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夜行会车灯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其光控夜行会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557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夜行会车灯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其光控夜行会车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动车辆上夜行会车灯具控制方法的改进。
一般的机动车辆,在夜间行驶会车时,必须熄灭前大灯,以利于对方观察道路。然而,由于人眼的瞳孔应变速度慢,往往造成视力不适应的情况,迫使驾驶员反复开关车前大灯;另一种情况是有的车辆在其左侧方安装了一盏为其他车辆照明的后视灯,如有的公共汽车在会车时,先手动熄灭车前大灯,接着打开后视灯,待对方车辆过后,又要重开车前大灯,熄灭后视灯。这一开一关,很不方便,而且在对方车上未安装后视灯时,同样存在前方视野不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打开车前大灯而影响对方的视线,这样不仅操作不便,也很不安全。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对现有车灯的控制方法加以改进,从而提供一种利用光电传感元件来自动控制车前大灯和后视灯的方法及其相应装置,解决目前机动车辆夜间行驶会车时的照明问题,经检索尚未发现已有技术中有类似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当两车辆相会时,利用己方和对方的光电传感元件接受对方和己方车前大灯发出的光信号,经过放大使继电器动作,相互自动控制两车前大灯的熄灭、后视灯的打开,以及在会车后利用对方和己方后视灯的光照,使己方和对方的前大灯又自动打开,后视灯自动熄灭。
本发明采用了根据上述构思设计制造的自动光控夜行会车灯,它由灯具和光电自动控制两部分组成,其具体作用是如果两车相会时的前大灯均为强光,则双方的光电控制装置同时动作,使两车的前大灯的关闭和后视灯的打开同步进行,并一直保持到交会后对方和己方的后视灯光照,被己方和对方的光电传感元件接收,从而再自动控制前大灯与后视灯的相继延时打开和关闭。可是,由于会车时双方的前灯亮度不可能完全一致,各车上的光控元件的灵敏度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有可能出现一方前灯先灭,而另一方的前灯则因失去了对方光照的条件而无法关闭,本发明必须在这种情况下,也能使另一方的前灯自动关闭后视灯自动打开。
在车辆交会时,也可能出现一部车与车队相遇或车队与车队相遇的情况;或者在一方车无自动控制装置或一方前灯不熄时,另一方的前灯和后视灯必须自动转入一亮一灭的交替使用状态,以保持前方道路的视野清楚,保证夜间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自动光控夜行会车灯,可以把光电控制元件和后视灯分开装配,分别安装在车辆的前部、侧部或后部,以适应各种车辆的需要,但最好是将自动光控装置和后视灯合装成一个整体灯具,以缩小体积和便于安装。光电传感元件可以采用光电管,夜行会车灯的安装实例示意图如图1。其具体电路工作原理及线路见图2和图3。
图1是以自动控制装置和灯具组成一个夜行会车灯箱为例绘制的结构示图,图中〔1〕、〔2〕为光电传感元件或光电管,〔3〕为后视灯,〔4〕为印刷电路板,〔5〕是电源和控制线路插座,〔6〕为反光镜,〔7〕为透明玻璃罩,〔8〕为金属、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小型灯箱。
图1中,光电传感元件〔1〕安装朝前,只有当光A达到一定强度时它才会发出信号使继电器动作,自动打开后视灯,同时关闭前大灯。将光电传感元件〔2〕安装为侧后向,若光B从后方射来,即会车后对方后视灯的光照被光电传感元件〔2〕所接受,则发出信号使前大灯和后视灯自动地先后分别恢复开和闭的状态。
图2是自动光控装置的电路方框原理图,图3是线路实施例的接线图。整个光控系统包括二只光电管G1和G2,三个运算放大器F1、F2和F3,两个时间单元S1和S2,一个或门单元H,二个记忆单元J1和J2,一个与门单元y,一个与非门单元yF,两个三极管T1和T2,一个12V直流继电器以及其他二极管、电阻、电容、电位器等元件。图2中的光电管G1和G2分别为图1中的前向光电管〔1〕和侧后向光电管〔2〕,并分别接受对方车辆的前大灯光A和后视灯光B的光信号,继电器JD的常闭触点控制车前大灯,常开触点控制后视灯,当JD吸合时后视灯亮,前大灯灭,反之,前大灯亮,后视灯灭。
整个线路工作原理如下当线路与电源接上时,由于运算放大器F1、F2、F3的“-”输入端〔2〕都接到电源的“+”极,其输出端都为“0”,因而或门单元H、记忆单元J1的输出都为“0”,即与门单元y的1A门输入为“0”。同时,时间单元S1由于F1输出为“0”,其输出Z为“1”,即与门单元y的1B门输入为“1”。另外记忆单元J2由于F3的输出为“0”,其输出也为“0”,所以时间单元S2的输入为“0”、输出为“1”,即与门单元y的1B、1C门输入均为“1”,1A门输入为“0”,所以其输出为“0”,则继电器JD不吸合,前大灯亮,后视灯灭。此时是两个光电管都未接收到光信号,继电器不动作的情况。
如果两车相遇,前向光电管G1接受到对方前大灯足够亮度的灯光照射时,光电管G1导通,F1的输入变为“0”,输出变为“1”→或门H的输出变为“1”→记忆单元J1的输出变为“1”并自保→与门y的1A的输入为“1”输出也为“1”→三极管T1T2导通→继电器JD吸合。这时,常闭触点打开,常开触点合上,即前大灯熄灭,后视灯打开。这里是会车双方的光电管都同时接到对方前大灯的光信号,使继电器动作,同时都自动关闭前大灯,用后视灯照亮对方行进的前方道路,为对方行进提供方便。其中,使继电器JD吸合所需的光A强度,可用电位器RT2由驾驶员根据本人习惯和需要在驾驶室内适当的调整。
在两车交会后,光电管G2接受到对方后视灯的光B强照射,此时G2导通→F3的输入变为“0”,输出变为“1”→记忆单元J2的输入为“1”,输出也为“1”并自保→时间单元S2开始延时,延至给定时间后,S2的输出由“1”变为“0”→与非门yF的输出变为“1”→J1J2变清除→与门y的输出变为“0”→JD由吸合变为断开,使常闭触点恢复常闭初始状态,常开触点重新打开,即后视灯熄灭,前大灯打开,又回到会车前行车照明的原始状态。
在会车时,不可能各辆车上的前大灯光的强度一致,在各车上的光控线路的灵敏度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在会车时,很可能出现一方前灯受控关闭后灯打开,而另一方光控元件仍然处于尚未动作的状态。即前灯未关闭,后灯未打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使双方车灯都达到同步亮灭,本发明之线路作了特殊的安排,保证在出现上述问题时都能使双方的前灯同时关闭,后灯同时打开。其原理是当对方车前灯光A较弱而又突然熄灭,即对方已接受到己方较强光信号而先自动关闭前大灯的时候。由于对方车前灯光A较弱,使己方的G1部分导通→F2输出为“0”,系统尚无反应。而当弱光A突然消失时,C2被充电→F2输出变为“1”→记忆单元J1输出为“1”并自保→y输出为“1”→JD吸合,即关闭前大灯,打开后视灯,由于这一动作是因为对方光A弱突然熄灭引起的,因此这一动作与对方是同步进行的,即只要有一方前灯受控熄灭,另一方也同步受控熄灭,直到光B出现,J1被清除,双方又恢复前灯亮的初始状态时为止。以上的同步问题的解决是本技术方案的主要特点之一。
本技术方案的另一个特点,是解决己方车前大灯因受控自动关闭,而对方车辆前大灯不灭,影响我车前方视野不清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是对方车辆无自动光控夜行会车灯装置,其前大灯不能自动跟踪我车辆前大灯同步熄灭;或者由于车队相遇会车时,因会车频繁,对方车辆受到己方前列行车的后视灯控制而又自动打开了前大灯。出现上述情况时,即光A强重复出现或连续不灭,只要超过预先已经规定的时间(如本实施例定为一秒钟)己方车前大灯将自动打开,迫使对方或自动(车队交会)或手动(无光控装置)熄灭前大灯,此时己方车辆前大灯也会自动跟踪同步熄灭;若对方前大灯仍不熄灭(或因线路失灵或因人为不灭)己方车前大灯在自动打开规定时间后(如本实施例也定为一秒钟),本发明装置将己方的前大灯和后视灯自动转入连续一亮一灭的交替使用状态,即前灯亮后灯灭、后灯亮前灯熄,轮流为己方和对方轮廓清前进道路(本实施例交换间隔时间定为1次/秒),如图2,其过程如下光A出现,G2导通,至JD吸合→或门H的输出为“1”→时间单元S1开始延时→约1秒钟后S1的输出由“1”变为“0”→y输出变为“0”→JD断电。断电后S1开始自激振荡→JD时吸时断,即此时车前灯和后视灯自动转入一开一闭交替亮灭的状态。
本技术方案的第三个特点,是解决由于会车时间短,会车后光B照射的时间也短,其结果就可能造成一方后视灯受控先灭,另一方得不到光B的照射而JD无法复位,后视灯灭不掉,前大灯开不了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自动跟踪的问题,但是它与光A接受对方前大灯控制的情况不同,不能简单地沿用上述解决办法。因为光A是从弱到强连续出现的,且时间很长,可以认为是同时作用于双方的车辆上,只要一方先灭,另一方将自动跟踪熄灭,达到了同步的目的。而光B是从强到弱(会车后两车距从近到远)而且是突然出现,由于各车后视灯到光敏元件之间的距离不可能完全相等,因而光B强的出现,对于交会的双方车辆来说实际上是有先后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方案又作了特殊的安排,即采用延时跟踪的办法。如一方先受到光B强照射后,不立即关闭后视灯,延迟一段时间,待另一方也受到光B强照射后,再关闭后视灯,打开前视灯,同理,另一方也延迟关闭了后视灯,打开前视灯。这样,便解决了一个时间差的问题。本线路将延迟时间暂定为1~2秒,其原理如图2。光B强照射,G2导通→F3输出为“1”→J2输出为“1”,并自保→时间单元S2开始延时约1~2秒钟后,S2输出由“1”变为“0”→与非门yF的输出变为“1”→J1J2变清除→与门y的输出变为“0”→JD由吸合变为断开,即后视灯延迟1~2秒熄灭,前大灯也延迟1~2秒打开,从而保证了双方车辆在交会后,前大灯和后视灯能相继延时打开和关闭。
考虑到光控线路中偶而出现故障而使之失灵,或对方无此装置,线路中还增设了两个手动开关K1、K2,以保证驾驶员能手动控制前后灯或自动连续一亮一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之方法简单、方便、适用、安全,它解决了机动车会车时道路照明的难题,可有效地减少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本发明采用的自动光控夜行会车灯,由于用光电控制灵敏度高,工作可靠,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达到自动控制车前大灯与后视灯亮灭的目的。尤其是若把光控装置与灯具合装在一个小型灯具箱内,则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若灯箱采用窄型并暗藏于车辆侧板之内,用三棱镜或其他反射体将后视灯光从窄缝中射出,则所占车外的空间更小,外型也可更加美观,以便小型轿车配套安装。此灯是机动车辆夜间行车时应备的安全用灯,它可安装在各种机动车上,作为夜间行驶会车时的照明用具。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辆在夜行会车时控制车前大灯和后视灯亮与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利用对方和己方车前大灯的光照,通过光电传感元件,相互自动控制己方和对方前大灯的熄灭,后视灯的打开;在会车后又利用对方和己方后视灯的光照,使己方和对方前大灯自动打开,后视灯自动熄灭。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会车灯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两车交会时,前大灯和后视灯的关闭与打开是两车同步进行的。
3.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两车交会后,前大灯和后视灯是相继延时打开和关闭的。
4.如权利要求
1或3所述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方前灯不熄时,另一方的前大灯和后视灯自动转入连续一亮一灭的交替使用状态。
5.如权利要求
1和2所述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会车时一方光照强度足够或者不仅光照强度不足而且又突然熄灭的情况下,都能使另一方自动同时关闭前大灯打开后视灯。
6.一种专用于权利要求
1所述的自动控制方法的夜行会车灯,由灯具和控制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是光电自动控制的,所说的光电自动控制装置,由光电传感元件〔1〕、〔2〕、继电器及印刷电路板〔4〕组成。
7.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夜行会车灯,其特征在于光电传感元件和后视灯分别安装在车辆的前部、侧部或后部。
8.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夜行会车灯,其特征在于后视灯具和光电自动控制装置均安装在一个小型灯箱〔8〕内。
9.如权利要求
6、7、8所述的夜行会车灯,其特征在于光电传感元件一只安装朝前〔1〕,一只安装朝侧后〔2〕。
10.如权利要求
6、9所述的夜行会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电传感元件采用光电管。
11.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夜行会车灯,其特征在于它的印刷电路板〔4〕由若干个集成电路块组成。
专利摘要
本发明采用一种专门设计制造的配有光电自动控制装置的会车灯,它是利用双方车前大灯的光照,通过光电传感元件相互控制,使双方的前大灯同时关闭和后视灯同时打开,两车交会后,又利用双方后视灯的光照,相互控制,使各方的前大灯和后视灯又各自恢复会车前的原始工作状态。因而解决了目前机动车辆夜间行驶会车时,使用手动控制照明灯具所带来的麻烦,同时,因改善了照明而提高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本发明可用在各种机动车辆上。
文档编号B60Q1/26GK85104895SQ85104895
公开日1986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1985年6月1日
发明者谢景平, 谢景安 申请人:谢景平, 谢景安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