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4684发布日期:2020-05-12 19:3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总成的构造,尤其涉及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仪表总成包括仪表主体、安装支架和导线束。

仪表主体上集成了各种电子部件,可以显示车辆的速度、行驶里程、油量、发动机转速以及车辆灯具的开启状况。

安装支架将仪表主体固定在车辆上,确保仪表主体不随车辆震动而松动脱落,有力的保护仪表主体。

导线束用于向仪表主体供电,也可以将各类信号传输至仪表主体。

其中,安装支架和导线束均布置在仪表主体的背面。

然而,导线束会与安装支架发生干涉,导致导线束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可以保护导线束,避免导线束与安装支架摩擦受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包括仪表主体、安装支架和导线束,所述仪表主体用于显示车辆状态信息,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将所述仪表主体与车辆连接固定,所述导线束用于传递电能和信号至所述仪表主体,所述导线束设置于所述仪表主体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塑料材质的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导线束之间,所述防护件包括板状的第一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边缘的若干卡扣,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导线束和所述安装支架贴合,若干卡扣与所述安装支架的边缘扣接。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通过设置塑料材质的防护件,从而,将导线束与金属材质的安装支架隔开,避免导线束直接接触安装支架,可以有力的保护导线束,避免导线束破损和短路。

再者,防护件与安装支架通过卡扣连接,可以轻松的将防护件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简化了装配工作,同时,不影响布置美观。

并且,由于防护件与安装支架通过卡扣连接,防护件只能用pp等材质塑料制造,耐磨性近似于具有pvc护套的导线束,因而,还极大的保护了导线束。

另外,防护件与导线束接触,可以限位和固定导线束,减少车辆行驶中导线束的振动,避免导线束与仪表主体发生拉拽作用,避免导线束与仪表主体接触不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呈t形,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端部与第二段的中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段相对所述第二段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与所述安装支架的边缘抵接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导线束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容置所述导线束通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呈人字形,所述容置槽包括容置所述导线束进入的总口、容置所述导线束的分支伸出的两个分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仪表主体抵接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自由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优选的,一个所述卡扣靠近导线束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有若干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边缘设置所述卡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防护结构中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仪表总成的防护结构的实施例。

具体的,实施例包括仪表主体10、安装支架20和导线束30。

所述仪表主体10用于显示车辆状态信息,所述安装支架20用于将所述仪表主体10与车辆连接固定,所述导线束30用于传递电能和信号至所述仪表主体10。

其中,所述导线束30设置于所述仪表主体10和所述安装支架20之间,导线束30会分解处多个分支31,每个分支31与仪表总成的各个功能部件连接,使得仪表主体10可以正常工作。

由于安装支架20为金属,安装支架20与导线束30接触容易导致导线束30受损。

为解决导线束30受损的问题,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使所述安装支架20设置有塑料材质的防护件40,所述防护件40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20和所述导线束30之间。

具体的,所述防护件40包括板状的第一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边缘的若干卡扣41,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导线束30和所述安装支架20贴合,若干卡扣41与所述安装支架20的边缘扣接。

在设置防护件40后,塑料材质的防护件40将导线束30与金属材质的安装支架20隔开,避免导线束30直接接触安装支架20,可以有力的保护导线束30,避免导线束30破损和短路。

装配时,将防护件40放置在安装支架20上,直接按压防护件40,就可以使防护件40与安装支架20通过卡扣41进行连接,因而,可以轻松的将防护件40固定在安装支架20上,简化了装配工作,同时,不影响布置美观。

由于防护件40与安装支架20通过卡扣41连接,防护件40只能用pp等材质塑料制造,耐磨性近似于具有pvc护套的导线束30,因而,还极大的保护了导线束30。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件40与导线束30接触,可以限位和固定导线束30,减少车辆行驶中导线束30的振动,避免导线束30与仪表主体10发生拉拽作用,避免导线束30与仪表主体10接触不良。

对于防护件40的具体形状,可以使所述第一本体呈t形,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段43和第二段42,第一段43的端部与第二段42的中部连接。

第一本体呈t形,卡扣41可以进行两个垂直方向的限位,从而,使得防护件40在安装支架20上的位置固定。

在一些设置t形的第一本体的实施例中,可以使所述第一段43相对所述第二段4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段43远离所述第二段4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翻边44,所述限位翻边44与所述安装支架20的边缘抵接限位。

第一段43相对所述第二段42倾斜设置,可以适应安装支架20的实际形状,同时,增大防护件40的面积,降低导线束30的分支31接触安装支架20的风险。

所述第一段43远离所述第二段4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翻边44,不仅可以减少卡扣41的数量,降低制造难度,还可以方便防护件40的边缘光滑过渡,减少防护件40边缘摩擦导线束30的风险。

为了将导线束30准确固定,降低导线束30活动而受损的风险,如图2所示,可以使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导线束30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45,所述容置槽45容置所述导线束30通过。

在一些设置容置槽45的实施例中,为了适应导线束30的实际布置情况,可以使所述容置槽45呈人字形,所述容置槽45包括容置所述导线束30进入的总口451、容置所述导线束30的分支31伸出的两个分口452。

在一些设置人字形的容置槽45的实施例中,可以使所述容置槽45设置有第一凸起46,所述第一凸起46与所述仪表主体10抵接支撑。

所述第一凸起46与所述仪表主体10抵接支撑,确保容置槽45有足够的空间容置导线束30。

所述第一凸起46还可以增加防护件40的强度,避免设置容置槽45而导致防护件40强度过低。

为了使得防护件40与安装支架20紧密贴合进而减轻对导线束30的压迫,可以使一个所述卡扣41靠近导线束30设置,也即,使一个卡扣41设置在靠近导线束30的位置,卡扣41将第一本体拉向安装支架20,从而,减少第一本体对导线束30的压力。

为方便制造,可以使所述卡扣41设置于所述第一段43和第二段42的自由端。

卡扣41设置于所述第一段43和第二段42的自由端,方便成型,同时,能够确保第一本体与安装支架20贴合,避免第一本体翘起。

为方便卡扣41成型,可以使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有若干连通孔411,所述连通孔411的边缘设置所述卡扣41,从而,生产防护件40的注塑模具不需要为卡扣41设置斜块,降低模具制造难度。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