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9106发布日期:2020-06-20 14:1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气囊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气囊盖。



背景技术:

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通常包括囊袋和气囊盖,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囊袋充气展开,以为乘客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

现有的气囊盖通常为一次注塑形成的单层结构,由于囊袋展开时的动量较大,受展开的囊袋的冲击,单层结构的气囊盖可能会撕裂而飞散,而飞散的气囊盖会增加乘客受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气囊盖,能够防止囊袋展开时气囊盖发生飞散,从而提高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盖,包括:外层、中间层与内层;其中,

所述中间层的一面与所述外层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内层固定连接。

可选地,

所述中间层的一面与所述外层的内部形状相同,所述中间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内层的外部形状相同。

可选地,

所述中间层的厚度均匀。

可选地,

所述中间层为网状结构。

可选地,

所述中间层为金属制成的网状结构。

可选地,

所述中间层为耐高低温、高强度和高拉伸的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或板状结构。

可选地,

所述中间层为硅橡胶制成的网状结构或板状结构。

可选地,

所述中间层注塑于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

可选地,

所述中间层与所述外层和内层一体成型。

可选地,

所述外层包括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囊袋容纳装置相互配合,所述安全气囊盖与所述囊袋容纳装置卡合连接。

可选地,

所述内层包括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与所述外层固定连接。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两次注塑形成安全气囊盖,第一次注塑形成安全气囊盖的外层或内层,然后在第一次注塑形成的外层或内层上添加一层中间层,再经过第二次注塑形成内层或外层。由此,通过两次注塑在安全气囊盖的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中间层,增加了安全气囊盖的缓冲性,使得安全气囊盖在囊袋展示时,中间层可作为内层和外层的补强,避免安全气囊盖飞散,进而提高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安全性。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细节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细节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盖的外层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盖的中间层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盖的内层的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盖的中间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盖的外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盖,包括:外层1、中间层2与内层3;其中,所述中间层2的一面与所述外层1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层2的另一面与所述内层3固定连接。

中间层2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外层1和内层3固定连接,例如,所述中间层2注塑于所述外层1和内层3之间,或者,所述中间层2与外层1和内层3一体成型。在图1至图3中,a-a为图1的剖面方向,b指示了图2的放大部位。

以中间层2注塑于外层1和内层3之间为例,在生产安全气囊盖时,可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第一次注塑形成安全气囊盖的外层1或内层3,然后在第一次注塑形成的外层1或内层3上添加一层中间层2,再经过第二次注塑形成安全气囊盖的另一部分,也就是说,当第一次注塑形成外层1时,第二次注塑形成内层3,当第一次注塑形成内层3时,第二次注塑形成外层1,注塑完成的安全气囊盖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c指示了图4的放大部位。

由此,通过两次注塑在安全气囊盖的外层1和内层3之间形成中间层2,增加了安全气囊盖的缓冲性,使得安全气囊盖在囊袋展示时,中间层2可作为内层3和外层1的补强,避免安全气囊盖飞散,进而提高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提高中间层2与外层1和内层3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2的一面与所述外层1的内部形状相同,所述中间层2的另一面与所述内层3的外部形状相同。例如,中间层2中与外层1连接的一面设置为与外层1的内部形状相同,中间层2中与内层3连接的一面设置为与内层3的外部形状相同,也就是说,中间层2中与外层1连接的一面为外层1内部的仿形结构,中间层2中与内层3连接的一面为内层3外部的仿形结构。

为了便于安全气囊盖的生产,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中间层2的厚度均匀,也就是说,中间层可以为一层厚度均匀的板状结构,将其添加在外层1与内层3之间后再进行二次注塑,降低安全气囊盖的生产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2也可以为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可以为金属制成,也就是说,中间层2可以是金属制成的网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中间层的强度和缓冲效果,制成网状结构的金属可以为强度较高的金属,例如铁、铜和钛等。另外,出于制作工序和中间层2的缓冲效果的考虑,这些金属多以合金形式制作中间层,例如,中间层可由钛合金制备而成,使得中间层2耐高低温且具有高强度。

另外,所述中间层2也可以为其他已有的耐高低温、高强度和高拉伸的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或板状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2为硅橡胶制成的网状结构或板状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当中间层2为板状结构时,其可以为厚度均匀的板状结构,也可以为两面具有仿形结构(一面为外层1的仿形结构,另一面为内层3的仿形结构)的板状结构。

如图2、图4、图6和图10所示,为了便于安全气囊盖与外部的囊袋容纳装置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1包括连接部11,通过所述连接部11与囊袋容纳装置相互配合,所述安全气囊盖可与所述囊袋容纳装置卡合连接。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层3包括内凹部31,所述内凹部31与所述外层1固定连接。通过内凹部31与外层1直接连接,即内凹部31与外层1之间不存在中间层2,使得囊袋充气展开时,安全气囊盖上内凹部31所处的局部区域发生破裂,便于囊袋展开。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两次注塑形成安全气囊盖,第一次注塑形成安全气囊盖的外层或内层,然后在第一次注塑形成的外层或内层上添加一层中间层,再经过第二次注塑形成内层或外层。由此,通过两次注塑在安全气囊盖的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中间层,增加了安全气囊盖的缓冲性,使得安全气囊盖在囊袋展示时,中间层可作为内层和外层的补强,避免安全气囊盖飞散,进而提高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安全性。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