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轮胎的胎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8133发布日期:2022-12-27 21:42阅读:4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旨在支撑车辆的轮胎,且更具体地,涉及这种轮胎的胎圈结构。


背景技术:

2.常规的充气或非充气轮胎包括胎冠部分,旨在与道路接触的胎面在该胎冠部分外侧径向地置于该胎冠部分上面,该胎冠部分通过终止于胎圈结构中的侧壁径向向内延伸。轮胎包括多个加强附件(reinforcement armature),具体地包括用于支撑由轮胎内部充气压力和车辆产生的载荷的胎体加强件。该胎体加强件延伸到轮胎的胎冠和侧壁中,并在其端部处锚固到位于胎圈结构中的适当的锚固结构。胎体加强件可通常由多个加强构件组成,这些加强构件彼此平行布置并与周向方向成90度的角度,或处于与周向方向成90度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胎体加强件被称为“径向的”)。胎体加强件通常通过将它反包(turn up)在具有适当周向刚度的锚固结构周围以便形成反包部分而被锚固,其中,可选择该反包部分的长度(例如,相对于锚固结构的径向最内点测得)以提供具有令人满意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轴向地位于反包部分和胎体加强件之间的是一种或多种基于弹性体的材料,其提供反包部分和主胎体加强件之间的机械联接。
3.在使用中,轮胎可安装在轮辋上,轮辋具有旨在接触胎圈结构的径向最内部分的轮辋座。在每个轮辋座的轴向外侧上,当轮胎装配到轮辋上时,轮辋凸缘可固定每个胎圈结构的轴向位置。为了承受在载荷下旋转的机械应力,可提供附加的加强件以便加强胎圈结构。例如,帘布层可布置成抵靠胎体加强件的反包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使用期间,胎圈结构可能经受大量弯曲循环,由此使它们自身与轮辋凸缘一致/变形(例如,部分地采用轮辋凸缘的几何形状)。这导致胎圈结构的曲率的更大或更少的变化连同加强胎圈结构的加强附件中的张力的变化,且具体地胎体加强件的反包部分中的张力的变化。这些相同的循环可能在胎圈结构的材料中诱发压缩和拉伸载荷。而且,胎体帘布层的加强构件可在轮胎的侧壁和胎圈结构中周向地和周期性地移位。周期性的周向移位是每次车轮和轮胎绕平衡位置转动时沿一个周向方向和沿相反的周向方向的移位(或无移位)。
4.应力和/或变形可在胎圈结构的材料内产生,且特别是在紧邻加强件的端部(胎体加强件的反包部分的端部、或附加的加强件的端部)的弹性体材料内产生。这些应力和/或变形可能导致轮胎的操作/服务寿命明显减少。
5.这些应力和/或变形可能引起加强件的端部附近的分层和开裂以及轮胎性能的劣化。由于一些加强构件的径向方向以及由于加强构件(例如,金属线缆)的本质,胎体加强件的反包端部可能对这种现象特别敏感。


技术实现要素:

6.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包括从一个胎圈结构延伸到另一个胎圈结构的胎体帘布层。每个胎圈结构包括包围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胎圈芯的多个周向缠绕的护套层。该横截面具有两个径向内顶点和径向外顶点。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径向外顶点从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
径向偏移一角度量。
7.根据轮胎的另一个方面,角度量为大约0度。
8.根据轮胎的再另一个方面,角度量介于5度和15度之间。
9.根据轮胎的又一方面,角度量为大约10度。
10.根据轮胎的再另一个方面,角度量介于15度和25度之间。
11.根据轮胎的又一方面,角度量为大约20度。
12.根据轮胎的再另一个方面,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大于另一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和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两者。
13.根据轮胎的又一方面,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大于两个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
14.根据轮胎的再另一个方面,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比另一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和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两者大40%和60%之间。
15.根据轮胎的又一方面,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比两个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大40%和60%之间。
16.根据本发明的轮胎胎圈包括包围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胎圈芯的多个周向缠绕的护套层。该横截面具有两个径向内顶点和一个径向外顶点。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径向外顶点从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径向偏移一角度量。
17.根据轮胎胎圈的另一个方面,角度量为大约0度,并且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大于另一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和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两者。
18.根据轮胎胎圈的再另一个方面,角度量介于5度和15度之间,并且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大于两个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
19.根据轮胎胎圈的又一方面,角度量为大约10度,并且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比另一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和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两者大40%和60%之间。
20.根据轮胎胎圈的再另一个方面,角度量介于15度和25度之间,并且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比两个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大40%和60%之间。
21.一种方法形成轮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胎体帘布层从一个胎圈结构延伸到另一个胎圈结构;使护套层围绕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胎圈芯周向缠绕;向三角形横截面提供两个径向内顶点和一个径向外顶点;以及使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径向外顶点从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偏移一角度量。
22.根据该方法的另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使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径向外顶点从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偏移0度角度量并扩大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
23.根据该方法的再另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使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径向外顶点从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偏移5度和15度之间的角度量并扩大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
24.根据该方法的又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使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径向外顶点从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偏移大约10度的角度量并扩大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
25.根据该方法的再另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使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径向外顶点从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偏移15度和25度之间的角度并扩大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
26.本发明包括以下技术方案:1. 一种轮胎,其包括:从一个胎圈结构延伸到另一个胎圈结构的胎体帘布层,每个胎圈结构包括包围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胎圈芯的多个周向缠绕的护套层,所述横截面具有两个径向内顶点和一径向外顶点,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所述径向外顶点从所述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径向偏移一角度量。
27.2. 根据方案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角度量为大约0度。
28.3. 根据方案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角度量介于5度和15度之间。
29.4. 根据方案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角度量为大约10度。
30.5. 根据方案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角度量介于15度和25度之间。
31.6. 根据方案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角度量为大约20度。
32.7. 根据方案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大于另一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和所述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两者。
33.8. 根据方案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两个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
34.9. 根据方案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比另一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和所述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两者大40%和60%之间。
35.10. 根据方案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比所述两个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大40%和60%之间。
36.11. 一种轮胎胎面,其包括:包围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胎圈芯的多个周向缠绕的护套层,所述横截面具有两个径向内顶点和一径向外顶点,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所述径向外顶点从所述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径向偏移一角度量。
37.12. 根据方案1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角度量为大约0度,并且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大于另一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和所述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两者。
38.13. 根据方案1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角度量介于5度和15度之间,并且所述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两个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
39.14. 根据方案1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角度量为大约10度,并且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比另一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和所述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两者大40%和60%之间。
40.15. 根据方案1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角度量介于15度和25度之间,并且所述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比所述两个径向内顶点的曲率半径大40%和60%之间。
41.16. 一种形成轮胎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胎体帘布层从一个胎圈结构延伸到另一个胎圈结构;使护套层周向地缠绕在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的胎圈芯周围;向所述三角形横截面提供两个径向内顶点和一径向外顶点;以及使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所述径向外顶点从所述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偏移一角度量。
42.17. 根据方案16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
所述径向外顶点从所述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偏移0度角度量并扩大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
43.18. 根据方案16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所述径向外顶点从所述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偏移介于5度和15度之间的角度量并扩大所述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
44.19. 根据方案16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所述径向外顶点从所述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偏移大约10度角度量并扩大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的曲率半径。
45.20. 根据方案16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径向内顶点中的一个和所述径向外顶点从所述轮胎的正好径向方向偏移介于15度和25度之间的角度并扩大所述径向外顶点的曲率半径。
附图说明
46.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参考附图从下文给出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其中附图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主题的一些实施例。
47.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胎圈芯结构的轮胎的示意性表示;图2示出了图1的胎圈芯的示意性表示;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胎圈芯结构的示意性表示;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种胎圈芯结构的示意性表示;以及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种胎圈芯结构的示意性表示。
48.定义以下定义控制本发明。
[0049]“三角胶芯”意指位于胎圈芯径向上方且在帘布层和反包帘布层之间的弹性体填料。
[0050]“环形”意指形成如同一个环。
[0051]“高宽比”意指轮胎断面高度与其断面宽度之比。
[0052]“胎圈横截面的高宽比”意指胎圈断面高度与其断面宽度之比。
[0053]“不对称胎面”意指具有关于轮胎的中心面或赤道面ep不对称的胎面花纹的胎面。
[0054]“轴向的”和“轴向地”在本文中用于指代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线或方向。
[0055]“胎圈”或“胎圈部分”意指轮胎的包括环形抗拉芯的部分,其由帘布层帘线包绕并且被成形,带有或不带有其他加强元件(诸如,胎圈芯包布(flipper)、胎跟加强层(chipper)、三角胶芯(apex)、护趾胶(toe guard)和胎圈包布(chafer)),以配合设计轮辋。环形抗拉芯可以是中空的、单件的、整体的和/或任何合适的材料,诸如金属、陶瓷、聚合物、碳、碳纤维、聚酰胺、玻璃和/或玻璃纤维。
[0056]“带束层结构”意指平行帘线构成的至少两个环形层或帘布层,帘线经过编织或未经编织,位于胎面下方,未锚固到胎圈,并且具有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倾斜的帘线。带束层结构还可包括以相对低的角度倾斜的平行帘线构成的帘布层,其用作限制层。
[0057]“斜交轮胎”(交叉帘布层)意指其中在胎体帘布层中的加强帘线以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大约25
°
至65
°
角度从胎圈至胎圈对角地穿过轮胎延伸的轮胎。如果存在多个帘布
层,则帘布层帘线在交替的层中以相反的角度延伸。
[0058]“缓冲层”意指由平行加强帘线构成的至少两个环形层或帘布层,所述平行加强帘线与胎体帘布层中的平行加强帘线关于轮胎的赤道面具有相同的角度。缓冲层通常与斜交轮胎相关联。
[0059]“线缆”意指通过将两根或更多的合股线捻绞在一起而形成的帘线。
[0060]“胎体”意指除带束层结构、胎面、底胎面以及帘布层上的侧壁橡胶之外的轮胎结构,但是包括胎圈。
[0061]“外胎”意指除胎面与底胎面之外的轮胎的胎体、带束层结构、胎圈、侧壁及所有其他部件,即,整个轮胎。
[0062]“胎跟加强层”是指由位于胎圈区域中的织物或钢帘线构成的窄带,其功能是加强胎圈区域并稳定侧壁的径向最内侧部分。
[0063]“周向的”意指沿着平行于赤道面(ep)并垂直于轴向方向的环形轮胎的表面的周长延伸的线或方向;它还可以指其半径限定胎面的轴向曲率的数组相邻圆形曲线的方向,如在横截面中观察到的那样。
[0064]“帘线”意指组成轮胎的加强结构的加强线束之一。
[0065]“帘线角”意指由帘线相对于赤道面在轮胎平面图中的向左或右形成的锐角。所述“帘线角”在已固化但未充气的轮胎中测得。
[0066]“胎冠”意指在轮胎胎面的宽度界限内的轮胎部分。
[0067]“旦尼尔”意指以每9000米的克数为单位的重量(用于表达线性密度的单位)。“分特”意指以每10,000米的克数为单位的重量。
[0068]“密度”意指每单位长度的重量。
[0069]“弹性体”意指在变形之后能够恢复大小和形状的弹性材料。
[0070]“赤道面(ep)”意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穿过其胎面中心的平面;或者包含胎面周向中心线的平面。
[0071]“织物”意指基本上单向延伸的帘线制成的网状物,其可被捻绞,并且其进而包括多个由高模量材料构成的多重长丝(也可被捻绞)。
[0072]“纤维”为形成长丝的基本单元的天然或人造的物质单元。其特征是长度至少为其直径或宽度的100倍。
[0073]“长丝支数”意指构成纱线的长丝的数量。示例:1000旦聚酯具有大致190根长丝。
[0074]“胎圈芯包布”是指围绕胎圈钢丝的加强织物用于强度并将胎圈钢丝紧固在轮胎本体中。
[0075]“印迹”意指在零速度及标准负载和压力下,轮胎胎面与平坦表面的接触印痕或接触面积。
[0076]“规格尺寸”通常是指测量值,具体指厚度测量值。
[0077]“沟槽”意指在胎面中的细长空隙区域,其可以以笔直、弯曲或z字形方式绕胎面周向地或横向地延伸。有时周向地延伸和横向地延伸的沟槽具有共同部分。“沟槽宽度”可为沟槽或沟槽部分占据的胎面表面积除以这种沟槽或沟槽部分的长度;因此,沟槽宽度可以是在其长度上的平均宽度。沟槽可在轮胎中具有可变的深度。沟槽的深度可围绕胎面的圆周变化,或者一个沟槽的深度可以是恒定的,但与轮胎中的另一个沟槽的深度不同。如果这
种窄或宽的沟槽与相互连接的宽的周向沟槽相比具有显著减小的深度,这些沟槽则被认为形成了倾向于在所涉及的胎面区域中保持肋样特性的“加强桥”。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沟槽意图具有大到足以在轮胎接触印痕或印迹中保持开放的宽度。
[0078]“高抗拉强度钢(high tensile steel,ht)”意指以0.20 mm的长丝直径具有至少3400 mpa的抗拉强度的碳钢。
[0079]“内”意指朝向轮胎的内侧,而“外”意指朝向轮胎的外侧。
[0080]“内衬”意指形成无内胎轮胎的内表面并且包含轮胎内的充气流体的一层或多层弹性体或其他材料。
[0081]“内侧”意指当轮胎安装在车轮上且车轮安装在车辆上时轮胎的最接近车辆的一侧。
[0082]“lase”为在规定伸长下的负载。
[0083]“横向的”意指轴向方向。
[0084]“捻距”意指加捻的长丝或线束绕另一长丝或线束旋转360度而行进的距离。
[0085]“倾斜(leaning)”意指径向外/顶部顶点不恰好在三角形胎圈芯的两个/下部顶点之间的中点的径向外侧。
[0086]“负载范围”意指由the tire and rim association, inc中的表格定义的在特定类型的服务中所使用的给定轮胎的负载和充气限制。
[0087]“兆抗拉强度钢(mega tensile steel,mt)”意指以0.20 mm的长丝直径具有至少4500 mpa的抗拉强度的碳钢。
[0088]“净接触面积”意指围绕胎面的整个圆周测得的,在限定的边界边缘之间的地面接触元件的总面积除以这些边界边缘之间的毛面积。
[0089]
净毛比”意指围绕胎面的整个圆周在胎面的横向边缘之间的接地胎面元件的总面积除以在横向边缘之间的胎面的整个圆周的毛面积。
[0090]“非定向胎面”意指一种胎面,其不具有优选的向前行进方向也不要求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的车轮位置中定位在车辆上以确保胎面花纹与优选的行进方向对齐。相反地,定向胎面花纹具有要求特定车轮定位的优选的行进方向。
[0091]“标准负载”意指由适当的标准组织针对轮胎的服务状况指定的特定设计充气压力和负载。
[0092]“标准抗拉强度钢(normal tensile steel,nt)”意指以0.20 mm的长丝直径具有至少2800 mpa的抗拉强度的碳钢。
[0093]“外侧”意指当轮胎安装在车轮上且车轮安装在车辆上时轮胎的距车辆最远的一侧。
[0094]“帘布层”意指由涂覆有橡胶的径向部署或以其他方式平行的帘线构成的帘线加强层。
[0095]“径向的”和“径向地”被用于意指径向地朝向或远离轮胎的旋转轴线的方向。
[0096]“子午线结构”意指一个或多个胎体帘布层,或其至少一个帘布层具有以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在65度和90度之间的角度定向的加强帘线。
[0097]“子午线轮胎”意指有带束层或被周向地限制的充气轮胎,其中至少一个帘布层具有以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在65
°
和90
°
之间的帘线角铺设的从胎圈延伸至胎圈的帘线。
[0098]“肋”意指在胎面上周向地延伸的橡胶条,其由至少一个周向沟槽以及第二个这种沟槽或横向边缘限定,该条未由全深度沟槽横向地分开。
[0099]“铆接部(rivet)”意指层中帘线之间的开放空间。
[0100]“断面高度”意指在轮胎赤道面处从名义轮辋直径到轮胎外直径的径向距离。
[0101]“断面宽度”意指当以标准压力对轮胎充气24小时时或之后,但并无负载的情况下,平行于轮胎轴线且位于其胎侧的外部之间的最大线性距离,不包括由于标签、装饰或保护带所致的胎侧升高。
[0102]“自支撑缺气保用轮胎”意指具有下述结构的一类轮胎,其中,当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和在有限的速度下在未充气条件下操作轮胎时,该轮胎结构独自强大到足以支撑车辆负载。轮胎的胎侧和内表面仅由于轮胎结构(例如,没有内部结构)就可能不会塌陷或卷曲到其自身上。
[0103]“胎侧插入件”意指位于轮胎的胎侧区域中的弹性体或帘线加强件。该插入件可以是对胎体加强帘布层和形成轮胎外表面的外胎侧橡胶的附加物。
[0104]“胎侧”意指轮胎的在胎面和胎圈之间的部分。
[0105]“细缝”或“切口”意指模制到轮胎的胎面元件中、细分胎面表面并改进牵引的小狭槽;细缝可被设计成当处于接触印痕或印迹内时闭合,这区别于沟槽。
[0106]“弹簧刚度”意指轮胎的刚度,其表达为在给定压力下的负载挠度曲线的斜率。
[0107]“刚度比”意指控制带束层结构刚度的值除以另一个带束层结构刚度的值(当由固定三点弯曲测试确定这些值时,该固定三点弯曲测试使帘线的两端由在固定端部之间居中的一个载荷支撑和挠曲)。
[0108]“超抗拉强度钢(super tensile steel,st)”意指以0.20 mm的长丝直径具有至少3650 mpa的抗拉强度的碳钢。
[0109]“韧性”是无应变标本的表达为每单位线性密度的力的应力(克/特克斯或克/旦尼尔)。用在纺织品中。
[0110]“张力”为以力/横截面积表达的应力。以psi为单位的强度=12,800乘以比重乘以以克/旦尼尔为单位的韧性。
[0111]“护趾胶”是指轮胎的从每个胎圈轴向向内的周向部署的弹性体轮辋接触部分。
[0112]“胎面”意指下述模制橡胶部件,当结合至轮胎外胎时,其包括轮胎的在轮胎正常充气并在标准负载下时与道路接触的部分。
[0113]“胎面元件”或“牵引元件”意指肋或块元件。
[0114]“胎面宽度”意指在包括轮胎旋转轴线的平面中的胎面表面的弧长度。
[0115]“反包端”意指胎体帘布层的从帘布层绕其包绕的胎圈向上(即,径向向外)翻转的部分。
[0116]“超高抗拉强度钢(ultra tensile steel,ut)”意指以0.20 mm的长丝直径具有至少4000 mpa的抗拉强度的碳钢。
[0117]“竖直偏转”意指在负载下轮胎偏转的量。
[0118]“纱线”是用于纺织纤维或长丝的连续线束的通用术语。纱线以下列几种形式出现:(1)捻合在一起的多根纤维;(2)放置在一起而没有捻合的多根长丝;(3)以一定程度的加捻放置在一起的多根长丝;(4)有或没有加捻的单根长丝(单丝);以及(5)有或没有加捻
的窄材料条。。
具体实施方式
[0119]
参考图1,与本发明一起使用的示例轮胎99可具有不透气的内衬19、至少两个轴向内帘布层,如图所示,这些帘布层3中的三个跨越轮胎99的胎冠区域延伸到胎圈区域101中并且绕延伸到终端部的胎圈芯包绕。这些终端部可被轴向外帘布层覆盖,这些轴向外帘布层从胎圈到胎圈延伸到位于胎圈芯82下方的端部。
[0120]
轮胎99的整个横截面在图1中示出。胎冠加强件77可由几个带束层79形成,并且具有如在胎冠加强件77的最大宽度带束层边缘之间测得的轴向最大带束层宽度。胎冠加强件77可具有相对于轮胎99的周向方向以0
°
和45
°
之间的角度对齐的帘线。胎冠加强件77的径向外侧可以是橡胶胎面85,其具有用于排水的多个周向沟槽86。
[0121]
常规的子午线航空轮胎可具有线缆胎圈。可用的胎圈芯的主要形状通常为圆形。金属或聚合物棒可弯曲/模制成圆形并焊接/熔合以形成箍。最近的制造进展已提供了用于形成胎圈芯的新技术,诸如3d打印、复合材料的模制等。这可允许设计胎圈形状而没有许多行业标准的局限性。根据本发明,胎圈芯的半三角形形状可在轮胎和轮辋之间提供更稳定的配合(例如,更大的帘布层耐久性、更少的轮辋打滑等)。圆形胎圈与轮辋以点式接触(平坦表面上的圆形定位(dowel)表面)相互作用。
[0122]
然而,半三角形胎圈的一个平坦侧可平行于车轮的旋转并产生更广泛分布的应力(平坦表面上的平坦表面)。结果,半三角形胎圈可将轮胎帘布层更牢固地锚固到轮辋。在轮胎的寿命内,更像是台钳的两个面来夹紧帘布层可减轻或防止胎圈相对于轮辋的运动并由此防止最接近胎圈的帘布层过度工作,从而可能分离和/或最终断裂。取决于所选择的材料类型,可实现胎圈结构和整个轮胎的重量的减少。
[0123]
因此,半三角形形状的径向外顶部可在底部处比在顶部处更宽。三角形形状的顶部也可在胎圈结构的基部上正好轴向居中,或者可轴向偏移(例如,倾斜的三角形;图5)。倾斜的三角形胎圈形状由此可与轮胎的下侧壁的自然帘布层线重合。半三角形胎圈芯的拐角也可具有半径。
[0124]
根据本发明,图1和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等腰半三角形胎圈芯101,其中两个径向内顶点121具有共同的底半径123,并且径向外/顶部顶点131具有更大的顶半径133。更大的顶半径133可比底半径123大40%和60%之间,或者大50%。径向外/顶部顶点131可从径向方向径向偏移0度,或与径向方向重合。
[0125]
根据本发明,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倾斜的”半三角形胎圈芯201,其中两个径向内顶点221具有共同的底半径223,并且径向外/顶部顶点231具有更大的顶半径133并直接向外轴向偏移x度。更大的顶半径233可比底半径223大40%和60%之间或者大50%。x可介于5度和15度之间,或者为大约10度。在轮胎制造期间,非零度偏移可能需要具体的胎圈分期程序(staging procedure)。
[0126]
根据本发明,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倾斜的”半三角形胎圈芯301,其中两个径向内顶点321具有共同的底半径323,并且径向外/顶部顶点331具有更大的顶半径333并直接向外轴向偏移y度。更大的顶半径333可比底半径323大40%和60%之间,或者大50%。y可介于15度和25度之间,或者为大约20度。在轮胎制造期间,非零度偏移可能需要具体的胎圈分期
程序。
[0127]
根据本发明,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倾斜的”半三角形胎圈芯401,其中两个径向内顶点421中的一个(例如,跟部半径等)和径向外/顶部顶点431具有共同半径443,并且两个径向内顶点421中的另一个(例如,趾部顶点等)具有更大半径435,该更大半径比共同半径343大40%和60%之间,或者大50%。径向外/顶部顶点431可直接向外轴向偏移z度。z可介于15度和25度之间或者为大约20度。在轮胎制造期间,非零度偏移可能需要具体的胎圈分期程序。
[0128]
根据本文中提供的对本发明的描述,本发明中的变型是可能的。尽管已出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而示出了某些代表性示例和细节,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其中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将理解的是,可在所描述的具体示例中做出改变,这些改变将在如由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全部的预期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