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8784发布日期:2020-05-22 22:0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应用越来越多,随着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技术的发展,对轮胎带束层设计和带束层包胶片应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带束层排列的平整及带束层间胶料的合理分布一直是设计人员持续追求的。带束层排列的平整及带束层间胶料的合理分布,有利于应力分散,提升冠部强度,降低轮胎冠部生热,为轮胎长距离、高速行驶提供更好的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带束层包胶结构优化了带束层之间的胶料与钢丝分布,能够减少冠部应力集中,降低胎冠生热,减少轮胎爆胎的发生,改善现有轮胎中存在的偏磨现象,进一步提升轮胎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大包胶片的应用,降低了对压延工序的特殊需求,降低压延施工的难度,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束层、大包胶片和小胶片,大包胶片覆盖带束层的一侧,并反包其边部,小胶片包覆相邻带束层边部并填充带束层之间宽度差的空隙,反包后的大包胶片与小胶片粘合在一起。

所述带束层为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或零度带束层。

所述大包胶片和小胶片的胶料均与带束层压延胶料相同。

所述带速层包胶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大包胶片、1#小胶片和2#小胶片,其中大包胶片覆盖第二带束层的一侧,并反包其边部,反包宽度为10~20mm,1#小胶片填充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之间宽度差的空隙,2#小胶片包覆第一带束层的边部,反包后的大包胶片、1#小胶片及2#小胶片粘合在一起。

所述大包胶片位于第二带束层与第三带束层接触的一侧。

所述1#小胶片的宽度为第一带束层与第二带束层宽度差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相邻带束层之间因钢丝距离过近,在使用过程中不停做剪切运动,易造成生热过高的问题发生,本实用新型采用胶料将相邻带束层隔开,可以有效地在相邻带束层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热。大包胶片的应用,能够降低对压延工序的特殊需求,降低压延施工的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1#小胶片填充在第一带束层与第二带束层宽度差之间的空隙,可以保持第二带束层边部钢丝的平整度,特别是第二带束层边部钢丝的平整度,使得材料分布更均匀;2#小胶片包覆第一带束层的边部,可以减少裸露在空气中的第一带束层的氧化,同时保护操作人员不被边部钢丝扎伤;添加胶片后材料分布更为均匀,满足整体轮廓的需要,并减少第一带束层边部的应力集中,起到缓冲的作用。另外,2#小胶片可以避免第一带束层钢丝直接与下方垫胶直接接触,解决钢丝与垫胶粘合强度不够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带束层包胶结构优化了带束层之间的胶料与钢丝分布,能够减少冠部应力集中,降低胎冠生热,减少轮胎爆胎的发生,改善现有轮胎中存在的偏磨现象,进一步提升轮胎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带束层;2-第二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4-零度带束层;5-大包胶片;6-1-1#小胶片;6-2-2#小胶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带速层包胶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一层大包胶片5、两层1#小胶片6-1及两层2#小胶片6-2,大包胶片5覆盖住第二带束层2的一侧,并反包其边部,反包宽度为20mm;1#小胶片6-1填充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宽度差之间的空隙,2#小胶片6-2包覆第一带束层1的边部,反包后的大包胶片5、1#小胶片6-1及2#小胶片6-2粘合在一起。

所述大包胶片5位于第二带束层2与第三带束层3接触的一侧,在二者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应力集中。

所述1#小胶片6-1的宽度为第一带束层1与第二带束层2宽度差的一半,为40mm。

所述大包胶片5、1#小胶片6-1及2#小胶片6-2的胶料均与带束层压延胶料相同。

应用本实用新型带束层包胶结构的轮胎胎面与地面接触受压时,胎冠受力更加均匀,有效地降低了偏磨现象的发生,同时降低了因胎冠受力不均匀造成的冠部或肩部生热过大而引起的不良病象,减少轮胎爆胎的发生,提高了轮胎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束层、大包胶片(5)和小胶片(6),大包胶片覆盖带束层的一侧,并反包其边部,小胶片包覆相邻带束层边部并填充带束层之间宽度差的空隙,反包后的大包胶片与小胶片粘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为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或零度带束层(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包胶片(5)和小胶片(6)的胶料均与带束层压延胶料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包胶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大包胶片(5)、1#小胶片(6-1)和2#小胶片(6-2),其中大包胶片(5)覆盖第二带束层(2)的一侧,并反包其边部,反包宽度为10~20mm,1#小胶片(6-1)填充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之间宽度差的空隙,2#小胶片(6-2)包覆第一带束层(1)的边部,反包后的大包胶片(5)、1#小胶片(6-1)及2#小胶片(6-2)粘合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包胶片(5)位于第二带束层(2)与第三带束层(3)接触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1#小胶片(6-1)的宽度为第一带束层(1)与第二带束层(2)宽度差的一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冠部带束层包胶结构,包括带束层、大包胶片和小胶片,大包胶片覆盖带束层的一侧,并反包其边部,小胶片包覆相邻带束层边部并填充带束层之间宽度差的空隙,反包后的大包胶片与小胶片粘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带束层包胶结构优化了带束层之间的胶料与钢丝分布,能够减少冠部应力集中,降低胎冠生热,减少轮胎爆胎的发生,改善现有轮胎中存在的偏磨现象,进一步提升轮胎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大包胶片的应用,降低了对压延工序的特殊需求,降低压延施工的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袁时超;赵江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3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