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8931发布日期:2023-11-29 22:3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1、当前的动力电池系统运输台车仅仅针对某一款特定动力电池系统的外包络尺寸进行设计,台车的外包络及限位块均为固定尺寸,其优点是可以满足单一规格动力电池系统的重要大批量生产运输使用,适合工厂量产使用。

2、但是针对研发阶段的动力电池系统试制,其特点是动力电池系统配置多,尺寸规格多,单一规格的研发试制数量少,一般不超过100台,单一规格的运输台车使用时间短,一般使用时间不超过6个月。如果按照量产运输台车的方案进行设计,存在动力电池系统运输台车规格多,单一规格运输台车使用率低,投资重复浪费,台车存储占用面积过多、台车制作交期不满足研发要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能够满足不同尺寸动力电池系统的定位及运输使用需求,从而提高使用率,减少投资。

2、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包括:运输台架,其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分布的第一安装边以及沿前后方向分布的第二安装边,且所述运输台架配置有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系统的放置面;定位结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边,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所述定位组件配置于所述移动组件,以通过所述移动组件调节所述定位组件相对于所述运输台架的前后位置和/或左右位置;第一限位结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边,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及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以通过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调节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相对于所述运输台架的前后位置和/或左右位置;第二限位结构,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边,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组件及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以通过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调节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相对于所述运输台架的前后位置和/或左右位置。

4、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定位结构配置于运输台架的第一安装边,第一限位结构配置于运输台架的第一安装边,第二限位结构配置于运输台架的第二安装边,且定位结构的定位组件通过移动组件能够实现沿着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的移动,第一限位结构的第一限位组件通过第一调节组件能够实现沿着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的移动,第二限位结构的第二限位组件通过第二调节组件能够实现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而当运输台架的放置面放置不同动力电池系统时,均能够通过对定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以及第二限位组件的配合,实现对该动力电池系统的限位与固定,满足了不同尺寸动力电池系统的定位及运输使用需求,从而提高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的使用率,减少投资。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销及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销相对分布,且所述第一定位销配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销配置有至少一个。

6、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设置于不同侧的第一安装边处,使得动力电池系统相对两侧可通过第一定位销及第二定位销进行定位固定,且第一定位销及第二定位销的位置均可进行调节,从而满足不同尺寸动力电池系统的使用需求,提高了装置的使用量,减少成本投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定板及连接板,所述固定板沿所述前后方向配置有固定槽,所述连接板沿所述左右方向配置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被配置为与所述固定槽连接,且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固定板配置有所述第一定位销或所述第二定位销。

8、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固定板配置有沿前后方向分布的固定槽,连接板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分布的配合槽,配合槽与固定槽进行连接,使得连接板上的第一定位销或第二定位销可通过配合槽调节左右方向的位置,通过固定槽调节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而满足不同尺寸动力电池系统的使用需求。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及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连接,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限位块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位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及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调节件沿所述左右方向配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前后方向配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滑槽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件远离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一限位结构。

11、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调节件配置有沿左右方向的第一滑槽,第一限位件配置有沿前后方向分布的第一限位槽,且第一限位槽与第一滑槽连接,使得第一限位件上的第一限位结构可通过第一滑槽调节左右方向的位置,通过第一限位槽调节前后方向的位置,实现对不同尺寸动力电池系统的外缘形成限位,而不需对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进行任何的改造。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块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连接,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限位块相对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位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节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调节件沿所述前后方向配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左右方向配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滑槽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件远离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14、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二调节件配置有沿前后方向的第二滑槽,第二限位件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分布的第二限位槽,且第二限位槽与第二滑槽连接,使得第二限位件上的第二限位结构可通过第二滑槽调节前后方向的位置,通过第二限位槽调节左右方向的位置,实现对不同尺寸动力电池系统的外缘形成限位,而不需对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进行任何的改造。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输台架包括台架本体、隔离组件及叉车套,所述隔离组件配置于所述台架本体的一侧,所述叉车套配置于所述台架本体的另一侧。

16、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在台架本体上分别设置隔离组件及叉车套,能够在隔离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动力电池系统与台架本体之间的隔离,保证所述动力电池系统与台架本体的绝缘,避免两者的位置出现相对轻微移动时产生静电,同时在叉车套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装置的运输等。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输台架还包括方管,所述方管与所述台架本体连接,且所述方管位于所述隔离组件的外缘。通过在隔离组件的外缘配置方管,使得动力电池系统可通过栈板放置于方管,从而实现动力电池系统不同场景的需求。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输台架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台架本体连接,且所述支撑组件被配置为沿上下方向分布,以用于所述台架本体的堆叠。

19、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销及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销相对分布,且所述第一定位销配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销配置有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定板及连接板,所述固定板沿所述前后方向配置有固定槽,所述连接板沿所述左右方向配置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被配置为与所述固定槽连接,且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固定板配置有所述第一定位销或所述第二定位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及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连接,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限位块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及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调节件沿所述左右方向配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前后方向配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滑槽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件远离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一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块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连接,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限位块相对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节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调节件沿所述前后方向配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左右方向配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滑槽连接,且所述第二限位件远离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台架包括台架本体、隔离组件及叉车套,所述隔离组件配置于所述台架本体的一侧,所述叉车套配置于所述台架本体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台架还包括方管,所述方管与所述台架本体连接,且所述方管位于所述隔离组件的外缘。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台架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台架本体连接,且所述支撑组件被配置为沿上下方向分布,以用于所述台架本体的堆叠。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运输装置,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运输台架具有沿左右方向分布的第一安装边以及沿前后方向分布的第二安装边;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定位组件配置于移动组件,以通过移动组件调节定位组件前后位置和/或左右位置;第一限位结构,配置于第一安装边,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及第一调节组件,第一限位组件配置于第一调节组件,以通过第一调节组件调节第一限位组件的前后位置和/或左右位置;第二限位结构,配置于第二安装边,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组件及第二调节组件,第二限位组件配置于第二调节组件,以通过第二调节组件调节第二限位组件的前后位置和/或左右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冯旭翀,华超,安茂栋,裴潇杨,贾洪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