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电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4318发布日期:2021-07-20 16:0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电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电源车。



背景技术:

电源车采用非电启动及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发动机,不但免除了蓄电池及风箱水箱的维护以及加注冷却液的烦恼,而且能在极高、低温和沙尘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电源车在平地移动中非常方便,但是当电源车到达地方的时候,一般都需要给电源车固定,平地的时候或许没有什么缺点,但是在一些有坡的地方,就需要对电源车进行固定,防止车体打滑,导致电源处不稳,从而导致发生安全隐患,而且在一些泥泞路或者下雪的天气,也会电源车在移动中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通过使用电机当做动力源,节省人力,通过使用支撑板对电源车进行固定,通过使用螺纹板方便轮胎便于更换在特殊时期的特定轮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电源车,包括电源车主体,所述电源车主体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室,所述电源车主体的顶部靠近控制室的边缘处安装有电源主体,所述电源车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四个车轮机构,所述电源车主体的内部底面靠近两侧内壁的边缘处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机构外壳,所述机构外壳的两侧内壁之间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靠近机构外壳的一侧内壁边缘处焊接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内部底面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转杆,且转杆远离电机的一端滑动贯穿至保护箱的外部,所述转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螺纹套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底端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焊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滑动贯穿至机构外壳的外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均焊接有支撑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使结构更加稳定,防止元件发生偏移导致装置无法正常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轮机构包括有汽车轴,所述汽车轴的外侧焊接有多个插杆,所述汽车轴的一端焊接有第二螺纹杆。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插杆使结构更加稳定,防止发生安全隐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侧滑动套设有轮胎。

采用上述方案,使轮胎便于拆卸,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轮胎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插杆相匹配的插槽,多个所述插槽分别与多个插杆卡合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使插槽和插杆卡合连接,使装置更加稳定,防止发生安全隐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侧靠近轮胎的一侧边缘处滑动套设有橡胶垫,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侧靠近橡胶垫的一侧边缘处螺纹套设有螺纹板。

采用上述方案,使用橡胶垫防止轮胎与螺纹板直接接触,导致轮胎磨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杆带动,通过转杆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通过使用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使装置内部空间增大,使在检修的时候便于检修,通过第一螺纹杆转动带动螺纹管移动,通过设置固定板,防止固定板中心处的第二螺纹杆滑落,导致装置无法正常运行,通过使用通过螺纹管移动带动连接板移动,通过支撑杆使支撑板不会转动,从而当第一螺纹杆转动时,螺纹管不会随着第一螺纹杆转动,从而提高设备内部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支撑板对电源车进行支撑,防止电源车滑动,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中,在雪地和泥泞路时,一般的轮胎基本都不能正常工作,通过支撑板使电源车主体升高,此时就可以转动螺纹板,通过转动螺纹板把螺纹板拆卸下来,随后就可以把橡胶垫从第二螺纹杆拿出,通过橡胶垫防止螺纹板直接与轮胎接触,造成轮胎磨损,减少轮胎的时候寿命,通过插杆防止轮胎中心与第二螺纹杆发生转动,导致装置发生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电源车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电源车的支撑机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电源车的车轮机构剖视图。

图例说明:

1、电源车主体;2、控制室;3、电源主体;4、车轮机构;401、汽车轴;402、插杆;403、第二螺纹杆;404、轮胎;405、橡胶垫;406、螺纹板;5、支撑机构;501、机构外壳;502、固定板;503、保护箱;504、固定块;505、电机;506、转杆;507、第一螺纹杆;508、螺纹管;509、连接板;5010、支撑杆;5011、支撑板;5012、第一锥形齿轮;5013、第二锥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电源车,包括电源车主体1,电源车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室2,电源车主体1的顶部靠近控制室2的边缘处安装有电源主体3,电源车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四个车轮机构4,电源车主体1的内部底面靠近两侧内壁的边缘处安装有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包括有机构外壳501,机构外壳501的两侧内壁之间焊接有固定板502,固定板502的顶部靠近机构外壳501的一侧内壁边缘处焊接有保护箱503,保护箱503的内部底面焊接有固定块504,固定块504的顶部安装有电机505,电机505的输出轴焊接有转杆506,且转杆506远离电机505的一端滑动贯穿至保护箱503的外部,转杆506远离电机505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5012,固定板502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507,第一螺纹杆507的顶端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5013,第一锥形齿轮5012与第二锥形齿轮5013啮合连接,第一螺纹杆507的外侧螺纹套设有螺纹管508,螺纹管508的底端焊接有连接板509,连接板509的底部焊接有两个支撑杆5010,两个支撑杆5010的底端滑动贯穿至机构外壳501的外部,两个支撑杆5010的底端均焊接有支撑板5011。

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当电源车到达地点时,打开电机505,通过电机505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杆506带动,通过转杆506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5012转动,通过第一锥形齿轮5012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5013转动,通过使用第一锥形齿轮5012和第二锥形齿轮5013,使装置内部空间增大,使在检修的时候便于检修,通过第二锥形齿轮5013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507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507转动带动螺纹管508移动,通过固定板502,防止固定板502中心处第一螺纹杆507滑落,导致装置无法正常运行,通过使用通过螺纹管508移动带动连接板509移动,通过支撑杆5010使连接板509不会转动,从而当第一螺纹杆507转动时,螺纹管508不会随着第一螺纹杆507转动,从而提高设备内部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连接板509移动带动支撑杆5010移动,通过支撑杆5010移动带动支撑板5011移动,通过支撑板5011移动使支撑板5011可以对电源车进行支撑,防止电源车滑动,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实施例2,如图3所示,车轮机构4包括有汽车轴401,汽车轴401的外侧焊接有多个插杆402,汽车轴401的一端焊接有第二螺纹杆403,第二螺纹杆403的外侧滑动套设有轮胎404,轮胎404的一侧开设有多个与插杆402相匹配的插槽,多个插槽分别与多个插杆402卡合连接,第二螺纹杆403的外侧靠近轮胎404的一侧边缘处滑动套设有橡胶垫405,第二螺纹杆403的外侧靠近橡胶垫405的一侧边缘处螺纹套设有螺纹板406。

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当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时,比如雪地和泥泞路,一般的轮胎404基本都不能正常工作,通过支撑板5011使电源车主体1升高,此时就可以转动螺纹板406,通过转动螺纹板406把螺纹板406拆卸下来,随后就可以把橡胶垫405从第二螺纹杆403拿出,通过橡胶垫405防止螺纹板406直接与轮胎404接触,造成轮胎404磨损,减少轮胎404的时候寿命,随后取下轮胎404,更换其他特定防滑的轮胎404,随后把轮胎404的插孔与插杆402卡合,通过插杆402防止轮胎404中心与第二螺纹杆403发生转动,导致装置发生安全隐患,之后装上橡胶垫405,随后通过螺纹板406固定,此时就可以在特殊地方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505的接线图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工作原理是已经公知的技术,其型号根据实际使用选择合适的型号,所以对电机505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