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7317发布日期:2020-12-15 13:15阅读:1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接触网平面布置都是电气化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锚段关节-接触网相邻锚段的衔接部分,是接触网平面布置中最关键的部位,锚段关节的结构复杂,其状态和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接触网的供电质量和电力机车的取流质量,也影响着受电弓和接触网的使用寿命和运营成本。

自广州地铁二号线采用架空刚性悬挂后,鉴于刚性悬挂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工程实施简便、运营维护综合成本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因而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和干线电气化铁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弓网磨耗大且磨耗不均匀、拉弧较多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受电弓碳滑板磨耗不均匀,主表现在受电弓碳滑板工作面的形状不规则且起伏不平,拉出值约±100mm处受电弓磨耗较重,形成较深的凹槽。车辆受电弓碳滑板出现不均匀磨耗,主要原因在于刚性架空接触网的平面布置设计不尽合理,导致受电弓通过非绝缘锚段关节处时,与下一锚段的汇流排终端产生碰,碰撞产生受电弓弹跳,造成碳滑板磨耗不均、接触网拉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锚段关节形式的刚性接触网的高速适应性,普遍来说使用锚段关节形式进行锚段连接的刚性接触网运行速度未超过120km/h。

目前国内地铁刚性悬挂锚段关节的结构一般采用以受电弓中心线为中心的对称布置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非绝缘锚段关节处拉出值约为±100mm或±75mm。采用以受电弓中心线为中心的对称布置时,在每个非绝缘锚段连接处,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位置位于中点偏离约100mm处,即受电弓通过时并非完全水平通过,相邻两锚段的导高设置均镜像设置,处于同一高度,在受电弓非水平状态通过的情况下,易造成碰撞。普通地铁中,锚段长度普遍设置为200~300m,布置有大量非绝缘锚段关节,运行时间长后,受电弓碳滑板上难免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受电弓碳滑板在非绝缘锚段连接处存在碰撞、造成受电弓碳滑板凹凸不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其能够使列车受电弓碳滑板磨耗均匀,避免受电弓碳滑板表面形成重点磨耗,提高碳滑板使用寿命。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包括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和电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平行设置且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在重叠部分通过所述电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在重叠部分设置有等高区,所述等高区内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的高度相等;

所述第一汇流排的靠近所述第二汇流排的一端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二汇流排的靠近所述第一汇流排的一端为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在重叠部分的拉出值位于受电弓中心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终端为出弓端,所述第二终端为入弓端,所述出弓端的拉出值小于所述入弓端的拉出值。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之间的间距为180-220mm。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之间的间距为200mm。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在所述重叠部分内均设置有两个悬挂点,相邻的两个悬挂点的距离相等,最外端的悬挂点位于所述等高区的端部,所述电连接组件位于中部的两个所述悬挂点的中间。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接触网悬挂结构与所述悬挂点固定连接且接触网悬挂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排或所述第二汇流排的外侧。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所述悬挂点的间距为1000mm。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重叠部分的长度为5900-6100mm。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重叠部分的长度为6000mm。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终端的末端向上翘起。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末端翘起的高度为2-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能够使受电弓通过锚段关节时水平通过,减少在锚段关节产生碰撞的可能性,从而改善弓网关系,列车受电弓碳滑板磨耗均匀,避免受电弓碳滑板表面形成重点磨耗,提高碳滑板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拉弧的几率,提高弓网稳定性,提高锚段关节的速度适应能力,满足时速达160km/h刚性接触网线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现有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的布置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的布置图;

图5是本发明的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汇流排;11-第一终端;20-第二汇流排;21-第二终端;30-电连接组件;40-等高区;50-受电弓中心线;60-悬挂点;70-接触网悬挂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发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参照图3至图5,一种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包括第一汇流排10、第二汇流排20和电连接组件30。

所述第一汇流排10与所述第二汇流排20平行设置且部分重叠,以形成锚段关节,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排10与所述第二汇流排20之间的间距为180-220mm,优选为200mm。所述第一汇流排10与所述第二汇流排20在重叠部分通过所述电连接组件30电连接,以进行供电,所述第一汇流排10与所述第二汇流排20在重叠部分设置有等高区40,所述等高区40内所述第一汇流排10与所述第二汇流排20的高度相等,以形成平稳的过渡区,使得受电弓的滑板在两个汇流排之间切换时能够保持平稳,减少冲击。

所述第一汇流排10的靠近所述第二汇流排20的一端为第一终端11,所述第二汇流排20的靠近所述第一汇流排10的一端为第二终端21;所述第一汇流排10与所述第二汇流排20在重叠部分的拉出值位于受电弓中心线50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终端11为出弓端,所述第二终端21为入弓端,即列车的行车方向为所述出弓端的拉出值小于所述入弓端的拉出值。

基于上述的结构,刚性接触网相比柔性接触网有其固有的刚度大、抬升小的特点,采用了上述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构成锚段关节的两个锚段,锚段关节两段汇流排线间距保持约200mm,在锚段关节范围内拉出值均处于同侧,根据行车方向,拉出值小的一侧为出弓端,拉出值大的一侧为入弓端,使受电弓通过锚段关节时水平进入关节重叠段,可有效减少在锚段关节产生碰撞的可能性,避免受电弓碳滑板表面形成重点磨耗,提高碳滑板使用寿命,同时改善弓网关系,减少拉弧的几率,提高弓网稳定性,提高锚段关节的速度适应能力。

为了对两个汇流排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汇流排10与所述第二汇流排20在所述重叠部分内均设置有两个悬挂点60,相邻的两个悬挂点60的距离相等,最外端的悬挂点60位于所述等高区40的端部,所述电连接组件30位于中部的两个所述悬挂点60的中间。具体地,四个悬挂点60的第一点设置在第一汇流排10上,第二点设置在第二汇流排20上,第三点设置在第一汇流排10上,第四点设置在第二汇流排20上。相邻两个所述悬挂点60的间距为1000mm。悬挂点60没有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汇流排10、所述第二汇流排20的末端,距离末端还有1500mm,即所述第一汇流排10与所述第二汇流排20的末端是距离其最近的悬挂点601500mm的自由端。其中,所述重叠部分的长度为5900-6100mm,优选为6000mm。

其中,接触网悬挂结构70与所述悬挂点60固定连接且接触网悬挂结构70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排10或所述第二汇流排20的外侧,避免受到弓与接触网悬挂结构70发生撞击。

所述第一终端11和/或所述第二终端21的末端向上翘起,便于受电弓进入和离开,并且保证中间的等高区40内的线路的高度相等。具体地,所述末端翘起的高度为2-4mm,优选为3mm。

本发明所述的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