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板式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2262发布日期:2020-03-31 16:21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板式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公共汽电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区的护板式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最新标准《jt/t1241-2019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中注明了“隔离设施应在驾驶员遇乘客威胁、袭击或抢夺方向盘等事件时起防护作用”。现有汽电车也安装过一些设施来隔离乘客与驾驶员,但起到的防护功能不严密,效果不佳,在驾驶员遇乘客威胁、袭击或抢夺方向盘等事件时起到的防护作用有限,不符合jt/t1241-2019标准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板式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该装置采用铝合金型材作框架,结构连接严密、功能齐全,在驾驶员遇乘客威胁、袭击或抢夺方向盘等事件时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因而对保障驾驶员安全操作以及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护板式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包括后围、侧围,所述侧围包括护围门和固定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包括后围框架、上围板和下围板,所述上围板与下围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后围框架内上部和下部,所述上围板采用钢化玻璃,所述后围框架下端通过两件支架与司机座椅后侧车架固定连接,左侧边通过两件固定架与车身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后围框架右端内侧上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端通过单通直座与驾驶室内顶壁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单通直套、锁紧套与后围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侧围包括固定侧围框架、上固定板、下固定板,所述上、下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侧围框架内上部和下部,所述上固定板采用钢化玻璃,所述固定侧围框架后侧面与后围框架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侧围框架下端通过支架与驾驶室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侧围框架前端内侧上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端通过单通直座与驾驶室内顶壁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单通直套、锁紧套与固定侧围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护围门设于固定侧围的前端,包括门框架、上门板、下门板,所述上、下门板分别固定连接于门框架内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门板采用钢化玻璃,所述门框架后端通过多个铰链与固定侧围框架前端形成旋转连接;

所述侧围前端设有护围门开启限位柱,使护围门关闭时与固定侧围对齐在同一平面内,所述限位柱前端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端通过单通直座与驾驶室内顶壁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单通直座与驾驶室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与驾驶室仪表台护拦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与护围门相连处中部设有门锁。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门框架、固定侧围框架、后围框架均采用铝合金型材。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型材外侧靠护围门端设有缺口一,所述护围门框架前端型材内侧设有缺口二,所述护围门关闭时缺口一与缺口二相扣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侧围框架后端型材后侧面设有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中间设有一个圆柱头卡扣,所述后围框架右端型材为一圆弧型型材,且该圆弧型型材的前端设有圆弧形凸头,所述圆弧形凸头的中间设有一个圆柱头v型卡槽,所述圆弧形凸头与圆弧形凹槽相套接,所述圆柱头卡扣与圆柱头v型卡槽相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门板、上、下固定板、上、下围板的四角处均设有转角固定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侧围框架后端外侧面上设有过道侧拉手。

进一步的,所述后围后侧面上部设有显示屏安装杆。

进一步的,所述后围框架右端型材下部与车架之间设有补偿板。补偿板用于防止物体滚入驾驶区妨碍司机脚下制动或换挡加速。

进一步的,所述下门板、下固定板、下围板均采用铝塑板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护围门框架、固定侧围框架、后围框架均采用铝合金型材,与门板、固定板、围板连接严密,在驾驶员遇乘客威胁、袭击或抢夺方向盘等事件时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2)与车架、车身、驾驶室内地板车顶内壁多处固定连接,安装牢固;3)上门板、上固定板、上围板均采用钢化玻璃,既起到防护作用,又不影响驾驶室内光线和驾驶员的视觉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左视图;

图5为侧围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后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护围门框架前端型材与限位柱及门锁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固定侧围框架后端型材与后围框架右端型材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围门,101、门框架,1011、缺口二,102、上门板,103、下门板,104、门锁,2、固定侧围,201、固定侧围框架,2011、圆弧形凹槽,2012、圆柱头卡扣,202、上固定板,203、下固定板,3、后围,301、后围框架,3011、圆弧形凸头,3012、圆柱头v型卡槽,302、上围板,303、下围板,4、司机座椅,5、驾驶室仪表台护拦杆,6、固定架,7、铰链,8、固定柱,9、固定杆,10、单通直座,11、单通直套,12、锁紧套,13、过道侧拉手,14、显示屏安装杆,15、支架,16、转角固定支架,17、车架,18、补偿板,19、限位柱,1901、缺口一,1902、圆弧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后围3、侧围,侧围包括护围门1和固定侧围2,后围、侧围顶部至驾驶室地板高度大于等于1600mm。

后围3包括后围框架301、上围板302和下围板303,上围板302与下围板303分别固定连接于后围框架301内上部和下部,后围框架301采用铝合金型材,上围板302采用钢化玻璃,下围板303采用铝塑板,后围框架301右端型材下部与车架17之间设有补偿板18,补偿板18用于防止物体滚入驾驶区妨碍司机脚下制动或换挡加速。后围框架301下端通过两件支架15与司机座椅后侧车架17固定连接,左侧边通过两件固定架6与车身内壁固定连接,后围框架301右端内侧上部设有固定杆9,固定杆9上端通过单通直座10与驾驶室内顶壁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单通直套11、锁紧套12与后围框架301固定连接,后围3后侧面上部设有显示屏安装杆13。

固定侧围2包括固定侧围框架201、上固定板202、下固定板203,上固定板202、下固定板203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侧围框架201内上部和下部,固定侧围框架201采用铝合金型材,上固定板202采用钢化玻璃,下固定板203采用铝塑板,固定侧围框架201后端型材后侧面设有圆弧形凹槽2011,圆弧形凹槽2011中间设有一个圆柱头卡扣2012,后围框架301右端型材为一圆弧型型材,且该圆弧型型材的前端设有圆弧形凸头3011,圆弧形凸头3011的中间设有一个圆柱头v型卡槽3012,圆弧形凸头3011与圆弧形凹槽2011相套接,圆柱头卡扣2012与圆柱头v型卡槽3012相卡接。

固定侧围框架201下端通过支架15与驾驶室地板固定连接,固定侧围框架201前端型材内侧上部设有固定杆9,该固定杆9上端通过单通直座10与驾驶室内顶壁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单通直套11、锁紧套12与固定侧围框架201前端型材固定连接,固定侧围框架201后端外侧面上设有过道侧拉手13。

护围门1设于固定侧围2的前端,包括门框架101、上门板102、下门板103,上门板102、下门板103分别固定连接于门框架101内上部和下部,门框架101采用铝合金型材,上门板102采用钢化玻璃,下门板103采用铝塑板,门框架101后端通过四个铰链7与固定侧围框架201前端形成旋转连接;

侧围前端设有护围门1开启限位柱19,限位柱19采用铝合金型材,限位柱19型材外侧靠护围门1端设有缺口一1901,护围门框架101前端型材内侧设有缺口二1011,护围门1关闭时缺口一1901与缺口二1011相扣合,使护围门1与固定侧围2对齐在同一平面内,限位柱19与护围门1相连处中部设有门锁101。

限位柱19型材前端设有圆弧凹槽1902,该圆弧凹槽内固设有固定柱8,固定柱8上端通过单通直座10与驾驶室内顶壁固定连接,下端通过单通直座10与驾驶室地板固定连接,固定柱8与驾驶室仪表台护拦杆5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上门板102、下门板103、上固定板202、下固定板203、上围板302、下围板303的四角处均设有转角固定支架16,起进一步加固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