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0675发布日期:2020-05-29 14:0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车辆及其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部件,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并且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汽车的普及,使用者对汽车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座椅是与乘客接触面积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产品,其中,电动座椅相比于传统的手动座椅有很多优点,诸如调节时更加省力、易于操作及更高的功能配置等等,传统的电动座椅能够实现座椅的前后移动、座椅上下移动、靠背角度调节及坐垫前部提升的调节功能。

但是,目前阶段不论是传统的手动座椅,还是配置较高的电动座椅都配备的是两向或者四向手动调节的座椅头枕,只有极少数、高档、进口的车辆才会配有四向电动头枕或者主动式头枕,然而所有的座椅头枕都不能实时为乘客提供安全性、舒适性极高的保护,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对乘客进行保护,在追尾碰撞导致的各类损伤中,大部分属于颈部挥鞭伤,虽然属于轻微伤级别,很少对乘员造成致命伤害,但也会导致长期颈部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以解决座椅的头枕部与乘客的头部存在的间隔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其中,所述座椅包括坐垫部、靠背部和头枕部,所述头枕部中设置有能够测量乘坐者的头部与所述头枕部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所述头枕部或所述靠背部中设置有控制器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靠背部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述距离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器,所述控制器能够设置为: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提供的距离信息,控制所述驱动器以驱动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靠背部移动为与乘坐者的头部贴合。

可选择的,所述控制器能够设置为:当所述距离传感器测量的所述头枕部与前方物体的距离大于乘坐者的头部与所述头枕部的极限距离时,控制所述头枕部不移动。

可选择的,所述坐垫部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能够设置为: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低于第一预定压力时,控制所述驱动器以驱动所述头枕部向后移动到极限位置。

可选择的,所述头枕部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能够设置为: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高于第二预定压力时,控制所述驱动器以驱动所述头枕部向后移动,直到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小于第二预定压力。

可选择的,所述头枕部通过连接杆连接于所述靠背部,所述连接杆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铰接轴可枢转地铰接于所述靠背部,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靠背部中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杆枢转。

可选择的,所述驱动器包括电机、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丝杠、螺接于丝杠的滑块、连接于所述滑块的牵引线,所述牵引线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以能够拉动所述连接杆围绕所述铰接轴枢转。

可选择的,所述靠背部的下端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铰接轴可枢转地铰接于所述坐垫部。

可选择的,所述座椅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坐垫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并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

可选择的,所述滑轨上设置有锁定机构及操作手柄,所述锁定机构能够将所述坐垫部锁定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操作手柄能够解锁所述锁定机构。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车辆的座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头枕部与乘客的头部保持贴合,在车辆遭受碰撞时,头枕部可以直接为头部提供支撑,避免头部在无支撑时向后碰撞到头枕部,提高安全性能,另一方面头枕部对头部的支撑可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辆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靠背部与头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头枕部2靠背部

3坐垫部4电机

5丝杠6滑块

7牵引线8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其中,所述座椅包括坐垫部3、靠背部2和头枕部1,所述头枕部1中设置有能够测量乘坐者的头部与所述头枕部1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所述头枕部1或所述靠背部2中设置有控制器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头枕部1相对于所述靠背部2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述距离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器,所述控制器能够设置为: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提供的距离信息,控制所述驱动器以驱动所述头枕部1相对于所述靠背部2移动为与乘坐者的头部贴合。

参考图1所示,所述座椅主要包括坐垫部3、靠背部2及头枕部1,坐垫部3可以承载乘客的整体重力,靠背部2可以支撑乘客的后背,而头枕部1可以支撑乘客的头部,并且头枕部1可以相对于靠背部2向前或身后移动,以改变与乘客头部之间的距离。

其中,头枕部1的移动可以通过驱动器来实现,驱动器可以设置在头枕部1或靠背部2中;另外,头枕部1中设置有距离传感器,例如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可以测量头枕部1与其前方物体的距离,特别是在坐垫部3上的乘客的头部,并且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驱动器通过控制器控制,当所述距离传感器测量到头枕部1与乘客头部间的距离大于0时(即彼此不贴合),所述控制器可以根据该距离信息通过驱动器驱动头枕部1向前移动,以使得头枕部1与乘客头部贴合。

另外,头枕部1可以相对于靠背部2沿前后方向移动足够大的距离范围,从而在乘客乘坐时保证头枕部1可以移动到与乘客头部贴合于位置,即使乘客距离靠背部2和头枕部1的距离过大,头枕部1也可以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尽量减小头枕部1与乘客头部之间的距离,减少意外碰撞时头部向后移动的距离;所述距离传感器与头枕部1的支撑头部的表面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距离,当头部压在头枕部1的表面上导致其大幅变形时,控制器可以根据距离传感器的距离信息控制头枕部1向后移动,避免出现头枕部1过于靠前而不能向后移动。

通过所述控制器、所述驱动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的配合,不需要乘客主动地调节,就可以使得头枕部1保持为与乘客的头部贴合,避免车辆被碰撞时头部与头枕部之间发生碰撞,而是通过头枕部支撑头部,保护乘客安全,并且在头枕部对头部的支撑下,也可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另外,所述控制器能够设置为:当所述距离传感器测量的所述头枕部1与前方物体的距离大于乘坐者的头部与所述头枕部1的极限距离时,控制所述头枕部1不移动。当乘客没有坐在座椅的坐垫部3上时,所述距离传感器测量的距离并不是头枕部1与乘客的头部的距离,例如可以是头枕部1与风挡之间的距离、头枕部1与方向盘之间的距离,这些物体与头枕部1的距离明显地大于头部与头枕部1的距离,因此,当测量的距离远大于头部与头枕部1的距离时,即超过头部与头枕部1的极限距离时,表明坐垫部3上并没有乘客,此时并不需要调节头枕部1移动,因此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驱动器不驱动头枕部1移动。

另一方面,所述坐垫部3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能够设置为: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低于第一预定压力时,控制所述驱动器以驱动所述头枕部1向后移动到极限位置。所述第一预定压力可以为乘客坐在坐垫部3上时产生的压力,特别是最小压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小于第一预定压力时,表明坐垫部3没有乘客,因此,控制器可以控制驱动器运行,以将头枕部1向后移动到极限位置,以便于在下一次乘客乘坐时调节头枕部1,避免头枕部1位于过于靠前的位置。

此外,所述头枕部1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能够设置为: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高于第二预定压力时,控制所述驱动器以驱动所述头枕部1向后移动,直到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小于第二预定压力。头枕部1中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感应出乘客头部与头枕部1之间的压力,当该压力过大时,例如大于所述第二预定压力,说明头枕部1的位置过于靠前,因此可以控制头枕部1向后移动,直到压力小于第二预定压力。第二预定压力可以通过实体测试来确定。

具体的,所述头枕部1通过连接杆8连接于所述靠背部2,所述连接杆8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铰接轴可枢转地铰接于所述靠背部2,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靠背部2中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杆8枢转。如图2所示,头枕部1通过连接杆8可枢转地安装在靠背部2上,头枕部1可以相对于靠背部2前后地摆动,实现头枕部1相对于靠背部2向前或向后的移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头枕部1可以相对于靠背部2沿直线移动,例如,靠背部2上设置有直线轨道,头枕部1设置在该直线轨道上。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器包括电机4、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4的丝杠5、螺接于丝杠5的滑块6、连接于所述滑块6的牵引线7,所述牵引线7连接于所述连接杆8以能够拉动所述连接杆8围绕所述铰接轴枢转。电机4可以输出扭矩,丝杠5与电机4传动连接,电机4带动丝杠5转动,螺接于丝杠5的滑块6在丝杠5的作用下可以沿着丝杠5的长度方向移动,即丝杠5与滑块6组成了丝杠机构,连接于滑块6的牵引线7相应地移动,从而可以拉动连接杆8,使得连接杆8围绕左右方向的铰接轴枢转。另外,连接杆8与靠背部2的内部结构之间连接弹性件,使得连接杆8可以通过弹性件恢复到初始位置,例如向后枢转到极限位置,通过牵引线7连接连接杆8的下端向后枢转,从而克服弹性件的拉力而使得头枕部1向前移动。

另外,所述靠背部2的下端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铰接轴可枢转地铰接于所述坐垫部3。也就是说,靠背部2可以相对于坐垫部3向前或向后摆动,以将靠背部2调节到合适的位置,适应乘客的后背状态,以更合适的状态支撑乘客的后背。乘客在乘坐时,不同的人、不同时间所需要的靠背部2的倾斜角度是不同的,因此,头枕部1的位置也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靠背部2的状态来调节头枕部1的位置。

另外,所述座椅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坐垫部3设置在所述滑轨上并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坐垫部3可以根据乘客的需要来调节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乘客的体型、态势。当然,随着坐垫部3的位置变化,头枕部1的位置也发生变化,也需要实时地针对乘客的状态来调节头枕部1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上设置有锁定机构及操作手柄,所述锁定机构能够将所述坐垫部3锁定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操作手柄能够解锁所述锁定机构。乘客通过操作手柄将坐垫部3解锁,以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其前后位置,然后释放操作手柄,使得坐垫部3锁定在所述滑轨上。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车辆的座椅。所述车辆的座椅可以为驾驶员座椅或其他乘客位置的座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