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充气气门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546阅读:1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充气气门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车辆轮胎的充气装置。尤其是一些经常需要补充气体的自行车等轻便型轮胎,对车辆使用者带来很大的麻烦。由此产生本发明任务;设计一种体积小巧,使用寿命长,能对滚动中车轮自行充气的充气器,并考虑到将它与气门芯设计成一体,成为一种自动充气气门芯。
它的原理可用图1来说明,〔1〕是一个摆锤,摆锤质量很小,以致于它对车轮前进产生阻力到了几乎可忽略的程度。摆锤〔1〕和蜗杆〔2〕连为一体,蜗轮〔3〕的内孔中有一个凸轮〔4〕,上面紧贴着圆柱销〔5〕,磁性元件〔6〕和经过充磁的蜗轮〔3〕构成一对蓄能元件,活塞杆〔7〕和缸筒〔8〕构成微型气筒,〔10〕为出气孔口,小橡皮〔9〕起单向阀作用。因为摆锤是始终指向地心的,而整个充气装置是被固定在轮缘上随车轮一块转动,为分析问题简单起见,以充气装置为参照系,这样便是摆锤绕自身轴线转动,这样的分析问题效果是等同的。车辆旋转一周,摆轮也转一周,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后,使得凸轮〔4〕跟着转动,引起紧贴在凸轮端面上的圆柱销〔5〕上下往复移动,当它上升时使两块磁性元件〔3〕和〔6〕距离拉大而积聚能量,而在突然下跌过程中驱动活塞杆〔7〕充气。
不必担心初始状态的两块紧贴的磁性元件贴合过紧拉不开,因为这可通过减小凸轮端面的起始开角解决,而当磁性元件拉开后再逐渐加大凸轮端面开角。
轮胎压力控制是用起子调节磁性元件〔6〕距蜗轮〔3〕的距离图2是本发明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区别在于它是改用谐波齿轮减速积聚能量。〔1〕是摆锤,同时兼作谐波齿轮的波发生器,钢轮〔13〕兼是一个密封罩壳,保护整个充气装置免受泥浆的侵蚀,同时通过它将整个充气装置旋紧在车轮的气门嘴上,柔轮〔12〕连在星形蝶弹簧〔11〕上,并且星形蝶弹簧〔11〕的中心点和活塞杆〔7〕垂直铆接,钢球〔14〕嵌在摆锤〔1〕底部的凹坑中,使柔轮〔12〕和钢轮〔13〕之间保持合理的间隙,达到即能使摆锤〔1〕的转动摩擦最小,又不致引起柔轮〔12〕和钢轮〔13〕滑牙。当摆轮〔1〕绕缸筒〔8〕轴线旋动时,柔轮〔12〕即得到极大的减速比相对于钢轮〔13〕缓慢转动,从而将能量积聚在星形蝶弹簧〔11〕中,致使活塞杆〔7〕往复移动充气。
轮胎气压是由星形蝶弹簧〔11〕的弹力限定的。
采用自充气装置另一大优点是一些有砂眼的本来应该报废的旧内胎因能经常得到气体补充而仍有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自充气气门装置中,它的能量来源采用摆锤得到方法是唯一的,而蓄能元件可有弹簧和磁性材料两种实施方案,而省力不省功的机构则是没有一定的,即可以采用轮系,星形传动机构,也可采用斜面原理的螺旋机构,在结构上亦可千变万化,但数谐波齿轮减速较为简单合理。
权利要求
1.自充气气门芯,涉及到车辆轮胎的补充气体的装置,特别适用经常需要补充空气的自行车等轻便型轮胎。轮胎是靠容积式压缩机构产生的压缩空气的补充来维持气压的。它们的特征是充入空气的能量取自滚动中的车轮上自由悬挂的摆锤[1]和车轮相对转动。
2.按权项1所述取到能量,其特征是借助一个省力不省功的机构使之积聚在蓄能元件中然后一次释放。
3.按权项2所述,其特征是采用谐波齿轮和星形蝶弹簧〔11〕组合成储能装置。
4.按权项3所述,其特征是摆锤〔1〕兼是谐波齿轮中的单波发生器。
5.按权项3所述,其特征是谐波齿轮中的刚轮〔13〕兼作固定在气门嘴上的充气装置的密封罩壳。
6.按权项3所述,其特征是星形蝶弹簧〔11〕和柔轮〔12〕连接。
7.按权项3至6所述,其特征是星形蝶弹簧〔11〕中心点和微型气缸的活塞杆〔7〕垂直铆接。
8.按权项3至6所述,其特征是摆锤〔1〕底部的钢球〔14〕压紧在柔轮〔12〕上。
9.按权项7所述,其特征是摆锤〔1〕底部的钢球〔14〕压紧在柔轮〔12〕上。
专利摘要
一个装在车轮轮缘上的摆锤,在车轮的滚动中将能量积聚在一个蓄能元件中后再一次性释放,驱动微型气筒给轮胎充气,如此周而复始,维持了轮胎的气压、永远免除人们给轮胎补充气体的麻烦。
文档编号B60C23/10GK85104884SQ85104884
公开日1986年7月2日 申请日期1985年6月20日
发明者吴中倬 申请人:吴中倬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