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发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2592发布日期:2023-12-21 15:4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车载发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车辆采暖,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发热系统。


背景技术:

1、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2、汽车采暖一般使用ptc加热器,通过ptc加热芯工作时产生热量,风机将热空气吹出,分配到各个出风口。目前汽车采用的ptc元件一般功率为2-3kw,连续工作一个小时就要消耗掉2-3kwh的电能,严重制约汽车冬季续航里程。另外,这种供暖方式造成车内空气湿度偏低,人体舒适感不佳,车内噪声也会增加。

3、申请号为201811388706.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采暖装置,包括:一或多个发热膜装置,用于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内饰中为车内的多个区域供暖,并连接于所述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气系统。其发热膜装置包括耐热保护膜、碳基油墨层及蓄热保温层。上述采暖装置耗通过碳基油墨在通电时释放红外线向驾乘人员供暖,耗电量小,舒适感佳,无噪声,解决了现有ptc加热的问题。

4、据上述专利公布的数据,其发热膜设计功率密度为0.04-0.08kw/m2,控制发热温度为30-60℃。然而,事实上,上述温度和功率密度无法向驾乘人员提供足够的热量,汽车厂商要求采暖用发热膜功率密度≥1kw/m2,发热温度为80-120℃。在该功率密度和发热温度下,上述专利所述发热膜因采用碳基油墨,含有树脂,热稳定性较差,长期发热电阻衰减,使用寿命较短;另一方面,上述专利所述发热膜亦没有考虑车载内饰阻燃的要求,其耐热保护膜为常规高分子薄膜,如pet、pvc、pe膜等,易燃烧,不具有阻燃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载用柔性发热膜,包括:

2、第一阻燃封装层;

3、第二阻燃封装层,所述第一阻燃封装层的一侧和所述第二阻燃封装层的一侧设置有热熔胶层;

4、发热层,所述发热层位于所述第一阻燃封装层和所述第二阻燃封装层之间并通过所述热熔胶层与所述第一阻燃封装层和所述第二阻燃封装层连接,所述发热层上设置有导电线路。

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用柔性发热膜,使用阻燃材料既作为阻燃层又作为封装层,降低了车载用柔性发热膜的厚度,使用阻燃材料后能够满足车辆厂商对于车载用柔性发热膜使用寿命和阻燃的要求,发热膜阻燃达到v-0等级,提高驾乘人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层为人工石墨膜或石墨烯膜。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线路为银浆导电层、铜浆导电层、铜箔、聚酰亚胺覆铜箔、柔性电路板中的一种或组合。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燃封装层为芳纶、腈棉、杜邦凯夫拉、诺梅克斯、澳大利亚pr97、粘胶阻燃毡、预氧丝阻燃毡或采用“普鲁苯(proban)”工艺处理的棉类。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燃封装层为芳纶、腈棉、杜邦凯夫拉、诺梅克斯、澳大利亚pr97、粘胶阻燃毡、预氧丝阻燃毡或采用“普鲁苯(proban)”工艺处理的棉类。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熔胶层为聚酰胺热熔胶膜、聚氨酯热熔胶膜或pur热熔胶膜。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载用柔性发热膜的工作电压为12v或24v,工作温度为80℃-120℃,发热功率密度为1000-4000w/m2。

1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载发热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车载用柔性发热膜,还包括:

13、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载用柔性发热膜上;

14、开关,所述车载用柔性发热膜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开关设置成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所述车载用柔性发热膜的通断;

15、供电单元,所述车载用柔性发热膜、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开关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电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发热系统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车载用柔性发热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发热系统,通过开关和温度传感器控制车载用柔性发热膜的通断,以向驾乘人员供暖。供电单元可以为车辆本身电气系统,也可以设置一个独立于车辆本身电气系统的电池。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或热电偶。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或热电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为人工石墨膜或石墨烯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路为银浆导电层、铜浆导电层、铜箔、聚酰亚胺覆铜箔、柔性电路板中的一种或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封装层为芳纶、腈棉、杜邦凯夫拉、诺梅克斯、澳大利亚pr97、粘胶阻燃毡、预氧丝阻燃毡或采用“普鲁苯”工艺处理的棉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燃封装层为芳纶、腈棉、杜邦凯夫拉、诺梅克斯、澳大利亚pr97、粘胶阻燃毡、预氧丝阻燃毡或采用“普鲁苯”工艺处理的棉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胶层为聚酰胺热熔胶膜、聚氨酯热熔胶膜或pur热熔胶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用柔性发热膜的工作电压为12v或24v,工作温度为80℃-120℃,发热功率密度为1000-4000w/m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车载发热系统,包括:车载用柔性发热膜,包括第一阻燃封装层、第二阻燃封装层和发热层,发热层位于第一阻燃封装层和第二阻燃封装层之间并通过热熔胶层连接,发热层上设置有导电线路;温度传感器,置于车载用柔性发热膜上;开关,分别与车载用柔性发热膜和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值控制车载用柔性发热膜通断;供电单元,分别与车载用柔性发热膜、温度传感器和开关电连接。本申请使用阻燃材料既作为阻燃层又作为封装层,降低了车载用柔性发热膜的厚度,使用阻燃材料后能够满足车辆厂商对于车载用柔性发热膜使用寿命和阻燃的要求,发热膜阻燃达到V‑0等级,提高驾乘人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潘卓成,潘智军,李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宇航派蒙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