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角度调节结构及用于智能座舱内的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3564发布日期:2022-12-27 20:0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后视镜角度调节结构及用于智能座舱内的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后视镜领域,尤其涉及具有角度调节的智能座舱内后视镜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后视镜,普遍配置有电动镜面,对于这种配置有电动镜面的后视镜可具备双重功能,既可用于普通的反射镜,反射后方的车辆强开,又可用于电子显示屏,通过电子显示屏显示后方车辆的影像。
3.但是对于上述两种用法,对司机的视角要求不同,当用作普通的反射镜时,要求镜面正对后方,这时人眼的观察轴线与镜面垂直,但是当将后视镜调整为显示屏功能时,为最大限度减小炫光,需要调整镜面的观察角度,使之与人眼的观察轴线稍稍偏移,因此这就需要在后视镜上安装角度调整机构,用于调节后视镜上托座和镜头之间的相对角度。
4.参考中国公开专利cn110371026a,公开了一种车辆后视镜观察角度调节机构及车辆后视镜,其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转板支撑件、转轴板件和操作手柄;转板支撑件用于支撑后视镜组件;所述转轴板件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轴板件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一枢接端枢转连接;操作手柄与所述转板支撑件上的第二枢接端枢转连接,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转轴板件之间还具有一u形弹性件,所述u形弹性件的其中一弹性臂与所述操作手柄连接,所述u形弹性件的另一弹性臂与所述转轴板件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当所述操作手柄转动时,可通过所述u形弹性件驱动所述转轴板件与所述转板支撑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5.然而,上述角度调节机构,在后视镜的拨杆处于下拨状态时,与托座连接的摆动件相对于镜头的主体呈一定角度的被弹片假设在壳体上,极易因为外力碰触造成拨杆回弹转动,使得后视镜处于上拨状态。故,急需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后视镜角度调节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视镜角度调节结构及用于智能座舱内的后视镜,可防止外力作用下拨杆回弹,造成后视镜角度误调节。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视镜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固定座、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内的摆动件、拨杆、弹片,所述固定座上形成有平行的第一轴心和第二轴心,所述摆动件绕所述第一轴心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拨杆的拨杆本体绕所述第二轴心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弹片弹性连接于所述摆动件和所述拨杆本体之间,且所述弹片的第一端绕与所述第一轴心平行的第三轴心转动安装于所述拨杆本体内,所述拨杆本体绕所述第二轴心在上拨位和下拨位之间转动,通过所述弹片带动所述摆动件绕所述第一轴心转动,以使得所述摆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所述第一轴心与所述第
二轴心之间形成第一线段,所述第二轴心和所述第三轴心之间形成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之间形成压力角,在所述拨杆处于下拨位时,所述压力角小于等于95度。
8.较佳地,所述拨杆本体处于下拨位时,所述弹片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片对所述拨杆本体提供远离所述第一轴心的弹力;所述拨杆从下拨位向上拨位转动时,所述压力角随之逐渐变大,在所述拨杆处于上拨位时,所述弹片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片对所述拨杆本体提供远离所述第一轴心的弹力。
9.较佳地,在所述拨杆分别处于所述下拨位和上拨位时,所述拨杆转动角度小于等于100度。
10.较佳地,所述弹片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摆动件底部,便于承载和带动摆动件转动。
11.具体地,所述弹片的第二端形成有若干固定点,所述固定点沿所述第一轴心和所述第二轴心排布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弹片通过所述固定点固定于所述摆动件底部并承载所述摆动件,结构稳定,弹片不易脱落且更易带动摆动件动作。
12.较佳地,所述弹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u形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形成固定于所述摆动件底部的固定部,所述第二部分形成转动安装于所述拨杆本体内的转动轴。
13.具体地,所述u形结构具有临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臂和临近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连接成u形,且所述第一臂短于所述第二臂。该方案降低拨杆转动的驱动力,并使得在下拨位时,对摆动件处施加压力或者弹片的u形结构处收缩力下,不易使得摆动件转动,进一步防止后视镜角度误调节。
14.具体地,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长度比小于等于2:3。
15.较佳地,所述拨杆包括所述拨杆本体和由所述拨杆本体向所述固定座外延伸形成的操作部,拨动所述操作部可带动所述拨杆本体绕所述第二轴心转动。
1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座舱内的后视镜,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后视镜主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角度调节结构以及托座,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如上所述,所述托座安装于所述摆动件上,并随所述摆动件动作调节所述后视镜主体角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弹片与摆动件第一个转动轴心之间形成的第一线段,和弹片支点与拨杆主体转动之间的第二线段之间的角度在拨杆处于下拨位时,设置为小于等于95度,使得摆动件受到外力影响时,对拨杆本体向上拨位转动的力近似0甚至小于0(反方向力),防止因后视镜的托座或者后视镜主体受力而造成拨杆回弹至上拨位可有效防止后视镜角度误调节。
附图说明
18.图1是后视镜中角度调节结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19.图2是后视镜中角度调节结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20.图3是后视镜中角度调节结构一个角度的分解图。
21.图4是后视镜中角度调节结构另一个角度的分解图。
22.图5是角度调节结构中拨杆、弹片与摆动件的分解图。
23.图6是后视镜中角度调节结构中拨杆处于下拨位的剖视图。
24.图7是后视镜中角度调节结构中拨杆处于上拨位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座舱内的后视镜,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后视镜主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角度调节结构100以及托座,所述托座用于与智能座舱上的挡风玻璃固定,所述角度调节结构100一端与所述托座相连,一端与所述后视镜主体或壳体相连,用于调节所述后视镜主体相对于所述托座的角度,其可以调节整个后视镜主体相对于托座的角度,也可以仅仅调节后视镜主体中显示屏的角度。
27.本实施例中,壳体、后视镜主体、托座、角度调节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以控制方式可参考专利公开文件cn110371026a,在此不予详述。
28.参考图1至图7,角度调节结构100包括固定座10、安装于所述固定座10内的摆动件20、拨杆30、弹片40,所述固定座10上形成有平行的第一轴心l1和第二轴心l2,所述摆动件20绕所述第一轴心l1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座10上,所述拨杆30的拨杆本体31绕所述第二轴心l2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座10上,且所述弹片40弹性连接于所述摆动件20和所述拨杆本体31之间,且所述弹片40的第一端绕与所述第一轴心l1平行的第三轴心l3转动安装于所述拨杆本体31内,所述拨杆本体31绕所述第二轴心l2在上拨位和下拨位之间转动,通过所述弹片40带动所述摆动件20绕所述第一轴心l1转动,以使得所述摆动件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
29.其中,固定座10固定在后视镜主体上,固定座10的四角分别设有就有固定孔的固定结构12,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于后视镜主体上,当然,固定座10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壳体上或者与壳体一体成型。
30.参考图3、图6和图7,摆动件20临近第一轴芯l1的一端在两相对侧分别凸设有转动轴21,固定座10在转动轴21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枢转槽101,转动轴21转动安装于第一枢转槽101中,以使摆动件20绕第一轴心l1与固定座10转动连接。固定座10在第二轴心l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枢转槽102,拨杆30的拨杆本体31转动安装于第二枢转槽102中,以使拨杆40绕第二轴心l2与固定座10转动连接。
31.参考图6,所述拨杆本体31处于下拨位时,所述弹片40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片40对所述拨杆本体31提供远离所述第一轴心l1的弹力,摆动件20处于第一位置,摆动件20远离第一轴心l1的一端远离后视镜主体,弹片40相对于固定座10支撑其摆动件20远离第一轴心l1的一端。
32.参考图6和图7,所述第一轴心l1与所述第二轴心l2之间形成第一线段,所述第二轴心l2和所述第三轴心l3之间形成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之间形成压力角θ,在所述拨杆30处于下拨位时,所述压力角θ小于等于95度。该方案使得摆动件20受到向后视镜主体方向压迫的外力时,拨杆本体31向上拨位转动的分力极小,拨杆本体30不易向上拨位转动回弹,弹片40不易回弹复位,可有效减小拨杆本体31向上拨位转动的几率。本实施例中,压力角θ小于等于95度且大于等于85度,以使压力角θ在九十度附近,使得摆动件20受到向后视镜主体方向压迫的外力时,拨杆本体31向上拨位转动的分力近似于0。
33.参考图7,所述拨杆30从下拨位向上拨位转动时,所述压力角θ随之逐渐变大,在所述拨杆30处于上拨位时,所述弹片40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片40对所述拨杆本体31提供远
离所述第一轴心l1的弹力,摆动件20处于第二位置,摆动件20远离第一轴心l1的一端临近后视镜主体。
34.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拨杆30分别处于所述下拨位和上拨位时,所述拨杆30转动角度小于等于100度,在所述拨杆30处于上拨位时,所述压力角θ大于180度且小于等于210度,此处的压力角θ是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之间临近后视镜主体方向的角度。
35.其中,取后视镜主体前侧面的后视镜面为基准面,拨杆30处于上拨位时,第二线段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23度,摆动件20临近第二轴心l2的一端临近基准面。拨杆30处于下拨位时,摆动件20临近第二轴心l2的一端远离所述基准面。
36.参考图4和图6,所述弹片40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摆动件20底部,摆动件20底部为临近基准面的一侧。
37.参考图4和图5,所述弹片40为u型弹片,且包括第一部分41、第二部分42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之间u形结构43,所述第一部分41形成固定于所述摆动件20底部的固定部,所述第二部分42形成转动安装于所述拨杆本体31内的转动轴,本实施例中,该转动轴由第二部分42卷曲而成。
38.具体地,第一部分41形成有若干固定点411,所述固定点311沿所述第一轴心l1和所述第二轴心l2排布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弹片40通过所述固定点固定于所述摆动件20底部并承载所述摆动件20。
39.其中,固定座10包括底板13、侧板,以及形成于侧板上的定位孔,摆动件20上设有与定位孔对应安装的定位凸起22,定位凸起22位于摆动件远离第一轴心的一侧,并可随着摆动件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摆动,在定位孔中滑动。固定座10的地板13在定位点411与u形结构43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避空孔,便于弹片40伸缩动作,也便于螺钉穿过避空孔在固定点411处将弹片40和摆动件20固定。
40.具体地,所述u形结构43具有临近所述第一部分41的第一臂431和临近所述第二部分42的第二臂432,所述第一臂431和所述第二臂432连接成u形,且所述第一臂431短于所述第二臂432。
41.更具体地,所述第一臂431与所述第二臂432的长度比小于等于2: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431与所述第二臂432的长度比为1:2。
42.参考图5,所述拨杆30包括所述拨杆本体31和由所述拨杆本体31向所述固定座10外延伸形成的操作部32,拨动所述操作部32可带动所述拨杆本体31绕所述第二轴心l2转动。其中,拨动本体31上开设有第三枢转槽311,弹片40的第二部分42转动安装于第三枢转槽311中。
43.其中,拨杆30的拨杆本体31上还设有按钮触发凸轮和阻尼器,按钮触发凸轮可随着拨杆本体31的转动触发或者释放后视镜主体上的开关,以打开或关闭后视镜主体内的显示屏。阻尼器可在拨杆本体31转动至一半行程后产生阻尼效应,使得拨杆30转动减速,防止拨杆30碰撞壳体产生噪音,并防止拨杆30夹手。
4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