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2289发布日期:2020-03-31 16:2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在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而导致的行人伤亡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世界各国陆续制定法规或标准来提高汽车行人保护能力,欧盟、日本已经强制实施行人保护标准,中国于2009年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24550-2009,预计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也马上启动。而新车评价规程(ncap)对行人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euro-ncap、a-ncap最早将行人保护列入评价规程,美国ncap在2016年加入行人保护评价,中国也在2018年将行人保护纳入c-ncap。目前我国行人保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具体表现是法规更新更快,评价体系更为严格。所以为了减轻行人的损伤程度,通过优化汽车的结构来提升对行人的保护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其中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如附图1所示,其整体呈“口”字形,包括左立柱1'、右立柱2'、前下构件3'和前上构件4';前下构件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立柱1'的下端以及右立柱2'的下端对应焊接,前上构件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孔41',在左立柱1'的上端及右立柱2'的上端分别设有凸焊螺母,所述前上构件4'的左右两端通过安装孔41',凸焊螺母用自定位螺栓分别与左立柱1'上端以及右立柱2'上端对应连接;所述自定位螺栓包括螺帽和螺杆,以及设置在螺帽与螺杆之间导向部,且该导向部的直径与安装孔41'的直径一致。

另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其包括主框架100',主框架100'由上横梁,下横梁及侧梁组成,主框架100'由塑料一体注塑成型。主框架100'上设有加强筋200',侧梁中部处设有前纵梁及防撞梁的安装部300',安装部300'间设有横梁400',上横梁中部设有钩圈500',横梁400'与上横梁间连接有钢件支撑件600',钢件支撑件600'连接上横梁一端上设有与钩圈500'相匹配的挂钩,横梁400'与钢件支撑件600'一体成型,即增加了前面模块的承载力,延长主框架100'的使用寿命。横梁400'两端设有挂钩,横梁400'与侧梁连接处设有与挂钩相匹配的勾圈,侧梁上部均设有钢件大灯托架700'。钢件的大灯托架承载力大,减少了模块的损坏;钩圈500'与主框架100'一体成型,结构紧凑。

以上两种公布的前端模块普遍存在以下主要缺陷:在头部撞击舱盖后往下运动的时候,舱盖底下的前端模块的形状结构会影响舱盖的变形空间,同时前端模块自身的结构刚度较大受到挤压时不易变形;在头部撞击舱盖时,舱盖的变形空间以及前端模块的变形情况都会影响头部得分情况,因此上述缺陷对行人保护头部得分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前端模块对当行人头部撞击在舱盖后朝向舱盖内运动挤压时,舱盖底下的前端模块的形状结构导致舱盖的形变空间过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竖梁和右竖梁;所述上横梁的一端与所述左竖梁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竖梁的上端连接;所述下横梁的一端与所述左竖梁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竖梁的下端连接;所述上横梁包括上部横梁和衔接部件,所述衔接部件包括第一衔接面,所述上部横梁的横截面为c字型,所述上部横梁包括与所述第一衔接面围合形成c字型的第一顶部平面、第一竖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还包括下部横梁;所述下部横梁的横截面为c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横梁的开口端与所述下部横梁的开口端同向;或

所述上部横梁的开口端与所述下部横梁的开口端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

所述上部横梁还包括衔接部件;所述衔接部件包括第一衔接面和第二衔接面;

所述上部横梁包括围合形成c字型的第一顶部平面、第一竖直平面和第一衔接面;

所述下部横梁包括围合形成c字型的第二衔接面、第二竖直平面和第二底部平面;

所述第一衔接面远离所述第一竖直平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衔接面远离所述第二竖直平面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衔接面低于所述第一衔接面,且所述第一衔接面与所述第二衔接面形成坡度角。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横梁上设有第一加强构件;所述第一加强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部平面与所述第一衔接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横梁上设有第二加强构件;所述第二加强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衔接面与所述第二底部平面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衔接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衔接面上,并与所述第一衔接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所述左竖梁和所述右竖梁为一体成型件;所述一体成型件为塑料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上横梁、下横梁、左竖梁和右竖梁围合形成前端模块的支撑部分;通过将上横梁分为上部横梁和下部横梁,以提高上横梁的溃缩性能;上部横梁的截面为c字型设计相较于传统的闭合矩形截面结构,其溃缩能力更好;当行人被车辆撞击时,行人的头部撞击舱盖,舱盖能够挤压c字型上部横梁,以增大舱盖受到头部撞击时的变形空间,降低行人的头部撞击舱盖时所受伤害;将上部横梁的c字型机构的下端与下部横梁的连接,以增强上横梁的结构强度;且下部横梁、左竖梁和右竖梁连接,从而提高前端模块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前端模块对当行人头部撞击在舱盖后朝向舱盖内运动挤压时,舱盖底下的前端模块的形状结构导致舱盖的形变空间过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舱盖和前端模块;所述前端模块设于所述舱盖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该种前端模块设于舱盖的下方,当上横梁受到舱盖的向下挤压时,由于上横梁特殊的结构以及下方充足空间,上横梁可以产生一定的向下变形,缓和头部对舱盖的冲击,有利于改善行人保护头部得分情况。在前端模块的结构中,合理使用加强筋结构来达到支撑、强化结构的目的,可以有效的减少材料的使用,减轻前端模块的重量,在考虑行人保护性能的同时,兼顾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5的b处局部示意图;

图7是图5的a-a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端模块的上部横梁和下部横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端模块的上部横梁和下部横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端模块的上部横梁和下部横梁的结构示意图三。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左立柱;2'、右立柱;3'、前下构件;4'、前上构件;41'、安装孔;100'、主框架;200'、加强筋;300'、安装部;400'、横梁;500'、钩圈;600'、钢件支撑件;700'、钢件大灯托架;

100、上横梁;

101、上部横梁;

1011、第一顶部平面;1012、第一竖直平面;1013、第一衔接面;

102、下部横梁;

1021、第二衔接面;1022、第二竖直平面;1023、第二底部平面;

200、下横梁;

300、左竖梁;400、右竖梁;500、第一加强构件;600、第二加强构件;

d、坡度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10,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进行说明。汽车前端模块,包括上横梁100、下横梁200、左竖梁300和右竖梁400;所述上横梁100的一端与所述左竖梁300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竖梁400的上端连接;所述下横梁200的一端与所述左竖梁300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竖梁400的下端连接;所述上横梁100包括上部横梁101和和衔接部件,所述衔接部件包括第一衔接面1013,所述上部横梁的横截面为c字型,所述上部横梁101包括与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围合形成c字型的第一顶部平面1011、第一竖直平面1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上横梁100、下横梁200、左竖梁300和右竖梁400围合形成前端模块的支撑部分;通过将上横梁100分为上部横梁101和下部横梁102,以提高上横梁100的溃缩性能;上部横梁101的截面为c字型设计相较于传统的闭合矩形截面结构,其溃缩能力更好;当行人被车辆撞击时,行人的头部撞击舱盖,舱盖能够挤压c字型上部横梁101,以增大舱盖受到头部撞击时的变形空间,降低行人的头部撞击舱盖时所受伤害;将上部横梁101的c字型机构的下端与下部横梁102的连接,以增强上横梁100的结构强度;且下部横梁102、左竖梁300和右竖梁400连接,从而提高前端模块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其中,所述下部横梁10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竖梁300的上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右竖梁400的上端;所述c字型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部横梁102远离所述下横梁200的一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横梁100还包括下部横梁102;所述下部横梁102的横截面为c字型。

下部横梁102的截面为c字型设计相较于传统的闭合矩形截面结构,其溃缩能力更好;下部横梁102、左竖梁300和右竖梁400连接,从而提高前端模块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100、下横梁200、左竖梁300和右竖梁400为一体成型件;所述一体成型件为塑料件。

通过将上横梁100、下横梁200、左竖梁300和右竖梁400为一体成型件,且该一体成型件为塑料件,以达到在提高前端模块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一并提高前端模块的形变性能。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部横梁102的横截面为c字型。

上部横梁101的截面为c字型设计相较于传统的闭合矩形截面结构,其溃缩能力更好;当行人被车辆撞击时,行人的头部撞击舱盖,舱盖能够挤压c字型上部横梁101,以增大舱盖受到头部撞击时的变形空间,降低行人的头部撞击舱盖时所受伤害;将上部横梁101的c字型机构的下端与下部横梁102的连接,以增强上横梁100的结构强度;且下部横梁102、左竖梁300和右竖梁400连接,从而提高前端模块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部横梁101的开口端与所述下部横梁102的开口端同向。

将上部横梁101的开口端与下部横梁102的开口端同向设置,当行人的头部撞击时,舱盖朝向上部横梁101挤压,上部横梁101朝向下部横梁102发生形变并挤压下部横梁102;该种结构相较于传统的闭合矩形截面结构,其溃缩性能更强以及变形空间更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部横梁101的开口端与所述下部横梁102的开口端相对设置。

当行人的头部撞击舱盖时,舱盖朝向上部横梁101形变并挤压上部横梁101;将上部横梁101的开口端与下部横梁102的开口端相对设置,以使得上部横梁101朝向下部横梁102发生形变并挤压下部横梁102时,下部横梁102更加容易发生形变,且该形变空间相较于传统的闭合矩形截面结构更大,从而降低行人的头部撞击舱盖时所受伤害。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部横梁101还包括衔接部件;所述衔接部件包括第一衔接面1013和第二衔接面1021;所述上部横梁101包括围合形成c字型的第一顶部平面1011、第一竖直平面1012和第一衔接面1013;所述下部横梁102包括围合形成c字型的第二衔接面1021、第二竖直平面1022和第二底部平面1023;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远离所述第一竖直平面10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衔接面1021远离所述第二竖直平面1022的一端连接。

通过第一顶部平面1011、第一竖直平面1012和第一衔接面1013构成c字型的上部横梁;通过第二衔接面1021、第二竖直平面1022和第二底部平面1023构成c字型的下部横梁;以将第一衔接面1013与第二衔接面1021连接,以增大下部横梁102至上部横梁101的横向距离,使得下部横梁102低于上部横梁101,上部横梁101与下部横梁102之间形成阶梯状,从而实现当行人的头部撞击舱盖时,舱盖挤压时先撞击至阶梯状的让位空间中,再通过上部横梁101和下部横梁102的形变缓冲行人头部撞击舱盖的伤害;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增加了上横梁100与舱盖之间的横向距离,又提升了舱盖受到行人的头部撞击的变形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顶部平面1011与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平行,且所述第一竖直平面1012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部平面1011远离上部横梁101的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一竖直平面1012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远离上部横梁101的开口的一端;所述下部横梁102包括第二衔接面1021、第二竖直平面1022和第二底部平面1023;所述第二衔接面1021与所述第二底部平面1023平行,且所述第二竖直平面1022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衔接面1021远离下部横梁102的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二竖直平面1022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底部平面1023远离下部横梁102的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连接于所述第二衔接面1021;所述第二底部平面102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竖梁300的上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右竖梁400的上端。

其中,衔接部件为一体成型件。

上部横梁101的开口与下部横梁102的开口同向设置方式为;

第一衔接面1013连接于所述第二衔接面1021上,且第一衔接面1013靠近上部横梁101的开口的一端与第二衔接面1021靠近下部横梁102的开口的一端连接;

上部横梁101的开口与下部横梁102的开口相对设置方式为;

第一衔接面1013连接于所述第二衔接面1021上,且第一衔接面1013靠近上部横梁101的开口的一端与第二衔接面1021远离下部横梁102开口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衔接面1021低于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且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与所述第二衔接面1021形成坡度角d。

通过将第二衔接面1021低于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设置,且顶部平面与底部平面形成坡度角d,以降低第二衔接面1021的高度,从而增大下部横梁102与舱盖之间的距离,达到增大舱盖的变形空间。

其中,第一衔接面1013为水平平面,第二衔接面1021相对水平平面具有一定坡度角d,可通过调节第二衔接面1021调节该坡度角d的大小;预留舱盖变形的空间坡度角d大小可以根据前舱布置情况而调节。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7和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部横梁101上设有第一加强构件500;所述第一加强构件500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部平面1011与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之间。

将第一加强构件500与第一顶部平面1011和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连接,以达到增加上部横梁101的结构强度目的,且第一加强机构件与c字型的上部横梁101的组合,不仅使得上部横梁101结构强度增强,而且还能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且通过第一加强构件500,增加了撞击力的传导路劲,分散了撞击力,从而降低撞击对前端模块及前端模块之后的零部件的损坏。

其中,第一加强构件50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顶部平面1011的靠近上部横梁101的开口的一端,第一加强构件50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衔接面1013的靠近上部横梁101的开口的一端。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7和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下部横梁102上设有第二加强构件600;所述第二加强构件600连接于所述第二衔接面1021与所述第二底部平面1023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衔接面102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上,并与所述第一衔接面1013连接。

通过在第二衔接面1021与所述第二底部平面1023之间设置第二加强构件600,且第二加强构件600与第一衔接面1013连接,可节省上部横梁101正下方的支撑结构,且该种结构方式既能保证前端模块的上横梁100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强度,又能为上部横梁101的下方省出一定的空间;且通过第一加强构件500,增加了撞击力的传导路劲,分散了撞击力,从而降低撞击对前端模块及前端模块之后的零部件的损坏。

其中,第二加强构件60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衔接面1021的靠近下部横梁102的开口的一端,第二加强构件60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底部平面1023的靠近下部横梁102的开口的一端;且第二加强构件600连接于第二衔接面102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衔接面1013上。

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进行说明。车辆,包括舱盖,包括前端模块;所述前端模块设于所述舱盖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该种前端模块设于舱盖的下方,当上横梁100受到舱盖的向下挤压时,由于上横梁100特殊的结构以及下方充足空间,上横梁100可以产生一定的向下变形,缓和头部对舱盖的冲击,有利于改善行人保护头部得分情况。在前端模块的结构中,合理使用加强筋结构来达到支撑、强化结构的目的,可以有效的减少材料的使用,减轻前端模块的重量,在考虑行人保护性能的同时,兼顾轻量化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