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风扇安装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9444发布日期:2020-05-22 22:12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车载风扇安装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风扇安装组件和具有该车载风扇安装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用风扇采用螺栓固定在车身或散热器上,其中,风扇具有电机且通过电机带动扇叶转动,但扇叶转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频率易与整车发生共振影响乘坐舒适性,且风扇采用螺栓固定,需要安装工具及操作空间,部分车型前机舱布置紧凑,操作空间较小,影响装配效率,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风扇安装组件,可实现风扇的快速安装,且能够吸收风扇的振动频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具有第一安装位和卡接孔,所述第一安装位用于与车身固定,所述卡接孔的内壁面设有凸出的弹性筋;风扇,所述风扇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卡接至所述卡接孔内,且所述弹性筋抵压于所述卡接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安装支架与车身相连,风扇的卡接件与安装支架的卡接孔卡接配合,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装配,且卡接孔的内壁面设有抵压卡接件的弹性筋,能够有效地吸收卡接件及风扇的振动频率,减少风扇对车辆的振动影响,防止风扇与车辆发生共振,提高风扇使用的安全性,提升车内乘坐环境的舒适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所述弹性筋为弧形,所述弹性筋的两端与所述内壁面相连,所述弹性筋的中部与所述内壁面间隔开且抵压于所述卡接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一板用于与所述车身贴合相连,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限定出所述卡接孔,且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弹性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四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四板均设有朝向彼此凸出的所述弹性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一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板设有朝向所述第三板凸出的卡接凸台,所述第三板设有与所述卡接凸台正对设置的所述弹性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所述卡接凸台具有抵压平面和环绕所述抵压平面的导向曲面,所述抵压平面与所述第一板平行,且所述抵压平面抵压所述卡接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所述卡接件的自由端设有防脱凸台,以使所述卡接件的自由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卡接孔的内壁面宽度,且大于所述弹性筋和与其正对的所述卡接孔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所述卡接件具有弧形导向面,且所述弧形导向面设于所述卡接件的自由端背离所述防脱凸台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安装支架还包括: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安装位设于所述连接翻边。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安装于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另一个视角);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与车身的装配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与车身装配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车载风扇安装组件100,

安装支架1,支架本体11,第一板111,卡接凸台1111,抵压平面1112,导向曲面1113,第二板112,第三板113,第四板114,卡接孔115,弹性筋116,连接翻边12,第一安装位121,风扇2,卡接件21,防脱凸台22,弧形导向面23,

车身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100,该车载风扇安装组件100可对风扇2产生的振动频率进行有效地吸收,以防止扇叶振动与车身101发生共振,且能够实现风扇2的快速安装。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100,包括:安装支架1和风扇2。

安装支架1具有第一安装位121和卡接孔115,其中,第一安装位121用于与车身101固定,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位121为孔状,如第一安装位121可为圆孔,也可为螺纹孔,这样,安装支架1可通过贯穿第一安装位121的螺纹紧固件与车身101固定相连,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1具有两个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安装位121,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支架1通过两个螺纹紧固件固定安装于车身101,以使安装支架1的各个位置的安装力较为均衡,保证安装支架1及风扇2能够稳定安装,安装支架1和车身101的连接方式简单,易于拆卸,且安装支架1本身的结构较小,受空间限制的影响较小,装配难度低。

如图3所示,安装支架1具有卡接孔115,卡接孔115贯穿安装支架1,风扇2设有卡接件21,卡接件21卡接至卡接孔115内,如图1和图4所示,风扇2的卡接件21伸至卡接孔115内以与安装支架1卡接配合,这样,在风扇2与安装支架1装配的过程中,不需通过单独的安装工具介入,即可将风扇2与安装支架1装配为一体,安装方式简单,装配效率高。

其中,如图2-图4所示,卡接孔115的内壁面设有弹性筋116,弹性筋116凸出于卡接孔115的内壁面,且在卡接件21卡接至卡接孔115内后,弹性筋116抵压于卡接件21。这样,弹性筋116与卡接件2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时,卡接件21抵压弹性筋116以使弹性筋116向卡接孔115的内壁面收缩变形,在弹性筋116与卡接件2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时,弹性筋116自身的弹性力克服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凸起,以使卡接件21稳定地卡接在卡接孔115内。

由此,在风扇2带动卡接件21振动时,卡接件21在卡接孔115内晃动,且与弹性筋116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断地变化,同时弹性筋116受力致其形状也逐渐地随之变化,使得弹性筋116能够利用自身的变形将来自卡接件21的振动有效地吸收,进而吸收风扇2的振动频率,减少对车辆的振动影响。

在风扇2与安装支架1装配的过程中,利于安装支架1的弹性筋116的变形,使风扇2对弹性筋116进行挤压,且在风扇2插进到安装支架1内后,安装支架1恢复原形状及尺寸,实现对风扇2的卡接,防止风扇2脱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100,安装支架1与车身101相连,风扇2的卡接件21与安装支架1的卡接孔115卡接配合,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装配,且卡接孔115的内壁面设有抵压卡接件21的弹性筋116,能够有效地吸收卡接件21及风扇2的振动频率,减少风扇2对车辆的振动影响,防止风扇2与车辆发生共振,提高风扇2使用的安全性,提升车内乘坐环境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弹性筋116为弧形,弹性筋116的两端与内壁面相连,弹性筋116的中部与内壁面间隔开形成溃缩空间,且弹性筋116的中部抵压于卡接件21,这样,在卡接件21在卡接孔115内晃动时,卡接件21与弹性筋116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地变化,卡接件21抵压弹性筋116的中部向溃缩空间内变形,由此,弹性筋116可有效地吸收卡接件21及风扇2产生的振动,且弹性筋116的结构简单,易于成型。

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11,支架本体11包括第一板111、第二板112、第三板113和第四板114,第一板111、第二板112、第三板113和第四板114首尾依次相连,如图2所示,第一板111、第二板112、第三板113和第四板114连接成矩形框,且第一板111、第二板112、第三板113和第四板114共同限定出卡接孔115,即卡接孔115的内壁面为第一板111、第二板112、第三板113和第四板114的内表面。

其中,第一板111用于与车身101贴合相连,如图4所示,第一板111背离的第三板113的侧面与车身101贴合,使得第一板111与车身10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实现稳定支撑,提高安装支架1安装的稳定性。

第一板111、第二板112、第三板113和第四板114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弹性筋116,即弹性筋116可设于第一板111、第二板112、第三板113和第四板114中的任意一个,如图2所示,第二板112、第三板113和第四板114均设有弹性筋116,由此,可增大弹性筋116对卡接件21的卡接强度,同时提高对卡接件21振动的吸收效果。弹性筋116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地设置,如第二板112上可设一个,也可设两个,或者更多个,结构设计灵活可选。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板112与第四板114平行设置,且第二板112和第四板114均设有弹性筋116,第二板112的弹性筋116与第四板114的弹性筋116朝向彼此凸出,如图2所示,第二板112的弹性筋116与第四板114的弹性筋116正对设置,这样,在卡接件21卡接至卡接孔115内后,第二板112的弹性筋116和第四板114的弹性筋116分别抵压卡接件21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使得卡接件21在卡接孔115内沿第二板112、第四板114的布置方向晃动时,第二板112的弹性筋116和第四板114的弹性筋116可交替吸收卡接件21及风扇2的振动,进而提高振动吸收的效果。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二板112和第四板114的布置方向。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板113与第一板111平行设置,且第一板111设有卡接凸台1111,卡接凸台1111朝向第三板113凸出,第三板113设有弹性筋116,第三板113的弹性筋116与卡接凸台1111正对设置,这样,在将卡接件21卡接孔115内后,卡接件2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抵压卡接凸台1111和第三板113的弹性筋116,进入增强弹性筋116对卡接件21的卡接效果,保证卡接件21能够在卡接孔115内稳定卡接。其中,第二方向为第一板111和第三板113的布置方向。

其中,卡接凸台1111为实心结构,即卡接凸台1111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且如图5所示,卡接件21的自由端设有防脱凸台22,以使卡接件21的自由端的厚度小于卡接孔115的内壁面宽度,且大于弹性筋116和与其正对的卡接孔115的内壁面之间的间距,这样,在卡接件21与支架本体11装配时,卡接件21的自由端抵压弹性筋116以使弹性筋116收缩变形,进而使得卡接件21的自由端能够顺利地穿过卡接孔115,且如图5所示,防脱凸台22设于卡接件21朝向卡接凸台1111的一侧,且防脱凸台22和卡接凸台1111均为实心结构,由此,在风扇2及卡接件21晃动时,卡接凸台1111可抵压防脱凸台22以防止防脱凸台22从卡接孔115内脱出,提高风扇2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卡接凸台1111具有抵压平面1112和导向曲面1113,抵压平面1112与第一板111平行,且抵压平面1112抵压卡接件21,如图2所示,抵压平面1112与第三板113的弹性筋116正对,这样,卡接件2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抵压抵压平面1112与第三板113的弹性筋116,进而使得第三板113的弹性能够有效地吸收卡接件21沿第二方向的振动,减少风扇2对车辆的振动影响。

导向曲面1113环绕抵压平面1112设置,即卡接凸台1111的侧面为曲面,这样,在将卡接件21装配至卡接孔115内时,卡接件21可沿着导向曲面1113卡入,且在卡接件21的自由端穿过卡接孔115后,防脱凸台22适于抵压于导向曲面1113,进而防止卡接件21从卡接孔115内脱出。

如图5所示,卡接件21具有弧形导向面23,弧形导向面23设于卡接件21的自由端背离防脱凸台22的一侧,且弧形导向面23的至少部分向背离防脱凸台22的方向凸出,如图5所示,防脱凸台22和弧形导向面23分别设于卡接件21的自由端的两侧,卡接件21安装至卡接孔115内时,弧形导向面23抵压第三板113的弹性筋116以使弹性筋116变形收缩,当卡接件21的自由端穿过卡接孔115后,弹性筋116的变形恢复,弧形导向面23凸出的部分止挡在弹性筋116外,这样,防脱凸台22和弧形导向面23均能够起到防脱的作用,以限制卡接件21从卡接孔115中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还包括:连接翻边12,连接翻边12为两个,且两个连接翻边12分别与第一板111的两端相连,第一安装位121设于连接翻边12,如图2所示,连接翻边12与第一板111平行设置,两个连接翻边12分别设于支架本体11的两侧,第一安装位121为贯穿连接翻边12的圆孔,由此,连接翻边12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安装于车身101,以使支架本体11的两侧均被有效地固定,进而保证风扇2、安装支架1均可靠稳定地安装于车身101,利于长期安全使用。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载风扇安装组件100,风扇2通过安装支架1固定安装于车身101,安装支架1的能够有效地吸收风扇2的振动频率,减少风扇2对车辆的振动影响,防止风扇2与车辆发生共振,提高风扇2使用的安全性,提升车内乘坐环境的舒适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