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悬架连接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6673发布日期:2020-11-06 12:2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悬架连接衬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橡胶衬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悬架连接衬套。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车辆行驶中的舒适性能、车辆级别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关注的也越来越多。

对于前悬架连杆上的衬套来说,使用时,其在径向上的前后两侧(汽车前后方向)需要保证较低的钢度,以便车辆制动及通过颠簸路面时有足够的缓冲,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性,而在径向上左右两侧(汽车的左右方向)则有较高的刚度需求,以便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反应速度。现有技术中为了兼顾到对两个刚度需求,通常是在内管和外壳之间设置单层橡胶,降低左右两侧的刚度,以便获得前后方向上的缓冲性能,但性能十分差劲,在紧急转向或大转向时,因左右两侧刚度不够,车身会有较大晃动,甚至翻车,若要换选硬度更高的橡胶,则又会造成前后方向刚度过高;有鉴于此,现有技术中便出现了,设选用硬度较高的橡胶层并在其上开设位于前后两侧的缓冲槽,受力时,缓冲槽开始变形,缓冲槽的两侧槽壁向一起贴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使用性能,但效果有限,且在人们对车辆行驶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环境下,无法满足高级别车辆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前悬架连接衬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前悬架连接衬套,衬套包括回旋状支撑内管、设于支撑内管外周的支撑外壳、连接在支撑内管与支撑外壳之间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有且仅设有两组,且两组缓冲结构在衬套的圆周方向上位于相对应的两侧,各缓冲结构均包括有柔性缓冲体和刚性支撑体。

优选地,每组缓冲结构中柔性缓冲体和刚性支撑体均具有多个,多个柔性缓冲体和刚性支撑体沿衬套的径向交替排布,相邻的柔性缓冲体和刚性支撑体之间固定贴合。

优选地,支撑外壳的内侧面与支撑内管的外侧面均与柔性缓冲体固定贴合。

优选地,柔性缓冲体和刚性支撑体均成圆弧状延伸。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柔性缓冲体中的靠近支撑外壳所在侧的一个柔性缓冲体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值大于另一个柔性缓冲体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值。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柔性缓冲体中靠近支撑外壳所在侧的一个柔性缓冲体在衬套轴向上的高度值小于另一个柔性缓冲体在衬套轴向上的高度值。

优选地,每组缓冲结构中柔性缓冲体设置有三个,刚性支撑体设置有两个,刚性支撑体为薄片状,且相邻的两个柔性缓冲体之间插设一个刚性支撑体。

优选地,刚性支撑体具有埋设于相邻的两个柔性缓冲体之间的埋设部、在圆周方向上位于埋设部两端的伸出部。

优选地,设每组缓冲结构在衬套轴向上的截面面积为a,支撑内管外周至支撑外壳内周之间位置在衬套轴向上的截面面积为2.5a~3.5a。

优选地,柔性缓冲体由天然橡胶或耐高温橡胶构成,刚性支撑体由高强度铝合金构成。

优选地,柔性缓冲体的厚度为刚性支撑体厚度的4~7倍。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悬架连接衬套,设计有位于相对应两侧的两组缓冲结构,即,安装后使用时,前后方向两侧为空心设计,左右方向两侧则为实心设计,这样在车辆制动及通过颠簸路面时,衬套前后方向两侧的空心区域配合缓冲结构能够满足衬套前后方向较低的钢度需求,并给予足够的缓冲性能,提高乘坐者的乘坐舒适性;位于左右方向两侧的缓冲结构,由柔性缓冲体和刚性支撑体组合构成,其设置较厚,使得衬套前后方向两侧的空心区域够大,在前后方向提供足够的缓冲的同时,此外,缓冲结构通过足够的实心体积和刚性支撑体的设计,在左右方向提供较大的刚度,以让驾驶者获得很好的操控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衬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衬套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内管;2、支撑外壳;31、柔性缓冲体;32、刚性支撑体;320、埋设部;321、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前悬架连接衬套,衬套包括回旋状支撑内管1、设于支撑内管1外周的支撑外壳2、连接在支撑内管1与支撑外壳2之间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有且仅设有两组,且两组缓冲结构在衬套的圆周方向上位于相对应的两侧,各缓冲结构均包括有柔性缓冲体31和刚性支撑体32,柔性缓冲体31的采用天然橡胶或耐高温橡胶,刚性支撑体32采用高强度铝合金。

每组缓冲结构中柔性缓冲体31和刚性支撑体32均具有多个,多个柔性缓冲体31和刚性支撑体32沿衬套的径向交替排布,相邻的柔性缓冲体31和刚性支撑体32之间固定贴合。支撑外壳2的内侧面与支撑内管1的外侧面均与柔性缓冲体31固定贴合。

本例中,每组缓冲结构中柔性缓冲体31设置有三个,刚性支撑体32设置有两个,刚性支撑体32为薄片状(柔性缓冲体31的厚度为刚性支撑体32厚度的5倍),且相邻的两个柔性缓冲体31之间插设一个刚性支撑体32。柔性缓冲体31和刚性支撑体32均成圆弧状延伸。

相邻的两个柔性缓冲体31中的靠近支撑外壳2所在侧的一个柔性缓冲体31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值大于另一个柔性缓冲体31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值。各组缓冲结构的三个柔性缓冲体31整体呈扇形,即由内而外逐渐增大,使得结构稳定性更高。

相邻的两个柔性缓冲体31中靠近支撑外壳2所在侧的一个柔性缓冲体31在衬套轴向上的高度值小于另一个柔性缓冲体31在衬套轴向上的高度值。衬套的缓冲结构受力时,靠近支撑内管1的一个柔性缓冲体31最先受力,一直向外传递至最外侧的一,因此,受力最大的是最内侧靠近支撑内管1的一个柔性缓冲体31,最易变形最易损坏的也会是这一个,因此将各组缓冲结构的三个柔性缓冲体31的高度由内而外逐渐降低,尽量的减小外侧的柔性缓冲体31的体积,降低其支撑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让三个柔性缓冲体31都能均匀受力,避免最内侧一个过早损坏,提高衬套整体使用时间。

进一步地,刚性支撑体32具有埋设于相邻的两个柔性缓冲体31之间的埋设部320、在圆周方向上位于埋设部320两端的伸出部321。即,刚性支撑体32在圆周方向上的两端从相邻的两个柔性缓冲体31之间穿出设置,突出的伸出部321在衬套受力挤压时可以阻止橡胶变形量过大从而提高实心方向的刚度,此外,将刚性支撑体32完全埋设在两个柔性缓冲体31之间,不突出来,那么柔性缓冲体31受力时,很容易被刚性支撑体32周边处的剪切力破坏;而且突出的伸出部321能够方便在硫化时刚性支支撑体的定位,便于制作。

进一步地,设每组缓冲结构在衬套轴向上的截面面积为a,支撑内管1外周至支撑外壳2内周之间位置在衬套轴向上的截面面积为3a。即,实心区域与空心区域的最佳比例配合,可以最大限度的提供衬套两个径向对刚度的高低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衬套连接在前悬架连杆与转向节之间,连杆上开设有容置槽,衬套的支撑外壳2过盈配合的埋设在容置槽内,衬套的支撑内管1则与转向节连接,安装在汽车上的衬套,其轴向沿汽车的上下方向延伸,两侧的空心区域相对汽车位于前后两侧,实心区域相对汽车位于左右两侧,受力时,转向节传动力给支撑内管1,支撑内管1再通过缓冲结构传动力给支撑外壳2、连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悬架连接衬套,设计有位于相对应两侧的两组缓冲结构,即,安装后使用时,前后方向两侧为空心设计,左右方向两侧则为实心设计,这样在车辆制动及通过颠簸路面时,衬套前后方向两侧的空心区域配合缓冲结构能够满足衬套前后方向较低的钢度需求,并给予足够的缓冲性能,提高乘坐者的乘坐舒适性;位于左右方向两侧的缓冲结构,由柔性缓冲体和刚性支撑体组合构成,其设置较厚,使得衬套前后方向两侧的空心区域够大,在前后方向提供足够的缓冲的同时,此外,缓冲结构通过足够的实心体积和刚性支撑体的设计,在左右方向提供较大的刚度,以让驾驶者获得很好的操控体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