置对侧气囊310进行充放气,从而调节乘员的坐姿进而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