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6669发布日期:2020-11-06 12:2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各部分存在铁材料和铝材料等的异种金属的接触部。在这样的异种金属的接触部中,已知会在接触部附近的表面产生电腐蚀反应。因此设法抑制在车辆的各部分产生电腐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使用由铁系金属构成的螺栓将由铝等非铁轻合金构成的支承结构体向车身等安装时,在与螺栓的头部抵接的支承结构体的平坦面涂布电腐蚀防止剂。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44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车辆的悬架臂借助套筒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的副框架。套筒具备:外筒构件,其固定于悬架臂;内筒构件,其借助螺栓等支承轴与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连结;以及防震橡胶,其将外筒构件和内筒构件连结。在该情况下,外筒构件和内筒构件通常由铁系金属形成,近年来轻量化的要求提高而副框架由铝形成的情况逐渐增多。因此,在内筒构件的轴向的端面和与该端面接触的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之间产生电腐蚀的可能性较高。因此,为了抑制在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产生电腐蚀,考虑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支承基座面上涂布电腐蚀防止剂。

但是,当在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涂布电腐蚀防止剂时,制造所需的费用增加,担心导致产品成本升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欲提供不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且能够抑制由电腐蚀引起的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的支承强度降低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以下结构。

即,本实用新型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悬架臂;金属制的副框架,其具有支承所述悬架臂的支承基座面;套筒,其将所述悬架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副框架连结,所述套筒具备:外筒构件,其固定于所述悬架臂;内筒构件,其以轴向的端面能够与所述副框架的所述支承基座面侧接触的状态与所述副框架连结,由与所述副框架不同的金属构成;以及防震橡胶,其夹设在所述外筒构件与所述内筒构件之间并将所述外筒构件和所述内筒构件连结,所述副框架具有凸部,该凸部从所述支承基座面朝向所述内筒构件的端面突出且顶面与所述内筒构件的轴向的端面对置,所述凸部的所述顶面的外径形成为与所述内筒构件的轴向的端面的外径相同或比所述端面的外径稍大的外径。

电腐蚀产生在副框架中的与材质不同的内筒构件接触的接触部附近,但在本结构中,由于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隔着凸部与材质不同的内筒构件的端面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在支承基座面产生电腐蚀。因此,即使在副框架的凸部产生电腐蚀也能够保持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部分的支承强度。

此外,在本结构中,由于副框架的凸部的顶面的外径形成为与内筒构件的轴向的端面的外径相同或比端面的外径稍大的外径,因此不易在凸部的顶面(与内筒构件的端面接触的部位)滞留水分。因此能够抑制在副框架的凸部附近产生电腐蚀。另外,即使在副框架以与内筒构件的端面接触的接触部为中心产生了电腐蚀,电腐蚀的发展方向也成为沿着凸部的突出方向的方向。由此,能够抑制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部分的支承强度降低。

期望的是,所述凸部的侧面在表面具有铸造表皮。

在该情况下,副框架的从支承基座面突出的凸部的侧面具有无铸件气孔的铸造表皮,因此难以在凸部的侧面产生由副框架的内部的铸件气孔引起的电腐蚀。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副框架由铝制的铸造构件构成,所述套筒的所述内筒构件由铁制的筒构件构成。

副框架的凸部由于与铁制的内筒构件的端面抵接因此存在产生电腐蚀的情况。但是,在本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例如副框架由高压铸件等的铸铝形成,因此不易在凸部的铸造表皮表面层附近出现铸件气孔(穴)而不易产生电腐蚀。即,在高压铸件等铸铝中,由于从产品的表面朝向内部凝固,因此不易在凸部的表面位置产生铸件气孔且不易产生由铸件气孔引起的电腐蚀。

期望的是,所述凸部从所述支承基座面突出的突出高度为1~3mm。

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小凸部在内筒构件的轴向上的占有空间且抑制在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上产生电腐蚀。

期望的是,所述凸部的顶面的外径比所述内筒构件的轴向的端面的外径大0~5mm。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凸部的顶面附近阻止电腐蚀发展,延缓在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处产生电腐蚀。

期望的是,所述副框架的所述支承基座面由平坦面构成且该支承基座面在下方侧开放。

在该情况下,即使泥水等液体流入支承基座面,也由于支承基座面敞开而能够容易地将流入的液体向外部排出。因此,在采用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电腐蚀产生。

也可以是,所述凸部的外周面为相对于所述支承基座面以大致直角延伸的形状。

也可以是,所述凸部的外周面的沿着所述内筒构件的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梯形形状。

也可以是,所述凸部的外周面的沿着所述内筒构件的轴向的截面形成为圆弧状。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能够由简单的结构抑制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部分产生电腐蚀,因此能够不增加产品成本,且抑制由电腐蚀引起的副框架的支承基座面的支承强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向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向视图。

图5是图2的v向视图。

图6是与图3的vi部相当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副框架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8是将图6的一部分夸张示出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与图6相当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与图6相当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与图6相当的部分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副框架

2…悬架臂

10…外筒构件

11…内筒构件

12…防震橡胶

17…支承基座面

18…凸部

18a…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标注表示车辆的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的上方的箭头up以及表示车辆的左侧方的箭头lh。

图1是示出车辆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中的附图标记1是安装在车身的未图示的主框架上的铝制(也包含铝合金的情况)的副框架,附图标记2是悬架的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副框架1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下臂。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臂2构成悬架臂。以下将下臂2称为“悬架臂2”。另外,图1中的附图标记3是悬架的减震器,附图标记4是悬架的支承减震器3下端的转向节。

图2是悬架臂2的安装部的图1的ii向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如图2、图3所示,在悬架臂2的副框架1侧的端部突出设置有连结部5。连结部5借助套筒6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副框架1的大致コ形状的支承部7。

如图3所示,套筒6具备:金属制的外筒构件10,其外周面固定于悬架臂2的连结部5;金属制的内筒构件11,其以贯通外筒构件10的方式配置于外筒构件10的径向内侧;以及防震橡胶12(橡胶弹性体),其夹设在外筒构件10和内筒构件11之间,将外筒构件10和内筒构件11连结。内筒构件11具有:筒体11a,其在轴向的一端部具有凸缘部13;以及开孔圆板状的凸缘体11b,其配置在筒体11a的另一端部。内筒构件11(筒体11a及凸缘体11b)由铁材料形成。在内筒构件11(筒体11a及凸缘体11b)的内周部贯穿有用于将内筒构件11与副框架1的支承部7连结的螺栓8的轴部8a。

副框架1的支承部7具有一对支承片14a、14b,该一对支承片14a、14b从在副框架1的主体部1a的前后分离的两个位置向车宽方向外侧平行延伸。在一对支承片14a、14b之间配置有套筒6。套筒6以轴向与支承片14a、14b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在各支承片14a、14b上形成有供螺栓8的轴部8a贯穿的螺栓通孔15。螺栓8的轴部8a沿轴向贯穿支承片14a、14b的螺栓通孔15和套筒6的内筒构件11。螺栓8的头部8b配置在一个支承片14a的外侧(与配置有套筒6一侧相反的相反侧)。在贯穿另一支承片14b的螺栓8的轴部8a的前端部,在另一支承片14b的外侧(与配置有套筒6一侧相反的相反侧)螺合有螺母16。由此防止螺栓8相对于副框架1的支承部7脱落。

图4是图2的iv向视图,图5是图2的v向视图。另外,图6是与图3的vi部相当的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3~图6所示,副框架1的支承片14a、14b的与套筒6的轴向的端部对置一侧的侧面成为平坦的支承基座面17。在各支承基座面17的形成有螺栓通孔15的部位的周缘部形成有朝向套筒6的凸缘部13、凸缘体11b的端面(轴向的端面)突出的凸部18。在凸部18的突出端形成有平坦的顶面18a。顶面18a与圆筒构件11的凸缘部13、凸缘体11b的端面(轴向的端面)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套筒6的内筒构件11的凸缘部13以及凸缘体11b的各端面(轴向的端面)与支承片14a、14b的凸部18的顶面18a接触。在图3中示出内筒构件11的凸缘体11b与支承片14b的凸部18抵接的状态。另外,在图6中示出内筒构件11的凸缘部13与支承片14a的凸部18抵接的状态。

图7是示出副框架1的支承片14a的内部结构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副框架1通过高压铸件来铸造形成。并且,支承片14a、14b特别是凸部18的侧面的表面不实施切削加工等而成为铸造表皮。如图7所示,在支承片14a(支承片14b)的内部,在铸造后产生铸件气孔20(穴),但在铸造表皮表面层30的附近未产生铸件气孔(穴)。即,对于高压铸件等铸铝,由于从产品的表面朝向内部凝固,因此不易在凸部18的表面附近产生铸件气孔20。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的附图标记40是在凸部18的侧面产生的电腐蚀。如该图所示,电腐蚀40未到达凸部18的有铸件气孔20的区域。因此电腐蚀40的发展被抑制。

图8是将图6的一部分夸张示出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支承片14a、14b的各凸部18的顶面18a的外径r1形成为与内筒构件11的轴向的端面(凸缘部13、凸缘体11b的端面)的外径r2相同的半径或比端面的外径r2稍大的外径。更具体来说,期望的是,凸部18的顶面18a的外径r1比内筒构件11的轴向的端面的外径r2大0~5mm(a=0~5mm)。另外,期望的是,支承片14a、14b的各凸部18从支承基座面17突出的突出高度h为1~3m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6~图8所示,支承片14a、14b的各凸部18的外周面沿与支承基座面17成大致直角的方向以柱状延伸。此外,位于各凸部18的基端侧的支承基座面17由平坦面构成,且比凸部18靠下方侧的部分在铅直下方开放。因此,流入到支承基座面17的泥水等的大部分被排出。但是,支承基座面17的下方部分是由于水的粘性阻力、表面张力等使得泥水等容易滞留而容易产生电腐蚀的部位。因此,期望的是,在支承基座面17的下方部分设置凸部18并且成为铸造表皮。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中,副框架1的各支承片14a、14b的支承基座面17隔着凸部18而在轴向上与材质不同的套筒6的内筒构件11的端面分离。因此,即使由于经过一段时间使用而在凸部18的顶面18a附近产生电腐蚀,也能够抑制在支承基座面17产生电腐蚀。因此,在采用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副框架1的支承基座面17部分的支承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中,副框架1的凸部18的顶面18a的外径形成为与内筒构件11的轴向的端面的外径相同或比端面的外径稍大的外径。因此,在凸部18的顶面18a不易滞留水分而在凸部18附近不易产生电腐蚀。此外,在本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在副框架1以与内筒构件11的端面接触的接触部为中心产生了电腐蚀,由于电腐蚀的发展方向成为沿着凸部18的突出方向的方向,因此也能够抑制由支承基座面17部分的电腐蚀导致的支承强度降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具有副框架1的各支承片14a、14b的凸部18的侧面无铸件气孔的铸造表皮。因此,不易在凸部18的侧面产生由副框架1内部的铸件气孔引起的电腐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中,副框架1由铝制的铸造构件构成,套筒6的内筒构件11由铁制的筒构件构成。并且,通过由高压铸件等铸铝形成副框架1,从而不易在凸部18的铸造表皮表面层30的附近出现铸件气孔(穴)。因此能够防止产生由铸件气孔引起的电腐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中,通过将各支承片14a、14b的凸部18的从支承基座面17突出的突出高度设为1~3mm,从而能够减小凸部18在内筒构件11的轴向上的占有空间并抑制在副框架1的支承基座面17上产生电腐蚀。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通过使各支承片14a、14b的凸部18的顶面18a的外径比内筒构件11的轴向的端面的外径大0~5mm,从而能够阻止凸部18的顶面18a附近的电腐蚀发展并延缓在副框架1的支承基座面17处的电腐蚀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悬架臂的安装部结构中,各支承片14a、14b的支承基座面17由平坦面构成,支承基座面17的下方侧开放。因此,即使泥水等液体流入支承基座面17,也能够容易地将流入的液体向外部排出。因此,在采用在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液体的滞留导致的电腐蚀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实施多种设计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承片14a、14b的凸部18的外周面沿与支承基座面17成大致直角的方向以柱状延伸,但凸部18的外周面形状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9示出的第1变形例那样,也可以是副框架1a的凸部18a使沿着内筒构件11的轴向的截面形状为支承基座面17侧末端扩展的梯形形状。

另外,如图10示出的第2变形例那样,也可以是副框架1b的凸部18b使沿着内筒构件11的轴向的截面形状为支承基座面17侧缩窄的梯形形状。

此外,如图11示出的第3变形例那样,也可以是副框架1c的凸部18c使沿着内筒构件11的轴向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